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過枝癩瓜
“大清嘉慶年制”,官窯粉彩小碗用紀(jì)年款是沒什么問題的,這一點(diǎn)沈愈可以確定。
紀(jì)年款就是標(biāo)著瓷器制作年代的款識,可說在古代瓷器款識中用的最多的,官窯瓷用這種款識沒有一丁點(diǎn)的問題。
款識用篆書也沒什么問題,嘉慶官窯多用篆書,少用楷書,也是收藏界眾所周知的事情。
讓沈愈皺眉的是,這個小碗款識的字跡實(shí)在是有些過于潦草了,沈愈都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就像是困了一天的人打著哈欠閉眼寫的。
官窯的款識不求書法過人,但字體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畢竟官窯瓷是給皇帝用的,用這歪歪扭扭的字送去不是自己找倒霉嗎?
就算督陶官那一關(guān)也過不去,呈送給皇帝的東西,督陶官往往是慎之又慎,必然要小心查驗(yàn)的,官窯瓷不該出現(xiàn)如此明顯的漏洞。
書寫不工整,潦草應(yīng)付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這個粉彩小碗不是官窯瓷。
民窯,也只有民窯的瓷器才會不在乎款識的書寫是否美觀。
只是沈愈現(xiàn)在有些想不明白,這只粉彩小碗不管如何看都該是出自官窯,民窯不可能燒制的出來。
嘉慶民窯不比康熙民窯,因?yàn)榭滴趺窀G是清代民窯瓷器的巔峰。
嘉慶民窯要是能燒出康熙窯的精品粉彩瓷,那嘉慶民窯的瓷器在市場上不會默默無聞。
最重要的一點(diǎn),嘉慶民窯的瓷器怎么可能會出現(xiàn)珍珠般大小的藍(lán)色寶光?
以沈愈的理解,能發(fā)出珍珠般大小寶光的古玩其價值至少也要在五十萬左右,而嘉慶民窯的瓷器現(xiàn)在市場上多為幾千塊錢,上萬元都算貴的。
達(dá)到數(shù)萬元的,往往是民窯精品中的精品。
官窯與民窯看似一字之差,價格卻是相差甚遠(yuǎn)。
“不應(yīng)該,肯定是我看的還不夠仔細(xì)。”
沈愈將小碗拿起再次細(xì)細(xì)端詳,這次他不再看別處,只盯著小碗的款識看,足足過了五分鐘,沈愈終于看出了點(diǎn)門道來。
他用手指在篆書款識上摸了摸,“大清嘉慶年制”這六個字在厚度上好像不太一樣。
這個款識若是沈愈沒有猜錯的話,有幾個字應(yīng)當(dāng)是后加上的,手法運(yùn)用的很是精妙,渾然一體宛如天成。
若不是細(xì)看,單單拿起小碗來瞅上幾眼是絕對不可能發(fā)現(xiàn)的。
古玩鑒定與造假是對冤家對頭,古玩行里的掌眼師父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一山還比一山高”。
沈愈也經(jīng)常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告訴自己不能大意。
鑒定師或者老藏家窮其一生研究一門古玩,從二十歲開始到古稀之年,不過也就五十年時光,前期很多時候都是要交“學(xué)費(fèi)”,等自己初窺古玩鑒賞門徑時,往往已是三四十歲的年紀(jì)。
但造假的卻是可能研究了好幾代人,父子爺孫代代相傳也好,師徒相傳也好,幾輩人都精心研究如何做贗品。
比如瓷器造假沈愈就知道分工很明確,有找土的,有拉胚的,有蕩釉的,有瓷繪的,有做款的,有燒窯的,出窯后還有專門做舊去火光的。
你覺得的自己很牛了,但是對方往往更厲害,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便是如此,
沈愈縱然跟隨祖父看過無數(shù)收藏大家手中的真物件,祖父沈重樓也是每天對沈愈耳提面命,各種鑒定技巧與可能出現(xiàn)破綻的位置無數(shù)次的講,可等沈愈自己以藏養(yǎng)藏?cái)[攤時還是照樣會打眼,雖然次數(shù)很少。
后來寶玉軒的工作經(jīng)歷對沈愈眼力的增長幫助很大,因?yàn)樯蛴耙娺^的古玩大多是真品,贗品基本可說是沒有。
這也可以理解,與沈重樓相交之人,都是古玩行內(nèi)很有地位的大收藏家,這些人就算買到贗品也是趕緊丟棄,不會擺在家里讓自己丟面子。
但寶玉軒的贗品卻是不少,這不是說寶玉軒賣贗品,而是沈愈在很多賣家來店里出售時見到的,能來寶玉軒這種古玩大店賣贗品的,都是那種作假做到極致的。
這些人坑的就是你古玩店,因?yàn)楣磐娴暧绣X啊,外面的地?cái)偩退愠鏊^高價收購不過大幾千上萬塊罷了,而寶玉軒收購古玩動輒數(shù)十上百萬,怎不讓人眼紅?
一系列經(jīng)歷下來,沈愈的鑒定功底自然大增。
可以這么說,沈愈在寶玉軒一年見過的古玩,把真品仿品以及來店里出售的贗品這些全加在一起,比很多古玩愛好者一輩子看過的古玩都多,
但沈愈從來不敢有任何的驕傲自滿,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年紀(jì)終究不過二十多歲,天天吃米也不如人家?guī)状骷僦顺缘柠}多。
鑒寶這一門手藝看起來聽起來很容易,但實(shí)際做起來太難了,可說是千難萬難。
不過沈愈到是能推測出手中這件粉彩小碗很可能是有人故意將官窯改為民窯的,至于用了什么方法,為什么要多此一舉隱藏小碗的價值,沈愈一時半會也弄不清楚。
將小碗再次放到鑒定桌上,沈愈覺得今天的壽禮就是這只嘉慶官窯過枝癩瓜粉彩碗了。
見沈愈久久不語,顧青青在旁邊輕輕問了一句:“愈哥哥,這碗上所繪的圖案是不是癩瓜啊?”
沈愈笑笑:“青青好眼力,正是癩瓜。”
待觀察到柳東陽還聚精會神在賬簿上寫寫畫畫時,沈愈用極低的聲音在顧青青耳邊吐了幾個字,“壽禮找到了。”
顧青青聰明的很,馬上心領(lǐng)神會的點(diǎn)了點(diǎn)頭。
“只是愈哥哥,用有癩瓜的碗祝壽是不是不太好聽啊?”顧青青想了想還是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沈愈搖搖頭:“恰恰相反,癩瓜祝壽才代表著吉利。青青你有所不知,癩瓜又稱苦瓜,但還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錦荔枝。”
“錦荔枝?”
“正是,有古詩云:‘黃蕤翠葉,籬畔風(fēng)來香引蝶;結(jié)實(shí)離離,小字新偷錦荔枝。’這首葉申薌名作中的‘錦荔枝’指的就是癩瓜,想不到吧?
顧青青掩嘴輕聲笑道:“癩瓜跟荔枝打死我都不可能聯(lián)系到一起去。”
“你看此碗上的癩瓜是不是枝藤纏繞連綿不斷呢?”
顧青青順著沈愈所指之處看去,確是一副枝繁葉茂的景色,不由好奇的問:“愈哥哥,這有什么寓意嗎?”
沈愈鄭重其事的說:“當(dāng)然有,連綿不斷的癩瓜與彩蝶組在一起寓為:爪瓞綿綿。這是非常吉利的一個詞語,瓞【dié】與蝶同音,其實(shí)就是小瓜的意思。
“瓜瓞綿綿指的是小瓜初生時果實(shí)雖小卻會逐漸長大,并通過瓜藤越結(jié)越多延綿不絕,象征家族代代相傳,人丁興旺。
“所以,這碗要是祝壽或者小寶寶百歲宴時做禮物送去絕對屬于厚禮,誰不希望自家人丁興旺,子孫滿堂呢?”
“如此說來,這小碗豈不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愈哥哥這碗沒有標(biāo)價格,能確定是真的嗎?”
“不敢說百分百,但可說百分之九十九是嘉慶官窯,我自幼與祖父學(xué)的是字畫,但對瓷器、雜項(xiàng)也有所涉獵,只是終究不是專學(xué)此道,我的意見是可以買。”
沈愈再次看向鑒定桌上的過枝癩瓜粉彩小碗,同時默念一聲鑒寶。
一團(tuán)藍(lán)色寶光在小碗上方三寸處凝聚而出,大小如珍珠一般。
果然,吸收了剛才那尊青花瓷瓶的寶光后,再次使用特殊鑒寶能力,不但異常順利,并且眼睛也再無疼痛感。
確定沒有任何問題,沈愈也就不關(guān)心款識的問題了。
“好,那就選它了!”顧青青一副對沈愈非常有信心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