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神秘女杰 偵探古寺識奇畫(五)
“這位高貴小姐,小生不小心撞上您了,請多包涵!請多原諒!給您賠禮了!”那公子非常客氣連聲道歉,說得“趙雅蕊”不好意思,因為實際上是她撞了他而不是他撞她。
“趙雅蕊”微微臉紅說:“這位公子不用客氣,是小女子沒有注意看路,給公子添麻煩了,歉意!”
“小姐沒有傷著吧?走兩步看看,別是腳傷了!”那公子很關(guān)心地問。
“趙雅蕊”不知為何,很聽話地走了三步,說:“小女子沒有傷著什么,請公子放心!”她乘回答的機會抬起頭朝那公子仔細看去。
那公子身材欣長而不顯瘦,穿一件淡藍色緞面長袍,腰間系了天藍色帶,腰帶垂掛著白綠相間的玉佩,腳下穿一雙皂棕色靴子,頭上一字扎著白色方巾束發(fā),長發(fā)飄逸;俊美的臉上,清秀的柳葉眉特具韻味,眉宇間透出英氣,眉毛下一雙眼睛露出精光;雅致的鼻梁與英俊的眉特別相配,靈動的薄唇讓異性看了想入非非,若隱若現(xiàn)的兩個小酒窩,似乎一直給人以善良的微笑,潤滑下巴顯得莊重而柔美。
“趙雅蕊”看著,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柔美的眼光,眼前這位公子的臉相,似乎是她內(nèi)心一直在尋找的那種有棱有角而又俊美優(yōu)雅的臉,烏黑的眼光有兩道特別有魅力的攝人光芒,薄唇雖緊抿著,但依然露出性感的風韻。
“趙雅蕊”的心震顫著,暖暖的,此時,她把剛才還在默念的《禮佛大懺悔文》已忘到九霄云外了,公子關(guān)切她是否受傷的話一直在腦海里浮現(xiàn),自從父母親過世以后,還沒有人這么關(guān)切地對她說過話,何況是一位初次謀面的年輕男子,這太讓她激動了。
那公子看著眼前的妙齡女子,只見她披著紫紅紗衣,穿著米色棉衣,身段窈窕,舉止莊重典雅,兩片柳葉眉很美,靈動的雙眼蘊含情韻,臉色潤紅,丹唇有韻,很有魅力。
“這么典雅高貴的小姐從藏經(jīng)閣里走出來,讓小生有點意外,本來,從藏經(jīng)閣里走出來的該是一位小和尚才對,小姐到閣里是否是去借經(jīng)書?能告訴小生嗎?”那公子輕聲地問,顯得很親近。
“小女子不是去借經(jīng)書的,是因為家父剛?cè)ナ溃∨拥剿吕飦恚菫樗先思夷罱?jīng)七天,為他祈福,修德大師正教我念經(jīng)!”“趙雅蕊”說。
“應該的,小姐很孝順,能看出你是知書達理的高貴小姐,有這份孝心,你父親在天有靈,也會保佑你的!其實,小生也是許過愿,要連續(xù)三日來靜安寺燒香,今日剛燒完香,順便看看寺里的對聯(lián)等,不知小姐來靜安寺,念的是什么經(jīng)?能告訴小生嗎?”那公子問。
“小女子原來也不懂禮佛的事,是修德大師教小女子念《大悲咒》《心經(jīng)》《禮佛大懺悔文》,小女子就照辦了。”“趙雅蕊”回答說。
“在小生看來,你現(xiàn)在念的此三種經(jīng)文,是一般施主念的經(jīng),是許愿和祈求保佑平安的,其實,燒香禮佛重要的在于心誠,心誠則做任何事都能去妄念,即所謂‘挑水砍柴,亦在悟道’,小生倒是更喜歡禪宗六祖慧能大師的《壇經(jīng)》,慧能提出‘頓悟成佛’的悟道方式,主張佛在心中,‘心即真如’,‘一切般若知,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人心皆自有佛性,‘即心即佛’,只要人心誠,注重去悟,便能‘明心見性’,所以,是否念經(jīng)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那公子侃侃而談地講起《壇經(jīng)》,他講“禪宗”時像個佛學大師,好像對佛學悟得很深,“趙雅蕊”雖然不能全聽懂他講的“心即真如”、“明心見性”等,但她覺得對這種悟道方式更喜歡,她心里非常佩服眼前這位俊美瀟灑的公子。
這時,有一位小和尚走過來,見“趙雅蕊”和一位公子站著講話,便說:“女施主,怎么站在這里講話,不妨去客堂那里坐坐,小僧幫兩位施主沏一杯茶,站在這里會累的!”小和尚知道“趙雅蕊”捐銀子的事,她是貴客,自然對她須更禮貌。
“趙雅蕊”遲疑了片刻,初次見面,就與年輕公子去喝茶,她有點不好意思,但是,她又不愿意馬上離開他,腳步邁不開。
那公子見她沒有拒絕,便誠懇地說:“既然小師傅誠意邀請,不妨去客堂喝杯茶,小生還想與小姐談談佛經(jīng)的事,聽聽小姐的看法,請吧!”
“兩位施主,請這邊走!”小和尚在前面領(lǐng)路,“趙雅蕊”不由自主地邁開腳步,跟在小和尚和那公子后面。
在客堂喝一杯茶后,那公子說:“謝謝小師傅,你和這位女施主很熟悉嗎?”
“女施主是本寺的貴客,小僧當然認識的,公子和女施主也很熟悉吧?”小和尚問。
“托靜安寺的福,有緣于貴寺與這位小姐相遇,已成知音,當然也就熟悉了,得謝謝小師傅的好茶!”那公子禮貌地說。
“趙雅蕊”聽到那公子說“已成知音,當然也就熟悉了”,心里甜甜的,臉微微發(fā)紅,為避開這一話題,她問:“這位公子,您不是還講解經(jīng)書嗎?請在講講!”
“其實,佛經(jīng)是很有意思的,不能以枯燥方式去讀,也不能以枯燥方式去念,比如,《壇經(jīng)》中記載著據(jù)說是慧能大師一首著名的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所表達的意思是一切皆空,但從中可以看出是一首很好的詩,其詩意即是禪意,說的是‘心即真如’,主張念佛應以頓悟方式‘明心見性’,這不是很有趣嗎?”那公子精彩地說。
“公子于佛經(jīng)很博學,‘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指教了!”“趙雅蕊”很佩服這位公子。
那公子繼續(xù)說:“謝謝小姐夸贊!其實,經(jīng)既可以用來念,以求菩薩保佑;同時,經(jīng)亦可以用來讀,將經(jīng)作為與孔孟之典籍、老莊之名著同等重要的書來讀,那么,佛經(jīng)亦是大有學問的,小生只是一知半解,在小姐面前班門弄斧,請小姐不要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