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看真?zhèn)危葍?yōu)劣
“宋伯,這印章您說是賣方祖?zhèn)鞯模俊鄙蛴俅未_認了一遍。
“沒錯,賣家拍著胸脯對我說的,小沈啊我這次沒打眼吧?”老宋眼里滿是期待的問。
“還得再看看,目前來看東西還不錯。”
老宋一聽頓時樂了,“別著急慢慢看,先喝口茶,這茶啊就得喝帶熱氣的。”
“您喝您的,我再繼續(xù)看看。”
老宋端起茶杯美美喝了一口,心情之喜悅?cè)谀樕蠑[著了。
沈愈一邊把玩一邊點頭,“露巧藏拙,好刀工啊,離篆刻化境也只是一步之遙,刀中見筆,筆中有刀,刀鋒挺銳,筆意勁秀,絕對的清代精工雕刻技法……”
老宋一聽沈愈的話,美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他癡迷古玩卻是經(jīng)常打眼,今天終于撿了一回漏,還是個大漏。
錢不錢的他并不在乎,主要這次撿漏的事傳出去后,他老宋頭也算是在古玩圈子里揚眉吐氣了。
老宋之所以對沈愈的話很是信服,是因為沈愈在古玩城開店這半年時間里為人鑒定古玩從來沒有打過一次眼。
并且價格非常公道,手拿把攥的雜項是兩百。
半人多高的瓷器甚至是比人還高的老家具也是二百,從不多要。
遇上那種家里有困難需要出售祖?zhèn)鲗氊惖模忤b定費,絕對的業(yè)界良心。
“恭……”
沈愈剛想對老宋說一句恭喜,恭喜的恭字剛說出口,沈愈卻是突然感到手上滑膩膩的,他閉上雙目仔細感覺了一下,心里猛的咯噔一下。
不對!
不對勁!
這印章的手感不對,不像是田黃石!
剛才沈愈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印章刀工與是否為拼接石上了,對印章本身材質(zhì)并沒有太過在意。
這倒不是說沈愈不懂田黃石的鑒定。
他懂!
但是沈愈感覺自己在第一感覺上出現(xiàn)了差錯,就是能有如此超絕刀工的印章,那肯定是大師級制印名家的作品。
而制印名家不可能在一塊假石或者普通石頭上費心費力,這屬于自降身份得不償失的事。
畢竟料與工是相輔相成,互相成就的。
刻一塊磚頭或者巖石,就算刀工再好,它也沒有什么價值。
而鑒定的偏差錯誤往往出在這里。
古玩行有句話:“沒燈不算黑,燈下才叫黑!”
具有一定收藏鑒賞知識的藏家在看到古玩優(yōu)點的那一剎那最容易中招。
因為他懂,他知道這枚印章的刀工好,進而忽略了最該重視的地方,就是印章之材質(zhì)。
古玩鑒定總體來說是要先看真?zhèn)危俦葍?yōu)劣。
比如字畫,摹本再珍貴,也比不過真跡。
清代四王致力于摹古,他們仿元四家的山水畫堪比真跡,其中王原祁有的作品已經(jīng)超越真跡。
但摹本就是摹本,值錢當然也值錢,可終歸比不過真跡值錢。
但也有幾種古玩不是先看真?zhèn)卧俦葍?yōu)劣,而是先看材質(zhì)再說其它。
比較典型的就是印章與鼻煙壺了。
印章鑒定的第一要點就是要先看其材質(zhì)是何物。
光緒田黃石材質(zhì)的印章一定比雍正壽山石的值錢,也比明代壽山石的值錢。
換到其它印石上也一樣。
哪怕是現(xiàn)代雞血石的印章,也比清代昌化石的值錢。
還有鼻煙壺,道光羊脂白玉的鼻煙壺一定比康熙黃銅材質(zhì)的鼻煙壺值錢。
“鑒定古玩容不得半點疏忽大意啊。”沈愈暗暗告誡了自己一句。
田黃石因為過于稀有,沈愈見過的不算很多,當然,這個不多是對于瓷器與字畫來說的。
在寶玉軒工作的時候,田黃石材質(zhì)的擺件與印章沈愈也過手過十幾次,之前上手的感覺多是石質(zhì)凝潤,包漿自然。
而手中的這枚印章,沈愈并沒有之前的那種感覺,這手感怎么說呢,滑不溜秋的就好似握著一條泥鰍。
“這印章絕對不是田黃石的!”
現(xiàn)在沈愈已經(jīng)基本可以確定,手中這枚印章的材質(zhì)肯定不是田黃。
“宋伯,這印章您買來后保養(yǎng)過沒有?”沈愈面色如常的問道,別的不說就這份沉穩(wěn)的氣度算是學了祖父三成。
老宋詫異的搖搖頭,“沒有啊?”
沈愈取了一塊白布將印章好好擦拭了一遍,然后又將印章放在手中感覺了一下。
這一次,沈愈心中再次一涼,因為印章的手感較之前生澀了太多太多。
想了想,沈愈將擦拭印章的白布在鼻子下聞了聞,是一股淡淡的藤黃味。
迅速拿起手邊的高倍放大鏡沈愈又在印章表面仔細看了起來。
十幾秒后,沈愈臉上的笑容不見了。
這哪里是什么田黃石?分明是用黃壽山石冒充的。
為了印證心中的猜測,沈愈默念一聲鑒寶,用雙目觀察了一下印章是否有寶光浮現(xiàn)。
結(jié)果空空如也。
印章是假的,但是造假手法很厲害。
若是沈愈沒有猜錯的話,這是古代傳下來的一種田黃造假中的高超技法,比起化學染色來成本要高很多。
大致流程是先選取最接近田黃石顏色的精品黃壽山,選石完成后將石材在杏干水中長時間浸泡,覺得差不多了用猛火熬煮。
熬煮一定時間待火候到了,迅速撈出瀝干用大火烤其表面,最后用藤黃反復(fù)擦拭石頭表面直到顏色入石皮內(nèi)部才算完活。
到了此時,除非真正的賞石大家來鑒定,普通藏家已是難辨真假。
但就算再難辨,假的終歸是假的,也還是有漏洞可循,起碼有兩點是無法掩蓋的。
第一就是黃壽山的手感無論如何也比不上田黃石。
第二則是藤黃味道刺鼻很難消散。
這就需要往石頭表面涂抹一種特制的香膏。
一方面增加印章溫潤滑膩的手感,另一方面也是遮擋藤黃的辛辣味道,但也只是管的了一時,若是買家天天把玩,那就遮蓋不住了。
“宋伯,這枚印章您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一萬五。”老宋想了想還是如實回答,他也想報個高價,出售時好與買家談價,但他是個實誠人一輩子沒說過謊,并且他認定這枚印章是真的無疑,一萬五買下來是太值了。
聽到這個價格,沈愈的手微不可察的抖了一下。
無它,對于掙工資的人來說,一萬五千塊真可說不是個小數(shù)目了。
宋伯啊宋伯,您真是送財大爺啊,在咱楚州送還不行,這都送去省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