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上窮碧落下黃泉
,最快更新朝廷鷹犬 !
或許和長風幫有著宿世孽緣,或許注定要與長風幫作對,元真手中的這本《建元元年江湖勢力注解集》只是隨意一翻,便翻到了介紹長風幫的一頁。
“長風幫,乃大趙境內(nèi)黑(道)大派,勢力極其雄厚,幫中強者為尊,下轄青鋒、赤練、刀鋸、七星、驚雷、烈風……等九大分堂,內(nèi)有四大長老,外有八大護法……全幫上下共計兩萬六千余人,幫主柳懷一,入微級別強者……”
元真慢慢瀏覽著,關于長風幫的內(nèi)容足足占據(jù)了六七頁篇幅,待仔仔細細將有關長風幫的一切看罷,元真方才長長地吐出一口氣,暗暗震驚于長風幫的強大……
半年前,他在淮州府和長風九堂之一的驚雷堂有過接觸,在那一系列的事件中,驚雷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實力給元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所謂窺一斑可見全豹,長風九堂之中排名墊底的驚雷堂已經(jīng)如此強大,整個長風幫的實力也就可想而知。
即使如此,元真發(fā)現(xiàn)自己仍然低估了長風幫在江湖中的勢力。
按照書里的記載,長風幫有兩萬六千余人,其龐大的人數(shù)與現(xiàn)代一個軍的編制相比也相差不多,已經(jīng)超出了一般黑暗勢力的定義,這怎能不讓生于紅旗下,長在春風里的元真感覺到不可思議?
不過,元真心中暗暗震驚的同時,也不免替長風幫的實力打了一個問號……書中記載的一切畢竟是兩年之前的情況,那時正值大趙開國之初,一切都方興未艾,古平庸初奉皇帝之命籌建禁衛(wèi)府,江湖勢力恐怕難以料到當時尚顯得不起眼的禁衛(wèi)府會給他們造成如此嚴重的威脅。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禁衛(wèi)府如同蓬勃的朝陽一般迅速崛起,江湖中不論是黑(道)還是白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壓制,尤其是像長風幫這樣的黑(道)魁首,更是被禁衛(wèi)府打擊得有些喘不過氣。例如禁衛(wèi)府淮州監(jiān)察司與驚雷堂之間所發(fā)生的戰(zhàn)斗,只不過是整個江湖大環(huán)境的一個縮影罷了。
在禁衛(wèi)府造成的沉重壓力下,長風幫當初所擁有的兩萬六千幫眾,到了如今還能剩下多少?元真不由為其打了一個大大的折扣……
“看看罷了,不能太過當真……”
元真清理了一下腦海中的思緒。書中所記錄的情報只能作為參考,不要忘了元真今年才九歲,若想要真刀真槍對上那些江湖人至少還需要七八年,而七八年里可以發(fā)生的事情太多,真正到了那一日,或許長風幫早已經(jīng)被禁衛(wèi)府消滅,能否存在于這個世上還是個未知數(shù)……
搖了搖頭,元真繼續(xù)翻動著手中的《建元元年江湖勢力注解集》,這一次他看到了一個從未聽說過的江湖門派……
“碧落劍派,其弟子精研劍道,門中高手如云,在江湖中素來以劍稱雄,有天下第一大劍派之稱。碧落劍派與黃泉劍派本為同門,后因意見分歧而分裂……”
看到這里,元真一邊蹙眉沉思,一邊輕聲自言自語道:“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有碧落就有黃泉,可是黃泉劍派……這名字怎么這么耳熟?”
元真確定自己從未聽聞過碧落劍派這個所謂的天下第一劍派,但是與碧落劍派本為同門的黃泉劍派,卻讓他產(chǎn)生了一種既陌生又似乎有所耳聞的感覺……元真不清楚此種感覺從何而來,便索性放下手中的注解集,停下來細細思索。
片刻之后,元真內(nèi)心微微一動,終于找到了這種感覺的源頭……
“錦繡的……師父,不正是黃泉劍派的人嗎?”
元真面上露出一絲恍然之色。對于錦繡那位神秘莫測的師父,元真幾乎一無所知,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有那種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覺。錦繡的師父居住在落雨閣,落雨閣在鏡湖山莊中的位置比較偏僻,而錦繡的師父平日里也不經(jīng)常露面,所以很少有人見到他的真面目。
元真也從未見過錦繡的師父,能夠知道對方來自于黃泉劍派,還是從山莊的大總管無念和尚口中得知……
無念和尚見多識廣,似乎很熟悉錦繡的師父,有一次與元真閑談之時曾無意間提起過對方一次。根據(jù)無念和尚所透露,錦繡的這位師父不僅出自黃泉劍派,而且還是黃泉劍派當代的掌門人,一身武道修為更是精深無比……
這就讓元真心中升起疑惑,碧落劍派號稱天下第一劍派,其門徒無數(shù),聲名響亮,掌門人在江湖中也是呼風喚雨,地位尊崇。
有道是碧落黃泉本一家,但與碧落劍派掌門前呼后擁的顯赫聲勢相比,黃泉劍派的掌門人卻如同光桿司令一般,孤身一人窩在鏡湖山莊這么一個小地方。兩相比較之下,如此巨大的反差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同是一門所出的掌門,彼此之間的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難道其中還有什么隱情不成?
拿起注解集繼續(xù)向下看去,元真試圖從書里找出答案,不料這一找還真被他找到了……
原來,碧落劍派和黃泉劍派曾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長恨劍派。
長恨劍派尚未發(fā)生分裂之時,依靠著天下無雙的劍術(shù)和數(shù)量繁多的強者,江湖之中無人敢輕捋長恨劍派的虎須,其江湖地位比之當今的兩大武林圣地也不遑多讓。
當時的習武之人談論起江湖的各大門派,言語之中必然提及長恨劍派,而且一定是和太玄門、小菩提寺相并列,只此一點就足以證明長恨劍派的赫赫威名,其鼎盛的聲勢可謂是盛極一時。
可是盛極而衰,雖然外部的敵人無法威脅到他們,但強大的門派往往是由內(nèi)部開始瓦解……
不知何時,長恨劍派的內(nèi)部對于武道一途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首先發(fā)出不同聲音的只是零星的幾個人,并未引起門派之中的重視,不料隨著時間的增加,開始逐漸有人附和這種聲音,最后就猶如一把越燒越旺的大火一般,這種情況愈演愈烈。
當人們發(fā)覺情況不妙的時候,情形已經(jīng)變得一發(fā)而不可收拾。終于有一天,一部分意見不同之人聯(lián)合起來從派中出走,從此脫離了長恨劍派另立門戶。
本來自立門戶也就罷了,習武之人對于武道有不同的見解是很常見的,大家平時都是相熟之人,也不會發(fā)生什么自相殘殺之事,頂多以后老死不相往來而已。可是在這些人出走的過程中,發(fā)生了一件讓長恨劍派怒不可遏的事情,那就是這些出走之人竟然帶走了一部分鎮(zhèn)派秘典……
鎮(zhèn)派秘典是一個門派的立足之本,長恨劍派之所以能成為江湖上與太玄門、小菩提寺鼎足而立的三大武道圣地之一,靠的就是這套鎮(zhèn)派秘典。如今秘典居然被一分為二,這是留在長恨劍派中的人們無論如何不能容忍的事情。
于是,他們堵上了自立門戶之人的大門。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另外,新人新書求支持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