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 章 番外一
    帝后二人可隨時來鏤月園,此刻倒也不必同外人湊熱鬧,便也都未下樓,留在聽夏樓看鎖麟囊,倒很是悠閑。
    樓上的帝后二人自是歡聲笑語,待到樓下的年輕男女們,卻又是另一番場景。
    李宴本就不是話多的人,加上左腿有些跛腳,便也不想在花園中走動。
    他領著年紀最小的弟弟尋了一處小亭,便就坐下來品茶。
    那日皇兄問他,可知自己喜歡什么樣的女子,他是當真答不上來也并不是很上心。
    他這樣子,即便出身好一些,又有什么用呢?
    他武藝不精,才學也不出眾,長相也是普普通通,比之皇兄差之千里。
    更重要的是,他已經跛了腳。
    誰會愿意嫁給這樣一個人?
    他平日話少,為人也很沉悶,即便為了他這敏王的身份,嫁過來只怕也同他過不到一起。
    為不讓兩人都痛苦,還不如這樣一個人過活,省得鬧出那些讓人厭惡的事來。
    他不是自卑,也并非自閉,只是有點不喜歡麻煩。
    李宿如此想著,只有八歲的七皇子眼巴巴看著他,小聲問:“二哥,你是不是生氣了?”
    七皇子是李錦昶最小的兒子,生母只是個宮人,生下他后就病逝了,一直是由阮良娣撫養(yǎng),如今阮良娣被封為太嬪,同其他太子的嬪妃一起挪去了慈和宮邊上的梁錦院,倒也未吃什么苦。
    七皇子年紀小,又是溫和的阮良娣撫養(yǎng),因此性子純善,平日里幾個哥哥都很關照他。
    就連不怎么話少寡淡的李宴,都同他很是親厚,他也敢同李宴如此言語。
    李宴聽到弟弟疑問,便低頭看向他:“只是剛想到了些事,未曾心情不佳。”
    李宴見他坐在那一邊嗑瓜子,一邊好奇地往外面瞧看,便道:“你去玩吧,難得來一會兒鏤月園,得好好玩。”
    但小皇子卻搖了頭。
    他一本正經道:“不行,母妃說了,我得陪著你,要做個好弟弟。”
    他口中的母妃自然是阮太嬪。
    阮太嬪自己膝下空空,沒有孩子,對七皇子滿是母親慈心,待他視如己出。
    對李宴,她不怎么親近,卻也會讓七皇子多同這位皇兄親近。
    這位阮太嬪,是宮里難得的好心人。
    李宴是沉默寡言,卻并非不知好歹,知道阮太嬪如此關心他,心中一暖,柔聲道:“多謝太嬪的好意,回頭我若是尋到新的繡樣,一準給太嬪送去。”
    七皇子立即便高興了:“多謝二哥,母妃肯定會很高興的。”
    兄弟二人說了幾句,李宴看他實在坐不住,便道:“你快去玩吧,我自己讀會兒書,好不好?”
    七皇子小臉圓滾滾的,透著一股子天真可愛,他用那雙大大的杏圓眼認真盯著他看了一會兒,才從石凳上蹦下來。
    “那好吧,我去去就來,”七皇子同他拱手行禮,姿態(tài)倒是極為端正,“二哥若是想我,隨時叫我回來陪你。”
    李宴失笑,伸手揉了揉他發(fā)頂毛茸茸的發(fā)髻,道:“好好好,若是有事,我一定讓人尋你。”
    七皇子得了令,轉身蹦蹦跳跳走了。
    即便裝得再嚴肅,到底還是個孩子。
    李宴讓自己的黃門跟過去,看著點別摔了碰了的,回頭仔細要哭鼻子。
    人都走了,小亭子里便安靜下來。
    李宴知道今日自己要等散場才能走,便能帶了本剛尋到的古籍,正好配著春茶來讀,倒有另一番美妙。
    初夏時節(jié),桃紅柳綠,落英繽紛。
    美景、香茶、好書,才是人間極樂事。
    李宴的心漸漸靜了下來,只有在讀書的時候,那些煩心事才會徹底消散。
    一晃神的工夫,兩刻時光便匆匆而去。
    小亭之外有一片月季花墻,阻擋了外人的視線,卻擋不住外面的笑聲。
    這樣美好的時節(jié),少年少女,自是有說不完的話。
    李宴毫不在乎,正準備繼續(xù)看的時候,卻突然聽到一陣腳步聲。
    他微微抬起頭來,便看到一名文雅清瘦的女子緩緩而來。
    對方身邊只跟了個丫頭,瞧著已過雙十,身上卻無世俗之氣,有種飄然物外之感。
    李宴沒見過這般氣質的女子,此刻見了不由微微一愣,好半天沒說出話來。
    那女子倒是很淡然,來到亭子前時才發(fā)現(xiàn)有人在,卻也沒怎么驚慌。
    “您是……敏王殿下?”她聲音輕柔,如同夏日里的暖風,細細飄入人心。
    李宴聽到這一聲詢問,忙收回視線,垂眸道:“正是,小姐不必多禮,隨意便是。”
    這姑娘便上前兩步,沖他一福:“給敏王殿下請安,臣女姓顧,家中排行第一,祖父是顧太傅。”
    李宴立即便明白過來,她是顧太傅家的長孫女。
    “顧大小姐,可入亭中休憩。”
    李宴沒見過顧大小姐,卻也是被顧太傅啟蒙,顧太傅同樣是他的恩師。
    顧家的品行他是信得過的。
    這位敏王殿下看著很冷,也不喜熱鬧的樣子,沒想到倒是很通情達理,顧韻文又沖他一福,緩緩進了小亭,選了個離李宴最遠的石凳坐下。
    她其實不愛出門。
    平日里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但也并非迂腐的書呆子,不能應酬這些人情送往。
    顧韻文本想坐下來吃口茶,略歇息片刻便走,結果端茶杯的時候余光一掃,看到對面敏王殿下居然在看《農耕實錄》。
    顧韻文下意識道:“是農耕實錄?”
    因為太過驚奇,所以她聲音比剛才高,一下子便鉆入李宴耳中,讓他不得不抬起頭。
    被人打擾,若是平日里李宴定不會高興,但對方準確說出了書名,讓李宴心平氣和下來。
    “顧大小姐知道這本書?”李宴很客氣,他取了葉子書簽夾入書中,合上遞給顧韻文。
    顧韻文雙手接過,一頁一頁翻看。
    她看得太認真了,以至于李宴都忍不住先開口:“顧大小姐知道這本書?”
    顧韻文這才回過神來,頗為羞澀的沖他抿嘴一笑。
    “回殿下話,臣女知道這本書,也知道它是先農學先祖王勝的遺作,一直以為已經失傳,沒想到還有孤本殘留下來。”
    李宴倒是沒想到,她竟同自己一般喜愛讀書。
    他道:“這本也并非孤本,是宮中學濤閣剛清理出來的殘本,只有前面半本,后續(xù)還在清理中,只希望可以尋到后半佳作。”
    他如此說著,便看到顧韻文珍惜地撫摸著這本書冊,眼中的喜歡顯而易見。
    剛剛那么飄逸出塵的清雅人,這會兒身上竟迸發(fā)出奪目的光彩,她果真也是愛書人。
    李宴頓了頓,又不自覺挪開目光。
    “你若是喜歡,這本書便能送你吧。”
    他如此說著,對身后的中監(jiān)揮揮手,讓他把今日帶來的書都呈到石桌上。
    “這里有一些學濤閣剛清理出來的舊藏,你看看若是還有心意的,可以一并帶走。”
    顧韻文聽到這話,眼睛里的光彩幾乎要點亮暗淡的小亭。
    她聲音里有著藏不住的欣喜:“當真?”
    這兩個字她幾乎是脫口而出,隨即面上一紅,難得露出幾分小女兒的羞怯神態(tài)。
    “還請殿下恕罪,臣女實在喜歡讀書,見了久尋不著的孤本一時有些失態(tài),殿下見諒。”
    李宿擺擺手:“無妨,本王也喜讀書,能遇同路人,倒也是緣分。”
    兩個人本就在談書,如此說來,倒沒什么扭捏,顧韻文也漸漸放松下來,道:“也不知誰人主持清理庫存的差事,免了珍珠蒙塵的可悲,倒是令人敬仰。”
    宮里這些藏書,經年沒有清理過,李宴被封為敏王之后,便開始著手清理庫藏。
    這差事不僅難做,還很辛苦,也就李宴有耐心,一點一點,一冊一冊慢慢清理。
    這都是李氏留存百多年的寶貝,若是每一本都能清理出來,刊印發(fā)往全國,那才是利國利民的大喜事。
    李宴如此想了,便也如此做了。
    只是沒想到,此事剛剛開始,便已經有人認同。
    李宴聞言,臉上也有了笑容。
    他依舊不敢看李宴,只是把目光放到亭外花墻上。
    “能為國家分憂,能給皇兄添些政績,便足夠。”
    顧韻文這才明白,原來就是他主持清理庫存典籍。
    她不自覺看向他,心里卻想:這位王爺?shù)故峭α瞬坏茫髅鞅茸约耗昙o還小,心胸倒是開闊。
    兩個人一說起書來,不由就有些晚了。
    待到宮人來傳,他們才發(fā)現(xiàn)到了宮宴結束的時候。
    兩個人一路彎彎繞繞,等回到前園時,大多數(shù)人已經拜別帝后離去,只剩三五人等,還在聽夏樓底下依依不舍。
    李宴瞥了一眼臉漲得通紅的十皇叔,同顧韻文點點頭,道:“顧大小姐,想必家中夫人再等,且自便。”
    他對顧韻文說完這話,便轉身離開。
    且不提顧韻文這邊如何離去,李宴慢慢在園子里走了兩圈,回到聽夏樓的時候,所有人都已經走了。
    折子戲還沒唱完,帝后二人本就是來看戲,自也不會走。
    李宴跛著腳,一步一步緩緩踏上二樓,剛要給帝后行禮,李宿就道:“坐吧。”
    他行至李宿身邊,屈膝而坐,特別乖順。
    李宿好笑地看了他一眼,又扭頭去看姚珍珠。
    姚珍珠便道:“宴弟,剛隱約瞧見你過來,一起來的姑娘是誰?”
    他們這二樓視角開闊,不可能瞧不清樓底下的景色,李宴知道嫂嫂在打趣自己,便也一本正經答:“回嫂嫂話,是顧太傅家的長孫女。”
    姚珍珠剛就很喜歡這位顧大小姐,此刻見李宴神情平靜,一絲一毫的厭惡都無,心中終于大石落地。樂文小說網(wǎng)
    “我瞧著她也是很不錯的,”姚珍珠笑著說,“哎呀,就是不知同禮王是否合適。”
    李宴猛地抬起頭,剛要說話,就看到兄嫂打趣的笑臉。
    李宴:“……”
    冷淡如敏王殿下,也在這一瞬紅了臉。
    李宿笑著嘆了口氣:“倒是一樁良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