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字卷 第七十六節(jié) 讀書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從回來休息了幾日之后,馮紫英就開始尋摸著找合適的書院。
順天府書院集中在宛平縣,大興縣也有,但卻明顯少于宛平,而且質(zhì)量也不及宛平。
整個順天府書院加起來不下三十所,但是真正有名的也不過就是幾所,畢竟這些書院都是屬于士紳官員所辦,經(jīng)費來源也來自士紳支持或者商賈捐助。
順天府京畿地區(qū)的四大書院就有三所在宛平,而在大興僅有一所。
四大書院通惠書院、青檀書院、崇正書院均在宛平縣境內(nèi)緊鄰京畿,幾所書院相距不過幾里地,但是卻是各有特色。
通惠書院規(guī)模最大,足有數(shù)百人,其中學員不局限于順天府,北直隸其他府州亦有不少生員來此讀書學習。
青檀書院規(guī)模不大,僅有百余名學生,素以學風嚴謹著稱,而且多為貧寒士子較多,其學員更是遍布整個北地,甚至還有部分南方士子來學習。
該書院乃是大周廣元帝在位時都察院一位風骨極佳的左都御史夏言所創(chuàng),其親自在書院中種下一棵青檀樹,書院因此得名,該樹至今已經(jīng)有七十余載。
崇正書院則是本朝閣老方從哲十年前時任吏部右侍郎時創(chuàng)辦,這所書院雖然規(guī)模比通惠書院略小,但是人員卻是來自全國各地,其中南方來京寓居讀書的士子占到了一半以上,而以各地士紳望族子弟尤多。
通惠書院如果單從馮紫英的國子監(jiān)身份來說,無疑是最適合的,蓋因通惠書院中亦有不少國子監(jiān)監(jiān)生在其中學習讀書,而且京中文官武臣子弟亦有不少在其中讀書,可以說從學生家庭出身來說,這里云集了京中相當一部分的官宦子弟。
其次則是崇正書院,崇正書院創(chuàng)始人兼捐贈者方從哲乃是當朝閣老,據(jù)傳其極有可能要接任首輔,這所書院學生來源較為龐雜,既有南方的士紳官宦子弟,亦有北地商賈和貧寒子弟。
青檀書院規(guī)模小,校舍破舊,而且院紀嚴格,對官宦士紳子弟不太歡迎,這一點馮紫英也打聽到了,甚至要進入青檀書院還需要特定舉薦人推薦方能進入。
“你是說你想去青檀書院讀書?”喬應甲饒有興致的看著眼前這個少年,“國子監(jiān)這邊呢?”
“叔父,國子監(jiān)這邊情況您可能也知道,貢監(jiān)和蔭監(jiān)中很多其實都只是去應卯,真正在其中學習的并不多,但是月考大家都還是參加了,另外就是歷事期間大家自然就要回來,祭酒和司業(yè)大人他們也都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小侄覺得其實這是好事。”
馮紫英仍然是以林如海“女婿”自居,當然是“未來女婿”,沒辦法,若是沒有這一層關系,喬應甲根本就不會理睬他。
這般進士出身的文臣就有這么傲,哪怕是舉人出身的同僚他們內(nèi)心都有著很深優(yōu)越感,更別說字這等武勛出身的人了。
也還是自己表明了一心要讀書科考,這喬應甲才會給幾分好顏色,否則即便是林如海“女婿”,一樣難入他法眼。
“國子監(jiān)這樣行事,你還覺得不錯?”喬應甲冷笑。
“叔父,國子監(jiān)形成這種境況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朝廷里還要給貢監(jiān)監(jiān)生們一些膳食生活補貼,但現(xiàn)在朝中財政日益拮據(jù),這等補貼早已經(jīng)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早已經(jīng)停發(fā)多年了,加之現(xiàn)在貢監(jiān)若是只想謀個教諭或者州縣佐貳雜官,便無須來參加季考歲考,只需在歷事時來便可,這等情形下,除了需要參加鄉(xiāng)試會試者還需來準時參考外,其他人何須再來?”
大周沿襲明制,但是在這國子監(jiān)制度又有變化,凡是不愿參加鄉(xiāng)試而欲直接授官者,只需要在貢監(jiān)掛名二至三年,并參加歷事,最后吏部廷試過關便可,這已經(jīng)和舉人相若。
只是舉人底氣更足,在諸如知縣這一類地方親民官上授官上,若是舉人與貢生相比,仍然優(yōu)先授官舉人。
這種情形下,很多對鄉(xiāng)試沒有信心,又或者只圖某個官職的生員們,便更愿意在國子監(jiān)掛職,然后再定時歷事,定時參加廷試過關便可授官,所以眼下國子監(jiān)真正在其中讀書的反而不多了。
喬應甲也知道這是陳年積弊,早已經(jīng)形成定式,這在國子監(jiān)真正用心讀書的反而沒幾人了,倒是馮紫英這般執(zhí)著的要讀書,特別是還是武勛出身,就真的罕見了,起碼喬應甲對其觀感好了許多。
“若是你真想到書院讀書,為何不選通惠書院或者崇正書院,卻要選最簡陋寒酸的青檀書院?”喬應甲注視著對方。
“叔父,通惠書院人多心雜,和國子監(jiān)情況有些相似,你也知道小侄的情況,小侄怕是內(nèi)里朋友熟人太多,反而弄得小侄無心讀書,失了本意了。”馮紫英半真半假道:“至于崇正書院,南人太多,怕是小侄這等武勛子弟又要受排擠了,徒擾人意。”
“叔父,林叔父也曾對小侄有所要求,小侄也向林叔父承諾,若是考不中進士,和林家婚事便不必再提,小侄也能理解林叔父心意,所以……”馮紫英再度飆演技,“所以也請叔父莫要在林叔父面前提及這一事,若是小侄未能考取進士,而林叔父另結(jié)婚姻,小侄也無怨言,……”
喬應甲微微動容之余,對馮紫英求學上進之心倒是多了幾分欣賞,這等武勛子弟還真的沒有幾個像樣的讀書人,都是一幫武夫,仗著先輩從龍余蔭混世,若是這馮紫英真的一心求學,自己到還真要成全他這份上進心。
“也罷,既然賢侄你上進之心如此赤誠,我若是冷了你心,倒是我的不是了,青檀書院山長齊永泰乃是我同科好友,亦曾擔任過兵科給事中,我這便修書一封,你只需去便是。”
從喬應甲府中出來的時候,馮紫英又是一身汗意。
和這等心思細膩嗅覺靈敏的御史打交道是最費心思的,但馮紫英感覺喬應甲對自己觀感不錯,而且今日心情也很好。
今日來拜訪他也是迫不得已,若是不把“林如海女婿”這一篇圓滿的翻過去,真的某天翻出來了,只怕林如海就要從揚州趕回來找馮家麻煩了。
今日他已經(jīng)和喬應甲說了,喬應甲也很認可自己的志氣,想必是不會在自己考上進士之前對外人說起此事了,至于說等到幾年后自己考不考得上進士,那又另說。
未曾想到說到讀書一事,卻還能激起喬應甲的這般“援手”,想必喬應甲也希望自己真的能讀書讀出頭,這等文官的心思到還真是如此。
青檀書院須得要朝中進士出身文臣或者民間口碑極佳的士人推薦方能入學,這等標準盡皆掌握在青檀書院手中,貧寒士子往往容易在本省本府找到士人推薦,反倒是朝中文臣推薦者甚少,沒想到今日這一趟卻意外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