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泥金扇面
第二幅畫并不是卷軸,也不是手卷,而是一個扇面。
扇子的形狀是有“懷袖雅物”之稱的折扇。
材質(zhì)則為泥金紙本。
此扇面全稱應(yīng)該叫:“泥金箋設(shè)色山水人物折扇”。
畫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遠山飛瀑,竹林清幽。
一位風華絕代的女子手領(lǐng)一個垂鬢童子在竹林中悠閑的穿行。
幾只彩蝶飛過,胖嘟嘟的童子笑呵呵的伸手去抓,而女子則笑容滿面的看著這一幕,一副其樂融融的景致。
畫面靜中有動,妙趣橫生,細節(jié)把握的堪稱完美,就連蝴蝶翅膀的紋理都清晰可見。
折扇右上角有作者自詩詞一首:
“春晴今日又逢晴,閑與兒曹竹下行。
“春意近來濃幾許,森森稚子石邊生。
有作者署名:為“道昇”二字。
加鈐印“道昇”,這是一枚方形二字朱文印。
鑒藏印足足有九枚:子京、項子京、項氏家藏、墨林秘玩。
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
“竟然是管夫人的作品。”沈愈瞬間打起了精神,可當他細細看了數(shù)分鐘后,兩道劍眉卻是不知不覺中蹙了起來。
管道昇,看似是男性名字,但其實是一位才女。
她是元代著名的女書法家,大畫家,詩詞創(chuàng)作家。
來頭甚大,為齊國宰相管仲后裔。
更是元代第一人楷書四大家之一趙孟頫的妻子,世稱管夫人。
因元仁宗冊封趙孟頫為魏國公,所以管道昇也被稱為魏國夫人。
管道昇與書圣王羲之的老師衛(wèi)夫人并稱為“書壇二夫人”
她筆意清絕,擅畫墨竹梅蘭,又工山水、佛像。
......同一個槨。”
當趙孟頫看到她的這首詞后,不由的被管道昇的深情厚誼深深打動。
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
“小沈,你看這個扇面是不是管夫人真跡呢?”秦老直接開門見山問畫之真假。
沈愈也痛快的微微搖頭,“此扇面如同上一幅李唐作品一樣,雖然畫工不錯,可惜也是一件贗品。”
“贗品?鑒定依據(jù)呢?”秦老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看不出她現(xiàn)在內(nèi)心是何想法。
“泥金紙,也叫泥金箋,冷金箋,這種紙很多人不熟悉,但是秦老您應(yīng)該知道的。”
秦老點點頭,“泥金紙在古代是一種極為珍貴的書畫用紙。”
沈愈繼續(xù)道:“泥金紙,說白了就是用金粉裝飾的宣紙,金榜題名的金字就與這種紙有關(guān)系。
“據(jù)古籍記載,在唐代,讀書人科舉進士及第后,要報登科之喜。
“也就是科舉通知書,這張?zhí)右阎羞M士人的姓名,籍貫,中榜的具體信息寫成帖子送到此人家中,也叫報貼。
“那這帖子是用什么紙寫呢?就是這泥金箋。
“有古詩稱贊: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
“泥金紙的制作步驟大約是這樣的,先選取上好的宣紙,再上一種特制的膠礬,隨后撒上由金箔碾碎的金粉,最后以不見原來紙色者為最佳。
“之后還要用特制的工藝將金粉壓平上一道蓋青礬水,這樣一張泥金紙才算制作完成。
“這種紙加工繁瑣,為熟紙,與草紙,宣紙,絹本比起來不太吸墨,寫書法還可以,作畫有難度。
“更因為制作難度大,造價極高,只限于宮廷皇家和達官顯貴中使用。
“直到明代,制造泥金紙的成本才降下來,不再用真正的金箔,而有了替代物,因為生產(chǎn)工藝上的改進開始大量生產(chǎn)......和應(yīng)用。
“管夫人是元代人,地位很高,但其用泥金紙作畫這一點存疑,因為我之前講了,泥金紙寫書法可以,作畫并不是一個好選擇。
“并且,宋元兩朝,扇畫多為團扇,明代以后,折扇才占據(jù)上風。”
秦老點點頭,表示認可沈愈的鑒定結(jié)論,“小沈你剛才說是贗品,現(xiàn)在只說此點存疑,那是不是有更好的證據(jù)來證明此扇面非管夫人真跡?”
沈愈一口氣說了數(shù)百字,也是口渴的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又道,“如秦老您所說,存疑,肯定不能成為絕對的鑒定依據(jù)。
“第二點,這折扇,方頭、寬骨,我數(shù)了數(shù)是十四檔的扇骨。
“十四檔折扇在明末清初才開始流行,元朝時的折扇并不是這樣的,這是第二疑點,若是我來鑒定古玩,到了這一步,我可能就不買了。”
“第三點,折扇因為需要經(jīng)常打開折起,扇骨周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磨損,保存的再好也是無用,就像人會自然老去一般。
“但這個折扇,扇骨周邊無絲毫破損,非常值得推敲。
“第四點,此扇扇骨之質(zhì)地為木制,什么木頭因為沒有親眼所見也不好下斷言。
“木頭隨著季節(jié)變換會有脹縮性,哪怕放進扇套或者囊盒保管也是無用,所以傳世扇面扇骨周邊的紙會有一道道的小裂痕。
“剛才琴姐放大后,也是未見,所以我斷定這折扇剛制作完沒多久。
“最后,此畫畫工與管夫人還有一些差距,因為是目鑒,一人一個看法,秦老您是鑒定大家,應(yīng)該明白晚輩的意思。”
沈愈說完,朝裴玉琴擠了擠眼,似乎在問,“琴姐,我沒給你丟臉吧?”
裴玉琴目視沈愈,笑容滿臉,有興奮,有高興,有驕傲,比自己中了千萬彩票還要高興。和應(yīng)用。
“管夫人是元代人,地位很高,但其用泥金紙作畫這一點存疑,因為我之前講了,泥金紙寫書法可以,作畫并不是一個好選擇。
“并且,宋元兩朝,扇畫多為團扇,明代以后,折扇才占據(jù)上風。”
秦老點點頭,表示認可沈愈的鑒定結(jié)論,“小沈你剛才說是贗品,現(xiàn)在只說此點存疑,那是不是有更好的證據(jù)來證明此扇面非管夫人真跡?”
沈愈一口氣說了數(shù)百字,也是口渴的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又道,“如秦老您所說,存疑,肯定不能成為絕對的鑒定依據(jù)。
“第二點,這折扇,方頭、寬骨,我數(shù)了數(shù)是十四檔的扇骨。
“十四檔折扇在明末清初才開始流行,元朝時的折扇并不是這樣的,這是第二疑點,若是我來鑒定古玩,到了這一步,我可能就不買了。”
“第三點,折扇因為需要經(jīng)常打開折起,扇骨周邊多多少少都會有些磨損,保存的再好也是無用,就像人會自然老去一般。
“但這個折扇,扇骨周邊無絲毫破損,非常值得推敲。
“第四點,此扇扇骨之質(zhì)地為木制,什么木頭因為沒有親眼所見也不好下斷言。
“木頭隨著季節(jié)變換會有脹縮性,哪怕放進扇套或者囊盒保管也是無用,所以傳世扇面扇骨周邊的紙會有一道道的小裂痕。
“剛才琴姐放大后,也是未見,所以我斷定這折扇剛制作完沒多久。
“最后,此畫畫工與管夫人還有一些差距,因為是目鑒,一人一個看法,秦老您是鑒定大家,應(yīng)該明白晚輩的意思。”
沈愈說完,朝裴玉琴擠了擠眼,似乎在問,“琴姐,我沒給你丟臉吧?”
裴玉琴目視沈愈,笑容滿臉,有興奮,有高興,有驕傲,比自己中了千萬彩票還要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