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分贓協(xié)定(一)
三爺最終還是沒敢當(dāng)場拍板定論,哪怕他心中對漕運改海運一事極為的心動,只是如今海船都還沒個影子,三爺自不免擔(dān)心實現(xiàn)此舉的可能性,倒也不完全是對弘晴的能力有所懷疑,而是此事實在是太過重大了些,一旦上本的話,必將引來無窮的爭執(zhí),眼下這等時局實在不是做出大動作的好時機,正因為此,三爺雖是默許了弘晴的私下安排,無論是治河還是造船,都放手讓弘晴自由發(fā)揮,可對于上本章一事卻是持著保留之意見,只說等圣旨到后再議。
三爺有顧慮,這一點,弘晴可以理解,畢竟此事牽涉面極廣,并不是簡單一句話便能成事的,不說別的,光是靠著運河吃飯的幾十萬人,諸如船工、碼頭苦力、船丁,巡河官兵等等都須得妥善安置,再算上糧道、河道等官衙的調(diào)整,絕對是樁浩大繁瑣之工程,也不是三兩月便能擺得平的,再有了,各方權(quán)貴在運河上都有著不小的利益,不在大朝上好生撕扯上幾回,這事兒顯然無法定盤,稍稍放后一些動本倒也不是壞事,左右事情先行做了去,真到要動時,也能有個說頭不是?有鑒于此,弘晴倒是沒與三爺就此事多啰唣,接下來幾日里,一邊準(zhǔn)備著相關(guān)事宜,一邊靜候圣旨的到來。
七月十五日,姍姍來遲的圣旨終于送抵開封,老爺子準(zhǔn)了三爺諸般奏請,不僅同意了新設(shè)的北河總督衙門,由陳啟棟為首任北河總督,更給了三爺舉薦北河總督衙門各道官員之權(quán)力,于此同時,還針對白蓮教聚眾造反一事,作出了批示,舉國嚴(yán)禁白蓮教,有敢違者,皆以謀逆論處,并勒令刑部下海捕文書,對在逃之白蓮教余孽嚴(yán)加緝拿,當(dāng)然了,也沒忘對平滅八里灣鎮(zhèn)一事的有功之臣大肆嘉獎上一番,其中李敏行晉副將銜,領(lǐng)誠郡王府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一職;原誠郡王府侍衛(wèi)統(tǒng)領(lǐng)薩哈寧晉升廣州將軍;原濟寧城防營千總耿三飆晉參將,調(diào)河南提督府任職,其余諸有功將士各獎賞有差,至于弘晴本人么,也因著清欠河漕衙門以及平滅白蓮教叛亂之功,得以晉為多羅貝勒,一舉越過了九爺以下的阿哥們,在爵位上已是與四爺、八爺?shù)绕狡鹌阶?br/>
爵位當(dāng)然是好東西,弘晴可是喜歡得緊著,倒不是貪圖那一年八千兩的俸祿,實際上,就弘晴眼下的身家,早就不將萬把兩的銀子當(dāng)一回事了,要的就是那個體面,沒說了,往后老十等人要想再在弘晴面前擺譜可就不容易了——照朝規(guī),一旦弘晴行了晚輩之禮,那些阿哥們只要爵位沒高過弘晴,那可就得規(guī)規(guī)矩矩地還禮,若不然,就是失儀,一本參將上去,可足夠哥幾個好生喝上一壺的,換而言之,得了貝勒的爵位,弘晴就有了跟眾阿哥們平等對話的權(quán)力,而這,于弘晴來說,自然是好事一件,意味著他已是可以堂堂正正地在朝堂上大展拳腳了,再不必每每打著三爺?shù)钠焯栄允拢?dāng)然了,資格歸資格,弘晴卻是不會得意到忘形之地步,畢竟眼下真正要奪嫡的人是三爺,而不是他弘晴,這個主次關(guān)系可是萬萬不能混淆了去的。
有賞自然就有罰,老爺子一道圣旨下來,賞的都是三爺一方的人馬,至于板子么,自然是狠打在了河南大小官員們的屁股上,從巡撫榮柱到下頭的各道府一個都沒漏,不是被申誡,就是被罰俸,要不就是考績被記上了個大污點,而最為倒霉的王萬里更是被一擼到了底,回家賣紅薯去了,余缺由三爺舉薦的原淮陽知府梁緒文繼任,整個河南官場可謂是哀鴻一片——救災(zāi)乃是苦差,事兒沒少干,可挨的板子卻是重得可以,當(dāng)真是天可憐見的,這不,就連榮柱這個素來講究儒雅的封疆大吏都借病躲自家府上舔起傷口。
榮柱是個很講體面的人,到任河南的時間雖不算長,可三年下來,辦事也算是勤勉,不敢言政績斐然,可自忖還是能做到體恤愛民的,這冷不丁被白蓮教一鬧騰,考績上頓時多了個偌大的污點不說,還得寫請罪奏本,臉都丟到朝堂里去了,當(dāng)真是體面掃地不已,榮柱實在是咽不下去這么口惡氣,告了個病假,便貓在自家府上以畫畫打發(fā)時間。
“老爺,誠郡王世子弘晴貝勒來訪,人已到了府門外,請老爺明示。”
榮柱工詩,善畫花卉,素有丹青國手之名,寥寥十?dāng)?shù)筆,一副富貴牡丹圖已是躍然紙上,就差最后幾處潤色便可完工,可就榮柱點墨之際,卻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響起中,滿頭汗水的老管家已從屏風(fēng)后頭轉(zhuǎn)了出來,帶著微喘地稟報了一句道。
“嗯……”
一聽弘晴到訪,榮柱的手不由地便是一顫,一滴墨水便已滴落在了宣紙上,一副將近完工的畫當(dāng)即就毀了,心疼得榮柱眉頭都緊鎖了起來,呆立了片刻,而后喪氣地長出了口大氣,隨手將筆擱在了筆架上,滿是不悅地轉(zhuǎn)回了身子,掃了老管家一眼,卻并未說見還是不見,只是一味低著頭,在書房里不緊不慢地踱著步。
“老爺,要不老奴這就去回了弘晴貝勒?”
老管家等了良久,都沒見榮柱有甚反應(yīng),自不免有些沉不住氣了,這便從旁出言建議道。
“不,讓穆寧代老夫出迎好了。”
榮柱與弘晴之間并無多少的交集,也就只是這些日子以來見過幾次面,可對于此子的各種傳聞,榮柱卻是聽過不老少,自不敢以尋常孩童來看待弘晴,本能地就不愿與弘晴有甚瓜葛,一者是他眼下還“病”著,不怎么好在此時見客,二來么,奪嫡這塘水太深了些,在形勢未明前,榮柱可是不想踏入其中的,至少在眼下,榮柱還沒有站隊的想頭,這也正是他此番“病假”的根本緣由之所在,無外乎是打算跟三爺拉開些距離罷了,左右賑災(zāi)的大局已差不多穩(wěn)了下來,適當(dāng)?shù)夭∩弦粓鲆矡o甚大礙,可弘晴這么一登門,卻讓榮柱犯難了,見自然是不想見的,可真要說不見么,弘晴可不僅僅是貝勒爺,還是副欽差的身份,偏偏還是一心狠手辣的主兒,榮柱著實得罪不起,無奈之下,也只好取了個折中的法子——由其幼子出面迎接,至于他自己么,則看情形再定,求的便是個穩(wěn)當(dāng)。
“是,老奴這就去辦。”
老管家自然是不清楚榮柱心中的所想有多彎繞,這一聽榮柱已下了令,自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應(yīng)了一聲,自去安排相關(guān)事宜不提。
巡撫衙門外,弘晴靜靜地站在臺階下,絲毫不因久候而有所不耐,臉上始終帶著淡淡的笑意,概因他很能理解榮柱的一片苦心,卻也并不放在心上,左右強扭的瓜不甜,弘晴還真就沒半點要強拉榮柱上自家馬車的意思,今兒個前來,也就只是想與榮柱合作一把,玩一手雙贏罷了,至于榮柱心中是何想法,卻是并不在弘晴的考慮之中,不為別的,只因弘晴有把握能說服榮柱,再說了,就算其不肯為,弘晴也有著替代的人選在,心中有底氣在,自然也就篤定得很。
“在下穆寧叩見小王爺!”
衙門里一陣急匆匆的腳步聲響起中,卻見一名年約二十出頭的青年領(lǐng)著一大群家仆從衙門里疾步行了出來,幾步搶下臺階,恭恭敬敬地朝著弘晴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免了,世兄請起。”
弘晴雖不曾見過穆寧其人,可來之前便做足了功課,自是知曉此人乃是榮柱的幼子,而今尚未入仕,隨在榮柱身邊幫辦些差使,算是榮柱身邊最聽用之人,自不會對其擺甚貝勒欽差的架子,這便很是腰板微彎地虛抬了下手,和煦地叫了起。
“謝小王爺隆恩,家父偶染風(fēng)寒,不能前來迎候,特令在下代為恭迎,有怠慢處,還晴小王爺多多海涵則個。”
穆寧雖不曾入仕,可常年在官場上行走,卻是沒少聽聞有關(guān)弘晴的各種傳聞,自不敢在弘晴面前有甚失禮之處,恭謹(jǐn)?shù)毓碜樱哉Z懇切地致著歉意。
“無妨,世兄便是榮大人之子穆寧罷,本貝勒久聞世兄家學(xué)淵源,乃風(fēng)流倜儻之人,今日一見,果然不凡。”
弘晴自是清楚榮柱所謂的生病是怎么回事,可也沒點破,只是笑呵呵地寒暄著,將穆寧好生夸獎了一番。
“小王爺過譽了,在下不過浪得虛名而已,實不敢當(dāng)小王爺之謬贊,此處不便,還請小王爺移駕內(nèi)院,您請!”
被弘晴這么一通子猛夸,穆寧到底年輕,還真就有些臉紅了,沒旁的,跟旁人比,他穆寧也確實算是一號人物,在這河南地面上就沒他辦不成的事兒,可跟弘晴這等天潢貴胄一比,那就啥都不是了。
“好,世兄,請!”
弘晴可是來辦正事的,自也不愿多費唇舌寒暄個沒完,這便笑著點了點頭,抬腳上了臺階,緩步向內(nèi)院行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