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字卷 第一百四十二節(jié) 吃永平府的飯,干兵部的事兒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馮紫英也懶得和鄭崇儉、王應(yīng)熊多解釋,徑直起身,“走吧,一起去兵部公廨,順帶聽聽張大人和柴大人的想法。”
馮紫英說得這樣隨意,好像完全忘了他現(xiàn)在既不是在兵部觀政,也不是翰林院修撰,而是永平府同知了,不過鄭崇儉和王應(yīng)熊都覺得理所當(dāng)然,就憑馮紫英能夠提前一兩年預(yù)言西南會發(fā)生叛亂,而且點明就是播州,就足以讓馮紫英有資格參加兵部的這個兵議了。
“楚材兄在么?”一邊往外走,馮紫英一邊讓寶祥牽馬過來。
“在。”鄭崇儉遲疑了一下,“不過好像張大人和柴大人有意讓楚材兄外放。”
兩人口中的楚材兄就是當(dāng)年在兵部職方司擔(dān)任主事的耿如杞,也是馮紫英的鄉(xiāng)人,和馮紫英關(guān)系也很密切,目前耿如杞擔(dān)任兵部職方司的員外郎,從五品官員,由于在寧夏平叛戰(zhàn)役中一直跟隨柴恪,表現(xiàn)優(yōu)異,所以很得張景秋和柴恪的信重。
“外放?”馮紫英吃了一驚,像耿如杞這樣的人才,怎么能外放?但是轉(zhuǎn)念一想,恐怕也只有外放一途了。
耿如杞現(xiàn)在是從五品的員外郎,在兵部內(nèi)部再要往上升,就是兵部四司郎中和左右侍郎了。
目前兵部四司郎中都是滿員,像職方司郎中便是大名鼎鼎的袁可立,武選清吏司郎中便同樣是人望極高的孫承宗,這二人都是年富力強,而且都是北人,可以說除非二人升職,否則耿如杞這樣的新嫩,要想接替這二人根本不可能。
而侍郎都是正三品,與從五品相差太遠,更是根本沒有機會。
唯有外放可以馬上讓快滿三年的耿如杞迅速從從五品進入正五品,比如和馮紫英一樣,擔(dān)任某府同知,再三年就可以進入從四品。
如果有特別的立功表現(xiàn),破格提拔兩級三級也不是不可能,這樣一來機會也要大得多。
這也就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只要得到某位大佬的賞識,大佬自然會主動替你安排合適去處,當(dāng)然你要在大佬替你安排的崗位做出讓人信服的成績出來才行。
“看來張大人和柴大人是早有準(zhǔn)備啊。”馮紫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如果不出意外,張景秋和柴恪肯定是準(zhǔn)備把耿如杞安排到這北直隸附近某個州府去了。
“什么準(zhǔn)備?”王應(yīng)熊和鄭崇儉都還沒有明白過來。
馮紫英搖了搖頭,沒多說,飛身上馬,“走吧。”
張景秋和柴恪也算是做實事的人了,像耿如杞這種在兵部表現(xiàn)優(yōu)秀的人才,有意識的提前進行培養(yǎng),為未來兵部后繼有人做準(zhǔn)備,不知道楊嗣昌這家伙在兵部表現(xiàn)如何,張景秋和柴恪對其印象怎樣。
一行三人騎馬飛馳回小時雍坊的兵部公廨,還沒有走攏,就能看見兵部公廨外邊馬匹、馬車和小轎不少,此時天已經(jīng)黑了下來,但公廨外的燈籠早已經(jīng)亮了起來,顯得格外熱鬧。
鄭崇儉和王應(yīng)熊剛進門,就聽得耿如杞的聲音:“你二人跑哪里去了?郎中大人都問起來了。”
“楚材兄!”馮紫英看見耿如杞非常高興,疾步上前。
“咦,紫英,你也來了?正好,剛才柴大人剛回來,就在說你回京了,正說找人想把你叫來問一問情況呢。”耿如杞喜出望外。
“呵呵,我不請自來,張大人和柴大人不會有意見吧?”馮紫英上前和耿如杞見禮。
“歡迎還來不及呢,怎么可能有意見?”耿如杞頗為感觸,“聽說你一年多前就預(yù)料到楊應(yīng)龍會生亂,沒想到楊可棟果然逃脫了,龍禁尉這幫廢物,枉自那么多人盯一個人,失蹤之后也是出動幾十人去搜捕,結(jié)果一無所獲,甚至連楊可棟究竟是怎么從他們眼皮子下邊消失的都沒搞明白。”
“楚材兄,其實楊可棟不重要,但是他的逃脫的確是一個征兆,楊應(yīng)龍要動手了,可是楚材兄想過沒有,楊應(yīng)龍仗恃什么?為什么會選在這個時候,既不是昨年,也不是明年?”
耿如杞目光一凝,“你也懷疑和察哈爾人有關(guān)?”
“我倒是覺得察哈爾人應(yīng)該沒有這么深刻的考慮,林丹巴圖爾才十八歲,掌權(quán)不過幾年,心思還沒那么周密,去年還在幫助遼東威脅東虜,怎么可能就想到要和楊應(yīng)龍聯(lián)手了?”馮紫英搖頭,但眼中擔(dān)憂目光更甚,“小弟擔(dān)心會不會是東虜從中牽線,如果真的是,那就真的麻煩大了。”
耿如杞也是滿臉肅色。
<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r />
如果馮紫英預(yù)料是真的話,那么這就意味著建州女真、以察哈爾人為首的蒙古右翼、播州宣慰司,三家是已經(jīng)建成了統(tǒng)一戰(zhàn)線,起碼也是有了某種默契,可能會協(xié)同對大周發(fā)起進攻了。
想到這里,耿如杞便更是要把馮紫英拉過去了,“走,紫英,去見柴大人,待會兒要有一個軍議,主要就是商量當(dāng)下乃至下半年可能會出現(xiàn)的一些局面,以及該如何來應(yīng)對,應(yīng)當(dāng)提前做哪些準(zhǔn)備,……”
這等時候,馮紫英也不推辭,點點頭,便跟著耿如杞一道進去了。
鄭崇儉和王應(yīng)熊早就進去了,郎中點卯,他二人須得要馬上去應(yīng)卯。
不出所料,見到馮紫英到來,柴恪也是格外高興,拉著一道去見了張景秋。
張景秋臉色不是很好,但是見到馮紫英,還是和顏悅色地說了幾句,叮囑一會兒兵部軍議,馮紫英破格參加,也要讓馮紫英提一些他自己的看法。
馮紫英還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大規(guī)模的軍議,除了張景秋和柴恪外,兵部四司的郎中和武選清吏司、職方清吏司兩司的部分員外郎、主事、副主事都要參加。
“紫英,來認(rèn)識一下,這是武選清吏司郎中孫大人,他和令師齊閣老可是鄉(xiāng)人。”柴恪拉著馮紫英進了議事廳。
廳里邊已經(jīng)有很多人在了,包括鄭崇儉、王應(yīng)熊和楊嗣昌都在了。
馮紫英目光落在了這個赤面濃須的男子身上,這就是前世大明的帝師孫承宗,一代戰(zhàn)神?“馮鏗見過孫大人。”
“馮大人不必客氣,我也是久聞小馮修撰大名,一直無緣相見,今日才算是得償所愿啊。”孫承宗性子豪邁堅韌,欣賞他的人很多,不滿他的人也不少。
“好了,稚繩,日后有的是機會。”柴恪擺擺手,“紫英,這是職方司郎中袁大人。”
袁可立,又是一個前世中明代有名的將臣,馮紫英不敢怠慢,也是一禮。
“呵呵,小馮修撰之名,袁某和稚繩一樣久聞,子舒兄也經(jīng)常推崇紫英之才,我就和子舒兄說那就該把紫英留在我們兵部才是,如何能放到下邊去荒廢光陰?”袁可立性子剛直清正,話音也很有金屬質(zhì)感,鏗鏘有力。
“柴大人抬愛,紫英如何當(dāng)?shù)闷穑坎贿^紫英也不認(rèn)為在地方上就是荒廢,禮卿公在蘇州擔(dān)任推官時可是以賢達聞名于世,紫英不才,也想效仿,……”
馮紫英的話讓袁可立哈哈大笑,捋須搖頭不已。
而一旁孫承宗也忍不住挑眉,難怪這位小馮修撰能脫穎而出,這可不僅僅是治政才能了,這是為官處事的本事,簡直猶如三四十歲的官場老手了。
不動聲色地表明了自己的態(tài)度,而且還把袁可立推崇了一番,袁可立這種不太好打交道的人都忍不住眉開眼笑。
柴恪也是微笑,他何嘗不想把馮紫英留下來?但是馮紫英那時候風(fēng)頭太盛,已經(jīng)引起了北地士人的不滿,出京暫避風(fēng)頭是明智之舉,等到在地方上做出成績來,在回京也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現(xiàn)在看來這家伙在永平府折騰得天翻地覆,也足見他的雄心,柴恪甚至能隱約感覺到馮紫英似乎是在配合著薊遼那邊的一些作為,但作為兵部左侍郎,他樂見其成。
“好了,稚繩,禮卿,張大人馬上就過來,午間張大人和內(nèi)閣諸公已經(jīng)就蒙古左翼、西南軍情進行了一個商議,一致認(rèn)為目前形勢嚴(yán)峻,需要認(rèn)真應(yīng)對,兵部這邊要立即拿出對整個大周,包括但不限于關(guān)外和西南形勢的一個整體研判分析,除了總體的,還要對每一塊也要有詳細的解說,然后再是整體和分部的應(yīng)對方略,這個方略最遲后日就要拿出來,可能大家這幾日就要辛苦一些了,……”
柴恪環(huán)視了一眼周遭,“紫英是我請來的,可能大家或略感詫異,但是禮卿、楚材和兵部職方司的人可能略知一二,四年前,也就是寧夏叛亂之前半年,紫英就向我和楚材談到過寧夏情況,認(rèn)為如果寧夏鎮(zhèn)如果不從人事和糧餉上予以根本調(diào)整和補充,肯定會出亂子,他還特別點到了外族將領(lǐng)和漢族將領(lǐng)之間的矛盾,將官與下邊軍士之間的矛盾,認(rèn)為會是爆發(fā)的焦點,半年后,大家都知道了,……”
“這一次西南楊可棟叛逃,播州局勢急劇惡化,而紫英在一年多前就和還在兵部觀政的非熊、大章等人提及,二人也向楚材、禮卿匯報過,我知曉后也和張大人計議過,說來慚愧,我們覺得可能有一些風(fēng)險,但是還不至于……,但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