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七節(jié) 不甘寂寞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哦?”面前這個四十不到的男子一雙烏黑的短眉微微一跳。
雙臂敞開,雙手撐在書案上,聲音也有一種金屬質(zhì)感般的鏗鏘。
略微高聳的顴骨和略薄的嘴唇,加上嘴角微微向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此人意志堅定,而且不好打交道。
馮紫英印象里,前世中自己就曾經(jīng)和這樣一位領(lǐng)導(dǎo)打過交道,對工作要求極高,說話刻薄犀利,毫不留情,任何事情在他手上都很容易被挑出毛病,但是你卻不得不說人家挑出的毛病在理。
這類人不好打交道,但是一旦獲得了對方的認可,那么卻很容易得到對方的鼎力支持,而且這種支持也很難受到外界影響而改變。
一句話,愛憎分明,個性鮮明。
“玉鉉,仲倫,你們和馮鏗想要一道把這個教學(xué)作業(yè)完成?”
聲音中正平和卻又很有穿透力,和齊永泰的低沉淳厚大不相同,但又有著一樣的懾服力。
“掌院,此事我們以為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紫英山東之行恰逢其時,先前同學(xué)們從邸報中看到這個消息之后就議論紛紛,只是苦于不知道具體情形,但現(xiàn)在紫英來了,而且山長有意要把此事涉及到的諸多方面一一詳細解讀,進而從中分析始末,……”
面對官應(yīng)震時,陳奇瑜明顯要比傅宗龍更顯得坦然自若一些。
“學(xué)生以為此事西園固然可以為之,但我等素來無此機會,且當下鄉(xiāng)試亦日益向會試對標看齊,又是在政論策論方面涉及面漸寬,所以學(xué)生覺得這正好是一次開拓我等眼界的絕佳良機,甚至亦可借此機會與西園方面切磋,……”
眼前的方面男子就是官應(yīng)震,但是口音卻沒有太多南音,顯然是在北地生活日久,已經(jīng)熟悉了北地口音。
官應(yīng)震深深的看了一眼這個年輕人,目光里的欣賞掩飾不住。
陳奇瑜是他很欣賞的一個年輕人,既有膽魄,又有想法,而且更難得是敢于去把想法變成現(xiàn)實,能做事。
書院中北地士子中有“山西三杰”的稱號,陳奇瑜年齡最大。
官應(yīng)震聽出了陳奇瑜話里隱藏的意思,有意問道:“山長那邊會同意么?”
“我覺得山長不會反對。”陳奇瑜侃侃而談,“山長指示紫英先把整個山東民變所見所聞所感表述闡釋出來,尤其強調(diào)要對一些細節(jié)的精準描述,山長的風(fēng)格是要從細微處著手找出存在的弊病,進而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辦法,嗯,他認為西園師兄們可能經(jīng)歷過歷事,應(yīng)該更有經(jīng)驗,但我以為正因為他們有經(jīng)驗,可能會更囿于原有的束縛,難以有更大膽突破性的解決方略,……”
官應(yīng)震目光微動,卻沒有做聲。
陳奇瑜感受到了掌院目光中的鼓勵,繼續(xù)道:“山長既然把前半段工作交給了紫英,我們可以一起參與進去來做這件事情,而且可以做得更細更好,都是書院學(xué)子,我們東園難道就不可以按照我們自己的想法意圖來做一篇文章出來?縱然缺乏經(jīng)驗,可能稚嫩了一些,但是我們的努力難道不應(yīng)該鼓勵和支持么?每個人都有一個從缺乏經(jīng)驗到逐漸熟悉的過程吧?掌院,山長和您都有這個過程吧?”
官應(yīng)震終于頷首。
此事是齊永泰所定,目的也很明顯,但作為掌院,他也有權(quán)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
西園固然可以做此事,但是東園一樣可以將此事列為教學(xué)課程中的一項實踐性的任務(wù),甚至可以和西園方面比較一番。
如果能搞一次比試,這可能對雙方都更有益處,對整個青檀書院學(xué)子們也算是一次理念觀點能力的磨合。
“玉鉉,仲倫,此事你們兩人與馮鏗先行做起來,你們可以和甲舍與乙舍分別溝通一下,嗯,如何具體來做這件事情,你們可以好好商量一下,至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一下,至于后續(xù),先做出來前半段,自然有商榷余地。”官應(yīng)震微微點頭。
東園也分為兩塊,甲舍和乙舍。
甲舍一般是參加過鄉(xiāng)試未過的學(xué)子,如果拿現(xiàn)代的話來說,那就是復(fù)讀生。
他們年齡一般都在十四歲以上,大多在十六歲左右,畢竟第一次參加秋闈的年齡不一,但也基本上都在十四歲以上,一次未過便須再等三年,那么基本上都是十六七歲的青年了。
而未過而敢來青檀書院的,本身都是得到了本省本府的士林大儒大賢們的推薦,也都是有相當自信的,他們?nèi)钡钠鋵嵕褪且粋€中舉的機會而已。
乙舍就是從未參加過鄉(xiāng)試的,現(xiàn)代話說就是應(yīng)屆生,年齡一般在十六歲以下,以十三四歲居多。
這些學(xué)生大多在本地就以早慧、靈秀且讀書有悟性著稱,所以才能在中了秀才之后便獲得推薦來青檀書院。
像陳奇瑜、傅宗龍這些都屬于此類,他們更具自信,認為自己可以在鄉(xiāng)試甚至?xí)囍幸慌e而過。
當然現(xiàn)實是殘酷的,人人都自信能過,始終會有相當大一個群體會被淘汰下來,哪怕青檀書院排名順天府四大書院之一。
畢竟鄉(xiāng)試會試都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加之每年中式名額有限,各地都有優(yōu)秀人才,而且像金陵的各家書院一樣實力雄厚,所以每一次鄉(xiāng)試和會試都是龍爭虎斗,激烈無比。
從本質(zhì)上來說,甲舍和乙舍就只有年齡上的差距,都是秀才,并無其他區(qū)別,不過馮紫英一來卻的確有些獨特。
他是國子監(jiān)來的,甚至連秀才都未曾取得,但如果一定要按標準來算,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幾乎是和舉人同等了。
因為按照朝廷律例,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和舉人一樣,其實都已經(jīng)具備做官資格,只不過在為官職位上略微有所區(qū)別。
當然馮紫英自然不會去盤算這個,他也沒有資格去計算這個。
既然是奔著日后鄉(xiāng)試會試去的,他主要目的還是來讀書,另外也就是要借助青檀書院這個平臺來為自己日后踏入大周政壇之后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基本盤和人脈關(guān)系網(wǎng)。
來之前馮紫英就認真了解過近三科青檀書院的鄉(xiāng)試和會試成績,也就是中式情況。
元熙三十八年青檀書院參加鄉(xiāng)試學(xué)子七十六人,考中舉人二十八人,其中在順天府參考者十九人,考中八人,這個比例已經(jīng)相當高了。
因為永隆元年也就是元熙四十一年,新皇登基恩正并科,元熙四十一年青檀書院參加秋闈鄉(xiāng)試學(xué)子七十九人,考中舉人三十八人,其中順天府參考者二十一人,考中十一人,這個情況較為特殊,恩正并科名額較多,所以中式比例更高。
再往前一屆的元熙三十五年情況也大體與元熙三十八年相似。
永隆二年也就是今年春闈大比,青檀書院參考學(xué)子十九人,考中進士七人,這個比例更是驚人,幾乎達到了一小半的比例,遠高于其他幾大書院。
像通惠書院參考春闈者多達九十八人,但是考中者不過區(qū)區(qū)十人,崇正書院參考者也達到了七十八人,但考中進士的不過六人。
當然這些參考者很多都是回各省去參考,但是他們在青檀書院的這段學(xué)習(xí)歷史,還是很是為青檀書院添了彩。
正是因為如此高的中式比例,才使得南北學(xué)子趨之若鶩,即便是通惠書院和崇正書院,其中式比例也遠超于各省官辦府學(xué)和書院,所以才會吸引到更多的學(xué)子不遠千里來讀書。
這也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
有才華而刻苦努力的學(xué)子越是渴望來這些著名書院讀書,而越來越多的優(yōu)秀人才匯聚在這些書院里讀書,營造出的氣氛也越來越好,使得書院教學(xué)水準越來越高,中式率自然也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