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撫今追昔
無為又向千家生道:“千施主,適才冒犯,只為江湖安寧,絕無惡意,勿怪!”
千家生道:“無妨!”
無為正了正神色,又道:“昔年,青鋒劍主突臨江湖,諸事不為,專殺武林良善!曲柳山莊一役尤為慘烈,大俠曲連山受魔咒蠱惑,明珠暗投反刃倒戈,使得形勢于我等更加不利。一役下來,各門各派骨干死傷大半,少林亦折了無功師兄;師弟無果受不了此番打擊,神智錯亂,大哭大笑而去,終已不顧,至今下落不明。我佛慈悲,實不愿見這等苦難。千施主,奉君一句話:佛門廣大,難度不善之人,希好自為之!”
無為神色凄然,惹得眾人都跟著搖頭嘆息,唏噓不止。
千家生卻聽得一塌糊涂,理不清頭緒,隨口道:“謹記!”又道:“在下向前終日蝸居鄉(xiāng)村,不通世事,今日午間方才遠出至此,與眾位好漢素未謀面,更何談結(jié)怨?又聽眾位口口聲聲只言什么青鋒劍主,實不知前因后果,乞大師告知一二,以免去疑慮。”
文笑章?lián)尦鰜碇钢R道:“小子,休要裝模作樣,前因后果,你比誰都清楚!”
雷笑云喝道:“休得無禮,聽無為大師說話!”
文笑章只得氣乎乎地站在一邊。
無為喟然長嘆一聲,道:“阿彌陀佛!傷心往事,本不愿重提,徒增煩惱!而眼下不得不提了。莫先生可在?”
人群開處,走出一位灰發(fā)老者,應聲道:“老朽已來多時了!”上前與無為問訊。
這位灰衣老者,年近七旬,身材瘦削,一副文人模樣,滿臉滄桑之色,這人便是武林儒學派的現(xiàn)任掌門莫其然。
無為道:“莫先生,你武林儒學一派,自春秋創(chuàng)始至今歷經(jīng)兩千多年,各代掌門矢志撰寫《武林志》,嘔心瀝血,甘于清貧,置世俗功名于腦后,始終不渝,實可敬佩!”
武林儒學派是江湖中唯一不學武功的門派,人數(shù)極少,一般只有三兩人,特別興旺時也不過六七人,象莫其然這一代,蕭條得只剩下他一個了。儒學派的子弟都是些屢試不中的落弟秀才,胸有文學卻常無用武之地,心灰意冷之后投身江湖,又無一技防身,更缺生計之本,便重操筆墨,專門記錄江湖上的奇聞軼事,并以年代編排次序,統(tǒng)稱《武林志》。做成書后,或往市井出售,或到書館講說,以此糊口;加以江湖上各門各派的各色人物皆欲立個好傳,常又金銀施舍,一年四季,倒也吃穿不愁。因其只記他人,不錄自身,所以后人知之甚少。
莫其然道:“大師莫如此說,實實擔待不起!一介腐儒,手無縛雞之力,有何德能敢受大師盛贊?”
無為道:“莫先生不必過謙,!今日正有一事須勞駕先生!”
莫其然道:“大師吩咐,何談勞駕?但說便是!”
無為道:“今日之事,先生目睹,老衲自不多言。只是當年曲柳山莊血案,老衲雖親歷,但身在其中,當局者迷,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細枝末節(jié)未必清楚;先生旁觀始末,且將其錄入《武林志》,識見自非一般。這位千施主相求,欲知昔年之事,望不吝金口!”
在場眾人雖不乏武林前輩,但多為年輕人物,于青鋒劍主之事只知大概不得詳盡,聽得此言,好奇心起,均道:“敢煩莫先生賜教!”
莫其然沉吟良久,道:“說來話長啊!不如且回店里,慢慢說來!”
眾人在得久了,不免困倦,早有人附和道:“莫先生之言極當,我等先回店里去,要些酒肉邊吃邊談。若青鋒劍主來時,也有力氣上陣;即使不敵,且落得個吃飽,省得陰間受饑!”一句話說得眾人哄然大笑。
無為道:“如此也好,諸位請!”
眾人謙讓一回,先后都往店里去了。獨天山五子躊躇未決,無為做了一禮,道:“五位請!”五人方才悻悻入店。
千家生早攜了曲玲瓏的手往店深處一角的桌邊坐定,訴說別來情由,各自慨嘆一回,要了些茶水,正自飲著,眾人也都入店,各尋同伴,自行落座,有要酒的便喝,有要肉的便吃,都是江湖兒女,不講俗禮,倒也自在快活;只少林五位僧人序齒排座,要了幾杯素酒,備幾份齋飯,斯文地慢用。
無為輕咳一聲,起身道:“諸位少飲,且聽莫先生開講!”轉(zhuǎn)向同桌的莫其然道:“莫先生,請!”
莫其然淺飲一口酒,徐徐道:“這事得從兩千多年前說起——”
劉奔大聲叫道:“莫先生,煩請大聲些,眾位方聽得清楚!”
莫其然轉(zhuǎn)頭看了看,作禮道:“勿須吩咐,莫某自知!”也不扭捏,果然放開喉大聲道:“據(jù)儒學派先祖所撰《武林志》載,戰(zhàn)國時代,秦、楚、燕、趙、魏、韓、齊七國各據(jù)江山,自封為王,多年混戰(zhàn),互有勝負。及秦國至嬴政當政,雄心不淺,虎視眈眈,欲吞六國而統(tǒng)一天下,成就霸業(yè)。自嬴政登極日起,屢興王師,勢如破竹,先后滅掉了趙韓二國,兵力愈盛,天下之勢已傾向于秦,其他各國危如累卵,視秦如虎狼,皆欲興兵抗暴然已力不從心,只得紛紛請和以圖自保。時燕國太子丹年輕氣盛,不甘伏首稱臣,遂假托奉送秦國反將樊於期的人頭和督亢地圖為名,遣衛(wèi)人荊軻入秦刺政,可惜副使秦舞陽恐懼不前,以致事之不成,終為千古憾事。”
莫其然說至此,頗受感染,不住地搖頭嘆息。
無為道:“這段史實人盡皆知,只是昔年荊軻刺秦所用的那把八寸匕首,何以流落江湖為害眾生?——唉,一段千古傳奇,竟成了我輩的禍根,實非前人所愿!”
眾人卻只顧催促再言后事,莫其然淺飲一口酒水,接著道:“荊軻刺秦,所用的這把匕首,乃趙國鑄劍名師徐夫人親手所制,并將十一味劇毒藥物配在里面,端的厲害,果然是見血封喉!”
千家生忍不住插嘴道:“荊軻刺秦不成,只因他用了這把長不足八寸的匕首,倘或再長些,保管可成大事。”
一句話惹得眾人笑個不停,劉奔道:“知道個甚?秦制規(guī)定,上殿面圣不得佩帶兵,只有這八寸長的匕首才恰好藏在地圖軸縷空的槽內(nèi),因而不被發(fā)覺方好行事。”
千家生略有所悟,輕輕地“哦”了一聲,心中卻滿不以為然,暗道:“就算如此,也該象我這樣,腰帶里藏把軟劍,卻不是好!”他卻不知,戰(zhàn)國時代,剛有鐵器,哪來這等純鋼制成的軟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