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古玩“黑市”(四)
“董老,您不愧是相士出身,晚輩被您騙的是團團轉(zhuǎn)啊!”
董園青云閣某間貴賓室內(nèi),沈愈一邊搖頭苦笑,一邊朝董百鳴“訴苦”。
現(xiàn)在室內(nèi)只有沈愈與董百鳴兩人,吳犇吳老因為碰到幾個多年不見的老友去了其他貴賓室敘舊,同時也給沈愈與董百鳴一個談話的空間。
此時的董百鳴手握兩個文玩核桃正有條不紊的盤著,聞言卻是聲若洪鐘的哈哈大笑起來,“小沈啊,老夫所謂的騙你也不過是說了一個行走江湖時的姓氏。
“并且這是我母親的姓氏,其他的也沒有騙你什么,再說以你之經(jīng)驗閱歷,老夫也很難騙你。”
話鋒一轉(zhuǎn),董百鳴清瘦的臉上露出一絲感激,“昨天的事必須得感謝小友你,黃發(fā)小子的那全力一踢,以老夫現(xiàn)在的情況已經(jīng)很難躲避。”
沈愈也收起臉上的苦笑,表情嚴肅,“董老,您這么說就不對了,晚輩救您算是應當應分,于人危難時小施援手真的算不得什么,咱們楚州民風淳樸,換做任何一人也會如此做的。”
董百鳴點點頭沒有在這件事上過于啰嗦,他品了一口茶后又道:“若老夫沒有猜錯的話,蕓兒當是或用紙條,或用口型的方式告訴你要防備風爺吧?”
“風爺?紙條?董老您這是什么意思?蕓兒只給過我一副文徵明的書法真跡,也就是那幅仿王羲之法書《快雪時晴帖》,其它的東西,蕓兒未曾給過,我也未曾見過。”
沈愈面露詫異之色,從他的表情來看,好似他根本就沒有聽說過風爺這個人,也根本沒有見過什么所謂的紙條。
“哈哈哈哈,蕓兒,還不趕緊出來!我就說小沈絕對不會‘出賣你的!”
話音落,從這處貴賓室的休息隔間中緩緩走出一個年輕女孩來,這人明眸皓齒精致,不是別人正是董蕓兒。
只是今天的她衣著大變,從昨天的短裙休閑鞋換成一襲散發(fā)珠光寶氣的黑色晚禮服搭配細跟高跟鞋。
栗色長發(fā)也染回了黑色,這幅裝扮讓今天的董蕓兒顯得異常的端莊美麗,宛若公主。_o_m
她偷眼去看沈愈,俏臉上既有幾分嬌羞又有幾分尷尬。
她走到沈愈身旁柔柔一笑,“不好意思愈哥哥,蕓兒昨天還是騙了你,其實老董是我爺爺,并不是我的師父,紙條上寫的所謂的怕師父知道,也是試探你的。”
沈愈心思不在這里,對董蕓兒說了句沒關(guān)系后又幫她拉出一張椅子,馬上又看向了董百鳴,惹的董蕓兒在旁邊恨恨直跺腳。
“董老,不知您對風爺這個人了解多少?”
董百鳴也知沈愈想從他口中了解風爺,他抬眼看了下屋頂然后重重嘆了口氣,“風爺此人很神秘,他是擔山太保這一代的首領(lǐng),他們內(nèi)部稱其為保主。
“我三十多年前見過他一次,那還是我父親在世的時候,這個風爺當時還不是擔山太保的保主,只是某個堂主之一,那時候此人看上去年紀在四旬左右,現(xiàn)在算起來此人很可能已經(jīng)八十歲了。
“只是具體說他長什么樣,卻也記不清了!因為當時我也只是遠遠看過他幾眼,并且對方還戴著一副墨鏡,根本看不出具體面容。
“江湖九大門,盜墓四大派,這些小沈你應該也聽沈老說起過吧?我祖上出自發(fā)丘一脈,其實與擔山太保并不算很親近,并且在我父親那一代就已經(jīng)金盆洗手,到了我這里根本就沒有下過墓,只是在年輕時倒騰過幾件冥器,也已經(jīng)受到了懲罰。”
沈愈點點頭,所謂倒斗的土夫子就是盜墓賊的雅號。
古人視死如生,從古代薄葬變厚葬時起就有了盜墓者,等到了明代,大致就細分成了四伙。
分別是:摸金校尉、發(fā)丘中郎將、擔山太保、卸嶺力士。
單槍匹馬純走技術(shù)流的有摸金校尉與發(fā)丘中郎將,這兩脈出自江湖。
九門中的相門,可上觀天星,下鑒地脈,不需要觀泥痕,辨草色,看封土堆。
也不需要使用比如古代的鐵錐,近代的洛陽鏟等探墓工具下土。
風水玄學之術(shù),這兩家盜墓流派已是深得其精髓,摸金校尉以及發(fā)丘中郎將們走到一個地方往往只需看上幾眼就能斷有墓無墓。
其實這也不是非常復雜的一件事,風水學中藏風之地,得水之所,也就是人們口中的風水寶地,若無陽宅,那就必有古墓。
因為風水玄學就是從古代傳下來的,后人只需要找準這類地方那就能找到古墓。
當然,這僅限于懂得風水玄學的人,對普通人來說,這玩意就太難了。
古墓之所以叫古墓就因為是古人的墳墓,幾百上千年的雨淋水淹下來很多古墓的封土堆早就沒了。
或變成了耕地,或變成了池塘,或建造了房子,或種上了樹木,大部分用肉眼看根本絲毫看不出痕跡。
在這種情況下摸金校尉與發(fā)丘中郎將單憑觀天星地脈就可辨古墓位置,任誰也得說一個大大的服字!
并且人人都精通卦術(shù),或者說人人都是心理學大師。
而擔山太保與卸嶺力士盜墓時大部分靠蠻力,這兩門出自江湖九門中的盜門,嚴格來說與摸金校尉以及發(fā)丘中郎將不是一路人。
他們風水術(shù)也懂,但最多算是略窺門徑,大部分還得靠蠻力,多是化作走街串巷的貨郎等小生意人跟當?shù)厝肆募页#郧脗?cè)擊的詢問此地有沒有什么古墓,問清楚了再去踩點。
這四家各有各的本事,但說起來,首推摸金,因為摸金校尉的天星風水最厲害,也懂的取舍,不管陪葬多少,他們往往只取一兩件,出墓時棺槨恢復原樣,盜洞毀掉不讓后來者沿用此盜洞再來倒斗。
其次是發(fā)丘中郎將,也叫發(fā)丘將軍,
摸金校尉,發(fā)丘中郎將的官職都是出自漢代。
漢代的官職很多,有將軍、中郎將、校尉等,但將軍并不常置,有戰(zhàn)事時設(shè),平時武將所能獲得的最***職就是中郎將。
強如皇甫嵩這位平定黃巾的頭號功臣其官職也不過就是中郎將。
漢末名臣,劉備與公孫瓚的老師盧植也是中郎將。
包括董卓,呂布,袁術(shù),曹操之子曹丕也都任過中郎將這個官職。
發(fā)丘一門比摸金校尉人數(shù)還少,他們是一個人能做的事絕對不兩個人做,兩個人能做的絕對不三個人。
與摸金校尉一般,發(fā)丘中郎將倒斗時隨機只取兩件,多了哪怕是價值千金也絕不多拿,也從來不會因為墓中珍寶過多帶不出來選擇毀壞泄憤。
總之一句話,摸金與發(fā)丘這兩家盜墓是有底線的。
至于擔山太保與卸嶺力士的名聲就不是那么好了。
卸嶺中多有俠盜還算湊合。
擔山太保甚至有些臭名遠揚,所謂賊不空回,他們倒斗恨不得連人家墓主的棺材板都給弄走,所以也被很多江湖人所不齒。
古人常說三教九流。
但盜墓倒斗的根本就不入流,也就是說盜墓者進不去三教九流。
別說上九流,就是下九流中的人都看不上盜墓的。
挖墳掘墓這事對盜墓者來說是營生,但對旁人來說卻是人之大忌,可說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假設(shè)摸金校尉與發(fā)丘中郎將在異鄉(xiāng)落難了也不敢輕易報出名號,只敢說自己是相士,相門中并不僅僅有盜墓者,還有真正的相士也就是算命先生,古代的古董商人很多也是相門中人,有些江湖騙子也是相門中人。
若是擔山太保很可能求不來幫助還會被人給揍一頓,因為吃香太過于難看,就算同屬盜門也是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