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禮儀之禍
根據(jù)隆慶的問話,張凡開始敘述起他在這場戰(zhàn)爭中的見聞了,其實關(guān)于這場大戰(zhàn),張凡所見所聞的并不多,以為他在剛剛開戰(zhàn)的時候就被隆慶臨時任命為統(tǒng)領(lǐng)戰(zhàn)事的“驅(qū)夷將軍”。
而對于當(dāng)時江南那里的情況來說,形勢嚴(yán)峻不說,最主要的是,倭寇快速地侵占了江南之地的三座大城,所造成的影響是,江南之地立刻進入了一種緊急事態(tài),而且這種情況也讓江南那些負(fù)責(zé)防守的軍隊陷入了一種緊急事態(tài),從而造成了那段時間里面,江南一地的人手極度的不足。
正是因為倭寇來的太過突然了,張凡更是要照顧到其他地方,防止會再有倭寇前來,如此一來,本就人手不足的情況也隨之變得更加嚴(yán)重了,張凡那個時候也不可能去到前線,只能駐守在原地。
不過隆慶今天第一次的生氣也是發(fā)生在此時,就是張凡說到,倭寇之所以會進攻,全都是因為那劉山的原因之時,說實在的,這當(dāng)真是讓人氣憤非常,畢竟劉山的這種所作所為,簡直就是大逆不道,往輕了說就是為了逞自己的一時之快,想要拉幾個下水而不顧百姓們的死活,擅自引來他國的軍隊;往重了說,劉山的這種作為簡直就是與叛國無異,私通他國軍隊,讓他們進攻自己的國家,這不是叛國是什么,其中就更不要提他私自鑄造假冒的,代表皇室權(quán)威的金牌,這種欺君大罪,劉山所做的這一切,條條都是必死之罪。
別說是這個龐大的大明帝國的擁有者,隆慶這個皇帝了,就是下面的大臣,甚至是去街上隨便抓著一個平民百姓,那也絕對是憤怒非常的。
下面的臣子聽明白了事情前前后后的種種原因之后,也是如此,畢竟對這些大臣來說,貪贓枉法只不過是平常的事情,這里又有誰沒有做過,甚至就連張居正,也是為了打通馮寶這條關(guān)系,而像他行賄呢,在這些大臣們的眼中,貪污這種事情,不論規(guī)模是大是小,還是說貪污的銀子是多是少,說到底,其本質(zhì)就是貪污,沒什么兩樣的,只不過那些貪的少的,規(guī)模小的人被查出來之后,面對的刑罰較為輕,或者是根本就不會受到什么處罰,而那些貪的多的,規(guī)模比較大的人在被查出來之后,所要面對的可能就是罷官,死刑這種重刑了,但是說到底,在他們看來,這些事情的本質(zhì)并沒有什么不同的。
而通敵叛國這種事情,那就要另當(dāng)別論了,中原大地地廣人多,所謂這林子大了就什么鳥都有,倘若是有一天,大明朝行將日暮,被他族的鐵騎踏遍山河,已經(jīng)是回天乏術(shù)的時候,可能這種通敵賣國的人絕對不會少,想想之前,想想大宋,南北兩朝幾百年的時間里面究竟出了多少位漢奸、走狗,這種事情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但是這種情況說來也只不過是一種自保而已,畢竟一個帝國的倒塌是必然會有其原因的,而若是真的到了那種時候,僅僅靠著一兩個人的忠心,恐怕也是挽回不了什么,但是總會有人在那個時候來個逆向思維,覺得即使自己這么一兩個人倒戈外族,也是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國家已經(jīng)是那個樣子了,沒有必要陪著它一同送死。
但是這種想法絕對不會出現(xiàn)在這種時候,如今的大明朝雖然說不上強盛無比,但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北方韃子的騷擾也終于算是落下了帷幕,封貢互市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那效果絕對是明顯的,再加上隆慶開關(guān),允許私人船只出海航行經(jīng)商,這點也是讓百姓們的生活有了很多改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幾年說來并沒有什么規(guī)模比較大的叛亂造反時間在大明內(nèi)地發(fā)生,即使有,如西南、福建前幾年的那些情況,也是被朝廷很快地就鎮(zhèn)壓了下去,根本就沒有造成什么實質(zhì)性的傷害。
這個時候,正是百姓們安居樂業(yè),下級官員們想辦法收財斂富,上級官員想辦法拉幫結(jié)派、更上一層樓的時候,主動吃里扒外,通敵外國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而劉山卻是反其道而行之,在這種時候干出了這種事情,事實證明,他所選擇的時間的確是沒錯,也果然是拉了不少人墊背,只是卻都是一些平民百姓而已,實在是死有余辜。
張凡繼續(xù)在敘述著,當(dāng)他說到扶桑大軍登岸,靠著埋伏在蘇州城中的人攻下了蘇州,之后又一路直接向著只有幾百人駐守的揚州城而去的時候,隆慶整個人的精神都緊繃了起來,特別是到后面,張凡說到揚州城幾次都幾乎是要告破,甚至是張凡自己也是時時處在危險的境地之時,隆慶那股緊張的情緒簡直是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而當(dāng)他聽到海瑞帶著與倭寇戰(zhàn)斗之后殘存的一千兵馬前來援助之時,隆慶更是低呼“好險”,而他的臉上更是露出了充滿希望的神色,當(dāng)張凡說道戚繼光的大軍終于到來,而那些攻城的扶桑人也是被打的抱頭撤退之時,隆慶差點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口中也是高聲“叫好”。
到了最后,張凡說到戚繼光是如何殲滅那些扶桑人的時候,隆慶幾乎就是在欣賞一場戲最為讓人覺得賞心悅目的段落了。
張凡總算是說完了自己這一趟江南之行的全部過程,隆慶也算是得償所愿了,只是張凡始終都沒有說過,那些將自己緊緊關(guān)在蘇州城中的扶桑人為何會突然間打開城門跑出來送死的原因,這也是朝中許多大臣們心有不解的地方,特別是高拱,就是這件事情讓他失去了一次彈劾張凡的好機會,還讓他受到朝中眾人的冷眼嘲笑,但是如今張凡既然沒有說,隆慶也是沒有問這件事情,下面的這些個大臣們也就不好再追問什么了,他們都想到,這其中必然是有些什么隱情的,既然隆慶不問,那么就意味著這件事情并不好公開出來,所以即使有的人心里面再癢癢,也是絕不會開口詢問的。
“嗯,這一番江南大戰(zhàn),當(dāng)真是讓人感觸良多啊,愛卿對此番大戰(zhàn),心中可有什么想法,”隆慶對著張凡問道。
“陛下,微臣心中確實是有些想法,”張凡說道,“想我大明乃是當(dāng)今世上,疆域最為遼闊,人口最為眾多,也是最為富有的國家,然而像韃子,扶桑這種自己人都在爭斗不休的人,居然膽敢犯我大明天威,這件事情聽起來當(dāng)真是怪異的很。
“微臣對這件事情想了很多,隨后總算是發(fā)現(xiàn)了問題,我朝雖然實力強盛,軍隊也是不弱,但是我朝向外之時,總是會表現(xiàn)得太過溫和,微臣是讀書人出身,心理面白,這并非是我們懦弱,而是我們太過講究禮數(shù)了,這本沒有錯,人活一世,總是要有道德,總是要有禮數(shù),要不然就會被他人稱為野蠻人,但是,他國的人卻并不如我們一般的想法,在他們看起來,只有戰(zhàn)爭和武力才是決定一切的實質(zhì),在他們看來,我朝這種不論對待何人都是和善客氣的方式卻是被他們看成了我朝膽小怕事,不想要打仗,所仰仗的只不過是廣大的疆域以及眾多的人口,還有富足的錢財,所以他們才會敢于如此,說打就打,完全將我們當(dāng)成擺設(shè)一般。
“微臣之所以這么說,并非是要陛下認(rèn)為應(yīng)該拋棄那些客套禮儀,相反,微臣覺得這些正是我朝的一種象征所在,但是微臣卻覺得,我們不應(yīng)該只有這種方式來對待外人,更多的則是應(yīng)該在表現(xiàn)我朝是禮儀之邦的同時,也讓他們明白,我朝天威不可侵犯,”
張凡的這番話說出來,朝堂之上頓時就沉靜了下來,張凡的這番話可謂是驚世駭俗了,甚至可以說他這簡直就是在侮辱圣賢教誨了,然而這個時候,不管是高拱這樣反對張凡的人,還是別的人,都沒有說什么,張凡這番話其實可謂是說到點子上去了。
想當(dāng)年,朱元璋和朱棣這兩任皇帝,多次親率大軍出征漠北,討伐元蒙殘黨,雖然每次殺敵無數(shù)的同時,也都沒有完全消滅這個禍患,但是也讓那些韃子們多年都不敢入侵大明,這完完全全就是用事實證明了張凡所說的話,但是之后的大明朝,卻是漸漸地頹廢了下去,雖然也曾有過出彩的時刻,卻總是無法再讓人感受到那種天威難犯的崇高感了。
“嗯……張愛卿,你大老遠的回來,又說了這么多,想必也是累了,”隆慶并沒有對張凡的這段話發(fā)表什么意見,而是讓他站到一旁休息去了,說道,“眾位愛卿,可還有什么事情要說的,”
一旁的馮寶聽到隆慶的這番話,他趕忙動作起來,因為他畢竟只是個太監(jiān),在這里并沒有什么發(fā)言權(quán),所以他示意自己有本要上奏。
張凡看到隆慶身邊的小太監(jiān)將馮寶遞過去的折子傳給了隆慶,張凡知道,真正的好戲即將要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