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狡猾開明
張凡來自五百年之后的現(xiàn)代,而到了這大明朝之后,他所見所聞的很多事情都發(fā)生了改變。
雖然他的歷史課程的成績并不是很好,但是那只不過是因為他對歷史并不感興趣而已,并不代表著他沒有學過,而之后,一些電視科教片,或者是一些名人學者對于歷史進行講解的節(jié)目,他也看過一些。
張凡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在現(xiàn)代人的眼中,現(xiàn)代的大部分人都有著一個認識,認為在中華大地最后的兩個封建王朝中,滿清是要優(yōu)于大明的,本來,對于這種事情,張凡是不會過多考慮的,畢竟這還沒有涉及到他的生活當中去,只不過是平日里聽聽別人這么說說罷了。
可是來到這大明朝的這么些年里,張凡對這種思維論調(diào)產(chǎn)生了一種非常反對的看法,大明朝就真的要比滿清差嗎。
經(jīng)過一番考慮,張凡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似乎那些人們的目光,全都停留在了兩個王朝的上層,更有甚者,認為大明朝的皇帝全都是混蛋,而滿清的皇帝全部都是圣明賢君。
好吧,大明朝的皇帝是有些不盡如人意,就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公德蓋世的朱棣也逃不過被后世之人的挑刺和貶低,可是,如何評價一個王朝,難道就當真只是去看它的統(tǒng)治者是什么樣子嗎。
舉個很好的例子,正德年間,正德皇帝本人貪玩非常,能自著戲裝上臺唱戲,能微服民間調(diào)戲良家女子,能自封將軍上陣打仗,還設(shè)置了如豹房這樣的所在,供其游玩淫樂,而且正德年間還出了個劉瑾這么個大奸宦,這么看起來的話,正德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昏君。
可是卻沒有人看得到,正德年間,民間百姓的生活并非悲慘,反而還是富足的很,或許有人會說,正德年間,還爆發(fā)過劉六劉七的起義,可是那也是在正德剛剛即位的時候,被一些宦官假傳皇帝圣旨,從而造成的原因,并非是正德的本意,而且就連正德游戲之作的上陣打仗,也是贏了那場“應(yīng)州大捷”,使得正德年間,元蒙殘黨不敢再犯,這一段即使是清人極盡污蔑明朝之能而所寫的《明史》也是不得不承認,更何況,正德后期,民間百姓的生活還是相當富足的,必不會發(fā)生什么餓死大批百姓的事件。
而反觀滿清,作為一個少數(shù)民族快速崛起而統(tǒng)治中原大地的政權(quán),他們真正所想的并不是如何讓國家強盛起來,反而是如何能夠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不見康熙、乾隆這樣的一代“圣主”大興文字獄,害死了幾千幾萬人;不見乾隆皇帝之時,滿地餓殍、慘死無數(shù);不見那滿清最后又是如何被滅國的。
話說的有些遠了,總之,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或者只看幾個領(lǐng)頭人物的好壞,而大明朝給予當時的世人,特別是那些到過大明朝的歐洲人的一個最為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開明。
當時有明文記載到,“中國人爽快的贊頌鄰國的任何德行,勇敢的自承不如,而其他國家的人,除了自己國家的東西以外,不喜歡別的東西,中國人看見來自歐洲的產(chǎn)品,即使并不精巧,仍然發(fā)出一聲贊嘆,……這種謙遜態(tài)度真值得稱羨,特別表現(xiàn)在一個才能超越他人的民族上,對于那些有眼無珠、故意貶低所見東西的人物,這是一個羞辱,”
由此可見,現(xiàn)在所流傳的,關(guān)于“中國文化傳統(tǒng)”是國人“愚昧僵化、盲目自大、坐井觀天”的這種思想絕對是一種錯誤。
起碼就張凡現(xiàn)在看來,大明朝對于國外的事物,并不會太過輕易的妄下定論,實用的東西,比如這佛朗機炮,那絕對是明朝人所需要的,并不會因為這東西不是大明所制而產(chǎn)生什么抵觸,而對于外國那些看似精致,卻并沒有什么實用的東西,明人也不會一味地去貶低。
說了這么多,轉(zhuǎn)入正題,隆慶一聽到張凡說,那些佛朗機人或許還有很多新研發(fā)的武器之時,他頓時就起了興致,只不過如今,眾人還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武器究竟是什么,這還是需要張居正這位“外交能手”去套人家的話。
這聽起來又是一句開張居正玩笑的話,而張居正這個時候卻是當真連一點點不開心的想法都沒有,畢竟這是為了國家的強盛,再說了,嘲笑他的都是自己的同僚,自己國家的人,并沒有什么丟人的。
鏡頭轉(zhuǎn)向偏殿之中,喬安娜和理查德兩人還在這里干等著,只不過他們倒也并不是覺得太焦心,畢竟這里有著比之他們在江南之時所喝到的更加美味的茶飲,這其實是廢話,皇宮之中,怎么會有差的東西,更何況是這種用來接待外國使臣所用的茶葉,即使不是頂級的,也絕對是尋常人家見不到的極品。
“理查,你說這怎么這么長時間了,卻還沒有這大明皇帝派來的人讓我們過去,”等了很長時間,反倒是喬安娜這個女子首先有點急了,開口問起自己的同伴來。
“嗯,這事情沒什么好奇怪的,”理查德開口說道,其實說起來,他比喬安娜還要急,倒不是說他們有什么急事,只是這么干坐著實在是有些煩悶的慌,不過作為一個外交大臣,若是沒有這么點耐心,那他也早就應(yīng)該“下崗”了,“你想想,如此龐大的一個帝國,統(tǒng)治他的只有這么一個皇帝,雖然我也知道,皇帝的手下肯定有著很多大臣幫著他治理國家,可是他總不能什么事情都不過問吧,總要把自己國家中的事情解決了,才能來接見我們,”
“哦,這么說起來,也對,”喬安娜聽到理查德這么一說,想了想很有道理,也就重新平靜下心情,等了起來。
唉,這兩人太過單純了,他們哪里知道,若不是因為隆慶一時起意,覺得張凡帶回來的那方玉璽有可能是真品,才會讓所有的大臣們都在這下午時刻聚集在皇極殿內(nèi),恐怕他們還要等到明天起個大早,睡眼惺忪地跟著那些大臣們進宮,然后再在這偏殿里等著呢。
“理查,你是外交大臣,這種事情你比較熟悉,”喬安娜突然又問道,“你覺得大明的皇帝會同意我們?nèi)スゴ蛴《葐幔?br/>
“嗯,這種事情不好說,”理查德想了想說道,“之前,伯爵大人雖然對我們很熱情,而且也是用最高的規(guī)格接待我們的,但是你沒發(fā)現(xiàn)嗎,當我們跟他說明了來意之后,他也只不過是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之后卻是就沒有再說這件事情了,”
“你覺得,這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不同意,”喬安娜緊張地問道,“這下子豈不是要麻煩了,皇帝陛下已經(jīng)下定決心要派兵去印度了,這件事情也得到了國內(nèi)全部大臣的同意,根本就無法改變了,若是這大明的皇帝不同意的話,我過卻是貿(mào)然出兵,會不會讓他們覺得咱們藐視他們,讓他們發(fā)兵和我們作戰(zhàn),理查,我看過他們的軍隊,我國的軍隊絕對不會是他們的對手,這下可怎么辦,”
“這確實是麻煩了,”理查德也是緊皺著眉頭說道,“若是他們的皇帝當真是不同意的話,我們也就只好回去勸說陛下打消進攻印度的計劃了,想來就算是那些大臣們不同意,可是有了這個原因,他們也沒有辦法,你還記得我們來之前,陛下所說的話嗎,絕對要和大明成為盟友,而不是敵人,甚至那些高傲的法蘭西人,或者是其他國家的人,在這一點上都是一致的,大明是我們必須結(jié)盟的強大文明帝國,”
“只是這么一來的話,國內(nèi)的形式就會非常不好了,”喬安娜皺著眉說道,“雖然如今我們和西班牙皇室連結(jié)一起,可是總有分開的一天,而且,如今那些西班牙人更是在悄悄地從我國弄出很多東西去他們的國家,陛下和大臣們也是沒有辦法,才做出了這么個決定,要是也行不通的話,那可就麻煩了,”
“看情況吧,若是當真不行,我們只有回去勸說陛下?lián)Q一個目標了,”理查德無奈地說道。
“可是換到哪里呢,”喬安娜也是憂心忡忡,“當初選定印度就是因為那里盛產(chǎn)黃金、寶石、香料,而且也是最為適合的一個地方,難道你想要讓陛下把目的地換成非洲不成,”
“我可沒有那么說過,”理查德趕忙說道,“我們攻占了那片不毛之地做什么,聽說那里的部落還在吃人,上帝啊,那簡直太恐怖了,我只是說,如果這一次真的沒有辦法的話,我們就只能讓陛下?lián)Q地方了,至于換到哪里,我沒有考慮過,”
見理查德如此說了,喬安娜也就沉默了下來,不過,一種有些悲哀的氣氛此時已經(jīng)在二人之間傳了出來。
“別那么悲哀,”理查德突然說道,“我們不是還沒有去見過大明的皇帝嗎,或許事情又轉(zhuǎn)機也說不定,”
聽到理查德這么說,喬安娜也只好認同他的觀點。
“二位,陛下傳召二位特使覲見,”這時候,一個小太監(jiān)進來對著二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