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鑄器之道
第443章 鑄器之道</br> “你還別說,我真有這個意思。”聽太虛古龍所說,葉辰嘿嘿一笑,“有如此逆天神鐵,看我鑄造出一尊驚天地泣鬼神的仙器。”</br> 與太虛古龍草草結(jié)束了交談,葉辰再次看向大羅神鐵。</br> 這一看,他那張大臉頓時黑了下來,因為他看到那倆貨正一個拿著大刀、一個拎著大鐵錘敲擊那大羅神鐵呢?</br> 只不過,大羅神鐵的堅硬,遠(yuǎn)超他們想象,以至于吳三炮的大刀砍得是一個豁口一個豁口的,太乙真人那大鐵錘也是砸的坑坑洼洼的。</br> “這咋這么硬嘞!”吳三炮氣喘吁吁的。</br> “這到底是個啥玩意兒。”太乙真人也是一臉氣急敗壞的。</br> 很快,吳三炮和太乙真人便感覺自己的腳掌離開了地面,而且身體很快失去了中心。</br> 然后,再然后,沒有沒有然后了,倆人整個人都被扔出了小園。</br> “還敢打我神鐵的注意,想的美。”葉辰罵罵咧咧的拍了拍手。</br> 罵完之后,葉辰這才轉(zhuǎn)身,輕輕撫摸著大羅神鐵,上下左右的打量著。</br> 如此近距離的觀看,葉辰才發(fā)現(xiàn)大羅神鐵的夯實,給人的感覺就是沉重,它不似想象中那般光鮮亮麗,反而古樸自然,還有莫名之氣流溢著。</br> “鑄造個什么本命靈器呢?”掃了一圈之后,葉辰盤膝坐在了那里,雙手托著下巴苦思冥想。</br> “那這里面的學(xué)問可多了去了。”太虛古龍的聲音驀然的響起了,“學(xué)天之法,演天之道,每一種器都有它的法,每一種器,也都代表著一種道,如劍,百兵之首,其道唯一,如刀,霸絕之器,其道唯我、不敬天........。”</br> 聽太虛古龍說的頭頭是道,葉辰不由得好奇的問了一句,“那你以為,我鑄煉個啥靈器好。”</br> “鑄煉成一把劍就不錯。”太虛古龍的聲音再次響起,“劍,凌厲之器,若由大羅神鐵鑄造,必成逆天神兵,堪有斬天之能。”</br> “不好。”聽太虛古龍說完,葉辰輕輕搖了搖頭。</br> “那就鑄煉成一把刀。”太虛古龍又給葉辰提了一個建議,“刀,霸絕剛猛,若由大羅神鐵鑄造,再配合你的八荒斬,其威力必定摧枯拉朽。”</br> “不好。”葉辰想都沒想,直接搖了搖頭。</br> “打造成一尊仙爐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太虛古龍仍舊不放棄,“爐養(yǎng)百經(jīng),其道如璞,要我說這個挺實用的,可養(yǎng)大道,亦可做丹爐,煉出的丹藥必定不凡。”</br> “不好。”葉辰雙手托著下巴,再次搖頭。</br> “那鑄煉成神鐘總行了吧!”太虛古龍再次說道,“黃鐘大呂,眾道天音,這鐘的道蘊(yùn)可深了去了,聽我的,準(zhǔn)是沒錯的。”</br> “不好。”葉辰還是搖頭。</br> “我......。”葉辰的不斷的搖頭,差點讓太虛古龍當(dāng)場暴走。</br> 不過,他還是生生壓了下去,主要是八輩子難見這么一大塊大羅神鐵,他也是興奮的很,可不想看到不著調(diào)的葉辰把它給埋沒了。</br> 接下來,太虛古龍又給葉辰提了很多建議,諸如戰(zhàn)戟、神弓、寶印、靈鏡、寶塔、開山斧、煉妖壺.......,但凡他能想到的兵器都挨個兒說了邊兒。</br> 但,葉辰就只是那么一個動作,除了搖頭,還是他娘的搖頭。</br> 太虛古龍沒脾氣了,徹底沒脾氣了,黑著大臉,氣急敗壞的看著葉辰的九個分身,“那你說吧!想鑄煉成一個啥樣的靈器。”</br> 嗯....!</br> 葉辰沉吟了三秒鐘,這才摸了摸下巴,說道,“既然每一種器都代表一種道,那我就要我的器包納大千萬物,容納萬道諸天。”</br> 還真別說,葉辰這番話,讓上一刻還氣急敗壞的太虛古龍臉色都變得了,碩大的龍眼中,閃動著一種莫名之光,看葉辰的眼神,也充滿了深意。</br> “我想好了,我要鑄造一尊大鼎。”這邊,葉辰已經(jīng)翻身跳了起來。</br> “鼎?”太虛古龍不由得詫異了一聲。</br> “對,就是鼎。”葉辰深吸了一口氣,臉上洋溢著笑容,似已經(jīng)胸有成竹。</br> 說著,葉辰已經(jīng)立身到了大羅神鐵前,繼而便先后祭出了仙火和天雷,包裹了大羅神鐵。</br> 此刻,一種煉器的秘法已經(jīng)開始在他的體內(nèi)運(yùn)轉(zhuǎn),一尊大鼎的雛形,也在腦海中徐徐幻化而出,古樸而大氣,厚重而自然。</br> “一分二,二分三,三化萬物嗎?”太虛古龍喃喃了一聲,不由得透過葉辰的分身,看向了葉辰的腦海,目光落在了那尊大鼎的雛形身上。</br> 只是,他讓他詫異的是,葉辰腦海的那尊鼎的雛形并非是三足鼎,而是四足鼎。</br> “混沌就是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神八卦,這樣想應(yīng)該沒錯。”太虛古龍詫異之時,葉辰這邊已經(jīng)在一邊鍛煉大羅神鐵,一邊嘀嘀咕咕。</br> “鼎,兩耳、四足、八面。”</br> “一鼎,即為混沌,是謂太極。”</br> “兩耳,即為太極兩儀,是謂陰與陽,天地之道,以陰陽二氣造化萬物。”</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