第210章 瑞鳥方贈神針鐵 蛇妖又噴紫毒涎
公禹聽了,愁容不展,說道!”如今洪荒水道大亂,如,柑小。,
應(yīng)龍想了片刻,說道:“我聞火云宮炎帝手上,有一功德至寶。可以劃地為河,撮土為山,且有功德鎮(zhèn)壓,不沾因果。炎帝曾為人皇,體恤生靈,你若前往求之,他多半會將此寶借你!”
大禹聽罷,先是大喜,轉(zhuǎn)而又愁道:“便有至寶在手,我一凡夫俗子,卻無法力。不能運用!”
應(yīng)龍笑道:“你既是應(yīng)命治水之人,必有各路仙家前來相助,否則洪荒之上,頗多妖孽,你又如何能夠應(yīng)付?如今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自有高人前來
大禹這才稍微安心!
于是應(yīng)龍果然如約,遷往西北,又以尾犁地,劃 出一條水道,從其新居之處,通往大江大河之中。自此之后。西北雖然高寒,卻不再干旱,反而常常有云霧籠罩,下為冰雪,堆積于高山之上。至于春夏之際,地氣陽和,則化雪為水,順流而下,注入東海,潤澤沿岸生靈。
后來封神之主感于應(yīng)龍功德。封其為源始龍神。
大禹得了應(yīng)龍指點,乃欲前往火云宮,求借炎帝功德寶物。然火云宮在三十三天之外,大禹此生無有神通,難以到得。正在憂愁之際,突有兩位年輕道者前來求見。并帶來了火云宮圣皇寶物,欲助大禹治水。
這兩位道者,自不消說,便是楊昭、楊戩二兄弟。
大禹大喜過望,與楊昭二人說道:“我正在想縱然求得圣皇寶物,只恐無人能夠使用,辜負圣皇厚望。
不想炎帝陛下早見于此,已經(jīng)安排萬全。今得兩位高士相助。我可無憂矣”。二兄弟連忙謙遜了一番。
楊昭拿出河圖、洛:“伏羲圣皇陛下亦借出兩件至寶,囑我賜予應(yīng)命之人。以助成治水之事。”怕大禹不知二寶奧妙,復(fù)解釋道:“此二寶內(nèi)含造化之妙,陰陽之理,能助長修行之功,更含山川河岳布局之玄奧。乃是先天至寶。伏羲圣皇借寶之時曾經(jīng)言道:你參悟二寶,于人于事,都大有稗益,治水功成之后,可將二寶歸還
大禹又得至寶,大喜過望。忙答應(yīng)了。
楊昭又拿出乾坤弓、震天箭。說道:“此亦軒轅黃帝陛下治世之寶,威天下之器。黃帝陛下之意。乃是將此寶贈與人主,留在人間,以昭彰人皇威德,震懾天下
夫禹肅然道:“既是如此。我當即刻將此物交與舜帝陛下”。
楊戩不解道:“如今洪荒不但水患頻仍。更有不少妖孽作祟,治水之時。不免多有惡戰(zhàn)。此弓此箭,乃是殺伐之器。威力極大,正當作用之時。何不暫留此處,待治完水患。再交舜帝不遲?”
大冉解釋道:“你卻有所不知。人皇之物,自該由人皇持有。若是部下得而私之,縱然有萬般原因。只恐引來非議”。
楊昭、楊戩聽了,不由嘆道:“江河日下,人心不古矣!”于是大禹將乾坤弓與九支震天箭,交與舜帝,并傳達了軒轅黃帝之意。
舜帝聞之大喜,筑高臺以存之,并厚賞大禹,大禹皆不受。
軒轅黃帝心意雖好,弓箭雖利,只是此寶傳到后來,卻奈何成為皇家私器!又因皇室之人,漸漸懶惰,不修神通,不會武藝,拉不開此等神器。于是不免寶弓蒙塵,流露地方,利箭散逸,不知所蹤。當然此乃后話了。
于是大禹聽從應(yīng)龍之議,率部前往東南。準備從東南諸江河入海之地開始。勘測水文,測度地形。
來至東南海邊,卻見此地甚是奇怪,只見高地之上,天無點雨。土地轍裂,禾木焦枯。而低洼之處,卻有好大洪水。浹浹湯湯,從西北滾滾而來。同一地界,既旱且滿,民眾更加苦不堪言。
大禹詢問當?shù)匕傩眨胖獤|海邊上,有一棵梧桐樹,上棲雙鳳。戀棧不去。鳳凰屬火。驅(qū)散雨云,故至此地干旱,數(shù)年而無點雨降下。至于那洪水,乃是從高處而來,東流入海,下游各處,實是不可阻擋。
大禹帶楊昭、楊戩二兄弟前往查看之時。果見得一株巨大梧桐。只怕生得數(shù)萬年歲月,其冠如屋。有雙鳳棲息。火元匯聚,驅(qū)散了一天水汽。
只聽鳳凰一叫,聲傳四方。鳴如簫笙,音如鐘鼓,清亮悅耳,令人不由精神一振。
大禹部下見了,紛紛稱慶,皆道:“鳳凰一見,即為祥瑞,必主治水大事成功!”
大禹嘆道:“雙鳳棲息,本為祥瑞。奈何駐留不去,導(dǎo)致一方干旱,苦了一地生民!”欲要驅(qū)趕。又念其乃祥瑞禽鳥,不
楊戩見了,笑道:“鳳凰祥瑞雖好,到底百姓活命要緊。驅(qū)開即可,何須兩難?。便拿出一把彈弓,鑲上銀彈,扯滿弓,一彈射去,正打在一只鳳凰身上。
那鳳凰被楊戩冒犯,頓時大怒,雙雙口噴火云,要來斗楊戩。看其靈元之磅礴,可見修行已久,神通不凡。
楊昭在旁見了,心頭一緊,深恐楊戩對付不了,就要上前相助。楊戩笑道:“無須兄長相助,我自能將其驚走!”他**玄功,最能變化,因此將身迎風(fēng)一晃,化作一條巨大水龍,在云中隱現(xiàn),見而不見其尾,將口一噴,便是片片云霧之狀。
雙鳳其實不喜爭斗,又見克星在前,果然不敢交戰(zhàn),連忙逃向西北去了。他們卻不知楊戩這是虛張聲勢,徒有其表,若是真?zhèn)€交手,馬上就要露出端倪。
楊戩見驚走了雙鳳,哈哈大笑,收了變化,回復(fù)人身。
不料他這番變化,被東海之中一群修行的鯉魚遠遠看到了,相互鼓噪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那人剛才化身神龍,何等如意!想必魚龍變化之道,也是如此!白澤大王曾說我們也能化龍,也能修煉龍族功法,只是一直未能告訴我們修煉之方。現(xiàn)在看來,魚龍變化,多半也如他一般!”
另一只鯉魚說道:“胡說八道!人和鯉魚,截然不同。人可以化身為龍,未必鯉魚也可以化身為龍!”
又有鯉魚說道:“我們在這里等待了不知多少年,都沒有等來白澤大王給我們講道。如今好不容易看到了機會,豈能輕易放過?不管如何,還是跟著這個少年,或許真能找到魚龍變化的功法!”
他此言得到了大部分鯉魚的同意,一傳十,十傳百,余者縱有異議,也忍不住好奇,從此都悄悄跟上了大禹等人一行,只是他們自己懵然無知罷了。
卻說楊戩驚走了雙鳳,楊昭對大禹說道:“我聞鳳凰所居,下必有寶。”乃以開山斧劈開地面,果然得一神鐵,霞老艷艷,瑞氣騰騰,不知有幾萬斤重。眾人拾之,皆不合手,到了大禹手中,卻是舉重若輕,長短變化,伸縮自如。
楊昭乃恭賀道:“此為天地所贈之寶,合該今日出世,相助治水之人”。
大禹亦歡喜不勝,從此之后,乃用此神鐵,厘定江海深淺,探測各處水文,一一記錄在案,正是方便之極。
于是大禹一行,自東南海邊出,向西而行,一路上日夜辛勤,勘測記錄之功,自不贅述。
幸好大禹自得了河圖、洛書二寶,常常參悟,雖然仍是凡體,修不得偌大神通,倒也體態(tài)康健,無疾無病,又有避水珠護身,神鐵在手,一時倒也順利。
一日,夫禹正在大河邊上用神鐵查驗水文,突然一怪從河中躍出,蛇身而三,樣貌猙獰,著紫衣,其長如轅,長尾一甩,其疾如箭,三同嘶,就向大禹咬來。
大禹何曾見過如此怪物,嚇得一跤跌倒。眼看那蛇妖要咬到大禹,楊昭、楊戩正在一旁護衛(wèi),哪容他得逞?就見楊昭大喝一聲:“妖孽敢爾!”一鞭朝那蛇妖抽去。
蛇妖不知厲害,未曾躲閃,被趕山鞭打在身上,雖是大妖兇怪,柔軟之軀,也是筋骨欲折,彈飛數(shù)丈。好在他那紫色仙袍,似有神妙,出一圈黃光,卸了不少力氣,這才沒有大的損傷。
不過這蛇妖雖被彈飛,但也在趕山鞭臨體之時,朝大禹噴出了一口毒汁,化為紫色毒氣,向他罩來。
大禹沒有神通,哪能躲閃?眼看毒氣臨體,突然一聲清鳴,河圖、洛書二寶自動現(xiàn)身,護在大禹身前,如同太極,轉(zhuǎn)得一轉(zhuǎn),已將毒氣消于無形。
反倒是楊昭、楊戩二人,因擔憂大禹,未曾防備,不小心吸入了少許。
楊戩驚覺這少許毒氣入體,真元法力,居然如同潮水般消退,半點提不起來,如同凡人一般,不由大驚道:“不好!這蛇怪之毒,可以消除法力!這且如何是好!,小
那蛇怪受了楊昭一鞭,疼痛無比,本不敢再來糾纏,卻見楊戩中毒,楊昭也是紫氣滿面,料想同楊戩一般,乃轉(zhuǎn)驚為喜,又撲了過來。
不料楊昭卻不慌不忙,喝道:“二弟稍待,我自有治他之方”。便拿出一個玉瓶,往口中滴了三滴神水,滿面紫氣自然消退,又祭起趕山鞭,狠狠朝蛇怪打來!
蛇怪吃過此鞭苦頭,見毒不到楊昭,不敢再戰(zhàn),連忙逃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