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停戰(zhàn)
位于貴州的某個火車站臺上,數(shù)不清的老百姓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排出一個較為整齊的隊形,依次登上停在站臺旁邊的火車上面。
對于軍人們來說,這樣的隊列肯定是不合格的,若是換成了某個比較暴躁的軍官,看到自己的部下排出了這么一個隊列出來,甚至很有可能上去就是一腳,但是對這些普通的老百姓們來說,能排出這么一個隊形已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
甚至于能有這么一個隊形,也是工作人員們千辛萬苦才弄出來的…
不過…
在堆積了數(shù)不清的百姓之后,火車站上卻是變得非常熱鬧,就好象集市一樣,到處都是在叫嚷的人,有的是在大聲的和自己的家人說著些什么,有的則是在叫著其他人的名字,甚至還有一些是…
總而言之,整個局面非常的亂就是了,最初的時候,火車站的工作人員還打算嘗試著讓他們稍微安靜一些,不過時間一長,他們也就放棄了。
因為他們現(xiàn)即便他們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維持的了整個火車站的秩序…
所以最后,也只能是順其自然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過去沒有相似經(jīng)驗的情況下,他們就能干成這個樣子,也的確是算非常的出色了――――――后世的鐵路部門,在有春運這么一個全世界最強的人口流動在那里,自然是可以經(jīng)常的實習一下,但是在這么一個年代,盡管鐵路已經(jīng)普遍了全國的所有省份,以及較為重要的一些城市。
但是!
在這個時代,老百姓依舊沒有習慣背井離鄉(xiāng)到外地去工作的概念,所以老百姓們通常都是在家鄉(xiāng)尋找工作,至于春運什么的…
到了春節(jié)的時候,固然會有那么一些人會乘坐列車返回家鄉(xiāng)。但是數(shù)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春運的時候,頂多也就是要比往常稍微熱鬧一些而已…
――――――――――――――――――――
“呼,這一車人總算是弄上去了…”看了看已經(jīng)裝的滿滿的一列車人,一個滿頭大汗的工作人員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然后一臉疲憊的對著自己的同伴道。
“行了,別浪費力氣說話了。后面還有很多人正等著我們安排呢…”他的同伴這么說著,然后指了指自己身后依舊擁擠的人群,即便是已經(jīng)弄了很多人到列車上去,可是此時此刻,火車站的站臺上的人流卻依然沒有減少的意思…
不少的工作人員見到這么一幕,都露出了絕望的神色。就連跑來維持秩序的警察及民兵部隊,也都有些快要受不了了…
只是,職責就是職責,既然他們的任務是維持秩序,然后順順利利的把人送到火車上面,即便是再怎么累,他們也只能努力…
另一邊。就在他們努力的維持著站臺上的秩序,并且?guī)椭切┌傩盏巧狭熊嚨臅r候,就在不遠處,一個看上去十分年輕的女記者一邊用相機將站臺上的場景拍攝下來,一邊用鉛筆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著…
“………隨處可見的百姓,正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排著較為整齊的隊伍,依次登上列車,盡管哈薩克省距離貴州有數(shù)千里之遙。但是我在這些百姓的眼中看到的除了對未來的茫然與恐懼之外,還有深深的希望,同樣,盡管我所見到的僅僅只是整個計劃的其中一角,但是我深信,在全國的其他地區(qū),絕對會如這里一樣熱烈…”
在記錄完最后的幾個字之后。那個年輕的女記者輕輕的呼出了一口氣,然后再次將相機的鏡頭對準了人群…
――――――――――――――――――――
火車站上之所以會這么熱鬧,原因很簡單,因為在國社政府的西進戰(zhàn)略成功結束。并且正式劃分了新的戰(zhàn)區(qū)以及行政區(qū)之后,國社政府就好象當初在外東北的時候一樣,開始了對百姓們的動員工作,動員百姓們搬到中亞以及西伯利亞去居住…
理所當然的,想要讓百姓們自愿到這兩個地方去,肯定是要給一些好處才行的。萬幸的是,在奪得了這么兩個地方后,嚴紹的手里已經(jīng)有了大片可以承諾出去的土地。
當然…
哈薩克,確切的說是中亞和西伯利亞是截然不同的,無論是氣候條件亦或者是都是如此。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兩者的待遇也是不同的。
先是哈薩克省和其他的幾個位于中亞的省份,按照國社政府的公告,凡是自愿搬到這些個省份的,都可以得到至少五畝的土地,就和外東北一樣,也是每人五畝。
至于西伯利亞,情況則要更豐厚一些,凡是自愿搬到那里的,都可以得到至少十畝的土地,而且同樣是每人…
之所以會這么區(qū)分對待,是因為和西伯利亞相比,哈薩克斯坦的平原明顯要更適合耕種一些,而且哈薩克的氣候也要比西伯利亞暖和許多,若是兩者的待遇都是一樣的,恐怕沒有多少人會愿意搬到西伯利亞去居住。
所以為了爭取百姓們的積極性,嚴紹也只能調(diào)高了待遇。
將搬到西伯利亞的待遇,變成哈薩克斯坦的兩倍,如此一來,即便西伯利亞的環(huán)境沒法和哈薩克相比,但憑著兩倍的好處,也能吸引許許多多的人過去了。
自然,這么一來,似乎外東北的情況就會變得比較復雜了,畢竟外東北的氣候條件要比西伯利亞好上一些,可是卻又比哈薩克差了許多。若是外東北依舊維持著五畝的程度,那么恐怕人都要跑到西伯利亞及哈薩克去,沒有多少人會愿意到外東北…
所以在原來五畝的基礎上,嚴紹又多增加的兩畝,使得外東北的土地達到了每人七畝的地步――――――盡管這種條件未必要比哈薩克或者是西伯利亞優(yōu)厚,但至少能吸引一些人回來。
至于那些已經(jīng)分配了土地的人該怎么辦…
這個到是不需要著急,因為這個時候搬入外東北的國人數(shù)量還不是很多,所以即便是臨時補上,也不會有什么太大的難題…
――――――――――――――――――――
哈薩克暫且不提,如果是西伯利亞的話。那么一個三口之家便可以得到三十畝的土地,如果是五口之家,就可以得到五十畝,如果是更多的,比方說十多口的那種,甚至有可能會得到一百多畝的土地…
一百多畝土地,即便是國內(nèi)的那些個地主。恐怕絕大部分都不可能有這么多的土地。如此多的土地,對農(nóng)民的吸引力是非常巨大的。也正是因為這樣,盡管這個時候國社政府對西伯利亞以及中亞的統(tǒng)治還并不是特別的穩(wěn)固,但是在消息傳出來之后,還是有大批的百姓申請報名,而后就和剛才的一幕一樣。大量的百姓在火車站排隊,等待著北上的列車。
另外,考慮到新的耕地,即便是耕耘出來了,也不可能立即就得到收獲,所以就和在外東北的時候一樣,由政府先提供一年數(shù)量的口糧。另外列車上沿途的伙食等也都由政府負責――――――盡管肯定不是特別的好,但是對于百姓們而言卻是已經(jīng)比較滿足的了,畢竟現(xiàn)如今的絕大部分國人也只不過是勉強達到了溫飽的程度而已…
――――――――――――――――――――
如此大規(guī)模的遷移,自然是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面對國社政府公布的這一政策,英法等國在連連抗議的同時,也認為若是真的讓中國政府在那兩個地方站穩(wěn)了跟腳,想把他們趕回中國便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所以在抗議的同時,英美等國也在不斷努力的想要剿滅蘇俄。
只是…
盡管蘇俄的損失很大。可是聯(lián)軍卻始終無法剿滅…
另一方面,在國內(nèi),如此大規(guī)模的遷移也引起了極大的反應,尤其是那些地主們…
剛開始的時候,絕大部分的地主還沒怎么在意這件事。然而,他們似乎忘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對于農(nóng)民來說。如果自己的家里有田,誰還會愿意給別人種田呢?
何況在奉行著自愿原則的情況下,許多地主依舊維持著五成以上的租子,盡管國社政府已經(jīng)免除了大量的苛捐雜稅。可是這么大的租子對于農(nóng)民來說依舊是非常大的壓力,尤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利息…
后世的土地改革,減租減息,其中的減租自然就是減少租子,那么減息呢?
往年,如果農(nóng)民的收成不好,很容易會餓肚子的話,那么他們通常都會跑到地主家里去借錢,或者是借糧食。毫無疑問的,借的這一部分必然是有利息的,而且利息絕對不少…
盡管國社政府已經(jīng)減免了苛捐雜稅,可這并不代表這部分的利息也少了,所以百姓們身上的負擔雖然比辛亥革命之前輕了許多,但依舊是負擔重重…
所以,如果有了新的奔頭,百姓們自然也就會有新的選擇。
但是在他們選擇新的道路的時候,卻給那些地主們帶來了極大的震動,因為如果原本租他們地的農(nóng)民全都跑到別的地方去自己耕地了,那么…
誰還來給他們耕地呢?總不能他們自己耕吧?
更何況,其中的不少農(nóng)民都還欠著他們的錢,若是讓他們跑到了西伯利亞那種上萬里之遙的地方去…
他們的錢究竟該找誰要?
所以最初的時候,不少的地主都曾經(jīng)出面阻止農(nóng)民大規(guī)模的‘移民’。只是這畢竟是政府的政策,所以他們才剛剛出面阻止,便有大批的警察趕到現(xiàn)場進行制止,尤其是那些行為過于激烈,甚至是動手毆打農(nóng)民的地主,更是非常直接的被帶進了警察局里面。
如此一來,才消除了地主們的阻擾。
自然,他們也沒有忘了動議員,尤其是國會議員,讓他們幫自己說話。只不過所謂的國會本來就是一個花瓶,而且這也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他們根本就說不出來些什么。
至于利息的事情,國社政府已經(jīng)進行了承諾,愿意敦促農(nóng)民們給予償還,只是………毫無疑問的。時間肯定會延長許多…
至于究竟該怎么償還,則可以通過匯錢的方式來進行,諸如此類…
――――――――――――――――――――
利息的問題很重要,但是農(nóng)民都跑光了,找不到人給自己種地的問題似乎同樣重要。就像前面說的,如果自己能有地的話,誰還會愿意給別人種地。尤其是自己能獲得的還不是什么小地。而是一大片的土地…
最后沒有辦法,為了避免自己親自下地耕種,不少地主也只能是主動的減租減息,挽留那些正準備北上的農(nóng)民們――――――他們這也是迫于無奈。當然,也有那么一小部分的地主選擇了購買拖拉機等,但。有這個眼光的畢竟還是稍微少了些,而且拖拉機的價格也未免太昂貴了些…
人本來就是有惰性的,又或者是對未來的恐懼。
政府在移民的計劃里面描繪的固然很美好,但是誰也不清楚最后究竟會如何,所以,如果能得過且過的話,這些本分的農(nóng)民是絕對不會愿意離開自己的家鄉(xiāng)的…
也正因為這樣。當?shù)刂鱾冮_始減租減息以此來挽留的時候,最終還是有不少的百姓留了下來…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地主都會如此,至少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地主依舊是得過且過。畢竟那些不愿意北上,哪怕是描繪的再好也不愿意北上的人始終是有的…
最后選擇北上的,要么就是沒有田地耕種的,要么就是早就不堪地主壓榨的…
然而不管怎么說,這么一個大規(guī)模的遷移計劃。從某種角度上講也算是解決了地租的一部分問題,這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
而且有了這么一個開頭之后,將來再想開展減租減息的運動,似乎也就能輕松許多了…
――――――――――――――――――――
國社政府所起的移民運動極為好大,幾乎每個省份都有數(shù)萬或者是十數(shù)萬人選擇了北上,所有省份全部相加,幾乎有兩三百萬人。
盡管這并不是一個特別大的數(shù)目。但只要考慮到這個時代的西伯利亞也不過才八百萬人口,可想而知,在短時間內(nèi)能弄到這么多愿意北上的人,這已經(jīng)是一個不小的壯舉了…
自然。把這么多人送到北方去,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先,沿途的交通工具問題,這些人在沿途的吃喝拉撒問題,還有每一次停留所帶來的治安和秩序問題,最后,在他們抵達當?shù)刂螅瑯O為重要的組織和管理問題等…
這些幾乎全部都是一些極為重要的問題…
并且二三百萬人北上,肯定能建立許多個較具規(guī)模的城市,這些城市總要有管理者吧,這又是一個需要頭疼的問題…
同樣,也因為這好大的‘遷移’,使得幾乎國內(nèi)外的目光都注意到了這件事上,直到另一件事轉(zhuǎn)移了所有人的目光――――――一件同樣非常重要的事情…
盡管因為中國和英美等國之間曾經(jīng)產(chǎn)生的矛盾,使得同盟國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但是當中國與英美的矛盾僅僅限于口頭之后,其所起到的作用甚至還不如一支微效的興奮劑…
所以當興奮的效果過去之后,同盟國便不得不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現(xiàn)實。德國暫且不提,但是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卻是真的已經(jīng)打不下去了…
同樣,伴隨著國內(nèi)此起彼伏的起義活動,德國人也感覺到了深深的疲憊…
于是在經(jīng)過了一系列的考慮之后,最終德國主動提出了停戰(zhàn)…
他們已經(jīng)不愿意再打下去了,當然,這也是因為他們對威爾遜所提出的‘威爾遜十四條’抱有極大的幻想…
另一方面,何止是德國人,即便是英法等國也一樣希望盡早的結束這場戰(zhàn)爭,所以雙方簡直就是一拍即合,很快,停戰(zhàn)協(xié)議便被簽署。
于是…
盡管因為中國的關系,這個停戰(zhàn)的時間似乎要比歷史上的稍稍的晚了一些,但是最終在1918年的12月22日,協(xié)約國與同盟國還是正式的簽署了停戰(zhàn)協(xié)議。
至于其他的具體過程,則要留到巴黎和會上去談。
只是…
就在簽訂協(xié)議的時候,滿心期待的德國人恐怕怎么也想不到,在接下來即將生的巴黎和會上,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怎樣的屈辱…
然而不管怎么說,隨著停戰(zhàn)協(xié)議的簽訂,這場已經(jīng)持續(xù)了四年時間的戰(zhàn)爭總算是終止了。與此同時,英法等國似乎也可以抽出更多的兵力來解決盤踞在俄國境內(nèi)的蘇俄勢力…
英法等國甚至已經(jīng)打定主意,只要解決掉了蘇俄,便要讓中國人把他們這次吃下來的東西全都吐出來――――――隨著停戰(zhàn)協(xié)議的簽訂,他們已經(jīng)不必擔心中國會投入同盟國陣營的可能…
只是就在英美等國還在歡喜的時候,他們卻并沒有注意到,另一場危機正在到來…
就在美國的紐約,一個年輕人輕輕的咳嗽了一下…
跟著他一起咳嗽的,似乎還有很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