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 糊涂打算
作為皇子而出生,不論長幼,那都是有很多特權(quán)的,當然,這當中也是有區(qū)別的,有的皇子,那是會被立為太子,將來也是要登基繼位,成為新皇帝的,但是那些當不上太子,將來也當不上皇帝的皇子,不是說就不行了,他們最起碼的也會被封為王爺,而且作為皇子被封王,比起來其他那些世襲的親王也是有所不同的,皇子被封為親王,都是能夠有一塊封地的,如果說他或者他的生母能夠更多地得到皇帝的寵愛的話,那么他所能夠獲得的封地也是會好一些,將來的生活也自然就會好很多了。
總而言之,作為皇子,就算是沒有被封為太子,其實想想看也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甚至于仔細想想看,到外面去當一個藩王的話,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只不過就是花花錢,享受生活罷了,而當皇帝的,卻是要勞心勞力不說,還得要應(yīng)付朝中的那么多不同的人所提出來的不同的意見,所以,當皇帝的雖然說身份顯赫,但是過的卻是沒有他的那些王爺兄弟們逍遙快活了,當然了,這種事情誰更愿意,這是如今誰都不知道的。
不過有一點那是可以確認的,作為皇子,將來的歸宿也就是兩個,要么是皇帝,要么是王爺。
但是話雖然是這么說,可是這個王爺卻是不是胡亂就能封的,一般來說,若是皇帝只有一位皇子的話,那么也就不用考慮那么多了,這個皇子就肯定是太子了,但是如果有一個以上的話,那么就的等了,只有等到太子立下之后,才能再封王,畢竟每個皇子都有當太子的可能,所以這件事情是急不得的,而一旦封了太子之后,其他的皇子才能封王。
所以,如今朱翊鈞的三個皇子,大皇子朱常洛、三皇子朱常洵、五皇子朱常誥,大臣們稱呼也只能稱呼他們?yōu)榛首拥钕拢吘箾]有封太子和王爺。
也就是說,他們?nèi)齻€人當中,必然是要有一個人先是被封為太子了,之后才會封另外兩人為王爺?shù)摹?br/>
總而言之一句話,如今連太子都還沒有封呢,又怎么可能封王呢。
但是朱翊鈞卻不是這么考慮的,他是非得要反其道而行之,明明應(yīng)當先封太子再封王,朱翊鈞就是為了想要拖延時間,從而能夠讓朱常洵將來跟朱常洛有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所以他是想出來了這么一個辦法,“三王并舉”。
將還沒有任何冊封的三個兒子全都封為藩王,而太子的位子是虛以待之,等到將來,事情也就好說了。
朱翊鈞想出來這個辦法之后,他是有些沾沾自喜的,而且他是怎么想都覺得,自己所想出來的這個辦法當真是不錯,好得很,只不過即便是如此,朱翊鈞也沒有自以為是到覺得自己是皇帝,所以自己所做出來的決定就一定會實行了,畢竟在經(jīng)歷過了張居正、王家屏這些人,更何況如今上來的又是一個雖然對自己不錯,但是實際上也是非常硬氣的王錫爵了,所以,朱翊鈞他知道,如果這件事情他就這么著突兀的提出來這件事情,朱翊鈞相信朝中的大臣是絕對不會同意這件事情的。
所以,朱翊鈞是需要在朝中有一個人能夠同意自己的這個辦法,并且愿意幫著自己說話,而且同時,這個人在朝中的地位也絕對不能太低了的人才行。
而想來想去,朱翊鈞也是想到了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自然就是張凡了,但是這件事情,顯然張凡是絕對不會同意的,這一點朱翊鈞還是很明白的。
而就連跟朱翊鈞關(guān)系這么好的張凡都不同意的話,朱翊鈞知道,如果找其他人也是更加沒用的了。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如此,還有一個人朱翊鈞還是能夠找的,那就是王錫爵了,雖然王錫爵在朝事上的堅持也是非常硬氣的,但是朱翊鈞卻是知道,王錫爵對于自己還是非常遷就的,朱翊鈞并不知道王錫爵會如此的原因,但是他卻是知道這件事情的,不過這種事情倒也并不是非得要知道原因,只需要知道這一點就足夠了。
所以,朱翊鈞也就不在多啰嗦什么了,直接找了王錫爵過來,在他跟王錫爵說完了這件事情之后,朱翊鈞原本以為王錫爵是會反對的,而且朱翊鈞也是針對王錫爵會反對的可能而做了很多的準備的。
但是最終,讓朱翊鈞所沒有想到的是,王錫爵并沒有說出任何反對的話,在聽完了他所說的那些話之后,王錫爵的確是猶豫了,在思索著什么,但是王錫爵思索完了之后,卻是沒有任何想要反對的意思,反而是點頭同意了朱翊鈞的這個辦法。
這是讓朱翊鈞非常驚訝的,他是怎么都沒有想到王錫爵居然會同意這件事情,因此,當他聽到王錫爵居然答應(yīng)了這件事情之后,朱翊鈞的那個表情,那是要多驚訝就有多驚訝的,不過即便是驚訝,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今王錫爵是的的確確同意了他的這個辦法了,那么這對于朱翊鈞來說,那就是一切都好說了。
所以,緊接著,兩人就開始商討,到底如何來辦這件事情了,而既然兩個人都同意這件事情,朱翊鈞作為皇帝,想出來了這么個辦法,而王錫爵作為大臣,又是內(nèi)閣首輔,熟悉朝中的一應(yīng)事務(wù),因此謀劃起來也是非常順利的。
結(jié)果,沒有用多久,兩人也就商量出來了一個,最起碼是他們覺得很是不錯的辦法了。
不,其實說商量出來什么辦法,倒也沒有那么夸張,畢竟這件事情,不管是怎么說,也就是這樣了,與其說是兩人商量出來什么辦法了,還不如說是兩人挑選了一個還算是不錯的時候來說這件事情的。
說起來,兩個人雖然都贊同這么做,但是實際上兩人心中所想的也還是有所不同的,朱翊鈞是當真想要這么做的,但是王錫爵不是,王錫爵不傻,他在剛剛聽到朱翊鈞這么說之后,也就能夠想象得到,如果朱翊鈞當真是這么做的話,朝中會反對的人絕對是非常多的,畢竟這么做的話,那就不知道要將這件事情拖到什么時候了,而等到那個時候,恐怕朝中的形式也會有很大的變化了,最重要的是,如果等到那個時候,朱常洛作為皇長子的優(yōu)勢就非常小了,因此,大臣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這里倒是要插一句,雖然說都是皇帝的兒子,都有繼承皇位的權(quán)力,而且如今又并不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實際上也并不一定是非得要遵循“立長不立幼”的規(guī)矩,只不過群臣之所以會反對立朱常洵,并不是因為朱常洵怎么樣,畢竟如今的朱常洵還是個孩子,跟朱常洛沒什么區(qū)別,將來到底是好是壞,那是誰都不知道的。
大臣們之所以會反對朱常洵,完全就是因為他的母妃鄭貴妃了,雖然鄭貴妃是后宮的嬪妃,但是朝中的人對她那可是相當了解的,都知道,鄭貴妃是很有心計的,當然,如果僅僅只是有心計的話,那倒還無所謂,想想看李太后當年,那也是非常有心計的。
但是鄭貴妃在有心計的同時,她也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這一點也同樣是誰都知道的,這可就不同了,李太后當年的確是有心計,但是她卻是并沒有野心,她只是將自己的心計用在后宮之中,跟朝廷并沒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并且李太后也從來就沒有主動去拉攏過朝中的任何人來為她所用。
但是鄭貴妃那可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女人不僅僅有心計,將整個后宮可以說是牢牢地握在她的手中了,最重要的是這個女人,那可是非常有野心的,這一點,朝中的官員們即便是沒有接觸過她,卻也是知道這一點的,畢竟她鄭家的人,到處在朝中籠絡(luò)人心,這當中,若是沒有鄭貴妃的意思,鄭家的那些人也是絕對不會這么做的。
這么一來,這就非常清楚了,如果說你沒有野心的話,那么你在朝中籠絡(luò)那么多人干什么,你作為一個妃子,在后宮中怎么折騰,哪怕是折騰的再怎么狠,跟朝中的這些大臣們都沒什么關(guān)系,甚至于你如今將后宮都鎮(zhèn)住了,不只是不會有人說什么,恐怕還有人會暗中稱贊你好手段呢,但是如今你倒是好,不僅僅是在后宮中折騰,甚至將手都伸到了朝中,開始折騰起來這些大臣了,這么一來,只要是個人也就能夠看得出來你的動機不單純了。
如此一來,面對這么一個動機不單純的人,如果說她的兒子當上了太子,甚至于將來當上了皇帝的話,那么這整個天下豈不是就要落在這么一個女人的手中了,這還了得。
實際上即便是現(xiàn)在,也不知道是從哪里傳出來的,就說鄭貴妃想要做呂后、武瞾那樣的女人了。
而這種事情,自然不會是這些大臣們會同意的了。
所以,實際上如今朝中的這么多大臣全都反對立朱常洵為太子,實際上完全都是因為鄭貴妃的原因。
其實想想看,這件事情也當真是有趣,明明原本,朱常洵是跟朱常洛并沒有什么差別的,即便是競爭太子之位,兩人原本的差距也并不是很大,而偏偏就是因為對于這件事情非常執(zhí)著的鄭貴妃的緣故,所以大臣們這才是反對朱常洵的,也就是說,如今朝中會有這么多人反對朱常洵而支持朱常洛,實際上這種局面完全就是鄭貴妃一手造成的。
沒想到,明明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當上太子,將來當上皇帝,從而母憑子貴,自己將來作為太后,也是能夠掌控天下了。
而如今卻是反而因為自己的這種想法而變成了這件事情最大的阻礙了,恐怕這一點,鄭貴妃自己如今還并不知道,只不過若是她知道了的話,也不知道她會如何想了。
當然了,這件事情鄭貴妃會如何去想,跟朝中的大臣們并沒有什么關(guān)系,若是她高興了,朝中的人或許會氣惱一些;而若是她氣惱了,朝中的人也或許會高興一些,就是這么簡單的關(guān)系,但是從實際上來說,鄭貴妃會如何,朝中的大臣們并不關(guān)心。
總之,朱翊鈞是出了這么一個主意的,而且不僅僅是他,就連王錫爵也是贊同了這個主意,雖然說王錫爵的想法跟朱翊鈞或許不一樣,但是最起碼的是這件事情他做起來卻是和朱翊鈞一樣的,有的時候,心思很重要;而有的時候,則是行動很重要了,而如今的這件事情,不用說了,那自然是行動要更加重要一些的。
想明白了之后,也是贊同了這件事情,并且兩人也是計劃好了,而所剩下來的,也就是將這件事情公布于眾了。
顯然,對于朱翊鈞來說,這件事情他覺得自己身為皇帝,跟內(nèi)閣首輔都已經(jīng)商量好了,那也就很簡單了,并不需要搞什么特殊,只需要將這件事情給說出來就行了。
當然了,王錫爵心中倒不是這么想的,只不過王錫爵對于這件事情,也實在是沒有什么好辦法,而且最主要的是,如今他都已經(jīng)贊同了這件事情了,而且還跟朱翊鈞“計劃”好了,這么一來,就算是想要想什么其他的心思也根本就沒有什么用處了。
所以,時間并不是什么問題,而既然時間并不是什么問題,朱翊鈞自然是希望越早宣布這件事情越好了,畢竟他在辦成了這件事情之后,才能夠安撫鄭貴妃,要不然鄭貴妃這么每天跟他鬧一次,他可是受不了的。
因此,兩人商定之后,決定第二天的早朝上就提出來這件事情。
第二天的早朝,大臣們都很奇怪,因為今天王錫爵并沒有向朱翊鈞提出來立儲的事情,王錫爵雖然對于這件事情并沒有如同王家屏那么硬,卻也不是趙志皐那么軟的,這件事情,王錫爵從不指名道姓,但是卻也會提一提,可是今天,王錫爵卻是什么話都沒有說,這就讓大殿上的群臣感到很是納悶了。
不過之后,朱翊鈞卻是開口了:“諸位愛卿,今日朕有一事要說,閣老,還是你來替朕說吧,”
朱翊鈞這一開口,在場的大臣們?nèi)际且汇叮酝⒉皇菦]有過,只不過那時候都是以皇帝頒布圣旨的方式,但是這一次,明顯是朱翊鈞有事情要跟大臣們商量,這倒還是頭一遭,所以在場的人對于朱翊鈞的話是很感到好奇的。
但是接下來,朱翊鈞說讓王錫爵出來說話,如此一來,就不得不讓在場的人開始猜測,到底是什么事情了。
而很顯然的,想到最多的,毋庸置疑,那就絕對是立儲的事情,而且朱翊鈞能夠用如此氣定神閑的方式說出來的話,在場的人也都是猜測,如果立儲決定了的話,那么朱常洛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僅僅只是這么一瞬間的功夫,幾乎所有的人全都想到了同一個地方,而且他們也全都覺得,事情當真就是如此,而且所有的人全都覺得高興,那些支持朱常洛的人自然是不用說,總覺得自己的堅持勝利了,而且將來朱常洛登基之后,對于他們恐怕也是不會薄待的。
而即便是那些支持朱常洵的人,心中也是高興,畢竟他們之所以會支持朱常洵,完全就是因為鄭家逼著他們這么做的,他們實際上并不想如此,如果說這一次朱翊鈞決定立朱常洛為太子了的話,不管鄭家的人多么生氣,這件事情也就已經(jīng)到頭了,如此一來,他們也就能夠從這件事情的逼迫當中被解放出來了,這對于他們來說,自然也是一件好事的。
當然,也有人將目光轉(zhuǎn)向了張凡,畢竟張凡跟朱翊鈞的關(guān)系那是誰都知道的,如果是這等大事的話,不可能王錫爵都知道了,張凡卻是不知道。
但是這些人所迎來的,卻是張凡的搖頭,再加上張凡面上也是一臉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的表情。
因此,如今整個大殿上,所有人的眼睛全都是盯著站出來的王錫爵的。
王錫爵站出來之后,轉(zhuǎn)過身,面對群臣,開口:“如今,皇后未有所出,因此太子應(yīng)當虛位以待,而陛下的意思是,三王并舉,將三位皇子封王,待過一段時日,若是皇后仍未有所出,再從三位王爺當中挑選儲君,”
王錫爵的這番話一說完,他倒是干脆,趕緊就站回去了。
而大殿上,所有聽到他這番話的人,全都是愣住了,他們當真是沒有想到王錫爵,或者說朱翊鈞居然會說出來這么一番話來,這跟他們剛才所想的那是完全不一樣的,甚至于是背道而馳的,這種事情,他們絕對不會接受。
而如今,朱翊鈞讓王錫爵宣布出來的這件事情,并不是以圣旨的形式,所以這些人反駁起來,也就不一樣了。
若是圣旨的話,那么下面的人定然會井然有序的一個個站出來,跪在朱翊鈞面前請求他收回圣諭,但是如今之事這么一番話,那么事情就好辦了,這些人是一群一群的站出來,沒用多久,大殿上就跪滿了人,而這一次,就連張凡也不例外了。
“微臣懇請陛下,收回‘三王并舉’之打算,”聲音稍帶嘈雜,響徹整個大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