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風暴之威
第321章風暴之威</br></br>盛夏來臨,中原各地把全部力量投入到搶收搶種之中。</br></br>武烈侯帶領(lǐng)中原軍政官長們與庶民們一起奮戰(zhàn)在田間地頭。所有人都知道,這一“仗”假如打贏了,中原大饑荒就算徹底扼殺,中原終于可以度過最艱難時期。</br></br>咸陽已經(jīng)預(yù)測到中原局勢的喜人變化,秦王政和中樞們開始商討攻擊河北中山之策。</br></br>但就在這個時候,咸陽驟發(fā)驚變,趙太后暴斃。</br></br>在這之前,趙太后身體一直不錯,飲食等各方面都很正常,雖然年近五十,但看上去依舊風韻猶存。因為秦軍攻克邯鄲,趙國國祚瀕臨敗亡,趙太后心情憂郁,或許是過度思念故國的原因,她的身體出了一些狀況,經(jīng)常頭暈?zāi)垦!?lt;/br></br>秦王政東巡回來后,看到母親身體不好,于是請神仙家的徐福大師給太后診治。徐福在醫(yī)術(shù)上也是頗有造詣。神仙家煉丹,如果沒有精湛醫(yī)術(shù)做基礎(chǔ),在煉制上其實很難取得成就,畢竟方仙道也是一門高深的學(xué)問。武烈侯雖然排斥神仙家,斥之為“神棍”,但事實上方術(shù)士所學(xué)甚雜,涉獵甚廣,除了在求仙問道上頗為荒誕外,其他諸如練氣養(yǎng)生、醫(yī)術(shù)煉丹等方面還是頗有可取之處。</br></br>徐福給太后仔細診治后,認為病情不嚴重,建議服用丹藥以做長期調(diào)理。秦王政大喜,厚賞徐福,并特許其給太后煉丹。</br></br>誰知晴天霹靂,太后竟然暴斃而亡。</br></br>秦王政悲痛之余,更是雷霆震怒,第一個要追查的就是宮內(nèi)醫(yī)師。負責給太后診治的醫(yī)師們自知難逃一死,但臨死前也要拉個墊背的,因為他們太冤枉了,太后的病是由徐福煉丹調(diào)理,如今太后暴斃,責任當然由徐福承擔。</br></br>駟車庶長公子豹做為主掌王族事務(wù)的大臣,當然是調(diào)查此事的第一人選。他在詢問了醫(yī)師之后,馬上下令抓捕徐福及其弟子。</br></br>此時趙太后暴斃的消息還沒有傳開,就連后宮很多嬪妃都一無所知,更不要說徐福和他的弟子們,結(jié)果他們?nèi)勘蛔ィ瑹o一逃脫。</br></br>公子豹知道機會來了,他絕不能錯過這個打擊政敵的天賜良機。現(xiàn)在秦王政正處在失去母親的悲痛中,此事的調(diào)查全部由公子豹全權(quán)負責,假如公子豹要想在這件事上“大做文章”,那就必須在秦王政意識到此事可能會引發(fā)一場血腥屠殺之前,拿出確鑿證據(jù),否則秦王政肯定會及時制止。</br></br>公子豹決定事不宜遲,馬上調(diào)用全部力量查清“真相”。</br></br>公子豹馬上請來丞相隗狀和王綰,三個人稍加商議后,即刻調(diào)用內(nèi)史力量,酷刑審訊。</br></br>徐福的弟子們嚇得魂飛魄散,在公子豹等人的誘導(dǎo)下,很快供出了“徐福刺秦”的陰謀。</br></br>“徐福刺秦”的證據(jù)有了,但公子豹等人認為證據(jù)的份量不足,不足以說服秦王政,必須拿出更多更有份量的證據(jù)。</br></br>三個人同時想到了紫府。徐福是齊人,到咸陽給秦王政煉丹,此事必定為黑冰臺高度關(guān)注。紫府官長蒼頭曾在幾個月前奏報丞相府,懷疑徐福有刺殺大王的嫌疑,但徐福是太尉尉僚的至交好友,又深得秦王政的信任,這樣一份證據(jù)不足的奏報送到宮內(nèi),必定會引起秦王政的反感,甚至?xí)嵟刎煶狻澳承┤恕本有呢蠝y,所以隗狀和王綰有意把這份奏報押下了。</br></br>公子豹斷然命令黑冰臺介入調(diào)查。</br></br>蒼頭一直在等著這個命令。接到公子豹的手令后,他帶著前段時間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趕赴丞相府。公子豹一看此事牽扯到趙燕齊三國秘兵和韓魏兩國的叛逆,再加上蒼頭以十分肯定地口氣說,此事就是趙燕齊三國謀劃已久的刺秦大計,他終于意識到此事遠比他想像的要復(fù)雜,而背后武烈侯的影子已經(jīng)清晰可見。</br></br>公子豹毫不猶豫,與兩位丞相同時授權(quán)內(nèi)史、紫府展開深入調(diào)查,同時調(diào)用中尉府衛(wèi)戍軍,連夜在咸陽城和京畿各地展開全面抓捕,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嫌疑對象。</br></br>=</br></br>一夜之間,一場鋪天蓋地的風暴席卷京都。</br></br>黎明前夕,公子豹奏報秦王政。根據(jù)現(xiàn)有證據(jù),趙燕齊三國在兩年前策劃了一個刺秦大計,此計的核心部分就是徐福刺秦。徐福接受了刺殺秦王的重任,通過其至交好友尉僚的引薦,帶著弟子趕到咸陽,開始一步步實施刺秦大計。</br></br>徐福先以長生不老的神仙術(shù)誘惑秦王政,讓秦王政允許其煉制丹藥,然后在丹藥中摻以微量毒藥,試圖在不知不覺中毒死秦王政。本來這個計策天衣無縫,誰知趙太后身體有恙,秦王政又讓徐福給趙太后煉制丹藥。徐福殘忍,竟然想一并毒死趙太后,哪料趙太后的身體難以抵御毒藥的侵蝕,在服食丹藥數(shù)月后便暴斃而亡,由此才暴露了這個驚天大陰謀。</br></br>秦王政怒火中燒,厲聲咆哮,恨不得生吞活剝了徐福,恨不得一夜之間滅殺趙燕齊三國。</br></br>此次他東巡邯鄲,重返出生之地。凡是當年善待其母子的人都得到了豐厚賞賜,反之,當年欺辱其母子的人,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在重溫當年這段痛苦經(jīng)歷的過程中,秦王政深刻體會到了母親對自己的愛,他暗自發(fā)誓,此后要加倍孝敬母親,要讓母親有個幸福的晚年。</br></br>誰知天不遂人愿,母親竟然被敵人毒殺而死,竟然死在自己的手中。假如自己沒有接納徐福,假如自己沒有被神仙術(shù)所迷惑,假如自己沒有讓徐福給母親治病煉丹,母親就不會死。該死的是他,但母親卻代他而死。母親受了一輩子苦,一輩子遭人**,最后竟然死在自己兒子手中。</br></br>秦王政痛苦不堪,嚎啕大哭。</br></br>“大王,凡涉案罪徒,定要嚴懲不貸。”公子豹怒聲請奏。</br></br>“殺殺殺”秦王政瘋狂了,縱聲咆哮,“殺”</br></br>=</br></br>一夜之間,咸陽血流成河。</br></br>徐福根本沒有申訴的機會,他的弟子們?yōu)榍笏偎溃幌е圃炝艘粋€刺秦大陰謀,不惜把所有認識的人,所有能牽連的人,統(tǒng)統(tǒng)拉進了地獄。</br></br>秦王政下令車裂徐福及其弟子,所有牽連罪犯全部梟首。</br></br>一年多來,徐福在京畿發(fā)展了不少門徒,但這些門徒們哪能想到,徐福帶給他們的不是長生不老,而是滅族噩運。</br></br>秦王政又下令,誅殺大秦境內(nèi)所有方術(shù)士;又下懸賞令,懸賞天下方術(shù)士的人頭,其中有名有姓的趙燕齊三國方術(shù)士多達數(shù)百人。</br></br>僅僅過了三天,秦王政又下令,滅齊,血屠臨淄,從齊王建開始,凡齊國人都要為此付出慘重代價。</br></br>一時間,中土震動。</br></br>=</br></br>但這僅僅是風暴的開始,更大的風暴正在醞釀當中,馬上就要爆發(fā)了。</br></br>咸陽朝堂上的權(quán)貴們絕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打擊政敵的機會。</br></br>關(guān)東人集體失語,面對趙太后的暴斃,面對秦王政的滔天之怒,關(guān)東人茫然失措,噤若寒蟬,雖然明明知道血腥的風暴正席卷而至,但他們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死神咆哮而來。</br></br>宗室、老秦人和楚系官員紛紛上奏彈劾,太尉尉僚成了口誅筆伐的對象。關(guān)東人眼看“風向”不對,紛紛倒戈,蒙氏、馮氏也匆忙與尉僚劃清界限,上奏彈劾。</br></br>尉僚上奏秦王政,引咎請辭。</br></br>但風暴已經(jīng)來了,從趙太后暴斃的那一刻開始,尉僚就已經(jīng)失去了“退卻”的機會,他已經(jīng)被卷進了風暴的漩渦,生機渺茫。</br></br>秦王政從悲憤中逐漸冷靜下來,但他和尉僚一樣,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面對呼嘯而至的風暴,他也被卷進了風暴的漩渦之中,他已經(jīng)完全被風暴所控制,根本沒辦法阻止風暴,更不可能扭轉(zhuǎn)乾坤。</br></br>夜深人靜之刻,他跪在母親的靈柩前,無聲流淚。</br></br>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突然間寡人就失去了一切?</br></br>=</br></br>秦王政突然召見廷尉卿李斯。</br></br>“寡人能否留下太尉?”</br></br>李斯黯然無語。他感激秦王,感激秦王在這個時候單獨召見他,在他幾乎絕望的時刻再一次拯救了他,但尉僚絕不能留下,那對咸陽來說肯定是一場災(zāi)難。</br></br>“大王還記得應(yīng)侯范睢嗎?”李斯低聲說道,“事情已經(jīng)無可挽回,大王如果像昭襄王一樣與大秦律對抗,后果不堪設(shè)想。”</br></br>秦王政神情木然,眼里露出一絲不甘之色。他輸了,在最得意的時候輸了,輸在了天命上。尉僚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僅次于呂不韋,尤其在呂不韋離去后,尉僚更是成為他的股肱之臣,為他出謀劃策,幫助他取得了今日的成就,但呂不韋被熊氏外戚打倒了,尉僚卻敗于天命,時也命也,徒呼奈何。</br></br>李斯看到秦王政沉默不語,暗自咬牙,忐忑不安地補了一句,“大王,武烈侯至今對此事還沒有做出反應(yīng)。”</br></br>武烈侯一旦做出反應(yīng),聯(lián)合北疆、河北、中原、東南各地的軍政官長向咸陽展開猛烈“攻擊”,秦王政必定招架不住,那時失去的就不是尉僚,而是權(quán)力。</br></br>“他想干什么?”秦王政冷笑。</br></br>李斯遲疑片刻,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提醒秦王政,“太后薨亡不僅僅與尉僚有關(guān)。”</br></br>太后暴斃的直接原因是秦王政聽信徐福之言追求神仙道。此事爆發(fā)后,不管秦王政如何悲痛,也不管秦王政如何殺戮,都無法逃避罪責,所以秦王政經(jīng)此一事后,威信已經(jīng)遭到重創(chuàng)。幾個月后,當此事在各地傳開,不論是中央官員還是地方官長,也不論是普通士人還是閭左貧賤,都會恥笑秦王政,秦王政的權(quán)威將驟然暴跌,這個后果對秦王政來說可謂是致命一擊。</br></br>李斯提醒秦王政,你的威信不再,如果你不能迅速拿出對策進行彌補,那等于拱手送給武烈侯一個反制咸陽宮的機會。武烈侯為什么至今沒有做出反應(yīng)?是因為時機還未到,時機一到,武烈侯拔劍進攻,咸陽宮必遭重擊。</br></br>秦王政冷冷地看了李斯一眼,臉上慢慢露出一層濃濃的苦澀。</br></br>“天之驕子,天運眷顧,寡人奈何?”</br></br>李斯想到武烈侯這幾年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奇跡,也是暗自嘆息。本來這一次秦王政是穩(wěn)操勝券,誰知晴天霹靂,一道天雷擊中了秦王政,把他徹底打倒。自此以后,秦王政若想重建無上威信,幾乎是不可能的事。</br></br>李斯不禁想到了昭襄王。昭襄王時代,內(nèi)有穰侯魏冉和華陽君熊戎,外有上將軍司馬錯和武安君白起,這都是一代人杰。相比起來,范睢的功績卻乏善可陳,無法與他們相提并論。但昭襄王要集權(quán),聽信了范睢的建議,固干削枝,把這一幫功臣連殺帶趕,結(jié)果昭襄王的威信轟然倒塌,給大秦帶來了一場深重災(zāi)難。</br></br>大王的威信一旦倒塌,絕無再建的可能,尤其秦王政是在人倫的“孝”上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其嚴重性可想而知。</br></br>=</br></br>秦王政下令,罷黜太尉尉僚,責令就國。</br></br>尉僚因功封侯,食邑藍田,此次舉察不力,理所當然要離開京城。</br></br>秦王政試圖保住尉僚,保住關(guān)東勢力,但事態(tài)的發(fā)展已經(jīng)失控,秦王政低估了朝堂各方勢力要乘著這個難得機會打倒關(guān)東系的決心。</br></br>武烈侯保持沉默,武烈侯長時間的沉默對咸陽造出了極大的壓力。</br></br>武烈侯背后的勢力過于龐大,他所在的利益集團發(fā)展到今天,即便是武烈侯本人也難以控制。這一次,當他長時間的沉默之后,他背后的利益集團終于領(lǐng)悟到了武烈侯的意圖,這個龐大的勢力終于爆發(fā)了。</br></br>對于敵人,就要殺伐果斷,就要徹底擊殺,絕不給他們?nèi)魏畏磽涞臋C會。</br></br>留在朝堂上的熊氏外戚力量跳了出來,他們懷疑尉僚是東方諸侯國的“奸細”。前有范睢以“固干削枝”之策誘惑昭襄王誅殺功臣,導(dǎo)致大秦遭受空前重創(chuàng)。其后有呂不韋以修建洛涇大渠為名,消耗秦國國力,更用嫪毐亂后宮,引發(fā)宮廷政變,導(dǎo)致秦王和秦國王室成為天下笑柄。如今尉僚舉薦徐福,而徐福刺秦,導(dǎo)致趙太后身亡,秦王政更是因此威信掃地,聲譽不再。種種事例,足以證明關(guān)東人切齒仇恨大秦,試圖用盡一切辦法擊敗大秦。尉僚罪不可赦,不殺不足以平秦人之憤。</br></br>此奏一經(jīng)公開,隗狀聯(lián)合楚系力量立即推波助瀾,王綰和老秦人更是不遺余力,直接奏請秦王政,懇請下令“逐客”,凡關(guān)東士人,一律趕出大秦。</br></br>老秦人甚至喊出了一個讓咸陽為之顫栗的口號,“非我秦人,其心必異。”</br></br>秦王政的壓力太大了。事態(tài)失控,風暴越來越大,這樣下去,趙太后進陵的時間恐怕都要延遲了。</br></br>=</br></br>蒙氏和馮氏擔心受到波及,在中樞議事上對老秦人的奏議投了“贊成票”。</br></br>秦王政感覺自己回到了從前,回到了被熊氏外戚把持朝政的時代,他再一次失去了對中樞的控制。</br></br>秦王政只有低頭,他不是沒有想過與中樞對抗,但他必須防備武烈侯的“攻擊”,假如武烈侯這時候跳出來與他公開“叫板”,他就更加被動了。</br></br>秦王政下令賜死尉僚,尉僚自殺。</br></br>這些年來尉僚苦心經(jīng)營的勢力瞬間崩潰,追隨他的官僚們一夜之間遭到清洗,但秦王政沒有再殺了,而是下令禁錮。</br></br>風暴是不是就此停止?</br></br>當然不會,風暴愈演愈烈,宗室、老秦人和楚系聯(lián)手逼迫咸陽宮下令“逐客”。</br></br>當年呂不韋倒臺,咸陽就下令“逐客”,其幕后的策劃者就是熊氏外戚,但被秦王政和尉僚阻止了,李斯的《諫逐客書》巧妙化解了那場風暴,但今天誰來阻止“逐客”?</br></br>=</br></br>秦王政下令,重新起用司馬鋅,以司馬鋅為太尉。</br></br>老秦人根本不買賬,司馬鋅更是以年老體衰為由,斷然拒絕。</br></br>秦王政考慮再三,任命麃公為太尉。又以王賁為河北軍統(tǒng)率,章邯為中原軍副統(tǒng)率,馮毋擇出任邯鄲太守。</br></br>但秦王政的讓步?jīng)]有起到任何作用,武烈侯依舊保持沉默,上將軍王翦也是一言不發(fā),這種沉默讓宗室、老秦人和楚系意識到武烈侯必有一個大謀劃,所以咸陽局勢越來越緊張。</br></br>秦王政拒絕下令逐客,而拒絕的后果就是各種傳言滿天飛,趙太后薨亡的事情迅速傳遍大秦境內(nèi),秦王政的威信更是直線下降,這樣下去,不但咸陽宮名聲掃地,就連中央權(quán)威都要遭到打擊。</br></br>郎中令蒙嘉建議秦王政,授予武烈侯兵權(quán),讓武烈侯出任中原大軍。</br></br>“你未免太輕視武烈侯了。”御史大夫馮劫對此建議嗤之以鼻,“你以為武烈侯要的是統(tǒng)兵權(quán)?”</br></br>蒙嘉無奈苦笑。他當然知道武烈侯要的不是統(tǒng)兵權(quán),而是國策的變革,但這個缺口一旦打開,接下來的事情即便是咸陽宮也無法預(yù)料和控制,國策的變革必須慎重。</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