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字卷 第三十節(jié) 填鴨式灌輸(第四更求票!)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練國事也笑了起來,欣然道:“愚兄說得有點兒虛,就是想要聽一聽紫英你的觀點,每聽一次你的想法觀點,愚兄都會覺得豁然開朗,受益匪淺,回味悠長啊。”
“呵呵,君豫兄言過其實了,不過小弟覺得我們大周的官員在做事的時候呢,更多地著眼于做官,而忽略了做官首先應(yīng)該做事,做事的目的和結(jié)果要統(tǒng)一,只有按照本身意圖去做事,達到目的,實現(xiàn)結(jié)果,符合我們的意圖,這才是做官做事的本分,可這一點上,我們很多人雖然是進士舉人出身,卻難以做到。”
馮紫英的話有些繞,但是練國事還是聽明白了,臉色也嚴(yán)肅起來,點點頭:“紫英,愚兄今日就希望能聽一聽你的高見。”
“好。”馮紫英也不客套,“在小弟闡述自己為官的理想時,小弟先要就咱們大周朝的現(xiàn)狀提一些問題來供你我兄弟二人探討,在確定了我們的看法觀點基本一致以后,這樣有助于下一步小弟說明未來的想法。”
練國事點頭,“這是應(yīng)有之意。”
“那第一個問題,君豫兄覺得現(xiàn)在大周朝和大周開國之時孰好孰壞,永隆八年比起二十年前,也就是元熙二十年時,情況又如何?”
一來就是大問題,把練國事問得有些懵,饒是他是狀元出身,在翰林院歷練幾年,還是覺得這個問題有些不好回答。
沉思許久,練國事方才啟口:“這要看怎么說,或者說從哪些方面來說,大周基本上是在前明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太祖北伐? 從南直、江西到山東和北直隸,都經(jīng)歷了戰(zhàn)亂,但是實事求是的說? 比起前明北伐驅(qū)逐北元之后的情形? 大周開國局面要好得多? 開國之世,吏治清明,人心思定? 內(nèi)部局面肯定是不錯的? 但是當(dāng)時前明余黨尚存,北方蒙古諸部勢力猶存,……”
“嗯? 那和當(dāng)下比呢?”馮紫英含笑問道。
練國事許久才嘆了一口氣? “應(yīng)該是當(dāng)時要好一些? 或許各地的民生繁榮程度不及當(dāng)下? 但是官民矛盾、民紳沖突遠不及現(xiàn)在這么激烈? 外敵之患? 當(dāng)初北方蒙古勢力雖然也很強,但是以愚兄個人觀感,尚不及當(dāng)下建州女真的威脅。”
“好,那當(dāng)下和元熙二十年相比呢?”馮紫英再問。
練國事再度嘆氣,“紫英是想說元熙二十年是一個分界點吧?元熙二十年時應(yīng)該是咱們大周最鼎盛的時候了? 無論是外敵還是內(nèi)患都處于最好的時候? 朝廷財力豐足? 地方治安大好? ……”
看見練國事尷尬地嘆氣搖頭,馮紫英也不為己甚。
“現(xiàn)在呢?從元熙二十年之后,咱們大周似乎就開始流年不利了? 北地的連年大旱,湖廣的洪水,江南遭遇倭寇的襲擾,元熙三十二年開始的壬辰倭亂一直持續(xù)到元熙三十八年,終于耗盡了朝廷的財力,嗯,還不能把這個全部歸結(jié)于壬辰倭亂,從元熙十五年到元熙三十二年,十八年間太上皇六下江南,平均三年一回,花費多少?”
馮紫英毫不客氣的質(zhì)問,讓練國事更是無言以對。
一直以來朝里邊大家都當(dāng)下如此拮據(jù)艱難的困境原因都有著心照不宣的認同,六下江南和壬辰倭亂便是就是最大的原因,再沒有其他理由能解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六下江南導(dǎo)致大量國庫空虛,江南奢靡之風(fēng)盛行,官員賣官鬻爵,貪墨之風(fēng)盛行,進而影響到對九邊防御的保障。
朝廷在遼東的控制力下降,使得日本權(quán)臣關(guān)白豐臣秀吉覺得在朝鮮有機可乘,所以才會導(dǎo)致了壬辰倭亂的發(fā)生。
反過來連續(xù)六年的壬辰倭亂戰(zhàn)事直接拖垮了大周財政,使得在壬辰倭亂結(jié)束之后朝廷再無力對薊遼兩鎮(zhèn)像保持原來的保障支持,也變相的促成了建州女真趁機崛起,這就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
這兩者的連帶關(guān)系使得太上皇在北方士人心目中的印象大壞。
“現(xiàn)在的情形肯定要比元熙四十二年時要好一些,但是紫英,我知道你想說什么,太上皇遺留下來的問題和窟窿到現(xiàn)在也沒有能徹底解決,這肯定需要一個過程。”練國事思考了一下才繼續(xù)道:“朝廷諸公也在殫精竭慮地尋找對策,只是……”
“君豫,我以為我們要做事首先要確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首先要確定目標(biāo),然后細化目標(biāo),再來根據(jù)這些細化目標(biāo)來一一尋找和指定相應(yīng)的策略。”馮紫英沒有再和練國事撕扯嘴皮子,挑開自己的想法,“當(dāng)下朝廷局面只是比起皇上繼位時略好,實際上永隆元年已經(jīng)是非常危險的時候了,太上皇禪位未必沒有精疲力竭的緣故吧?”
這話沒法回答,大家都明白,但是卻不能說出來,只有這二人的時候才能說。
練國事微微頷首。
“當(dāng)下局面如果找不到正確的解決策略和路徑,只怕還會很快陷入困境之中去,開海之略略微緩解了一下朝廷財政危機,但是這是治標(biāo)不治本,……”馮紫英語氣很篤定,開海之略是他提出來的,他自然有這個底氣來評判。
“當(dāng)下面臨的最大難題,一是外患的女真和蒙古,需要加大在邊務(wù)上的投入,但更大的問題是內(nèi)憂,內(nèi)憂有幾方面,一是朝廷財賦嚴(yán)重不足,直接制約了在邊務(wù)、水利、驛道等諸多方面的開支投入;二是朝中地方的吏治風(fēng)氣,官員中貪墨橫行,卻不思如何改變朝廷地方的困局,許多官員伸長脖子跑官要官,行賄受賄已成心照不宣;三是人口滋生帶來的田土和就食壓力,熟田熟地只有那么多,但人口增長太快,新墾土地有限,要不就是肥力不足或灌溉困難,一旦遭遇水旱災(zāi)害,流民便會迅速蜂擁而起,進而被那些諸如白蓮教、聞香教這些所利用,給地方帶來巨大威脅,……”
馮紫英一口氣說了五六條,說得練國事連連點頭,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只不過他沒有把這些歸納綜合起來罷了。
“問題如此之多,如何來解決?千頭萬緒,又該從哪里開始著手?”馮紫英看著練國事,含笑問道:“愿君豫兄以教我。”
練國事苦笑,“紫英,你就別打趣愚兄了,愚兄若是有這本事,就不會在翰林院荒廢幾年了,愚兄現(xiàn)在就很想聽聽你的想法。”
“君豫兄,小弟想法很多,但是卻無力實現(xiàn),所以小弟才愿意主動去永平府這等小地方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機會來實現(xiàn)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馮紫英攤了攤手,“說來說去,其實無外乎也就是人和銀子的問題,所有這一切的問題,都最終要落到銀子和人這兩點上,君豫兄覺得呢?”
練國事想了一想還覺得馮紫英說得雖然俗,但是卻是一言道明真諦,只要銀子和人不是問題,哪還有什么是問題?
“那如何來解決銀子和人的問題?”練國事急切地問道,他以為馮紫英應(yīng)該有一個相當(dāng)宏大但卻未必慎密的想法了,也許自己可以加入進去,幫助他完 善,乃至推行,現(xiàn)在不行,那么起碼可以有一個目標(biāo)了。
“銀子的問題是最現(xiàn)實也是最迫切的,開海之略算是一個指標(biāo)之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問題,但還遠遠不夠。”
馮紫英知道自己需要為其灌輸工業(yè)化進程的理論知識,這很難,但是卻不得不做,不讓足夠的人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觀點,要想在這樣一個體系制度下實現(xiàn)夢想,那真的就只能是夢想變幻想了。
“……,傳統(tǒng)的田賦已經(jīng)遠遠不能滿足朝廷需要,那么開源之策哪里來,海貿(mào)是一方面,但是我們應(yīng)該看到海貿(mào)大增帶來的對絲綢、茶葉、瓷器、棉布、藥材、鐵器、鹽巴等物的巨大需求,南洋和西夷需要我們的絲、茶、瓷、布、藥、鐵,日本和朝鮮需要我們的絲、茶、鐵、瓷、紙,蒙古人和烏斯藏那邊需要我們的茶、鹽、鐵、布、瓷,這都是我們大周最擅長的,……”
“除了海貿(mào)所需,其實更大的需求還在于我們內(nèi)部,舉個簡單的例子,百姓對鐵器的需求就是一個永遠都無法滿足的,而鐵器鐵料價格就是制約需求的最大問題,一旦解決了鐵料鐵器的成本和質(zhì)量問題,單單是火銃和火炮的需求,就是海量的,……”
“……,商稅制度的變革已經(jīng)迫在眉睫,但我們現(xiàn)在卻還做不到,只能一步一步來,中書科得重開和商部的醞釀其實就是一個契機,……”
“……,最后再來說說人的問題,我的理解人是兩個問題,一是百姓生計問題,百姓需要糊口,朝廷就應(yīng)該給他們足夠他們養(yǎng)活一家老小的路子,給田種田是一條路子,開工坊讓他們?nèi)プ龉ひ彩且粭l路子,出海打漁和跑船也是一條路子,當(dāng)兵吃糧也是路子,要多策并舉,但最重要的還是給他們田地和讓他們?nèi)スし蛔龉ぃ@應(yīng)該是最容易也是吸納人口最多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