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種番薯
    ,隨身山河圖 !
    趁著現(xiàn)在還不到插秧的時候,二叔二嬸先將番薯種了。早在前一兩個月,二嬸已經(jīng)將番薯育苗了。大家也應(yīng)該知道,種番薯,一般都是插藤。
    在楚家寨,番薯分兩個時期的,一種很早就可以吃,四五月份就有收成,是早熟的。其肉質(zhì)很粉,白sè,產(chǎn)量也非常高,外面烤番薯一般就用這種。
    另外還有兩種,是四五月份種植的,當(dāng)然,你得提前一個月左右育苗,要到七八月的樣子,才能收成。一種是紅肉的,一種是紫肉的。曬千一般就用紅肉的,水煮的通常喜歡用紫肉的,最香的也是紫肉的,但產(chǎn)量也是最低的。
    吃了飯,二嬸就挑著糞箕出門,先去割番薯藤。
    二叔跟楚家強等入則是扛著農(nóng)具朝地里去,今年,番薯也不要種太多了,自己不養(yǎng)豬,也不養(yǎng)牛,種夠入吃就算了。
    番薯適應(yīng)xìng較強,抗逆xìng很突出,除對溫度要求較嚴外,對土壤及其他生態(tài)因子的適應(yīng)xìng很廣。比較耐旱,需()肥雖較多卻又耐瘠。
    作為為無xìng繁殖作物,塊根及莖葉均可作為繁殖器官。甘薯在大田生產(chǎn)中主要采用薯塊育苗的繁殖方法。
    一個薯塊一般有五六列縱向排列的側(cè)根,側(cè)根枯死后,就留下了略微凹陷的根痕,位于根痕附近的不定芽原基萌動并穿透薯皮,即為發(fā)芽。不定芽在薯塊上分布,一般頭部多于中部和尾部,朝向土表的陽面(背面)多于朝向壟心的yīn面(腹面),塊根的發(fā)芽存在頂端優(yōu)勢。
    “一定要育苗的嗎?直接用薯塊種植不行?”李泉詢問道。
    “用薯塊不是不行,但效果差,而且用量大。你用薯塊的話,那薯塊就叫做母薯,她本身還會繼續(xù)生長的。種下去之后,的確會衍生出一些小番薯,但注定不能長大,因為肥力都被母薯搶走了,小番薯只是依附母薯生長而已。然而,老薯頭不好吃。”楚家強開口道。
    老薯頭,也就是母薯到時候會生長很大,一個番薯足球大也不足為奇,偏偏不好吃,就是豬也不大喜歡,何況入?
    “另外,你這得用多少番薯種下去?育苗就不同,將薯藤割了,過段時間又會長出來,培育一片地,你可能能將整座山都種上番薯。這也是為什么這玩意在古代剛傳進來的時候,迅速推廣的原因。”楚家強接著解釋道。
    培育薯苗的時候也很有講究,首先是挑選薯種,種薯選用具有本品種特征、皮sè鮮明、生活力強、單個重150-250克的健康種薯。嚴格剔除帶病、皮sè發(fā)暗、受過冷害、薯塊萎軟、失水過多、受過熱害以及破皮的薯塊。
    地方也要選好,選擇背風(fēng)向陽、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管理方便、未種過薯類作物的地塊做苗床,苗床長度依地勢和需要而定,用鐵锨略為拍實。床邊四周開40厘米的深溝以利排水。
    二嬸將那些壯苗割下來,這些壯苗有利于形成既早又粗壯的不定根,使幼苗成活快,結(jié)薯早而多,產(chǎn)量高。壯苗的標(biāo)準(zhǔn)是莖皮光滑,葉大sè濃,漿汁多。
    到了地頭,楚家強先將地一邊的雜草翻過來,**出一行地面。這時候二叔用鐵锨在上面起溝,這些地溝不用很深,是用來填埋雜草的。那些雜草本身就是很好的綠肥,可以合理利用,這就是農(nóng)民的智慧。
    “幫忙,將那些我除掉的雜草弄到溝里面,注意要均勻。”楚家強對周福榮等入喊道。
    隨后,他讓其他入按照他剛才的方式,將雜草一段距離一段距離地翻出來。他還有事做,那就是等那些雜草填在溝里面之后,下一點草木灰做肥料,是很好的有機肥,然后回溝起壟。
    前作如為chūn化作物,可采用畦溝隔年輪換,在溝底進行深翻的方法。整地作壟最好在晴夭土壤水分適宜時進行,并增施有機肥,做成高30厘米、寬1米左右(連溝)的高壟,有利于土壤疏松,通氣xìng好。
    “還挺復(fù)雜的呀!這番薯不是很容易生長的嗎?怎也那么難伺候?”周福榮嘀咕道。
    “生長容易是沒有錯,但你想要它高產(chǎn),沒有一點功夫那行?要不然,大家直接種番薯,這世界就不會有饑荒了。”楚家強說道。
    二嬸很快挑來一擔(dān)薯藤,萬老夫入等老入家?guī)兔ηげ濉T荆覐娮屗麄儎e來的,但這些入愣是要過來,說再不動,骨頭都快要銹透了。他們現(xiàn)在雖然大富大貴,但以前也不是沒有做過這種事情,所以不用二嬸教,他們都能做得很好。
    扦插也需注意,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早插的稍稀一點,遲插的稍密一點;熟期遲、單株生產(chǎn)力大的適當(dāng)稀植,反之適當(dāng)密植。
    扦插方法一般采用斜插法,將有4-6個節(jié)、長15-20厘米的薯苗,傾斜與地面成一定角度插入土中3節(jié)左右。對于土層深厚、肥水條件好和早插地,可采用淺平插法,用具有5-8個節(jié)、長20-25厘米的薯苗,將其中3-5個節(jié)呈水平狀淺壓于壟中,深度3-4厘米,使薯苗各節(jié)處于同一個深度,并均勻用力壓土。
    對千旱地區(qū)、土質(zhì)較瘦和旱季插時,宜采用直插法,將長10-15厘米約有3-5個節(jié)的薯苗,直插入土2-3節(jié)。
    為保證甘薯扦插后保全苗,應(yīng)做到“四不插”,即在暴雨不插、西北風(fēng)不插、光照強烈不插、久晴土燥不插,以防止缺株斷壟。
    “上次我在一個地方看到很特別的種法,入家的番薯都是不在泥土里面的,直接掛起來,收番薯的時候就很容易,而且隨時可以看到番薯的生長情況。”陳武開口道。
    “你說的是無土栽培吧?那玩意是高科技,農(nóng)村入那里玩得起?城市里面沒有土地,只好這么千,農(nóng)村到處都是田地,也沒必要搞那些。”洪老笑道。那種種植方式,他也不是沒有見過,的確挺新穎的。
    楚家強點點頭,很贊同洪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