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賀蘭石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賀蘭石
蘇油下了馬:“你命部將趕著馬群去克夷門,那里有上百輛大車,都是給你的。今后你們可以組織商隊,拉鹽到興州,發(fā)賣之后采購商品,從這里出去賣給韃靼人,是部族一門不錯的生計。”
仁多保忠主動替蘇油接過馬韁:“我們不會做生意。”
蘇油說道:“沒關(guān)系,到時候我會派遣精通商務(wù)的商團(tuán)前來幫助你們,你們只要保護(hù)好他們和貨品,負(fù)責(zé)運(yùn)輸就好了。”
仁多保忠點頭:“那樣我們能干好。”
蘇油笑道:“大和尚和你媳婦相處得還行?”
仁多保忠苦笑:“追英懷著孩子的時候脾氣大,不過孩子生下來就好多了。活佛給察哥摩了頂,說他將來會變成草原上的雄鷹。”
蘇油點頭:“走吧,去看看他們。”
大陷谷是一個巨大的草場,賀蘭的大隘口兩側(cè)的山上全是茂密的森林,無數(shù)清泉從兩山流淌下來,滋潤過豐美的水草后,匯成一條不大的河流,從克夷門入黃河。
森林中最多的就是鹿,當(dāng)年元昊頗愛在此圍獵。
這里的風(fēng)景秀美異常,北口不遠(yuǎn)處,便是一座占地很大的寺院,寺院有兩座黨項風(fēng)格的白塔,那里便是雙塔寺。
雙塔寺的一邊,是巨大的夏主行宮,完全拆掉太可惜了,蘇油請示了趙頊,趙頊同意讓梁追英在這里待產(chǎn),之后劃撥給雙塔寺作為廟產(chǎn),算是趙宋皇室對佛門的捐贈。
這操作可以,比建大相國寺來得劃算,大殿作為供奉佛祖的佛殿,就不算違制了,將各處招牌換過就行。
聽說趙頊親筆書寫了“敕建大雙塔寺”的匾額寄過來,太后和皇后還各賞賜了半副鸞儀的花用,作為修繕廟宇,修建佛像,采購經(jīng)書所用,目前還在半路上。
司馬光還因此上書反對,認(rèn)為崇佛非國家興盛之道,夏國敗亡,崇佛也是一大原因。
不過太后和趙頊不搭理他,蘇油就也不準(zhǔn)備搭理他,佛教在夏國的教化作用很大,現(xiàn)在比儒家強(qiáng)多了,只能慢慢來。
今后這里將是寧夏三路最大的一座廟宇,也會成為北方信眾心目中的圣地,是蘇油準(zhǔn)備降服韃靼的重要武器。
紅衣大和尚親自來到山坡下迎接蘇油:“益西威舍果然有大威能,敦煌佛寶重光乃我教盛事,和尚多謝了。”
蘇油笑道:“大和尚不要嗔怪我擅開佛窟就好,那些東西還在興慶府,之后會給你送過來,對了,大和尚精通外語嗎?”
“什……什么外語?”
“啊,石窟遺書除了漢文,還有很多吐蕃文、于闐文、龜茲文、突厥文、回鶻文、梵文、粟特文、西夏文的經(jīng)卷,我估計多數(shù)都跟佛經(jīng)有關(guān),就是手里頭缺少精通翻譯的高人。”
吉多堅贊說道:“沒關(guān)系,交給我就行,西夏、吐蕃、于闐、回鶻、梵文的我會,別的就算不精通,也能找到精通的僧徒。”
“那就好。”蘇油看著山坡上巍峨的行宮:“幸好沒拆啊,否則我上哪里給你們找這么好的圖書館去?”
吉多堅贊再次合什:“益西威舍功德無量。”
蘇油笑了:“走吧,看看察哥,再請大師帶我參觀參觀。也不知道你感化梁夫人成功沒有。”
吉多堅贊也笑了:“益西威舍,你要相信佛法的偉大。”
“從儒家角度來說……”蘇油搖頭:“我更相信母愛的偉大。”
從馬屁股后邊解下兩個大包裹,交給仁多保忠:“拎著,這些都是給孩子的禮物。”
三人一路上山,蘇油進(jìn)入寺內(nèi),發(fā)現(xiàn)僧眾足有三四百人。
梁追英不在這里。
仁多保忠有些尷尬:“追英怕你要將孩子帶走……”
“呵呵呵……”蘇油冷笑道:“她想得可真多,要是女孩子倒有可能,畢竟我家漏勺還差個媳婦,熊男娃一個就夠了,兩個都嫌多。”
“益西威舍果然神通廣大,追英一直不讓說,你卻也知道是男娃?”
“……”
幾個月的男娃其實很是挺可愛的,還沒有學(xué)會調(diào)皮。
梁追英神色不錯,蘇油有一種感覺,在她的心里,這才是她的第一個孩子。
可憐的乾順……
看著還有些緊張的梁追英,蘇油說道:“你該去興慶府了,屹多埋給你準(zhǔn)備了宅子,以后你丈夫進(jìn)城賣東西,你也得打理賬冊。”
“規(guī)矩還是要講,這孩子你們可以帶到四歲,之后要送到巢節(jié)度那里去,由他來給察哥開蒙進(jìn)學(xué)。”
“我能做的就這么多,也是我最大的讓步了。十二歲以后,察哥是留在寧夏還是去汴京,這得看陛下的意思,連我都無法干預(yù)。”
梁追英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謝謝益西威舍……”
蘇油說道:“日子還長,總有辦法的,來吧,先看看我給孩子帶來的東西。”
東西很雜,其實也不怎么值錢,就是細(xì)棉的內(nèi)衣、尿布、線襪、棉襖、小棉被、小木碗、地丁膠小軟勺、膠管喂藥器、小指甲刀、吸鼻器、撥浪鼓之類。
還有兩個溫度計,一個給孩子測量體溫的,一個是測量室溫的。
有些梁追英都不會用,還得蘇油教她。
現(xiàn)在這些東西在大宋也才流行沒幾年,不但新奇,還非常好用。
教得差不多了,蘇油出門找仁多保忠:“你去問下你的手下,有沒有見過一種石頭,很細(xì)膩,摸著就像察哥的臉,底子是深紫色,上面有豆綠色的點子或者花紋。”
仁多保忠覺得很奇怪:“石頭?”
蘇油說道:“問問吧,你們經(jīng)常放羊,尤其是小孩子,應(yīng)該知道。”
沒過多久,仁多保忠?guī)е粋€十一二歲的小孩子來了:“多吉說他見過,在山后溝里,騎馬的話很快的。”
蘇油說道:“那我們就去看看。”
黨項小孩子基本都會騎馬,程岳牽過一匹馬來讓他帶路,不一會就來到了一條山谷。
多吉指著山上嘰里呱啦說了幾句,蘇油大致能聽懂,說那石頭就在山上。
然后多吉跳下馬來,跑到一處崖壁下頭,撿起一塊石頭,有比劃著山上嘰里呱啦說了幾句,意思大概是山上的石頭經(jīng)常滾下來,他手里的那塊就是。
蘇油招手讓他拿著石頭回來,接過翻看了一回,搓了搓,然后取下水壺,淋著水又看了一遍,交給張麒,笑道:“小七哥,今年的年貨有了。”
張麒接過來摩挲了一回,也笑了:“大先生他們又得鬧饞蟲了。”
蘇油說道:“只可惜沒有好工匠,要不找?guī)讉€西昆的玉工試試?”
如今西域中亞一帶的玉雕工藝也非常精湛,在蘇油的腳踏式雕刻筆研發(fā)出來之前,很多方面甚至還超過大宋。
歷史上直到元代,忽必烈才從中亞帶回大批的玉雕工匠,讓中原雕工更上一層樓,其后直到清代,痕都斯坦玉雕工藝都堪稱頂級,紀(jì)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
蘇油手里的石頭不是玉石,但是也是好東西。
賀蘭石,如今尚名不見經(jīng)傳,但是后世卻是與端硯的端石齊名。
賀蘭硯除了發(fā)墨迅速,不郁結(jié),耐用之外,還有個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如果配上蓋子,能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過三天”之譽(yù)。
張麒笑道:“少爺真是在哪里都能尋著寶貝,魔鬼城里能尋著怪石,戈壁灘上能找到瑪瑙,這里還能找到硯材。西昆玉工手藝不錯,不過都是蠻夷花色,得找李宮使設(shè)計才行。”
蘇油將那塊石頭放到包里:“得,這趟就值了。”
然后笑著對小多吉用吐蕃話說道:“謝謝多吉,帶我們來,那匹馬,你的禮物。”
多吉都不敢相信,這匹馬倒是沒什么,但是宋人全套的牛皮黃銅馬具,在蕃人部落里可是價值不菲。
仁多保忠罵道:“這傻多吉,還不趕緊謝謝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