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 從軍團到匪幫
第41集從軍團到匪幫
十四格格的“先入關者為侯”的計策,立刻在統(tǒng)帥部里獲得了一致的贊賞。當場好多人就鼓起掌來了。因為這條計策不僅歹毒,不僅立竿見影,而且很難破解,不屬于“陰謀”,而是“陽謀”。用意很簡單,是個人就能看穿。鄭州兵團上下也都一眼就能看懂,但絕對仍會心甘情愿、打破頭地鉆進去。陳旺武知道了也一點辦法沒有。他最好的辦法,就是也拉著嫡系隊伍,趕快加入到這場“奪寶奇兵”之中,沒準還有搶到函谷關的希望。
因為事關冊封爵位,所以唐云生去奏報朱佑榕,請求陛下定奪。
朱佑榕本來都睡下了,聽到事關戰(zhàn)局的緊急奏報,才又重新穿衣起來接見唐云生的。她聽唐云生把前前后后一說,立刻也覺得十四格格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當即批準。不過爵位名稱改了一下,不叫“關中侯”,而叫“鎮(zhèn)關侯”。關中地方太大了,相當于半個省了,不能用來對“侯”進行命名。一般冠在“侯”這一級爵位前面的,只能是縣的名稱。“鎮(zhèn)關侯”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侯的“封地”在函谷關一帶,取替天子“鎮(zhèn)關”之意。
朱佑榕親自劃定,鎮(zhèn)關侯的封地將包括函谷關鎮(zhèn)和潼關縣,也就是東起函谷關,西至潼關,中間五十多公里長的狹長地區(qū),都屬于“鎮(zhèn)關侯”的封地。從面積上來看,也達到了一個縣的規(guī)模了。
當然,大明今天的“封地”概念只是一個象征了。不會像從前那樣,把封地內(nèi)的賦稅全都給這個貴族。大明今天的貴族都采取年金制,每個頭銜的年金,都是當初冊封的時候就固定下來的。比如遼陽公主名義封地在東北的遼陽,但是只有70萬的固定年金。向小強的名義封地在江心洲,固定年金是50萬。
朱佑榕把“鎮(zhèn)關侯”的年金定在了50萬明洋。這相當大方了。趕上向小強的了。向小強雖然只是一個伯爵,但他屬于天子近臣,又是立下赫赫大功的。他的實際年金在侯爵里都算高的。遼陽公主爵位是公主,在大明,公主是女性爵位中最高一級,相當于男性爵位中的親王了。她的年金不過才70萬。
年金50萬明洋,這對于鄭州軍團上下軍官的吸引力是無與倫比的。50萬明洋,相當于35萬美元,相當于115萬塊大清銀洋,相當于6220兩黃金,整整311公斤。
在明軍的《起義獎金令》中,規(guī)定帶著一個整軍投誠的,軍長才一次性獎勵50萬明洋。而一旦得到“鎮(zhèn)關侯”這個爵位,那就是每年都能拿到50萬明洋了。
畢竟,能有機會、有本事把一個整軍都拉去投降的人,畢竟很少。首先至少得是軍長吧,其次還得對麾下的這個軍有很好的控制力。而且,籌劃投誠的前夕,還不能被軍中的粘桿處特務察覺。總之難度很大。
但是“鎮(zhèn)關侯”這個機會,卻是完全開放的。哪怕你是個團長營長,只要有本事?lián)尩胶汝P、并不讓人家搶去,鎮(zhèn)關侯就是你的了……
況且,“封侯”這種事,是中國歷代文臣武將的終極夢想,是天子對一個人功績和成就的最高肯定,是著無上的榮耀。“三千里外覓封侯”,歷代多少名將、宿將、老將,發(fā)須花白了還拋棄舒適的生活,一次又一次在沙場上出生入死,就是為了追求“封侯”的最高夢想。當年一代名將李廣征戰(zhàn)一生,戰(zhàn)功赫赫,最后就是因為始終不得封侯,絕望含恨自刎于沙場,留下“李廣難封”的千古憾句。
所以,統(tǒng)帥部一致認為,就鄭州軍團里的那些北清軍官,沒有一個能抵御得了這種誘惑。只要有點實力的,都會鋌而走險,參加這場血腥博弈。
……
大明對清宣傳的老牌機構(gòu)――東廠一局,下面的寫作班子緊急加班,幾個寫傳單的老手關起門來,幾兩威士忌一喝,下筆如有神,耍了半輩子筆桿子的功夫全施展出來了,傳單寫的一句比一句勾人,一句比一句有誘惑力。最后寫完,廠督看過,在電話給統(tǒng)帥部,在電話里念出來。
中央指揮廳里幾位老頭和朱佑榕在揚聲器里聽了,都覺得非常滿意。肚子疼湊趣笑道:
“末將現(xiàn)在恨不得到鄭州兵團里去當個營長。”
幾個老頭都望向他,有些不解。
肚子疼接著笑道:
“好趕在別人之前去搶函谷關。”
所有人都笑了,都知道肚子疼這是變相夸傳單寫得好,“殺傷力”強。
于是拍板。
傳單一連串地發(fā)往了人民衛(wèi)隊左路司令部。戰(zhàn)爭中的對敵宣傳,主要就是人民衛(wèi)隊政工隊負責實施的。政工隊在各座機場、各支部隊里都有印刷車,車內(nèi)機器油墨紙張齊備,一旦接到電文,就可以立刻大量印刷傳單。而且,明軍攻占每一座北清城市和縣城,政工隊都會進駐當?shù)貜V播電臺,以便隨時用清晰的中波,對北清進行廣播宣傳。短波覆蓋距離遠,但是聲音很不清晰。而中波覆蓋距離近,但是非常清晰。
24日深夜到25日凌晨,西部戰(zhàn)區(qū)幾座明軍前線機場內(nèi),印刷車開始轟鳴作響,一摞摞新傳單印出來了。最靠近鄭州兵團的一座發(fā)射塔――新占領的開封廣播電臺,也開始對鄭州兵團進行中波廣播,“先入關者為侯”的政策一遍又一遍,傳到鄭州兵團各級指揮部的收音機里。
但是在鄭州兵團里,又是在夜戰(zhàn)中,能聽到收音機的人畢竟非常有限,只是一些高官。而明軍這次宣傳攻勢的“目標受眾”,主要還是下面那些團長、營長們,就是要鄭州兵團從中層開始亂起來。因此,主要還得靠傳單。
幾座前線機場也點起了篝火,明軍偵察機在兩串篝火間起飛,升上漆黑的天空。很快,從鄭州到洛陽一百多公里長的戰(zhàn)線上,到處都飄落著“先入關者為侯”的傳單。
同時,明軍方面火力稀疏下來了,不再玩命強攻了,各支部隊臨時后退修整。
……
明軍攻勢減弱,前線清軍各級都松了一口氣,終于有了一次喘息的機會。
但是,半小時不到,氣氛就明顯不對勁兒了。
無論在洛陽山地前線、鄭州平原前線上,那些戰(zhàn)壕里、沙袋掩體后面、觀測窩棚里,無論官兵,都撿著漫天飄落的傳單,盯著看,看著看著表情就不對了。小兵們嫉妒地望著自己的長官,小聲嘀咕著:
“賊你媽,不是吧……”
“……真的假的?”
“封侯啊……”
“看,看,上邊說了,不分級別啊……”
“那咱也能去搶關了?”
“就你個哈慫還想封侯,冉的跟慫一樣……”
“這不是冉不冉的事兒,這得手里有兵……咱當小兵的不行,起碼得是咱長官……”
……
而那些長官們,凡是手里有幾個兵的,此刻都是眼珠子紅通通的,咽著唾沫,手里捏著傳單,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營長大人!”
一個地堡窩棚里,一個營副突然大聲喊道。把一大圈下級軍官都嚇了一大跳。
這些下級軍官,每人手里都捏著一張傳單,都是各懷鬼胎,臉上一陣紅一陣白。
“營長大人!”那個營副慷慨激昂地大喊道,“您平時待弟兄們就像親兄弟一樣,這個節(jié)骨眼兒上,沒說的!咱全營弟兄豁出去了,保著您搶函谷關去!咱爺們兒在這哈出生入死,為的也不過是陳旺武那幾兩金子!還不如現(xiàn)在就拉到西邊去,保營長當鎮(zhèn)關侯去!營長,您封了侯,只要到時候別忘了弟兄們就行了!”
那個營長也是激動得面色潮紅,緊緊攥著傳單,原地猛走了幾圈,“啪”地一拍桌子,喝道:
“好!!!弟兄們有這份兒心,額姓劉地只要搶到鎮(zhèn)關侯,絕不虧待弟兄們!在額地封地里邊兒,大官小官少不了弟兄們的!到時候侯爵以下,伯爵、子爵、男爵,全營弟兄誰都少不了!要是弟兄們嫌南明皇帝老兒不大方,額姓劉地從自己掏錢,給弟兄們發(fā)年金!”
“嗷!!!”
窩棚里爆發(fā)出一陣興奮的嚎叫,隨即“啪”的一聲槍響,這個營長捂著后腰,死死盯著旁邊的營副,慢慢倒下去了,身下一團血泊。
營副提著冒煙的手槍,大聲喊著:
“弟兄們!這姓劉的軍校都木上過,家給買了個營長,平時媚上欺下,喝大家兵血,全營弟兄敢怒不敢言,今天這驢不日也不掂掂自己成色,還想全營弟兄保他當鎮(zhèn)關侯?球!”
這個營副顯然比營長更得軍心。下面又爆發(fā)出一陣更響的歡呼,立刻都把他喊做“營長”了。
“營長大人!”一個下級軍官喊道,“從咱這到函谷關二百多里地呢!咱咋去?”
“咋去?坐火車!火車最快!”新營長揮動著手槍,指指點點命令道,“馬上下手布置,讓前邊弟兄們都從陣地上撤下來,上北邊搶火車去!快!快!慢一步就讓別人搶先了!”
一聲令下,指揮部里亂作一團,每個軍官都抄起野戰(zhàn)電話,往前線大呼小叫,讓部隊都撤回來,朝北邊鐵路火速行軍。
……
一時間,整個鄭州兵團,幾乎每個前線指揮部里,都上演著類似的一幕。整個集團軍的指揮體系、控制架構(gòu),一瞬間崩潰了。而且這種崩潰是從中層開始的,以營團為主力。營團級別反應最快,傳單扔下去一小時內(nèi),各營、團都在忙著往回調(diào)兵。而師、旅級別的也坐不住了,都在極力控制著自己的隊伍。但這些師長、旅長們并不是像穩(wěn)定隊伍繼續(xù)抵抗明軍,而是想拉起自己的隊伍,也向西搶函谷關去。
但是師和旅也是由營和團組成的。下面的營長團長們,都覺得自己手里的兵力足夠搶關、守關的了。師長旅長已經(jīng)指揮不動下面的營長團長了。他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軍隊分崩離析,毫無辦法。而下層的連、排、班,基本都沒有亂,還是聽從營長團長的指揮。因為他們都知道,連排級的兵力不足以奪下函谷關。想分一份兒富貴,最好還是保著自己的上司去搶。
清軍中的粘桿處特務們,這時候也全傻眼了。他們根本不敢出來控制局面。自己特務身份平時挺牛逼,那是建立在朝廷控制得住軍隊的情況下。現(xiàn)在別說朝廷控制不住軍隊,就連集團軍司令、軍長、師長都控制不住軍隊了。眼前是一群群荷槍實彈、紅著眼睛、想封侯想瘋了的“匪軍”,自己一個小特務跳出來打橫,那不是找死嗎。
這些軍官們決定投身博弈,參加“奪寶奇兵”,之所以那么輕易就能下決心,就是因為這不是孤注一擲的。這種行為在平時,就和殺官造反無異,那是一旦失敗就要掉腦袋的。因為沒有退路,所以很難下決心。但是此刻,明顯只有殺官造反的利益,卻沒有殺官造反的風險。搶到函谷關、封了鎮(zhèn)關侯那固然皆大歡喜,就算失敗了沒搶到,也不是就沒有退路了。
退路很簡單:大不了再投降明軍嘛。就算搶不到鎮(zhèn)關侯,只要能帶著弟兄投降明軍,明軍那里起碼還有一份兒獎金呢。
因此,在這種只有利益沒有風險的刺激下,誰還堅守陣地誰是傻子。
一小時內(nèi),幾乎所有團長營長,都從前線撤回隊伍,一窩蜂地往西狂奔了。鄭州兵團轟然解體,化解成一股一股的獨立匪幫。
而且,就和十四格格算計的一樣,火拼很快就展開了。
這些匪幫都是幾百人、上千人的規(guī)模,而這么大的規(guī)模想快速西撤,最好的方式就是坐火車。但是鐵路線只有一條,就是秦齊鐵路。于是,在距離鐵路線南邊還有幾十里的地方,一場場“內(nèi)戰(zhàn)”就展開了。
……
最先搶到火車的“匪幫”是一個營,而且還是后勤部隊。這也不奇怪。后勤部隊掌握最多的交通工具。他們把馬車都解了套了,光騎著那些軍馬和騾子。還有少量的汽車,他們也是把車上的彈藥輜重都扔下來,弟兄們坐在卡車上。
就這樣,一個山寨版的“摩托化營”出現(xiàn)了。在山路上搖晃著車燈,在汽車喇叭和騾馬的叫聲中,浩浩蕩蕩,最先奔到了北邊的鐵路線上。
最缺德的是,他們?yōu)榱吮WC自己最先到達函谷關、不讓其他部隊得到交通工具,臨走的時候把師里多余的汽車、坦克、馬車、包括自行車,全部一把火給燒了。
那些只靠這兩條腿奔的“兄弟部隊”,全都被甩在了后面。他們罵著娘,一邊邁開雙腿往前趕,一邊詛咒著:風水輪流轉(zhuǎn),抓住前邊那群碎慫,非活剝了他們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