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養(yǎng)生訣
,靈臺方寸山 !
“師姐……”馬川被倪梨花看得全身發(fā)毛。
“不能換個稱呼嗎?”倪梨花眼中的殺意和怒氣全消,只剩下了嬌羞。
“娘……”馬川臉色微紅,醞釀了良久,才叫出一個字。
“我有那么老嗎?還是叫師姐吧。”倪梨花面色更紅,連忙將馬川的話打斷。
“師姐,雪停了。”馬川心里既忐忑,又羞澀,連忙轉(zhuǎn)移話題。
“我們先去峰下采些野果,再去看看風向。”倪梨花同樣很羞澀,需要其它事來緩解。
兩人下峰的速度非常快,不但采到了野果,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溫泉,洗簌了一番。
上峰的路確實要慢很多,到下午,兩人才到峰頂,發(fā)現(xiàn)整個峰頂積雪非常厚,有的地方都陷到了膝蓋,好在兩人穿的都是能御寒的高筒靴,才不至于步履維艱。
兩人等了一個時辰,發(fā)現(xiàn)風向依然不對,也沒有絲毫轉(zhuǎn)向的意思。看天色也不早了,便回到小山坳。
其實將木門打開,衣櫥移開,山洞里的光線還是可以的,不要火把照明,都能看見沙盤上的算學題。
兩人先在木屋附近,用長劍挖了個淺坑。然后將衣櫥拆下一個木板,將兩具枯骨撿到木板上,抬到挖好的坑旁。之后用積雪堆起了個雪丘,這里的積雪常年不化,雪丘和土丘也就沒什么區(qū)別。
兩人拜了拜后,天色已晚,便回到山洞。將山洞略微收拾了一下,把昨晚睡的獸皮拿進山洞,鋪在地上。
山洞里確實暖和得多,兩人不用再過那種寒冷刺骨的日子了。
不過倪梨花有些失望,在將兩具枯骨拿去埋的時候,自然將枯骨和枯骨呆的地方看了個仔細,但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雖然早有預(yù)料,不過神龍訣如此神妙,被人捷足先登,心里還是不好受。
“師姐,我們漏了重要的地方。”馬川見倪梨花臉色不好看,更加想找到神龍訣。
“你是說外面的木屋?”倪梨花語氣平淡。
“嗯。”馬川知道希望不大,但能安慰一下倪梨花也好。
“明天看看。”倪梨花在沙盤的一邊睡了下來。
馬川則在沙盤的另一邊開始盤坐。
一夜過去,兩人先去看了風向,見依然不對,便去山下打獵。畢竟不知道還要在這里呆多久,天天吃野果也不成。
兩人走進峰下的山嶺中,便活捉了幾只野兔。倪梨花的輕功夠高是一方面,另外便是這里長久沒有人來,又沒有天敵,這些野生動物的警覺性不高。
兩人回到山洞,烤完兔肉,吃飽后,時間尚早,便在三間木屋里尋找起來,不過依然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第二天風向依然不對,兩人不去打獵,也就無所事事。倪梨花只得去搗鼓那把七弦琴,馬川則對沙盤上的算學題著了迷。
倪梨花將七弦琴小心的擦拭干凈,發(fā)現(xiàn)琴的底板上刻著密密麻麻的符號,粗通音律的她看出這是減字譜。
一連數(shù)天風向都不對,兩人除了偶爾下峰打獵外,便是各自專研減字譜和算學題。
倪梨花經(jīng)過幾天的專研后,試著彈奏這篇減字譜,但感覺很雜亂。
“小川,來聽聽這首曲子。”倪梨花想印證一下,到底是這首曲子本身亂,還是她琴藝不夠高。
“師姐,這幾天你天天彈,我早聽了無數(shù)遍了。”馬川正在沙盤旁專研算學題,無心他顧。
“過來認真聽我彈一遍!”倪梨花語氣有些不容置疑。
“我來。”馬川無奈。
“坐在對面!”倪梨花坐在石床前,原先的矮幾已經(jīng)沒法用了,她只得將七弦琴放在石床上來彈奏,坐的則是從外面找來的,比較合適的石頭。
馬川在石床的另一邊坐了下來。
倪梨花非常認真的彈奏起來。
“師姐,好難聽。”馬川先前沒仔細聽還不覺得,現(xiàn)在認真一聽,感覺太難聽了。
“你是說我彈得不好!”倪梨花停了下來。
“是這首曲子本身難聽。”馬川認真的道。
“胡說,琴圣留下的曲譜,怎會難聽。”倪梨花對前輩高人很崇敬。
“可能這是陽春白雪,我這樣不通音律的人才覺得難聽。”馬川也認為琴圣留下的曲譜不會平凡,只是自己不懂。
“你認真聽一遍,把聽到的東西告訴我!”倪梨花再次彈奏。
馬川知道再不認真聽,把倪梨花惹急了,說不定會動手。自從那天的事后,倪梨花對他的態(tài)度越來越親密,不過也伴隨著管束。
想到可能是一輩子的事,馬川心里既抗拒,又欣喜,非常矛盾。
“怎么樣?”倪梨花面色平靜的問道。
“師姐,我已經(jīng)聽出了些東西,你再彈一遍。”馬川的語氣有點驚訝和欣喜。
“沒騙我?”倪梨花好像是隨口一問,也不等馬川回答,又開始彈奏。
“師姐,繼續(xù)彈。”馬川越來越欣喜,也顧不得倪梨花漸漸冷下來的臉。
“我不對牛彈琴,說說看,聽出了些什么!”倪梨花一連彈了五遍,忍耐力到了極點。
“師姐,這是篇內(nèi)功心法!”馬川一連聽了五遍,完全肯定這是內(nèi)功心法。他很高興,畢竟這是前輩高人留下的,說不定他就能以此練成內(nèi)功。
“說出來聽聽。”倪梨花的臉色并沒有好轉(zhuǎn)。
“這篇內(nèi)功心法叫養(yǎng)生訣,不過和師傅教的心法有些不一樣……”馬川開始將自己從曲子中聽到的內(nèi)功心法說了出來。
“難道這是神龍訣的內(nèi)功心法!”倪梨花聽完馬川的述說,也很驚訝和欣喜。
這篇名叫養(yǎng)生訣的內(nèi)功心法,確實和他倆學的內(nèi)功心法不一樣。
他倆學的內(nèi)功心法,講究的是平心靜氣,意守下丹田,養(yǎng)出氣感。養(yǎng)到有些火候時,就可以配合招式運用了。逐漸還可以用意念引導,從尾閭開始沿脊柱上行,直至打通任督二脈,運行小周天,這時內(nèi)功也算大成了。
而這篇養(yǎng)生訣,也是首先講究平心靜氣,逐步做到心無雜念,無欲無求。達到無欲無求后,每天子前午后開始意守下丹田,即便丹田氣感充盈,也不必理會,直至氣自己從尾閭沿脊柱上行,打通任督二脈。
養(yǎng)生訣共分九重,三、六、九這三重為三關(guān),分別要打通尾閭、夾脊、玉枕三道要穴。
這養(yǎng)生訣難就難在做到心無雜念,無欲無求,普通人花費數(shù)十年都未必能做到。
兩人當即開始修煉。
又過去六七天后,馬川將養(yǎng)生訣練到了第一重。讓倪梨花很意外,她自己在練養(yǎng)生訣的時候,發(fā)現(xiàn)原來的內(nèi)力會不知不覺沿十二正經(jīng)運行,讓她根本就做不到心無雜念,更別說練成第一重。
心無雜念,無欲無求,對旁人來說或許很難。但馬川手握玉虎盤坐了五年,心無雜念,無欲無求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他只要將神秘空間中,其他諸侯國的人趕出高臺,只余下二十五名透明人,維系著身體,便能輕易達到養(yǎng)生訣上的要求。
感覺到下丹田有些氣感后,馬川很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