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祝明月讓張鼐在客棧等她,她先回張府。
張逢春并沒有在家。聽林管家說,他有事去了外地,要一些天才能回來。陳麗貞也和他一起走了。
府里紛紛傳說,他要娶陳麗貞,這次是去洛陽,向吳王求親去了。
祝明月聽了,頓時心灰意冷。自己在張府,本來就是客居,現(xiàn)在張逢春都要成親了,再留在這里,還有什么意思?
她很想母親。應(yīng)該回家了。本來,她應(yīng)該當(dāng)面和張逢春說一聲,畢竟他收留了她,還幫了她這么多。可是,她不想等到看他成親。
祝明月留了一封信給張逢春,再舍不得,也應(yīng)該離開了。
她回望熟悉的城市,十分惆悵。和張逢春在一起的日子,茶花叢中、西湖岸邊,她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李鼐雇了一輛馬車。兩人北上去了慶陽。
他們在慶陽逗留了不少日子,尋找英兒的蹤跡。
一轉(zhuǎn)眼,一兩個月過去了,他們到處打聽,還在附近的郊縣尋訪,始終沒有找到英兒。
眼看沒有結(jié)果,李鼐不想再耽擱時間,他要送祝明月回家。
一路上,他們聽說一個消息,他們的義軍,已經(jīng)聚集了軍隊,打算和吳王的軍隊作戰(zhàn)。大軍駐扎在不遠處。
兩人聽了很高興,趕快來到軍營。
這只軍隊的主帥徐將軍,正是祝明月父親的老部下;和他一起的,還有義軍的軍師。徐將軍見到他們,有些意外,但也很高興,他們都以為,祝明月已經(jīng)死在亂軍中了。
他說會安排人手,把祝明月送回父母身邊。
祝明月回到了義軍隊伍,感覺很踏實,有回家的感覺。但是,她聽徐將軍說,他們居然是要去攻打張逢春的軍隊,大吃一驚。
原來,這次吳王派出張逢春,和他們作戰(zhàn)。
晚間,祝明月覺得心里不安。她看到軍師在外面,連忙跟了上去。
軍師姓劉,足智多謀,號稱小諸葛。他很早就跟隨祝明月的父親。以前,他還教過祝明月兄妹讀書,所以,祝明月和他很熟。
軍師看到祝明月,問她:“明月,你怎么愁眉苦臉的?很快就能回家了,你應(yīng)該高興呀。”
“軍師,”祝明月說,“我想問您幾個問題。”
“你說。”
“朝廷欺壓百姓,我們?yōu)槭裁床蝗ズ统⒆鲬?zhàn),反而去打吳王的義軍?”
“我們當(dāng)然會反抗朝廷,但是,我們先要和吳王的義軍,先決出勝負。勝利的一方,去和朝廷較量。”軍師回答。
“這次去和張逢春作戰(zhàn),您覺得誰會贏?”
軍師縷縷胡須,說道:“吳王雖然兵多,但是生性多疑,不得人心。他早就猜忌張逢春,不會給他派援軍和送糧草。張逢春雖然能干,但兵力懸殊,他孤軍守城,守不了多久。”
軍師認為,張逢春驍勇善戰(zhàn),又把江南一帶治理的很好,很得民心,已經(jīng)受到了吳王的猜忌。
“這樣的話,我們應(yīng)該招降他,他是一個難得的將才!”祝明月道。
“當(dāng)然,我們派過人去勸降,但他沒有答應(yīng)。”
祝明月一聽,有些著急。她又問了最后一個問題。
“以后和吳王的決戰(zhàn),您覺得誰會是最后的勝利者?”
軍師說,吳王曾經(jīng)殺害有恩于自己的主公,不得人心。雖然現(xiàn)在勢力大,但是,最后一定會敗。
祝明月想了半天,她不能眼看著張逢春受困,她要回去找張逢春,讓他投奔自己父親這邊。
徐將軍和軍師,堅決不同意她去敵營勸降。他們擔(dān)心有危險;而且,主公的女兒如果出了什么事,他們也承擔(dān)不起。
祝明月已經(jīng)下了決心,半夜的時候,她偷偷摸摸地出了帳篷,打算溜出軍營。
“月妹,你要去哪?”
她還沒出軍營,一個魁梧的身影擋在他前面,嚇得她差點叫出聲。
原來是張鼐。
“我要去張逢春那里,勸他投降。”
“不行!”
祝明月知道,張鼐如果攔著她,她也走不了,只能先說服張鼐。
“張逢春是個好人,他幫過我,我在杭州的時候,就是他收留了我,”祝明月說:“我去找他,不會有危險的。而且,如果他能投靠過來,這次就不用打仗,你也不想看到有將士傷亡吧?”
“你去,太危險了!”
“你如果攔我,我們以后就不是朋友了!”
張鼐一開始不同意,但經(jīng)不住祝明月又哄又勸,最后答應(yīng)護送她去找張逢春。兩人趁著月色出了軍營。
幾天后,兩人來到張逢春大軍扎營的地方。
通報后,士兵帶著他們,來到主帥的帳篷外。火光映在帳篷布上,襯出熟悉的身影。祝明月的心開始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