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二圣論道法 地仙下洪荒
元子道:“我也不是沒有肚量之人,道友多慮了。,雖是旁門,也多有巧妙精微之處,便是我聽了道友所傳**,也頗有心得!”
旁邊一尊古佛,未出過西天,不知鎮(zhèn)元子端的,眼中(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文.學(xué)網(wǎng))只有阿彌陀佛,聽他說西方是旁門,心中不服,出來說道:“你說西方教是旁門,敢問正宗何在?”接引和準(zhǔn)提待要攔他,已經(jīng)來不及,頓時臉色難看之極。
鎮(zhèn)元子微微一笑道:“東土大道,乃是正宗。”
那古佛猶不知趣,拈一花在手,化為一個世界,說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東土正宗,可有此神通乎?”
鎮(zhèn)元子不由失笑,也是有意拖延時間,便將手中地書一展,其中也現(xiàn)了一個世界,世界中有無數(shù)鮮花盛開。
每朵花中,又都是一個世界,只是從外看去,仍然還是小小一花,與普通花草并無區(qū)別。因?qū)λf道:“花終是一花,世界終是世界。”
那古佛見了,目瞪口呆,做聲不得。
鎮(zhèn)元子笑道:“你既然難我,我這也有一題,請諸位解答!”便將拂塵一拂,地上的億萬沙礫,陡然聚在一起,形成了一座二十四層沙塔,四方八面,勾心斗角,也是有模有樣!
鎮(zhèn)元子說道:“此塔也無筋骨,更無法力支撐,只是普通沙礫堆成,觸之即倒。爾等西方諸佛,皆能化一沙為世界,不知對于沙性,了解如何?”
準(zhǔn)提道人聽他提起沙中世界,想起昔日困住玄穹與玄竹的往事,以為鎮(zhèn)元子想要提起舊賬,也有些緊張起來。
先前那古佛聽鎮(zhèn)元子提起他們的得意神通,卻是胸有成竹,坦然說道:“我佛**,常以西方恒河之沙演化,對于沙性,自然甚是了解。”
鎮(zhèn)元子道:“既然如此。此塔不過普通沙礫支撐。每粒沙子。各有其輕重緩急之處。作用不同。爾等若是了解沙性。便從其表面取下一粒。看看能否使此塔自行坍塌。”
那古佛聽了。卻是心中沒底。上去仔細(xì)觀察一番。才小心翼翼在底部取了一粒沙子。心想沙塔終究是從下到上壘成。底部若失支撐。上面便不能維持。誰知等了片刻。沙塔依然挺立如故。毫無坍塌跡象。
此塔所含之沙。不知多少億萬。區(qū)區(qū)一粒。哪里能關(guān)緊要?
其他諸佛見他受挫。也都分別上前。各按自己所想地緊要位置。(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文.學(xué)網(wǎng))取了一粒。只是都沒取到要害處。沒能使得沙塔坍塌。
準(zhǔn)提道人也不由起了好勝之心。在旁邊細(xì)細(xì)觀察。待諸佛取完。也上前取了一粒。他這粒沙子地部位卻取得巧妙一些。導(dǎo)致旁邊數(shù)萬沙粒子都紛紛坍塌。可誰知也僅僅使得此塔塌了一柱而已。塔身仍是完好無損。
他們在這邊慢悠悠地論道。那邊接引道人要控制全力反抗地億萬血海生靈。提著乾坤袋。已經(jīng)越來越吃力。連忙出來打圓場道:“東方西方。皆是道祖所傳。紅花綠葉。本是一家。道友既然悟道在前。可為我等師表。不若演示一番。也好令我等知道其中至理!”
鎮(zhèn)元子看看差不多了,也不故意磨蹭,便悠悠然從塔身取了一粒,卻是從塔頂取出。那塔缺了這粒似乎毫不緊要的沙子,才安穩(wěn)片刻,就生了異變,先是頂上有一粒沙子滾下,帶動數(shù)粒,落到腳下,又震動了數(shù)粒,紛紛掉落,接著四面八方,同時有許多沙子開始滾動,終于導(dǎo)致整個塔身不平衡,半壁坍塌下來。最后整座沙塔,又成了一堆沙。
在場的都是高人,見他果然未用任何法力,只取一粒,便塌了一塔,都紛紛嘆服。
接引道人越來越吃力,哪里還有心思與鎮(zhèn)元子繼續(xù)論道,連忙謙遜道:“道友**,令人欽服!不過今日我還有要事,便不多留了!”幾句話一說完,便與鎮(zhèn)元子告辭,率領(lǐng)眾佛與帝釋天的天眾一部,趕忙回西天而去。
方行到半路,冷不防鎮(zhèn)元子說道:“道友慢走!”聲音中也帶著念力神通。接引道人控制乾坤袋,正自緊張,不防受了鎮(zhèn)元子這一驚,雖未有事,手上卻是微微一抖,頓時乾坤袋沒能抓得穩(wěn),散開了一角。里面羅剎一部,趁機(jī)沖出,便如沙粒一般,紛紛跌下云頭,灑落到洪荒中去了。
接引道人心中有氣,又不好作。今日情形,與先前他出言干擾鎮(zhèn)元子煉化混元天羅傘何其相似?只不過上次他未能成功,這次卻吃了鎮(zhèn)元子一個小虧。正是一報還一報,報應(yīng)
他終究是圣人,卻也不好下到洪荒去收拾那些羅剎部眾。何況這些生靈一旦散到洪荒中,到處都是,也是收無可收,便只能吃個悶虧,加快度朝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鎮(zhèn)元子在后面見了,大笑不已。
即使去了羅剎一部,接引道人這次也收了絕大部分的阿修羅、夜叉、六翅部眾,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收獲,從此西方卻是再不缺生靈矣!
他回了西方極樂世界,欲將三部放出,阿修羅、夜叉二部都喜歡自由,一俟得機(jī),便跑了出來。唯獨(dú)六翅部喜歡乾坤袋中黑暗,又忠心冥河老祖,對西方教反感,在其中死活都不出來。
這終究是耗費(fèi)苦心得來的生靈,接引道人無法,又不忍滅之,只得隨了他們,心想以后日日以佛法教化,早晚總能使其成了西方教信眾。
他與準(zhǔn)提道人煞費(fèi)苦心,先前已經(jīng)成就天龍二部,這次又收了阿修羅、夜叉二部,后來再加上西方本土的乾達(dá)婆、迦樓羅、緊那羅、摩呼羅迦四部,終于成就了天龍八部之眾,扎穩(wěn)了西方教的根基。
接引道人為容納八部,以大神通、**力,于西天正中,做須彌之山,供其居所。其山風(fēng)景甚美,有山有水,豪華宮殿陳列期間,山直上無有阿曲,生種種樹,出種種香,香遍山林。其山下為純金沙,四面有四埵出,高七百,色彩絢麗,七寶成之。帝釋天居須彌山頂,善見城中,統(tǒng)領(lǐng)其余諸天。其下分別為龍眾、阿修羅眾等居之。
接引道人機(jī)關(guān)算盡,偏偏還有一事出了差錯,便是這血海生靈,委實兇惡,生性暴躁而多有戾氣,性情偏執(zhí),喜歡爭斗,難以教化,以前卻是想得太容易了。他在西天極樂世界,日日**,可是不僅六翅蚊部毫無反應(yīng),便是阿修羅部與夜叉部,也時有暴動。
特別是阿修羅部,本就性格暴躁,驍勇善戰(zhàn),以爭斗為樂事。又很多疑,不忿被西方教收來,便是接引道人**,也常疑于佛,以為有所保留。更是經(jīng)常與須彌山頂?shù)坩屘炻暑I(lǐng)的天眾一部死戰(zhàn),夜叉一部屢屢也來相助,殺得血流成河,死傷累累,場面慘烈之極,稱作修羅場。
不過接引道人乃是圣人,有**力,他們爭斗再是慘烈,也能以秘法重新為他們塑體化生,倒是不虞消耗。
那冥河老祖卻也非簡單人物,這次失了五部的大部分生靈,痛定思痛之下,并未喪氣,反倒是知恥而后勇,經(jīng)過數(shù)百年修煉,居然悟透了冥冥之中的一絲玄機(jī),便于幽冥世界之中,立下幽冥教,并以血海斬出一具惡尸,稱為血海老祖,重新又登上了洪荒強(qiáng)者的舞臺。
后土化六道輪回,吸納至陰之氣,魂魄歸之,又有功德護(hù)持。冥河老祖雖然將部分血海帶入了幽冥世界,卻是再得不到血?dú)夂突昶堑难a(bǔ)充,無法再現(xiàn)以往血海的威力了。
因此,他索性以血海斬出惡尸,雖然失了許多血海的妙用,但也成就了血海老祖的無邊神通。
冥河老祖能斬出一尸,說明他的修為已經(jīng)到了混元大羅金仙頂峰,雖未證得圣道,神通法力,卻正在與圣人逐步接近。因此即便是圣人,也不能再輕易殺他了。
后土化輪回之事既了,鎮(zhèn)元子回了萬壽山,想起答應(yīng)后土娘娘之事,因召集八大弟子,吩咐他們道:“如今爾等已經(jīng)小有所成,繼續(xù)閉門修煉,作用不大,正該下山行走,歷練一番,于日后證道,也頗有好處。洪荒十二大部洲之中,中央兩大部洲失主,爾等可多在這兩大部洲游歷,順便也好幫助巫族管理些事務(wù),救助生靈,積些功德。若有難處,可回萬壽山來找為師。”
眾弟子之中,還只有玄穹、玄竹與玄敖曾經(jīng)下過山,其他人自從化生以來,便在萬壽山上。自由逍遙之心,誰能沒有?因此見鎮(zhèn)元子終于讓他們下山,都是喜色難抑,連玄松都不能例外。
鎮(zhèn)元子見了,卻是忍不住又叮囑道:“爾等此去,諸事都可為,卻是唯獨(dú)不能介入妖巫之爭,只可幫助管理其他各族生靈。否則殺劫降臨,因果纏身,為師也救不得你等。切記!切記!”
眾弟子自然遵從,稍作準(zhǔn)備,取了隨身寶物,便紛紛告辭而去。從此行走洪荒,廣積功德,上體天道,下濟(jì)生靈,地仙之名,漸漸顯于俗世!(未完待續(xù),)</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