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字卷 第二百零六節(jié) 破格
眾人的目光都匯聚到了馮紫英身上,讓馮紫英也有些緊張。
他還是第一次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受到如此關(guān)注和重視。
雖然以前自己的表現(xiàn)都牽動了很多人的視線和注意力,但是更多地還是被視為一個小字輩,或許在某一領(lǐng)域或者某一時段能夠博得眾多目光,但是論整體影響力,仍然還是十分稚嫩和單薄的,這一次永平府發(fā)展暴露出來的實力,卻讓這些大佬們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的成長速度。
“喬師,未來兩年對永平府來說的確很重要,學(xué)生已經(jīng)為此做了很周全的準(zhǔn)備,其中包括修建遷安、盧龍經(jīng)撫寧到榆關(guān)港的道路,促成整個永平府運輸體系的建設(shè),學(xué)生甚至還考慮了要把灤州到盧龍的道路也補充進(jìn)去,……”
馮紫英一邊緊張思考一邊斟酌言辭:“學(xué)生和朱大人目前配合得很好,據(jù)學(xué)生所知朱大人可能也會在年后離開永平,學(xué)生還在考慮如果新的知府大人來就任之后,學(xué)生還需要和新的府尊磨合,這都可能會影響到永平府這邊的發(fā)展,若是學(xué)生也要走的話,學(xué)生真的很擔(dān)心會影響到后續(xù)的許多安排。”
馮紫英的意見讓齊永泰眉頭一皺之后重新舒展開來:“紫英,如果朱志仁離開,安排一個更合適的知府人選呢?”
馮紫英遲疑了一下,問道:“學(xué)生不明白齊師的意思。”
“既然朱志仁肯定會走,那么你留下也一樣需要和新任知府磨合,那么你和朱志仁都離開,換一個知府和同知,不也一樣是磨合么?”齊永泰沉聲道。
“可那樣磨合可能會更困難,如果沒有可靠的人選,學(xué)生先前在永平府所作的一切可能就會半途而廢啊。”馮紫英提高聲調(diào)。
“紫英,不要以為就只有你一個人能做事,這天下之事難道就只有你一個人能做?”齊永泰有些不悅地瞪了馮紫英一眼:“縱然這永平府的許多事情是你一手規(guī)劃,但是這么繁雜的事務(wù),真的就是你一個人做出來的?還不是許多人幫你助你,才能做到現(xiàn)在這個地步?之前我們在座的可能不太了解情況,但是現(xiàn)在大家都很重視了,自然會給你更大的支持,可如果說你只把眼界囿于這一隅,那就有失我們對你的期盼了。”
齊永泰的一番話讓所有人都微微頜首,連馮紫英也意識到自己先前的情緒有些不太對勁兒,自己似乎過于將永平府化成了自己的禁臠,似乎別人都不能插手,都只能由自己來安排來做事,這既不可能,也很容易引起體系內(nèi)的其他人反感。
這一點上其實馮紫英原來也有考慮過,但是之前考慮到朱志仁要離開,若是外人前來,勢必影響到整個永平府未來的布局,他才必須要留下來堅守,但現(xiàn)在既然大佬們都對永平府如此重視了,朱志仁離開,肯定也會安排一個更合適的人來擔(dān)任知府,那自己擔(dān)心的情況就不存在了。
想到這里,馮紫英趕緊躬身作揖:“學(xué)生情急有些失態(tài)了,齊師教訓(xùn)得是。”
見馮紫英低頭認(rèn)錯,齊永泰心中滿意不少,這個家伙有時候還是有些驕狂了,還是需要隨時敲打著,再說你能力超群,絕才驚艷,但這涉及到整個北地的大事,豈能因你一人而動?
“順天府這邊關(guān)系重大,伯輔剛才說的幾條我深以為然,你在永平府做的,在順天府未嘗不能做,吳道南是個不管事兒的,正好可以讓你這個府丞放開手腳大干,而且在京中,大家也能給你更多的指導(dǎo)和建議,免得你有過多擔(dān)心。”
齊永泰捋須做出最后決斷。
“另外伯輔剛才提到的白蓮教一事,你也不可小覷,他們既然敢以身犯險謀刺于你,說明這些亡命徒已經(jīng)有了一些氣候,在京畿之地若是讓這些人繼續(xù)蔓延坐大,只怕真的會招來一場禍?zhǔn)拢懊魍品痹灰簿褪墙柚@些秘密會社起事,但到最后朱元璋不也一樣意識到這種秘密會社的危害性而將其列入《明律》中予以取締嚴(yán)禁?所以我們絕對不能掉以輕心,伯輔那邊還是要安排刑部這邊繼續(xù)深挖細(xì)查,紫英你若是到了順天府,這等事情更是責(zé)無旁貸,斷不能讓其在京畿蔓延成勢。”
馮紫英苦笑,也只能點頭稱是,這稍微一松口,齊師便大馬金刀替自己做了決斷,可這永平府那邊卻如何是好?
似乎是看出了馮紫英的擔(dān)心焦慮,齊永泰沉吟了一下才道:“永平府那邊的確不能忽視,我們好不容易在永平府才打造起這樣一個典范來, 范來,自然要讓其一直延續(xù)下去,這也需要考慮合適人選。”
這是應(yīng)有之意,否則馮紫英就算是去了順天府,卻丟了永平府,那就太不劃算了。
孫居相遲疑了一下,看了一眼崔景榮,這才沉吟道:“自強,有孚,還有紫英,你們覺得顯伯如何?”
在座眾人對北地士人的中堅力量都了如指掌,尤其是在朝中任職的官員都很熟悉,孫居相一提“顯伯”二字,大家便知道他是說南樂三魏中老大魏允貞之子魏廣微,與崔景榮、王永光同為大名府人,只是不同縣而已,也是北直士人中的佼佼者。
魏廣微曾與崔景榮、孫居相、馮紫英一道南下江南考察開海之略,所以有過一段接觸,所以才會被孫居相提出來。
崔景榮想了一想,點點頭:“顯伯不錯,在工部歷練已久,諳熟朝務(wù),只是他現(xiàn)在是朝官,未必愿意像紫英那樣主動到下邊去啊。”
孫居相搖搖頭:“未必,顯伯這個人我接觸還是多一些,他名利之心有些重,但做事能力有,他現(xiàn)在是正五品,去永平府連升二級,難道還不滿足?更何況永平府這邊的情況只需要和他一講,難道他還能不動心?”
名利心對于士人來說都有,寒窗苦讀,入朝做事,圖的是什么,不就是名和利二字么?對于詩人來說,名更重于利,人死留名豹死留皮,這話一直流傳至今,士人在仕途上辛苦奔波,不就是希望能日后能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么?
魏廣微在工部擔(dān)任郎中已經(jīng)有幾年了,論理他的確有機會在京察中升一級,但也只是一級而已,正五品到從四品,現(xiàn)在永平府雖然是地方上,卻是一個實打?qū)嵉恼钠分貏e是現(xiàn)在諸位大佬如此看重永平府的情形下,若非其是前輩北地士人大佬魏允貞的嫡子,若非其又占著北直隸士人中堅的身份,這份好差事未必輪得到他。
“伯輔說得沒錯,顯伯名利心重了一些,但做事能力不差,這正好給他一個機會啊,他不是一直覺得自己沒趕上機會啊,現(xiàn)在紫英打下了這樣好一個基礎(chǔ),讓他去好生經(jīng)營,給他三五年時間,看看永平府能變成什么樣子,真要有本事三五年之后回京,推薦其重入六部,那咱們也有底氣啊。”
王永光也贊同,同為大名府人,魏廣微之父魏允貞是早一代大名府最著名的士人,王永光和崔景榮都要算其晚輩,他們幾乎是看著魏廣微成長起來的,對魏廣微也很了解。
現(xiàn)在魏廣微也不過三十四五歲,能出任一府知府,那也是相當(dāng)顯赫榮耀了。
齊永泰點點頭,目視張懷昌、喬應(yīng)甲、韓爌二人:“懷昌,汝俊,虞臣,你們覺得如何?”
三人也無異議,那么這樁事兒就算是定了下來,馮紫英知道這種事情也輪不到他插嘴,但他覺得還是要去爭取一下:“齊師,諸公,那學(xué)生若是到了順天府,這邊永平府同知由誰來接任呢?”
齊永泰訝然:“紫英,你難道還不放心顯伯么?”
“不是,齊師,顯伯兄弟子也很熟悉,但是顯伯兄是府尊,可永平府這開年就能面臨著開礦建坊以及修路等一大堆事務(wù),還涉及到安置流民,另外惠民鹽場之事雖然朱大人現(xiàn)在在操心,但是我擔(dān)心起力有不逮,未必能一蹴而就,所以弟子擔(dān)心若是要把這許多事情都做好,只怕還是要安排一個更得力的同知來協(xié)助顯伯兄做具體事情才行。”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聽出來了馮紫英的意思了,這個小家伙現(xiàn)在居然也學(xué)著要舉薦人了?這可有些意思。
按照大周的士林官場的慣例,從四品以上可以稱得上高官,正三品以上可稱重臣,也就是說四品以下,四品和從三品,正三品及以上分成了三個層級,絕大多數(shù)官員終其一生都只能在從四品以下徘徊,絕大多數(shù)正四品及其以上的官員都只能出自進(jìn)士出身,也就是說,哪怕是舉人出身,你要想做到正四品及其以上的文官,可能性就很小了,除非特例,這和武官截然不同。
同樣,從四品、正四品、從三品這三個層級要再跨越到從三品以上,那么一樣非常艱難,大部分從三品及以上的官員都需要有庶吉士或者翰林院的身份,而每一科庶吉士不過一二十人,即便是你是庶吉士出身也未必就能進(jìn)入到這個層級。
而按照慣例,四品以下官員是沒有舉薦資格的,哪怕是這種士人內(nèi)部的商議上,也都只有旁聽的份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