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麻省理工的第一節(jié)課
1977年9月5日,星期一,包子軒在麻省理工安頓好之后,要迎來自己的第一節(jié)課。兩年時間要修完三年半的課程,像他們這些大多在其他高校交流過來的大學生學業(yè)壓力不是一般大。
他們這個班級只有22個學生,有14個來自世界其他名校,有的學土木工程的,有的是學計算機的、有的是學生物工程的,五花八門,畢竟他們在2年前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就選擇了雙學位,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造成了老師二節(jié)課就要講一本書,然后就是實踐和考試了。
他們的第一節(jié)課相對簡單一些,機械發(fā)展歷程和未來方向。這是一本很簡單課程,同時也是一部人類生產和運用機器的歷程。這節(jié)課是一個年齡50歲左右的教授在給這些天子驕子上課,凱文-鮑曼,一個擁有德國血統(tǒng)的教授。而且是機械世家出身,他的祖父曾經是德國萊茵金屬的首席工程師,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舉家搬遷至美國。
凱文-鮑曼:“這節(jié)課我們聊一聊你們對未來機械發(fā)展的看法,包括我們要怎么來幫助企業(yè)建設工廠,建設什么樣的工廠。至于人類古代發(fā)明的機器,你們當作一個基礎看一下,在麻省理工那樣的教材是歷史老師給你們講的課。誰先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對于未來機械和工廠之間存在的相互關系,和我們麻省理工在里面起的作用。”
這個時候,班級唯二的女孩,其中一個站了起來,說道:“鮑曼教授,你好,我叫簡-瓊斯。我認為未來的機器生產效率會更高;生產精度要求更高;一些人工會逐步被機器替代。”在21世紀任何一個稍微讀點書的人都可以表達出的觀點,但是這個時代能有這樣看法的人確不是很多。
另一個女孩接著站起來說:“我還要加上數(shù)控機床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我們手工的操作會越來越少,而且工廠的生產會在客戶下達訂單之后再生產。”
大家都在不停的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而這個時候一個人的發(fā)言讓包子軒覺得眼前一亮,我認為應該整合現(xiàn)在的很多機械,讓需要的人可以用更少錢把所有需要的機械全部買齊,而且零部件最好大規(guī)模通用,找到一個標準的接口,使不同工廠生產的產品可以互相交換使用。達到零部件的快速更換,而且電機標準轉數(shù)要根據(jù)每個行業(yè)不同需要,進行齒輪整合來達到所需要的標準轉數(shù),多極劃分。
這個時候,鮑曼教授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到:“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路易斯-華萊士,”剛回到完問題的男生說。
鮑曼:“好的,路易斯,你說的很有道理,希望你要向著這方面努力。”
在大家不斷的發(fā)表自己觀點之后,最后終于輪到了包子軒。
包子軒:“大家好,我叫包子軒,剛剛聽到各位同學說的都很有道理,但是我認為機械制造的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我們工作人員整體素質、精密加工能力以及人們對于產品使用要求來制衡和決定的。我認為我們應該把機械制造擴大到工業(yè)體系之中。”
“我這一個假期在想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怎樣對大工業(yè)來劃分,我初步把工業(yè)劃分為四個時代。即工業(yè)1.0、工業(yè)2.0、工業(yè)3.0和工業(yè)4.0。”
“所謂的工業(yè)1.0就是蒸汽時代;工業(yè)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yè)3.0是信息化時代;也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時代,而工業(yè)4.0則是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產業(yè)的變革,我把它定義為智能時代。”
“我們現(xiàn)在經歷的就是工業(yè)3.0階段,電子信息化時代,即廣發(fā)應用電子與信息技術,使制造過程自動化控制程度進一步大幅度提高。把我們接收到的信息轉化為工廠出產的產品。”
“工業(yè)4.0,應該是實體物理世界與計算機運算出的虛擬世界融合,產品全生命周期,全制造流程數(shù)據(jù)化以及基于通信技術的模塊集成,進而來形成一種高度靈活、個性化、數(shù)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全新生產模式。”
“而在工業(yè)4.0中。我們要注意智能工廠搭建、智能生產的人工智能程度、智能物流的整體配套設施。目前我還在不斷的嘗試搭建智能工廠、在我的計算機中,已經可以實現(xiàn)16個不復雜零件的工廠搭建以及全部的數(shù)據(jù)連接和整合生產,多了的話我的計算機運算能力就達不到要求了。”
而這個時候,大家向看怪物的一樣看著包子軒,工業(yè)4.0的提出提前了40年,但他也只是想在麻省理工證明一下自己,而且以麻省理工實驗室在德國人提出之前肯定會有這方面試驗,成本的因素沒有實現(xiàn)而已。
全世界這個時候也只能在麻省理工機械制造課堂上,提出這樣理論的人不會被認為是瘋子,通過這一言論還是征服了麻省l理工的同學,當然被征服的還有凱文-鮑曼教授。
這個時候,凱文-鮑曼教授最先反應過來,率先鼓起了掌聲,而大家也全部跟隨,其實包子軒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有這樣他的研究成果才不會那么突兀。
鮑曼教授:“包,你的觀點非常新穎,而且我認為很有發(fā)展前景。你真的做到了可以搭建16個零件的虛擬工廠。”
其實在羅羅公司的時候,他們在計算機上已經能夠模擬上萬個零部件生產和組裝的全過程,而且包子軒參與了這項計劃的核心部分,所以簡化版的軟件早已經編寫完成。
包子軒:“是的,教授。我下堂課可以模擬給您看。”
鮑曼教授:“很好,你可以把今天的想法形成論文,我是科學雜志的評審委員會成員,我可以把你的論文推薦給科學雜志。”
包子軒沒想到,只是為了讓大家記住的一番話,還有這樣的效果。而且作為理工男沒有不知道科學雜志的,看來這也是可以增加自己影響力的一個方法!
包子軒:“好的,教授;我明天就把論文給您,其實我在假期已經寫完了,只是沒有精煉簡化而已。”
鮑曼教授:“太好了,我期待你的論文。今天就到這里吧!下課!”
這個時候大家都開始向教室的外面走去。而凱文-鮑曼教授這個時候叫包子軒等他一下。大家看到這里無不羨慕。但所有人認為是應該的,包子軒今天的表現(xiàn)值得教授的單獨關注。
鮑曼教授:“包,你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年輕人,我希望你來做我的助教和我實驗室助理。”
包子軒:“教授,助教不都是要碩士生才能擔任的嗎!而且鮑曼實驗室的助理都是博士生,我怕我的資歷還不夠。”
鮑曼教授:“在麻省理工不存在這么多條條框框,沒有那么多規(guī)矩,只要你有實力和想法什么都不是問題。我的實驗室今年主要任務是研究數(shù)控機床應用多功能化,本來我想找計算機系的人加入,但是聽到你的想法以及你說已經可以搭建虛擬工廠的計算機實力,我都認為你是最好的選擇。”
包子軒:“我有一個疑問,在研發(fā)期間產生的專利怎么算,不怕您笑話,我家在香江有工廠,但是技術不是很先進,我需要用我的所學來完成技術和產業(yè)的升級。”Xιèωèи.CoM
鮑曼教授:“這些都不是問題,在麻省理工你的研究成果誰也不敢占有,專利是你的,就是你的,不過運用到了學校的資源要繳納服務和使用費用。”
在兩個人不斷的交流之后,包子軒沒有答應做助教,但是同意加入鮑曼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