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最后考驗
如今的事情。暫時算是這么定下來。散朝之后。潘季馴的速度也不可謂不快。第一時間是跟著張居正來到內(nèi)閣。而那個被張居正和馮寶用手段頂上位的吏部尚書也是跟著一同來到。只是兩人對于張居正的態(tài)度倒是大有不同。
潘季馴對于張居正完全就是因為官職的不同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恭敬而已。別無其他。而另外一人。面對張居正完全就是一副點頭哈腰的模樣。
張凡也是跟著一同過來了。所以這一切他是看的清清楚楚的。心中也不禁是有些哀嘆起來。不過轉(zhuǎn)念。張凡倒是覺得。這樣也不錯。最起碼張居正和馮寶雖然是想要把持朝政。但是他們兩人還沒有什么胡搞的打算。如今又有這么一個對他們言聽計從的人來擔(dān)任吏部尚書之職。雖然將來未必能將大明朝廷搞得風(fēng)生水起。不過最起碼的是。也會少了很多爭執(zhí)和紛爭。所以。從某些方面來說。這也算是一種好事吧。只不過。究竟是不是得不償失。那就無人知曉了。
而潘季馴顯然是著急的很。只不過做起事情來還顯得有條有理。如今在朝中。治水第一人非他莫屬。這點不僅僅其他人承認。就連潘季馴自己也是明白的。所以。既然已經(jīng)是決定了的事情。潘季馴也就沒有必要再遮掩什么了。
朝中的其他能夠前往南直隸治水的大臣。其能力也都是大大的不如潘季馴。本來潘季馴對此還很是擔(dān)心。但是等到他詳細看過南直隸送呈內(nèi)閣的奏報之后。心也就是稍稍放下了不少。那邊的情況跟張居正所說的差不多。雖然情況看起來是相當(dāng)?shù)膰乐氐摹4笈陌傩樟麟x失所。淮河流域的幾座大的州府城中更是人滿為患。但是事實上的情況卻并沒有那么嚴重。不像河南這邊這么急迫。
知道了這一點之后。潘季馴也是安心了不少。而且。如今的這個情況。朝中想要應(yīng)付也是綽綽有余了。剛才在朝堂大殿之上。潘季馴聽著張居正的那番話。還以為淮河流域的水患也是很嚴重。張居正之所以要輕描淡寫只不過是因為河南那邊的黃河水患當(dāng)真是更加嚴重一些。再加上河南距離京師又近。以防止有什么意外。所以張居正才編了那么一番話。讓眾人覺得。河南那里刻不容緩。而南直隸那邊可以放在第二位。
本來。有著這么個想法的潘季馴雖然在心里也是贊同張居正的。但是畢竟不怎么高興。如今潘季馴得知張居正所說的一切完全屬實。這么一來。潘季馴之前對于張居正那一點小小的不滿也是立刻煙消云散了。而現(xiàn)在的他。對于張居正的好感也是更深了。知道他并不是因為一些在他看來無聊的原因而置受難的百姓于不顧。這對于潘季馴來說。就已經(jīng)是足夠了。
思緒到此。潘季馴也開始思考起來究竟應(yīng)該派遣何人前往南直隸去治水。結(jié)果他這么一思考下來。發(fā)現(xiàn)如今的朝廷當(dāng)中有個很大的問題。倒不是他潘季馴自負。實在是他發(fā)現(xiàn)。當(dāng)今的朝廷里。倘若出現(xiàn)了什么特大的水患。如同隆慶四年的那一次一樣的話。能夠派去在短時間內(nèi)解決問題的人。還當(dāng)真是只有他這么一個。
對此。潘季馴是既喜且憂的。喜的是。自己的才能有發(fā)揮的地方。能夠造福百姓。讓民間安定。但是憂愁也是不少。畢竟他人只有一個。倘若一年之中的同一時段。兩處。甚至三處都同時爆發(fā)了巨大的水患。他也就分身乏術(shù)了。不可能同時前往兩地、三地治水。到那時候。也不知道會因此而發(fā)生什么樣的事情呢。
而派了其他人去。也不是不行。不過朝中其他能夠被派往治水的人。其在這方面的才能都是大大地不如他潘季馴的。或許也能工成。但是不論是速度還是時效上都要比之落后一大截。
對此。潘季馴也是相當(dāng)?shù)膽n慮。但是如今。卻根本就沒有解決的辦法。幸好自從隆慶皇帝登基以來。還沒有發(fā)生什么特別大的水災(zāi)。和往日有記載的相比。這幾年算是相當(dāng)?shù)陌卜€(wěn)了。
不過讓潘季馴推薦人。雖然他在朝堂上說的是信誓旦旦。但是等到現(xiàn)在。卻是又有些心中打鼓了。倒不是別的。畢竟除他之外的那幾人。實際上本事都差不多的。潘季馴對于這方面自然是行家。有說話的權(quán)威的。
所以說。如今讓他選擇的人選。實際上并不是讓他推舉最能夠治水的。而是讓他推舉最能夠辦好事情的人。對此。潘季馴不由得大是傷神。畢竟潘季馴雖然如今的官位做的也是很大。但是實際上。對于朝廷當(dāng)中的政治斗爭。他并不是太過了解的。甚至于。當(dāng)年回鄉(xiāng)丁憂之時。期滿之后的他也沒有想要趕緊回到朝中再為官。可見潘季馴此人對于官位或者是打壓他人的心思并不熱切。所以相對的。潘季馴對于如何探查人心這種事情也并不是熟練的很。
而且。治水之事事關(guān)重大。倘若用人不對。即便是那邊情況稍好。也會因此而弄得越來越糟糕。所以這方面他不能太過放松了。
而實際上。潘季馴這是有些自找苦吃。想想看。既然如今的朝中。除了他之外的其他幾人。其治水的本事都差不多的。那也就是說。派誰前往都行。而他唯一需要考慮的事情。就是那個人的為人為官的品格如何了。
而對于并不是太過明白的潘季馴其實完全是不需要在這方面糾結(jié)什么的。他只需要點出幾個人的名字。然后交給張居正就可以了。
但是潘季馴卻并沒有這么做。究其原因。實際上還是因為張居正的原因。
雖然對于張居正。潘季馴是滿懷感激的。而且也很是認同張居正這段時間的做法。但是在為官相斗這方面。潘季馴對于張居正是始終都有看法的。尤其是在經(jīng)過上一次提舉葛守禮擔(dān)當(dāng)吏部尚書的那件事情。潘季馴雖然是沒有像其他的人那般一同去沖擊禁宮鬧事。但是這并不代表著他心里頭就沒有一點想法。
而如今到了這件事情上面。潘季馴是更明白。朝廷的用人法度。一向都不是用最好的。而是用最好用的人。他潘季馴的確是最好的。但是同時。他也從來不會玩些虛招或者比的什么東西。綜合起來。潘季馴也的確是第一人選。所以張居正這才會看上他。而其他人就不同了。潘季馴明白。有的時候。為了一些事情。即便是明明知道不能那么去做。那樣做的話是會出大事的。但是有些人還是會那么去做。
所以如今。潘季馴也是擔(dān)心。倘若自己只看治水才能而點選了幾個人交給張居正選擇的話。或許張居正會選出最為聽他話的那個人前往。當(dāng)然。這并不是重點。聽張居正的也沒有什么壞處。只不過潘季馴擔(dān)心的是。那人表面上聽上面的。私底下還有些別的想法。那可就完蛋了。
這說到底。還是潘季馴對于張居正所有的不信任罷了。
所潘季馴在這件事情上面。才是有些為難。
但是為難并沒有多久。盤繼續(xù)那就改變主意了。他還是打算像原來那樣。提供幾個人的名字。交給張居正。讓他來選擇。
潘季馴之所以會做出這么個選擇。并非是自暴自棄什么的。實在是他心中是另有打算。他想要找出幾個人。交給張居正來選擇。用以考驗張居正一番。
促使潘季馴做出這個決定的。并非是他一時的心血來潮。一來。淮河那邊的情況他是詳細地看過奏報了。實在是不怎么嚴重。就算是讓一個才能平庸。并且?guī)еS多別樣心思的人去辦的話。實際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太壞的情況。畢竟那里如今已經(jīng)是這樣了。倘若讓人去了比之現(xiàn)在還不如。那人自己也不會那么做的。更何況。就算是出現(xiàn)了那種情況。潘季馴作為推舉之人也并不會遭什么問題。畢竟這人是張居正指派的。并非他潘季馴。他只是提供了幾個人選而已。
而且。如今又有張凡在場。將來就算是出了什么事情。也不會有人抵賴什么的。
二來。他就是想要借此考驗考驗張居正。畢竟現(xiàn)在的潘季馴雖然對張居正是心懷感激的。但是他還是不能夠完全地相信張居正。他想要接著這個機會考驗張居正一番。也好看看張居正是否值得自己在將來全心全意地追隨。
聽起來有些好笑。實際上。張居正在這種事情上面也是關(guān)系極大的。他根本不可能大意的。而實際上。有了這種想法的潘季馴。自己都沒有發(fā)現(xiàn)。實際上他的這個決定。也已經(jīng)是因為他現(xiàn)在就認同了張居正了。這么做只不過是讓他自己的心思好受些罷了。
這邊。潘季馴在思考著這些問題。而那邊。張居正卻在想著別的事情。
而一旁的張凡。看著張居正的模樣。也是心中有些思索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