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墨翠,黑翡、墨玉?
“嗯,確實是玉石類的軸頭。_o_m”
軸頭拿在手中,沈愈發(fā)覺這倆軸頭沉重的厲害,根本不可能是木制,所以陰沉木或者烏木的可能馬上就排除了。
接著沈愈又快速排除了瓷質(zhì),銅質(zhì),那唯一的可能就是玉石了。
放下左手軸頭,沈愈拿起桌上擺放的強光手電開始打燈觀察軸頭內(nèi)部到底是什么材質(zhì)。
看了幾眼,燈光卻是根本就打不進去,軸頭外面的包漿與煙熏塵染的污垢實在是太厚了,這時有店員受鄭從云的吩咐已經(jīng)取來了濕毛巾算是幫了沈愈大忙。
用毛巾好是一番擦拭后沈愈臉上浮起了一絲笑容。
“綠中帶黑,黑中透綠,手感溫潤,質(zhì)地細密,原來此畫的軸頭是兩塊墨翠啊!如此說來,還真是百萬級的大漏。”
這兩塊軸頭雖然外表臟的厲害但并未影響到內(nèi)部,話說回來,若不是臟的厲害怕也早就被人撿漏了,根本輪不到沈愈來中這個“大獎”。
墨翠,翡翠中的高檔料子,這兩小塊料子色澤純正,水頭也好,隱隱達到高冰種,可說是難得的好料子,在墨翠中也屬佳品。
對于墨翠沈愈經(jīng)手的不多,但就這兩小塊翡翠加起來百萬還是少說了,做成成品賣上150萬也沒什么問題。
很多人的印象中,感覺翡翠就是綠色的,其實不然,翡翠并不僅僅是綠色,還有紅翡、紫翡、黃翡、黑翡,墨翠等各種各樣的顏色。
“什么?”
鄭從云聞言大驚。
只見他加快語速急問道:“能這么快想到漏在軸頭已經(jīng)很不簡單,又能在短短幾分鐘內(nèi)把極難與墨翠分辨的黑翡、墨玉排除,楚州古玩界什么時候出了小友你這么一位才華驚人的后生?”
確實如鄭從云所說,墨翠,黑翡、墨玉這三種玉石,普通藏家很難分辨,因為都是黑色的玉石。
但對于沈愈來說就不是很難了。
黑翡可以簡單理解成黑的冒油的翡翠。
墨翠雖然帶了一個墨字,但并不是純黑色的,而是一種深綠色,它只是表面看著黑,但實際上為墨綠色的翡翠。
或者說在自然光下墨翠確實是看著漆黑似墨,但打燈后就不一樣了其實是深綠色。
而墨玉帶了一個“玉”字,顧名思義就不是翡翠了,它是和田玉的一種。
和田玉大致可分為白玉、黃玉、青玉、墨玉,青白玉。
其中墨玉以黑如純漆,潤如羊脂者為貴。
玉跟翡翠對沈愈來說根本不需要用眼看,一個軟玉,一個硬玉,單單憑手感就能分辨。
沈愈繼續(xù)謙虛笑道:“晚輩不過對翡翠玉石有過研究,哪里又稱得上是才華驚人,鄭老您繆贊了。”.
鄭從云擺擺手,“年輕人謙虛是好事,但是過于謙虛也不好,小友你不但在古董鑒定上才華驚人,品性也可說好到了極點。
老夫感覺你與顧愷之極其相似,顧愷之小名“虎頭”,所以有人稱其為“顧虎頭”,他本身也是憨厚善良樂于助人,對于別人的嘲笑以及戲弄毫不在意。
并且他做事沉穩(wěn),不走捷徑,比如吃甘蔗,很多人都是吃最甜的,不甜的就丟棄不吃,而顧愷之卻是從甘蔗不甜的地方開吃。
這樣甘蔗越吃越甜,于是《漸入佳境》的典故就來了。
興趣逐漸濃厚,越學(xué)越好,越學(xué)越強,相交遍天下,所以顧愷之才有了后來的大成就。
小友你宅心仁厚,鑒定技藝更是讓人為之側(cè)目,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
被業(yè)界前輩如此夸獎沈愈倒還撐得住,“鄭老您過譽了,晚輩如何能與顧愷之這般的傳奇人物相提并論。”
也許是累了,鄭從云緩緩坐到木椅上,“若你不是開古董店的同行,我就花錢收下你這對墨翠了,但你自己開古董店,現(xiàn)在翡翠的價格又高。
,還是讓你利益最大化的為好,這對墨翠小友你就自己找客戶出售吧。@*~~
“前因后果,皆為天定,好人有好報的事,老夫今日現(xiàn)場觀之,可說運氣實屬不錯,”鄭從云輕撫頜下短須暢快大笑起來。
沈愈也不客氣,放下手中的墨翠開始卷畫,這幅所謂顧愷之的真跡畫雖然是現(xiàn)代仿品,但應(yīng)該是上世紀(jì)二三十年代的作品,算起來也有近百年時光了,掛在店里賣個一萬+毫無問題。
系好畫繩沈愈才發(fā)現(xiàn)古董太多自己有些拿不了了,一個翡翠鎮(zhèn)紙,一方端硯,現(xiàn)在又多了兩個墨翠軸頭以及一張巨幅掛軸。
不過這也難不到沈愈,不遠處的某個貨架上擺有各式的包裝盒以及紙袋、布袋,甚至還有長短不一,紋飾精美,材質(zhì)不同的畫匣,印匣等。
這些都是萬寶樓訂制的包裝盒,上面有萬寶樓的logo,為篆體的“萬寶”二字。
沈愈暗暗感慨一句,“萬寶樓這生意做的好啊,別的不說,就這些包裝盒的儀式感+奢華感就甩其它古玩店八條街了。”
既然鄭從云這個萬寶樓大掌柜都說了讓自己把翡翠與畫帶回去,那再拿上幾個包裝盒也不算過分吧?
想到這里,沈愈麻利的走到架子前取了一個棗木畫匣以及三個布袋回來。
既然拿都拿了,沈愈也不客氣,都是找的最精美最結(jié)實的那種。
還別說,對于這些包裝古董的小物件萬寶樓真的是很舍得下本,就拿布袋來說,沈愈也不知道用的什么材料,估計拎個二三百斤的重物都不怕扯爛掉。
見此,鄭從云苦笑一聲,“小沈啊,你賺了我萬寶樓一個大漏,我還得搭上幾個包裝盒,就你拿的這個棗木畫匣單單成本就需要八百多塊哩。”
沈愈嘿嘿一笑,“鄭老,我來您這萬寶樓是來買古董的,等會您說不定還賺我?guī)资畟€八百塊呢。”
鄭從云應(yīng)該是那種很喜歡提攜后輩的脾氣,聞言又是哈哈大笑起來,“小沈啊,就憑你的眼力,我真怕我這萬寶樓被你撿個什么大漏去。”
沈愈敏銳發(fā)現(xiàn)了鄭從云話里的細節(jié),他說的是“我這萬寶樓”,難不成這鄭老與董鵬程董老是合作關(guān)系,或者說在萬寶樓有很大比例的股份?
“咦,小友你這方端硯不錯啊,老頭子能看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