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呂氏春秋》
下二漢拿著捧五顏六煮的鮮花笑盈盈地走了回……</br></br>王離跟在琴玥后面,陪著笑臉,嘴里嘟嘟囔囔的也不知說些什么。琴玥面帶淺笑,偶作回應,似乎原諒了王離的失約。</br></br>寶鼎迎了上去,體貼地替趙儀拍打了一下粘在裙裾上的草屑然后接過她手上的鮮花,俯耳問道:“那小子是不是又在胡說八道?”</br></br>趙儀眨了眨眼睛。“胡說八道嗎?”</br></br>寶鼎知道趙儀話里的意思。不置可否地笑笑,“就怕他不是胡說八道</br></br>”我看像趙儀輕聲說道。</br></br>兩人心有靈犀,相顧一笑。寶鼎拉著她的手,沿著河堤繼續(xù)前行。王離匆忙追了上去,“公子,日中太陽大,我們不如就在這里歇一下。”</br></br>“還是叫我大兄吧寶鼎笑道你我本是兄弟,這里又沒有外人,何必叫得這么生分。”</br></br>王離愣了一下。這里沒有外人?啥意思?院氏和琴氏難道還是自家人?</br></br>隨后跟來的唐老爹看到王離疑惑的樣子,不禁哈哈一笑,指著身邊的院藏說道:“院先生與公子是表親,按輩份算,公子還要叫院先生一聲表兄。院先生又是我家小少主的舅父,按輩份算,我家小少主要喊公子為”</br></br>“慢慢,”王離舉手連搖,“唐老爹。你剛才說什么?我大兄和院先生是表兄弟?”</br></br>唐老爹剛要點頭,卻看到琴玥玉臉一寒,一雙大眼睛狠狠地瞪著王離,當即想到了什么。馬上閉上了嘴巴。</br></br>“搞了半天,都是一家人,,哈哈”王離興奮起來。激動地搓著手,望著琴玥不懷好意地笑道姐姐,我輩份長了,我現(xiàn)在是你的</br></br>琴玥不待他說完。立即橫眉冷對,櫻唇里吐出一聲冷哂,“你敢?”</br></br>王離笑容一僵,囁嚅了半天才憤憤不平地憋出一句話,“各交各的,我吃虧了</br></br>眾人哄堂大笑,琴玥一張玉臉頓時羞紅。側(cè)身躲到了琴哇身后。王離卻是沒心沒肺,依舊不甘心地埋怨著,“吃虧了,今天吃大虧了。”接著沖著琴掛喊道,“晚上你請客,我沒錢,心情太壞,壞透了</br></br>“晚上我給表兄接風。”寶鼎笑著拍拍王離的后背,“你熟悉這里,好好安排一下,到晉陽最好的酒肆。”</br></br>王離頓時高興了,眉飛色舞地說道:“晉陽最好的酒肆不在城里,而在這晉水之濱。懸甕山下的東籬寓。大兄,我這就派人過去。”“接下來的行程如何安排?。寶鼎問道,“總不至于讓貴客在河堤上曬太陽吧?。</br></br>“先去桃溪,再去江云州。”王離興高采烈,當前帶路。</br></br>一行人乘車騎馬。游了桃溪,上了江云洲,直到落日西斜,才踏著暮色姍姍而歸。</br></br>寶鼎刻意結(jié)交,院氏和琴氏也抱有誠意,雙方接觸之初基本上把各自的目的挑明了,接下來就是進一步交流。盡可能摸清彼此的底細。以便在合作過程中確保自身的利益。相比起來,巴蜀人尤其小心,畢竟他們這種做法違背了信諾,一旦露出風聲傳到了楚系外戚的耳中,后果不堪設(shè)想。</br></br>老秦武人同樣小心謹慎,沒有一個人出面,關(guān)東外系更是置身事外,他們明明知道巴蜀人北上晉陽肯定有目的,但他們在形勢沒有進一步展之前,誰都不敢冒險。</br></br>值此關(guān)鍵時刻,尤其在朝野上下對河北大戰(zhàn)信心十足之際,大家都可以預見到此仗打贏之后,楚系外戚的權(quán)威將達到一個新的巔峰。這時候巴蜀人突然出現(xiàn)向老秦武人示好。老秦武人和關(guān)東外系不能不慎重。巴蜀人是楚系外戚的一支重要力量,假如這一切都是楚系設(shè)下的陷阱,老秦武人和關(guān)東外系一不小心中計了,后果不言而喻。</br></br>讓寶鼎出面。利用他現(xiàn)有的雙重背景做中間人,既能避免各自的麻煩,又可以在明面上把形勢搞得更復雜,而楚系外戚因為暫時摸不準寶鼎一事背后的實際操控者,急切間找不到暗藏的對手,那么他們在擬制對策的時候就要兼顧到各方利益,要仔細權(quán)衡得失,如此一來時間就耽擱了,等到形勢展到一定階段。水落石出了,也就遲了。</br></br>寶鼎雖然深陷其中,云山霧罩,但僥幸的是,他是個穿越重生者,他知道歷史展的軌跡,順著這個軌跡去推斷,很快就能在復雜的局勢中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luò)。有了脈絡(luò),就有了清晰的目標,有了目標就能拿出相對應的對策。</br></br>寶鼎人在山水之間留戀忘返,心卻在歷史的長河邊徜徉沉思,這種玄妙之境深深吸了了他,讓他沉醉其中難以自拔。</br></br>現(xiàn)在的形勢就如一盤僵持的棋局,寶鼎就是一顆重要的棋子,這顆棋子隨著形勢的展而變幻出不同的作用。但危機四伏,稍一失誤,不是被自己人所棄,就是被敵人斬殺。所以,主動權(quán)最重要,非常重要,關(guān)系到自身之生死。</br></br>寶鼎迫切需要掌控主動權(quán)。但他自身沒有實力,只能借力打力,借勢而為。寶鼎現(xiàn)在需子:譏會,個施展借力打力的機會。從而在各方勢力餉四甘咱截中突圍而出,讓本來互相試探的幾只猛獸同時沖向獵物,拼死咬殺。好幾頭大老虎爭搶食物,他這個躲在一邊的獵人即使不能淡翁得利,坐止觀虎斗還是可以的,最起碼可以自保無虞。</br></br>一路之上,琴玥幾次問及代北刺殺的事。她看似好奇,其實卻是在探尋寶鼎背后的秘密。寶鼎背后的秦王政做得滴水不漏,而代北之事本身又充滿了諸多巧合。所以寶鼎即使如實述說,巴蜀人也是一頭霧水,想不出個所以然來,最后歸結(jié)為一句話。此子深不可測。</br></br>寶鼎也在不經(jīng)意間探尋巴蜀人的秘密。但院藏和琴氏兄妹諱莫如深,多數(shù)時候顧左右而言他。寶鼎的出現(xiàn)太突兀了。寶鼎的身份又太敏感,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寶鼎都是一個被危機所重重包圍的人,保持與他的距離是最佳選擇。</br></br>唯獨唐老爹與寶鼎相談甚歡。唐老爹談的都是回易商貿(mào),而寶鼎對此也非常感興趣,從唐老爹那里了解了不少營商之事。</br></br>前世寶鼎不但拿到了建筑機械專業(yè)的學位,還拿了一個工商管理專業(yè)的學位,本意是多一份就業(yè)機會,但最終“壯志未酬身先死”四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不過當年在圖書館通宵,達旦的博覽群書還是給寶鼎積累了一定的知識,比如與唐老爹暢談回易之時,他的一套套古今大雜涂的言論,尤其當他說出漢唐時期一些回易方面的理念、政策和經(jīng)營方式的時候,更是讓唐老爹和院藏等人驚嘆不止,雖然很多時候覺得寶鼎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但往深里一想?yún)s是真知灼見,人深省。</br></br>回程路上,寶鼎與唐老爹依舊高談闊論。寶鼎更是滔治不絕。興之所至。妙語連珠。院藏與琴佳早已被寶鼎的言論所吸引,兩人相隨左右。寸步不離。琴玥更是棄車乘馬,尾隨于后,唯恐聽漏了寶鼎的一番高論。</br></br>“在我看來,天下商賈的集盛期即將終結(jié),而關(guān)東六國的大部分商賈連同他們的財產(chǎn)都將毀于戰(zhàn)火,延續(xù)了幾百年的回易大業(yè)將由鼎盛時期的繁榮突然墜入敗亡的深淵。</br></br>寶鼎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不是先前他說了一大通有關(guān)回易商貿(mào)方面的高論,唐老爹和院藏等人恐怕就要給他一個白眼,嗤之以鼻了,你一個小孩子家,懂什么?但寶鼎前面表現(xiàn)出來的學識令人驚嘆,所以這句石破天驚的話出來之后,院氏和琴氏還真的不敢不重視。“今日天下七國,唯有秦國以法治國,自孝公到今上,從商鞋到呂不韋,歷代君王國相都在忠實推行這一治國之策,法家名士更是因此遍布咸陽。”寶鼎繼續(xù)說道,“法家對待回易商貿(mào)的態(tài)度是什么?重農(nóng)抑商。崇本抑末。看看今日天下。哪一國的巨商富賈最多?哪一國的大市椎場最多?齊楚趙韓魏。燕國因為偏居東北,而秦國則是因為它的國策使然,并不鼓勵營商。大秦兩大巨商,烏氏和琴氏,但一個賣馬一個賣兵。其財富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回易而得。”</br></br>“試問一下,倘若大秦兼并了關(guān)東六國,一統(tǒng)四海,繼續(xù)依法治國,繼續(xù)實施重農(nóng)抑商之策。天下還有巨商富賈的存身之地嗎?”寶鼎微微一笑,“恐怕妄圖成為巨商富賈的大有人在,但最終都將以身試法。死于屠刀之下。”</br></br>院藏、集氏兄妹和唐老爹面面相覷,目光中不由露出幾分將信將疑之色。</br></br>“六百余年來,天下各國爭霸兼并,冉為所處地域不同,需耍商賈回易互通有無,比如齊國需要弗國的鐵,而其它諸國則需要齊國的鹽。南方諸國需要北方的馬,北方諸國則需要南方的糧,至于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更是催生了一批又一批巨商富賈,反過來,繁榮的回易商貿(mào)又成了各國賦稅的重要來源之一。”</br></br>“我問你們,倘若天下統(tǒng)一了。戰(zhàn)爭結(jié)束了,促進回易商貿(mào)繁榮的基石沒有了,你們這些巨商富賈又將如何生存?”</br></br>在一邊聽得津津有味的王離忽然問道:“大兄,天下當真能統(tǒng)一?戰(zhàn)爭當真會結(jié)束?”</br></br>”當然,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乃天道循環(huán),非人力耳以改變。”寶鼎笑道,“你不相信嗎?那好,諸位做個見證,十二年后,僅僅再需十二年,我大秦必能吞并六國,一統(tǒng)四海。”</br></br>眾人愣了片刻。隨即失聲而笑,而王離更是佯裝驚呼出聲。根本當作一句笑話。</br></br>寶鼎說出這句話之后立即后悔了。穿越重生熟知歷史軌跡的確是個優(yōu)勢,但這種預言不能亂說,到不是害怕遭天譴五雷轟頂,而是擔心蝴蝶效應一旦出現(xiàn),歷史生改變,這種預言就是笑談了。旋即。寶鼎哈哈一笑,放開心懷,今天也就是興致高。說就說了,說過也就算了,聽到的人不會相信,看看院藏、唐老爹等人的表情就知道,他們根本不相信,一笑了之。</br></br>想想也是,寶鼎做為后世人,回頭再看這段歷史,覺得大秦勝券在握,統(tǒng)一之勢已經(jīng)不可阻止師一,人深陷其中,對對年的實力并沒有清晰的了解和認亦,猜和推斷來做出決策,試想秦王政敢像寶鼎這樣,信誓旦旦地說,我一定能贏,我一定能統(tǒng)一天下嗎?如果說了,估計連他自己都認為自己是個瘋子。有理想有抱負是一回事,實現(xiàn)理想實現(xiàn)抱負則是另外一回事。</br></br>“公子認為,如果天下一統(tǒng),商賈將如何生存?”琴掛問道。</br></br>琴建不愧是琴氏的未來家主,他雖然不相信大秦十二年之內(nèi)就能統(tǒng)一天下。但他相信寶鼎所說,大秦一旦統(tǒng)一了天下,天下大勢變了。商賈的命運也將隨之生改變。就大秦目前推行的政策來說。顯然不利于商賈的生存和展,所以。做為琴氏這種巨商富賈來說,當然有必要未雨綢繆,以確保家族的傳承和財富的持續(xù)增值。</br></br>寶鼎想了一下,搖頭道:“天下一統(tǒng),大秦的國策肯定要改變,國策怎么改,直接決定了商賈的生存。大秦統(tǒng)一,六國國策先會被徹底廢棄。大秦以法治國,以法強國,不出意外的話,將繼續(xù)推行此策,那么必然會大力推行重農(nóng)抑商之策,回易之路因此被斷,商賈的生存將步履維艱。”</br></br>“那在公子看來。如果天下統(tǒng)一了,大秦應該實施何種國策?”琴佳接著問道。</br></br>寶鼎猶豫了片刻,不想再繼續(xù)這個話題了。這個話題太敏感,一旦傳到咸陽宮,恐怕會影響到自己的前途,但看到眾人期待的目光。他又忍不住了。</br></br>“今日閑聊而已,左耳進右耳出,權(quán)當笑談啊。”寶鼎笑著告誡道。</br></br>“笑談,笑談而已。”唐老爹趕忙附和道。</br></br>“諸侯爭霸,列國兼并,戰(zhàn)爭延續(xù)了六百余年,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統(tǒng)一之后的當務之急是推行“無為而治”與民生息,與民休養(yǎng)。讓天下蒼生擺脫戰(zhàn)爭的苦難。擺脫貧窮的煎熬,讓他們安寧度日,安居樂業(yè)。如果大秦統(tǒng)一之后以無為而治,輕搖薄賦,不但有利于安撫各國庶民,贏得天下民心,也有利于回易的展,增加賦稅收入,更有利于王國的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br></br>院藏、琴掛兄妹和唐老爹聽完寶鼎的話。心里驀然一窒,幾乎同時想到了一個人,呂不韋,還有他主持編篡的《昌氏春秋》。</br></br>呂不韋做了大秦相國之后,馬上著手編篡《呂氏春秋》這部巨著。秦王政八年公元前幽年書成。這部書博采眾家之長,綜合各家學說之精髓,兼收并蓄,其中心思想就是來自黃老之學,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權(quán)下實行無為而治。順其自然,無為而無不為。</br></br>《呂氏春秋》所蘊含的思想理念其實就是呂不韋的治國綱領(lǐng),他試圖用這一思想治理國家,緩和社會矛盾,與民休養(yǎng)生息,增加國力,然后在此基礎(chǔ)上兼并六國,建立大一統(tǒng)的帝國王朝,實現(xiàn)長治久安。</br></br>《呂氏春秋》問世兩年后。秦王政十年,呂不韋被罷相,被逐至洛陽,次年即死。呂不韋成了歷史,《呂氏春秋》隨之也被束之高閣,昌不韋的治國理念也隨之被咸陽毫不猶豫地拋棄了,他們重新拿起了《商君書》,堅定不移地走“以法治國”的道路。</br></br>寶鼎所說的無為而治,正是《呂氏春秋》的核心理念,也是被以巴蜀琴氏這樣的巨商富賈所推崇的一種治國理念。</br></br>院藏和唐老爹的目光碰到了一起,兩人不約而同地微微頜,心中驀然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這位公子以弱冠之齡就有此等學識,其背后又有宗室和老秦人雙重背景,假以時日,他若崛起于咸陽,入主中樞把持朝政,那么大秦的國策會不會因此而改變?</br></br>再大膽設(shè)想一下,假若巴蜀人和老秦人聯(lián)手,以公子寶鼎為前驅(qū)。那么只要得到大王的鼎力支持,就有十分的把握擊敗楚系外戚。如此一來,公子寶鼎可進入中樞,以其和其背后的力量為主導,逐步改變大秦的國策,最終把大秦引上“無為而治”的道路。</br></br>這是一個誘人的主意,這個主意也有一個誘人的前景,這種美好的前景忽然間就鉆入了院藏和唐老爹的心里。并牢牢占據(jù)了一塊地方。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產(chǎn)生了一種沖動。</br></br>“公子常讀《呂氏春秋》?”院藏問道。</br></br>寶鼎沒有讀過《呂氏春秋》,但他也不敢搖頭,那未免太丟人了,于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br></br>“公子也推集文信侯的治國之策?”</br></br>寶鼎不知道呂不韋有什么治國之策,所以還是沒有回答,努力保持笑容。</br></br>“公子認為無為而治一定可成?”院藏追問道。這個答案寶鼎知道,劉邦立國之初即以黃老之學為基礎(chǔ)大力推行無為而治,結(jié)果有了“文景之治”其后才有了漢武帝震撼千古的文治武。</br></br>“大秦若以此策治國,必可長治久安。”寶鼎信誓旦旦地說道。</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