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霸氣側(cè)漏
    至于那些中立的大臣們,此時此刻,看太子的眼神,都變得有些不太一樣了。
    “男兒何不帶吳鉤,男兒何不帶吳鉤…呵呵…這種詩,我這一輩子,恐怕都寫不出來半句……”惠王內(nèi)心暗自苦澀,心想著這種詩要是是他寫的,該有多好啊。
    再看王安時,這家伙一臉的意氣風(fēng)發(fā),神采飛揚,該死的,這蠢貨究竟是腦子里出了什么問題,怎么會變得如此的文采斐然?
    昌王臉上沒什么表情,看不出深淺,不過內(nèi)心則是冷哼一聲。
    他十分看不上這種吟詩作賦的人,只會寫幾句好看的詩有什么用?會打仗才是硬道理!
    至于身后的徐懷之之人,雖然也驚艷于太子剛剛做的新詩,但更高興的是,這家伙又自己跳出來了,這一次,炎帝就算心里的人選不是他,他也要去了,不然白白浪費了這么好一首詩了。
    “太子殿下好文采,簡直是我大炎國文學(xué)界的泰斗,令老臣心服口服,這一次太子出征,必定旗開得勝!”
    徐懷之連忙說道,盡管炎帝還沒宣布心里的人選是誰,但他先說了太子出征旗開得勝這句話再說,先發(fā)制人。
    一開始王安拿古人的詩來忽悠這群文學(xué)造詣不高的家伙,還心里有點不好意思。
    不過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在這個世界,他說出來的詩,就是他自己原創(chuàng)的了,因為他說過的詩都是這個世界此前從來沒有的。
    而他剛剛的那首“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笔浅鲎蕴拼娙死钯R的《南園十三首·其五》
    第三句原版是“請君暫上凌煙閣”,而不是請君暫上天下閣。
    凌煙閣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有巨大功績的功臣才有資格將畫像掛在里面的一個記錄功臣的樓閣。
    這種類似的樓閣,大炎國也有,大炎的開國皇帝在建立大炎的時候,也下令修建了一棟閣樓,里面記載著對大炎國建立有巨大功勞的大臣和將軍們,而這個閣樓,就叫天下閣。
    因此,王安對第三句有了一些小改動。
    畢竟,不改成天下閣的話,這些大臣們不知道他說的是什么意思。
    “徐大人,你怎么知道朕心里的人選,是太子?”
    炎帝表情淡淡的看向了徐懷之。
    徐懷之心中一稟,怎么感覺炎帝好像有點對我不滿意了?
    不過轉(zhuǎn)念想想也是,炎帝寵溺太子,他徐懷之處處跟太子作對,炎帝能高興才怪了。
    炎帝不高興就不高興吧,反正他也不能無緣無故把我給彈劾了。
    就算彈劾了,等昌王上位,他徐懷之一樣能回到朝堂上,甚至是還要升官。
    當即,呵呵賠笑道:“啟稟陛下,是太子的詩,讓微臣覺得陛下心中的人選是太子?!?br/>
    他現(xiàn)在跟昌王是一根線上的螞蚱,已經(jīng)沒有退路了,無論如何,都要站在昌王這一邊。
    “哦?那徐大人倒是聰明得很,大炎有徐大人這種聰明人,是我大炎之福啊?!毖椎壅Z氣淡淡的說道。
    這話,怎么聽著有點像反話?
    徐懷之心里有些膩味,不過臉上依舊是笑呵呵的樣子:“能得到陛下的贊揚,是微臣的榮幸?!?br/>
    “昌王,惠王,對于太子要去邊關(guān)平亂一事,你們二人怎么看?”
    炎帝的目光先是看向了大皇子昌王,隨后又看向了六皇子惠王,眸光深邃,讓人猜不透他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
    怎么看?當然是心里高高興興的看,若不是文武百官和炎帝都在這里,昌王早就捧腹大笑了。
    此時此刻,他臉上的根根肌肉都在微微抽搐著,那是憋的,實在是忍不住想笑,卻又不得不強忍著,憋得難受。
    “父皇,兒臣覺得太子主動請纓,勇氣可嘉,可太子比較對帶兵打仗沒有經(jīng)驗,兒臣希望能隨太子一同出征!”
    昌王認真說道。
    對他來說,去不去邊關(guān),都沒關(guān)系。
    去了邊關(guān),太子想從他手上搶奪軍隊的掌控權(quán)?這是癡心妄想!
    只要軍權(quán)在他手上,太子就是一個傀儡,是他手上能夠任意揉捏的泥巴,邊關(guān),是他的地盤。
    屆時,太子能不能活著回來,就要看他的心情了。
    就算能活著回來,手腳是否還健在,身體是否還健全,眼睛能不能看得見,耳朵能不能聽得見,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去邊關(guān),也沒事,讓太子去那里瞎折騰,他昌王穩(wěn)坐京城釣魚臺,按照徐懷之的計劃進行。
    總之,無論如何,都是他昌王贏面大。
    當然,現(xiàn)在在炎帝面前,他需要表現(xiàn)出我也很想上陣殺敵的樣子,至少表面功夫要做到位。
    對于昌王的回答,炎帝滿意點了點頭,隨后看向惠王:“惠王,你呢?”
    “兒臣……”
    惠王心里有些不是滋味,炎帝突然這么問,是不是想把他們?nèi)艘黄鹬С鼍┏牵?br/>
    心里嘆了一口氣,回道,“兒臣也愿意隨太子一同出征?!?br/>
    看他這扭扭捏捏的樣子,臉上就差寫著我不想去這四個字了。
    炎帝暗暗搖頭,在心中,惠王的分量減輕了一些,昌王的分量加重了一些。
    “你們二人有輔佐太子之心,朕很欣慰,不過太子這次是要自己去邊關(guān),京城內(nèi),也需要留下一些人輔佐朕,你們二人就留在京城吧?!?br/>
    不管怎么說,太子去邊關(guān)平亂,兇險未卜,炎帝總要做好最壞的打算,這是身為一個帝王的職責。
    說難聽點,炎帝希望太子繼承自己的位置,但太子倘若真出了什么事,總要有幾個合適的備胎留著,然后再從備胎里挑選出最杰出的那個備胎。
    這話雖然不好聽,但話糙理不糙,因為這就是現(xiàn)實。
    見炎帝不讓自己去,惠王暗自松了一口氣,昌王倒是無所謂,作揖道:“兒臣聽父皇的?!?br/>
    之后,余光瞥了一眼身后的徐懷之等人,尤其是重點將目光在徐懷之身上多駐留了片刻。
    那陰險的計劃是從你徐大人嘴里說出來的,接下來,怎么說服炎帝,安排昌王手下的人隨太子出征,也是你徐大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