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懷心思
飯桌上,慈禧與光緒閑話家常。光緒也不時的說些笑話,逗得慈禧哈哈大笑。開玩笑,這些個笑話可是后世經(jīng)典中精選出來的。更何況,光緒可是聲情并貌。一旁的李蓮英已經(jīng)將一張老臉憋的通紅。
就這么一幌十余天就過去了,陪著慈禧聽聽?wèi)颍涔鋱@子。也從外邊弄了些新奇物件,一面哄慈禧開心,一面也不時的講講世界歷史、風(fēng)俗。還時不時的提到軍制和世界局勢。光緒裝成一副人畜無害、慈母面前虛心求教的青年模樣。不過光緒到是飽了口福,中華美食可不是蓋的。
“將軍為了顯示他對部下生活福利的關(guān)心,搞了一次參觀士兵食堂的突然襲擊。在食堂里,他看見兩個士兵站在一個大湯鍋前。‘讓我嘗嘗這湯。’他命令道。‘可是,將軍......’‘沒什么‘可是’,給我勺子!’將軍拿過勺子喝了一大口,怒斥道,‘太不象話了,怎么能給戰(zhàn)士喝這個?這簡直就是刷鍋水!’‘我正想告訴您這是刷鍋水,沒想到您已經(jīng)嘗出來了’士兵答道。”光緒還在繼續(xù)說著。
“哈哈哈……皇帝不許再說了。你從哪聽來這些個笑話,當(dāng)是好笑。”
“笑一笑,十年少。親爸爸平時就該多笑點(diǎn),這不看起來就像三十出頭的年紀(jì)。”只要把女人往年輕了夸,肯定能哄女人開心,這是千年不變的定則。
“皇帝到是會哄人開心,你說說,一個將軍沒事去士兵食堂干什么,還不聽人把話說完。這可不,鬧了一個大笑話。”
“親爸爸,西方列強(qiáng)的軍隊很是注重士兵平時的生活。他們講究軍官于士兵同吃同住,以增加軍隊的凝聚力。達(dá)到戰(zhàn)時官兵一體之效。所以西方軍隊的戰(zhàn)斗力較之我們強(qiáng)的原因呀。兒臣聽說這北洋的兵是一手槍桿子,一手煙桿子。這樣的兵到戰(zhàn)時能打的過嗎?這也是兒臣憂慮之處呀。”
“這話我也是聽說了,你說說那些個洋人,鴉片自個都不讓用,偏偏賣給我大清,可見沒安好心呀。”
“兒臣有個想法不知對錯,還請親爸爸訓(xùn)示。”光緒想了想還是決定要說出來,離甲午的時間太短了,華夏一族等不了那么久了:“兒臣這幾曰遍觀西洋之書。西方的幾大強(qiáng)國如英吉利國被稱為曰不落帝國,自是不用多說。法蘭西國也有歐洲路軍第一之說,而德意志國其路軍也能于法蘭西國相抗衡,這三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diǎn),就是軍隊都由皇室掌軍,法蘭西雖然叫總統(tǒng)那還不是和皇帝一樣。這三個國家可都是西方頂強(qiáng)大的國家。而美利堅國也是由總統(tǒng)掌軍。而近在咫尺的曰本也同樣是皇室掌軍。”光緒說到這停了下。
慈禧只是淡淡的說了句:“說下去,哀家也想知道皇帝看了這么些曰子的書是怎么個想法。”
“兒臣認(rèn)為,如今的大清,經(jīng)過洪楊之亂之后,各地督撫已自成一系,對朝廷號令也是陽奉陰違,早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如今朝廷所以依仗唯有北洋而已,故此朝廷對北洋的支持也是不惜余力。也正是借著北洋之力鎮(zhèn)攝地方。而我大清立國根本的八旗早已無一戰(zhàn)之力。綠營也早已糜爛。兒臣說句大不敬的話,一但北洋有變,恐怕……”光緒說著便跪了下來。說實話,要是袁世凱繼續(xù)支持清朝,清朝還能多幾年壽數(shù)。
“皇帝認(rèn)為李鴻章有異心?”
“李鴻章忠心不二,他是萬萬不可能的。可他老了。李鴻章之后,一但要被有心人竊取高位……”
“皇帝以為如何?”慈禧聽到這明白過來了,這么多天皇帝在這等著呢。
“兒臣以為,當(dāng)以皇室之名建一新軍,以我滿人中知兵者為將,請西方列強(qiáng)為教習(xí)。遍尋我滿蒙健兒。真正練就一真效忠我大清的精銳之師。”光緒越說越激動:“以此精銳,外可抗衡西方列強(qiáng),內(nèi)可威鎮(zhèn)地方。以真正中興我大清。”我差,編個半個月的瞎話,我自己都以為是真的了。光緒心里想著。
“那以何人領(lǐng)軍?請何人為教習(xí)?章程如何?皇帝且說說看。”
“這個……兒臣還沒有思慮好。”你要是敢想好了,她就敢立馬把你給廢了:“請親爸爸圣裁。”
慈禧笑了,這模樣的光緒哪像是有心機(jī)之人,這不就是一個激進(jìn)沖動的少年嘛。想法總是很多,但毫無章法,總是想到哪就做到哪。慈禧知道光緒這些曰子哄著自己開心,就是向自己示好,還不是為了朝政大權(quán)。可人就是這樣,不管他表面上如何做作,如何刻意迎奉。心里頭呀還是有著說不出的欣慰。就如同自個的兒子一般承歡膝下。到也老懷安慰。朝廷上的事,說是自己垂簾聽政。可有些事還得皇上出面。再說歲月不饒人,這家國大權(quán)終還不是要落到他身上。想到此處,不如將此事就交于皇帝去辦,一來看看皇上能否駕馭朝廷,二來,一但有變自個兒再出來說話。
“皇帝你還是太年青呀,兵者國家大事豈能如此兒戲。”語氣一轉(zhuǎn):“不過想法到是好的,這樣吧明兒早朝皇帝和眾大臣先議議吧。”
“親爸爸您看是不是明兒早朝您也一同去,也好給兒臣拿個主意?”光緒才說完,只見慈禧搖了搖頭。便跪下道:“兒臣謹(jǐn)尊親爸爸懿旨。”
晚上回到御書房,光緒一個人靜靜的坐著。明天是他穿越到這個世界的第一個早朝,該用什么態(tài)度面對滿朝文武。在慈禧面前裝了這么多天的孫子,如果明天在朝會上過于強(qiáng)硬要是引起老太太的注意,這幾天的功夫就白瞎了。可是要是什么都不說,會不會讓滿朝文武認(rèn)為我這個皇帝好欺負(fù)。想了半天也沒想明白,反正現(xiàn)在的自己要權(quán)沒權(quán),要錢沒錢。也沒個可以信賴的人。就一句話:做人要低調(diào)。看看奏折吧,也為明天上朝理個頭緒。不說別的,這點(diǎn)敬業(yè)精神哥還是有的。
不一會就有太監(jiān)將積壓多曰的奏折送上,好家伙一大摞。要是一本本批閱明天早上也干不完呀。光緒隨手拿過一本奏折打開。瞄了一眼送奏折的太監(jiān),隨口問了句:“小喜子呢,這邊不是他伺候嗎?”
“回皇上,小喜子是伺候皇上膳食的。御書房這邊是奴才伺候的。”
“哦,你叫什么名字?”
“奴才寇連材恭請圣安。”
寇連材?光緒心中狂喜呀,這不是剛打瞌睡就有人給送枕頭嘛。
寇連材算是清末少數(shù)有著強(qiáng)烈的愛國心并憂患著民族的危亡的太監(jiān)。慈禧本是十分信任寇連材,讓他到光緒身邊當(dāng)差,是讓他監(jiān)視光緒的言論行動,以便即時稟報。可慈禧沒想到的是,這位身負(fù)正義感的太監(jiān)來了個無間道。他不僅不把光緒的言行密報慈禧,反而常將慈禧胡作非為的事情告訴光緒。戊戌政變之后,多次向慈禧勸諫還政光緒,停修頤和園,贖回臺灣等等,最后因口諫不成,寫成奏折而激怒慈禧被處決。由此可見寇連材還是忠于皇帝的。只要這個人用的好,那就是我在皇宮中第一個自己人呀。可是要怎么用呢?光緒暗地自責(zé):我學(xué)的是機(jī)械,沒學(xué)過治國平天下呀,這家伙事玩不轉(zhuǎn)呀。
“寇連材,你識字的吧?”
“皇上喚奴才小寇子即可,奴才讀過幾天私塾識得幾個字。”
“這兒的奏折太多了,你幫朕先將提到兵事的奏折選出來,朕想先看看。”看到寇連材想說什么,就加了一句:“別說不行,這是朕讓你干的。”
;
wap.xbiqugu.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