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字卷 詩酒趁年華 第十一節(jié) 聚合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回到家中,馮紫英倒也沒有隱瞞什么,老老實實的向母親稟明了喬師的意圖。
大小段氏一聽是喬應(yīng)甲提出來的,都格外重視,而且聽聞是東昌府知府沈珫嫡長女,比自己兒子大兩歲,沈珫也同樣是進(jìn)士出身,內(nèi)心早就允了七成。
只是考慮到這是長房的婚姻,而且現(xiàn)在還涉及到兼祧和襲爵,肯定也要替長房香火考慮,自然要去打聽一下這沈家女身子骨的問題。
要不兼祧長房了,結(jié)果娶妻又無出,恐怕誰都擔(dān)不起這個責(zé)任,縱然還能納妾,但嫡庶也還是不一樣。
另外這種事情肯定最終還得要讓遠(yuǎn)在榆林的馮唐知曉,不過大小段氏基本上都是持支持態(tài)度的。
一樁婚姻好像基本上就這么輕輕巧巧的定了下來,好像簡單得讓馮紫英都有點兒不太相信。
只要打聽到沈家女身體無礙,那邊父親回信應(yīng)允,基本上就可以回稟喬應(yīng)甲,然后就要說議親的事情了。
不過說來簡單,那這一套程序走完沒有半年時間也完不了。
光是這給父親去信,然后等到父親斟酌考慮回信,這一路上耽擱估計就得要三個月,這邊還得要等到母親去打聽了沈家女情況之后才能給父親去信。
然后還得要向朝廷報請兼祧和襲爵,還得要看皇帝的心情,走禮部的程序,這差不多走下來,半年時間應(yīng)該都算是很快了。
這樁事情丟在一邊,馮紫英更關(guān)心的還是喬應(yīng)甲和他談的修書觀政。
庶吉士和其他普通進(jìn)士在觀政上略微有些不一樣。
其他進(jìn)士是直接到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和五軍都督府觀政辦事,相當(dāng)于政務(wù)實習(xí)了,但庶吉士則是以備顧問贊機密為目的的學(xué)習(xí)修書,參與學(xué)習(xí)翰林院中各種制誥文書,熟悉時政朝務(wù),可以參與六部九卿的政務(wù)實習(xí),必要時則由內(nèi)閣直接安排跟隨各部院寺官員辦事。
這在層級上已經(jīng)就有了一些區(qū)別。
普通進(jìn)士居于各自觀政部院寺司府,受各自所在的部院寺司府安排指派,而庶吉士則是居于翰林院,學(xué)習(xí)兼觀政,受內(nèi)閣安排,直接接觸內(nèi)閣閣老和六部堂上官甚至皇上,這就是普通進(jìn)士們無法企及的。
今科庶吉士十六人,南人九人,北人七人,基本上就是按照這個比例來的。
沒有什么意外,青檀書院三人進(jìn)入,除了許獬和馮紫英外,就是基本不算青檀書院的韓敬了,但據(jù)說在韓敬進(jìn)入庶吉士上的爭執(zhí)甚至比馮紫英更激烈,但最終還是進(jìn)入了庶吉士。
今科庶吉士的教習(xí)官那是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xué)士黃汝良,這也是朝廷福建士人中的中堅力量。
******
太白樓。
今日是馮紫英請客,但卻不是所有的同學(xué)。
前幾日里馮紫英已經(jīng)請過一次客,但規(guī)模要大一些,包括青檀書院里考出來的韓敬、宋統(tǒng)殷、羅尚忠、方震孺、葉廷桂、薛文周等和馮紫英不算是太密切的同科進(jìn)士都全數(shù)請到,但這一次規(guī)模就要小了許多。
除了練國事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原來東園的同學(xué),像范景文、賀逢圣、王應(yīng)熊、吳甡、鄭崇儉、方有度等人。
在請不請許獬上,馮紫英猶豫了一番,但是最終還是沒有請。
從許獬和馮紫英談及了庶吉士館選那一刻起,馮紫英已經(jīng)將許獬視為了可以密切合作的同僚,但是卻很難成為可以交心的朋友了。
練國事則不一樣,這么兩年來兩個人在很多問題上都有過溝通交流和探討,而且許多觀點也漸趨一致,這也是最讓馮紫英高興和得意的一件事情。
練國事不像那些個東園同學(xué),他比馮紫英大十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早已經(jīng)定型,所以如果不是他本人的確在許多方面與馮紫英比較一致,加上馮紫英也重點在他身上花了一番功夫,也很難達(dá)到現(xiàn)在這個狀態(tài)。
而且現(xiàn)在練國事是以狀元身份入翰林院擔(dān)任修撰,未來前途一片光明,這樣一個奧援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成為最有力的幫助,馮紫英確信這一點。
其余幾位東園的同學(xué),無疑就是馮紫英未來最好的合作伙伴了,這么兩年的共同學(xué)習(xí),哪怕是不算太密切的王應(yīng)熊和吳甡,也已經(jīng)基本上認(rèn)可了自己在這個小群體的隱性首領(lǐng)地位,自覺不自覺的充當(dāng)著追隨者。 <style> .show-app2{width:100%;clear:both;display:block;margin:0 0 10px 0;border-radius: 3px 3px;border:1px solid #f2f2f2;} .show-app2-content{float:left;width:70%;background:#dff0d9;font-size:14px;padding:10px 0px;color:#3d783f;border-radius: 3px 0 0 3px;line-height: 22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cover{float:left;margin:0px 10px;height:40px;width:40px;}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float:left;} .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p{margin: 0;} @media (max-width: 768px){.show-app2-content .show-app2-detail .show-pc{display: none;}} .show-app2-content img{width:36px;height:36px;border-radius:50%;} .show-app2-button{background:#44a048;border-radius:0 3px 3px 0;float:left;width:30%;text-align:center;padding:10px 0px;color:#fefefe;font-size:14px;position: relative;line-height: 22px;} .show-app2-button:after{content:"";width:8px;height:8px;border-radius:50%;background:#ff6666;position:absolute;top:3px;right:3px;} </style> 追隨者。
在很多觀點看法上,也或多或少的開始理解和認(rèn)同馮紫英提出的一些構(gòu)想。
當(dāng)然這只是一種若明若暗的存在,在馮紫英尚未真正取得讓他們信服的政治成就時,這種維系還相當(dāng)薄弱,隨時都以可能被打破掙斷。
書院中的種種經(jīng)歷和感受將會隨著這一群人進(jìn)入仕途漸漸淡去,要想讓這群人更認(rèn)可自己,作為在前世中在仕途上沉浮了幾十年的角色,很清楚需要做些什么。
純粹的志同道合者,可遇不可求,那你就需要不斷的展示你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并且要讓這種觀點見解通過各種方式渠道來讓他們認(rèn)可和支持。
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不是光靠日常的宣講,更要靠一點一滴的映證和實現(xiàn),鞏固他們腦海中的這種認(rèn)知。
塑造認(rèn)同感就是其中一種最好的手段。
像今日這樣的宴請,沒有韓敬,沒有許獬,更沒有方震孺、葉廷桂等人,甚至也沒有宋統(tǒng)殷這樣屬于馮紫英的鄉(xiāng)人,自然就能讓這幫人感覺到不一樣,那就是這是一個小群體,一個不分地域,不分先后,有著相對共同的理想追求的一個小群體。
當(dāng)然,沒有人會提出來這一點,大家是靠各自的理解和領(lǐng)悟來認(rèn)知這一點。
“君豫兄,你這修撰現(xiàn)在主要就是修史么?”酒過三巡,氣氛也開始漸漸放松熱絡(luò)起來,范景文主動問起了練國事。
“嗯,說實話,夢章,這翰林修史都說是正份兒工作,但感覺還不如你們在各部觀政有意思。”練國事?lián)u搖頭,“《大周史》初編太過粗糙,這二稿也剛剛完成,送交給皇上以及南北士林大儒們看過了,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前一任修稿的都被批得狗血淋頭,這第三稿愚兄估計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兒,沒準(zhǔn)兒還要經(jīng)歷一回。”
馮紫英邀請這一幫同學(xué)小聚沒有設(shè)什么主題,就是為了慶祝即將觀政,實質(zhì)性的進(jìn)入朝政事務(wù)的觀摩學(xué)習(xí)階段,建立一個相互交流切磋的平臺,大概也就是這么個意思,所以大家也都比較輕松。
“君豫兄,話可不是那么說,修史意義重大,再說了修史也是方閣老領(lǐng)銜,挨罵也該是他首當(dāng)其沖,前面還有那么多侍讀侍講扛著,輪到你的時候,也沒聲音了。”馮紫英笑著道:“再說了,修史也是最能了解本朝典政故事,熟悉朝廷儀制和國家要政的手段,這一年的學(xué)習(xí)能頂?shù)蒙显谄渌块T學(xué)幾年呢,我們是欲求而不能啊。”
“不,紫英,若是尋常時候,修史當(dāng)然是一項重大要務(wù),但是現(xiàn)在,愚兄還是覺得自己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最緊要的事務(wù)上去,……”
練國事的話讓其他幾個人都有些詫異,倒是馮紫英很理解練國事的想法,點點頭:“君豫兄還是擔(dān)心北方邊事?那大章和非熊到兵部觀政就是最緊要的了。”
這一群人中,都已經(jīng)分配去了觀政去向,向王應(yīng)熊和鄭崇儉到兵部,方有度到刑部,范景文到禮部,賀逢圣到吏部,吳甡卻是到都察院。
大周進(jìn)士觀政是采取抽簽法,除了最后十名依前明舊例留吏部外,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大理寺和通政司,都是二比二比一比一的比例抽取進(jìn)士,也就是說六部每部和都察院以及五軍都督府每抽取二人,大理寺和通政司就各抽取一人。
這幾個同學(xué)都被抽取到了六部和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則沒有,但馮紫英知道宋統(tǒng)殷就到了五軍都督府的右軍都督府。
聽到馮紫英提到自己,王應(yīng)熊也笑著道:“我和大章等兩天就要正式去兵部觀政了,以前從未接觸過,恐怕也只能去多聽一聽看一看了,君豫兄有什么吩咐安排,只管說。”
“都說兵部武選司是最重要的,但若是非熊和大章能多關(guān)注一下職方司那邊的情況恐怕更有益處。”練國事卻是正色和二人道:“北部邊事一年比一年緊張,女真人和韃靼人都不安分,特別是女真人,……”
“不僅僅是女真人,君豫兄,恐怕西南邊也一樣,我和仲倫都談過,播州、永寧、水西等地都有烈火烹油之勢,一旦起火,就不堪設(shè)想。”
王應(yīng)熊的話讓馮紫英和練國事都刮目相看。
“還有河套和寧夏那邊。”馮紫英也加入,“非熊和大章恐怕更要重視那邊,我聽家父來信說寧夏鎮(zhèn)欠餉極其嚴(yán)重,逃亡士卒日多,占到了整個寧夏鎮(zhèn)士卒三成以上,甚至四成,這個比例太驚人了,雖說三邊四鎮(zhèn)的士卒逃亡是慣例,但是一般在一成五到兩成間,可寧夏鎮(zhèn)逃亡士卒如此之多,一旦有事,那便是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