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零五章 無法逃脫
王家屏就是因為已經(jīng)是預(yù)料到了這件事情,即便是張凡現(xiàn)在不會過多出力,但是卻也并不代表以后張凡不會做什么,更何況,這件事情實在是太過于明顯了,因此等到后面,也絕對是會鬧得動靜非常大的,而王家屏也是料到了,如果說事情當真是到了那個地步的話,張凡也就不可能再袖手旁觀了,他必然是會加入進來了,而等到張凡加入進來的時候,那么這一切也就變得會更加激烈,卻也會更加容易了。
總之,王家屏這樣的想法,也是促使了他現(xiàn)在,更加激烈的跟朱翊鈞針鋒相對,為的就是激化這種矛盾,而在激化這種矛盾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他要讓事情的進程加快,讓張凡能夠早日加入進來,這樣也能夠早點讓這件事情結(jié)束了的好。
可以說,王家屏為了讓朝廷能夠早一天穩(wěn)定下來,那可當真是費勁了心思的,甚至于,他的這種做法,他自己都知道,這會讓無數(shù)的人因此而喪命,但是即便是如此,他還是決定這么做了,畢竟之前也是提到過了,這件事情王家屏是算過了一筆賬了,只要這件事情能夠早結(jié)束的話,那么就絕對是會比起來犧牲的那些代價而更加有價值。
所以,王家屏就是這么個想法了。
但是其他的人,甚至于包括張凡在內(nèi),他們都是不知道王家屏的這個心思的,但是王家屏所做的事情,他們卻是實實在在看在眼里的,其他人怎么想的張凡并不清楚,但是張凡知道,如果王家屏這么下去的話,那么將來,不,用不著將來這么長了,過不了多長時間,王家屏就絕對會為了他所做的這些而付出代價的,而且這個代價會到來的時間,張凡是算過了,恐怕是用不了多長時間的。
而這件事情,也果然是如同張凡所預(yù)料的那樣,但是結(jié)果是稍微有些不一樣的。
從朱常洛的事情被張凡給弄得明朗了之后,朝廷上對于這件事情的爭論就開始了,而且這種爭論也當真是非常激烈的,可以說從王家屏將這件事情提出來開始,這件事情也就是變得一日比一日要更加激烈,卻是一點都沒有降低強度的趨勢了。
而這種情況是一直維持了半年的時間。
在這半年當中,王家屏也當真是做到了自己所能夠做的所有事情,對于這件事情,他是一刻都沒有放松過的。
而朱翊鈞面對這樣的王家屏,那自然是頭疼不已的,剛開始的時候,或許還有張凡幫他出的主意,能夠讓他暫時拖延一番,但是,張凡的主意自然不是萬能的,也絕對不是那種可以長期拖延下去的,因此到了后來,張凡的這些辦法,也是完全沒有作用了。
但是,張凡雖然聰明,卻也并不能夠跟王家屏的執(zhí)著想抗衡,想出來幾個辦法,之后就失效了,而在那之后,張凡也是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辦了,不過,顯然張凡是容易抽身的,畢竟他原本就是打定了主意,不要太過于過問此事的。
而朱翊鈞也同樣是如此,在剛開始張凡幫助他了之后,他自然是覺得還好,再加上張凡從他小時候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都是在方方面面照顧著他,因此,當一個辦法已經(jīng)不行了的時候,朱翊鈞自然是會主動找張凡詢問,是不是還有別的辦法能夠繼續(xù)拖延這件事情。
但是久而久之下來,朱翊鈞自己都覺得自己這么老是去找張凡也實在不是個辦法了,畢竟他年紀也大了,更何況是身為皇帝,這兩項加起來,顏面的問題也就變得非常重要了,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之后,當朱翊鈞再在這件事情上面遇到什么麻煩之后,如果張凡主動來找他,給他出主意的話,那他自然是高興的,但是如果張凡不來,那么朱翊鈞也自然是不會去強求的,或許他也是知道,張凡恐怕也是沒有什么好辦法了,因此,他也不會對此多說些甚么的。
可是這么下去,就又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了,如今的這件事情,“國本之爭”非同小可,即便他是皇帝,但是這件事情也不是他說能夠搞的定就馬上能搞定的,因此,這件事情,實際上朱翊鈞也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就算是他回到宮中之后,也并不是找不到人商量,就比方說,同樣對于這件事情極為關(guān)注,并且也是站在朱翊鈞這一邊的鄭貴妃了,而且這件事情,相比起來朱翊鈞而言,她絕對是要更加上心的,畢竟這件事情可是切身關(guān)系到她的兒子,也是關(guān)系到她本人利益的,她又怎么可能馬虎呢。
而且她也不是個愚蠢的人,想想看,能夠在后宮這種相比起來朝廷里面還要更加魚龍混在、盤根錯節(jié)的地方,她都能夠站穩(wěn)腳跟,甚至于奪得了勝利,她絕對是一個聰明,而且有心機的人,但是即便是如此,這件事情她不管是再怎么抱有強烈的欲望,但是卻也不是她能夠輕松解決的。
想想看,鄭氏之所以能夠有今天,完完全全就是因為她將朱翊鈞給牢牢抓在手心里了,而抓住了朱翊鈞,卻也并不能代表她就擁有了一切了,如果當真是如此的話,那么這件事情也根本就不會這么麻煩的,只需要朱翊鈞的一句話就足夠了。
現(xiàn)在會弄到這個地步,也就說明了,這件事情顯然是朱翊鈞也沒有辦法,以王家屏為首的那些人,實在是太難搞定了。
總之,就是一句話,這件事情朱翊鈞實在是想不出來還能有什么繼續(xù)幫他拖延下去的理由了。
但是這件事情的性質(zhì)畢竟是不一樣的,而且對于朱翊鈞來說,或許一開始的時候還不是,但是現(xiàn)在他也是被王家屏給弄出了真火了,所以他也是變得很是倔強,這件事情,朱翊鈞如今已經(jīng)是變得鐵了心了,他就是非得要讓朱常洵當這個太子,而不是朱常洛了。
當然,在這當中,朱翊鈞對于朱常洵的溺愛的確是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但是同時,他也并不是痛恨朱常洛以及他的母妃王淑媛,只不過是一口氣出不來,總覺得不爽而已。
有的時候,總是會讓人覺得,王家屏和朱翊鈞這兩人實在是不應(yīng)該如此的,但是事情還偏偏就是這么發(fā)生了。
總之,就是這么一回事了,而如今,雖然說朱翊鈞的確是找不到什么再好拖延下去的理由了,但是這件事情對于朱翊鈞來說,那可不是說他找不到理由了,那就要對王家屏妥協(xié),按照他的話去照辦,并不是說這么做不可以,只不過這么一來的話,朱翊鈞總是有一種自己認輸了的感覺。
當然了,自從王家屏當上了這個首輔之后,可以說朱翊鈞已經(jīng)是向他妥協(xié)了無數(shù)次了,畢竟以王家屏的那個臭脾氣,再加上他那種絕不會聽他人所言的行事風格,以及那種絲毫不在乎面對的是大臣還是皇帝,他都能“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總而言之,朱翊鈞對于王家屏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翊鈞在自從王家屏當上了首輔,直到現(xiàn)在,這才是一年多的時間,但是朱翊鈞卻是已經(jīng)受了王家屏的不少氣了。
但是之前的那些都是小事,更何況王家屏也是占著大道理的,而且他所堅持的那些事情,也并不是朱翊鈞不同意,只不過朱翊鈞在猶豫而已。
說到這里,這一次爭論到底應(yīng)該立哪一位皇子為太子的事情,實際上也是如此的,朱翊鈞在剛開始的時候,并不是說就因為寵愛鄭貴妃,就一定要讓她的兒子當太子的,最起碼,在張凡這么多年的熏陶之下,朱翊鈞或許是還會帶有一些先天就有的小心思的,但是大的方向上的把握,他也是有些水平了的,所以,這件事情即便是在王家屏說之前,他都不太肯定。
在感情上,他自然是希望朱常洵能夠當上太子,畢竟鄭氏是他最為寵愛的妃子,而為了討美人歡心,朱翊鈞會有這種心思那也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從理性上,尤其是被張凡所培養(yǎng)出來的這種理性,也是告訴朱翊鈞,正常的話,他是應(yīng)該立朱常洛為太子的,這一點不管是從哪方面看都沒有錯。
因此,朱翊鈞之前遲遲不立太子,也正是因為他在這種感情和理性的矛盾之中,無法堅決地做出選擇。
而原本,朱翊鈞的這種猶豫,卻是被王家屏突然之間的所作所為給弄得變堅決起來了,并不是因為什么,而是因為朱翊鈞受了王家屏這么多氣,在這一時刻是完全爆發(fā)出來了,就算是他明明知道自己做的可能不對,但是他還是要這么做,可以說,這整件事情都讓人覺得實在是不太好說了。
而現(xiàn)在,朱翊鈞已經(jīng)用光了能夠用來逃避王家屏的理由了,但是顯然,朱翊鈞是絕對不會就此放棄,就這么對王家屏妥協(xié)了的,因此,朱翊鈞是立刻做出來了一個決定。
就在他知道那天的早朝上,王家屏也還是會提出來這件事情,而他本人卻是已經(jīng)沒有理由了之后,他就做了個決定,什么決定,稱病不朝。
皇帝也是人,雖然大臣們每天都會萬歲、萬歲的喊,但是皇帝也還只是個普通人罷了,再加上皇帝作為統(tǒng)治者,有的事情也是無法抵抗那種誘惑而縱情聲色,即便是從小就嬌生慣養(yǎng),好吃好喝的,但是實際上很多的皇帝,這身子骨還是比不上普通人的,遠的不說,就說朱翊鈞的父皇朱載垕吧,那就是一個切實的例子。
當然,這里并不是說朱翊鈞就如何如何了,這里說這番話的意思是,朱翊鈞也只不過是個普通人,只不過是被加上了皇帝的這個名號罷了,所以,在大臣們都會因病而告假,那么皇帝稱病不朝,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而且,實際上在這一點上,皇帝跟大臣們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當真是因為生病了,實在是不行了,這才是稱病在家中休息的,但是有的人卻是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假裝生病而已,而既然這種事情大臣們都能做得出來,那么作為皇帝,這么做也就變得更加理所當然起來了。
而且相比起來大臣們,皇帝即便是謊稱有病,也沒有人能夠看得出來,大臣們?nèi)羰侨绱肆耍覀€人以關(guān)心為由,去他家中看一看,這也是能看出來個究竟的,但是皇帝生病,那可是呆在宮里的,而既然是宮里,那么這些大臣們可就沒有辦法隨意進出了。
甚至于,就算是買通宮中的太監(jiān)宮女,打探出來了真實的消息了,這些大臣們也不敢怎么樣的,要不然能如何,還能夠?qū)⒄媲檎f出來,然后說皇帝騙人,這可是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殺頭的,顯然,在這件事情上面,沒有任何一個人敢這么做的。
所以,如果說朱翊鈞稱病不朝的話,不管是他到底有沒有病,也沒有人敢說什么,哪怕這件事情,人們根本就不用去打探都能猜得到,朱翊鈞這絕對是找了個托辭,不想來上朝了,但是就算是知道了這件事情,他們也什么都做不了。
不過這件事情,也還有一些不同尋常的地方,而這個不同尋常的來源,實際上就是張凡了。
相比起來其他的那些朝臣,張凡是有個非常特殊的地方的,當年隆慶給他的腰牌,如今朱翊鈞也并沒有收回,并不是忘記了,而是朱翊鈞原本就這么打算的,現(xiàn)在的人或許是忘記了張凡曾經(jīng)的那個“三腰牌”的稱號了,但是絕對不會忘記了張凡能夠做些什么的。
總而言之,就是一句話,張凡是可以隨意進出皇宮中的,而且他的這個權(quán)力,在整個宮中,不管是人們愿不愿意,也就只有朱翊鈞和李太后兩人能夠收回,其他的人,就比方說鄭貴妃這樣的,不管她跟朱翊鈞的感情再怎么好,但是她也沒有權(quán)力干涉此事。
而且,憑著張凡和朱翊鈞之間的感情,鄭貴妃想要說服朱翊鈞收回張凡的這個權(quán)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甚至于她還有可能因此而引火燒身呢。
總之,張凡是有著隨意進出宮中的這個權(quán)力的,而且他不需要向任何人事先匯報,這件事情,自然是沒有人會忘記的。
而這個時候,王家屏也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張凡了。
在如今這個朱翊鈞稱病不朝的時候,朝中的其他大臣又不能進宮去看看朱翊鈞到底怎么了,甚至于就算是以探望為理由,想來也知道朱翊鈞是絕對不會答應(yīng)的,而這個時候,也就只有張凡能夠去宮中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王家屏是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張凡的,畢竟這件事情也就只有張凡能夠去辦。
王家屏找到了張凡,也是拜托了他這件事情的,只不過王家屏所拜托的,并不是說要張凡去宮中,勸朱翊鈞放下這種孩子脾氣,趕緊來上朝,即便是王家屏,在這件事情上面,他也是知道這是不能強求于朱翊鈞的,要不然只會讓事情更加難辦。
王家屏的意思也是那種很普通的想法,那就是讓張凡進宮,以探望為理由,先見到朱翊鈞的面再說,至于見到了朱翊鈞之后的事情,王家屏說的很簡單,那就是要張凡來勸朱翊鈞,讓他早些回來上朝了。
而張凡面對這件一看起來就是非常麻煩的事情,卻是二話不說就點頭答應(yīng)了,并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張凡對于這件事情,不,不光只是如今要爭論立誰為太子的事情,張凡僅僅只是從朝廷的朝事出發(fā),也就明白,皇帝如何不上朝的話,那會是什么樣子,所以,即便是王家屏不找張凡,他也是要去宮中看看,并且勸說朱翊鈞早日來上朝的。
要知道,即便是張凡這個對于歷史根本就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的人,也是知道大名鼎鼎的萬歷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的,雖然原本的張凡也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才會促成了這件事情,但是如今看起來,恐怕就是因為這“國本之爭”的事情,讓無數(shù)的大臣力挺朱常洛,而惹得朱翊鈞不高興。
同時對于這件事情,朱翊鈞又沒有什么好理由來回絕這些人,因此,朱翊鈞是干脆就來個冷抵抗,你們不是每天都要煩嘛,既然如此,那朕就不上朝,你們見不到朕,那也自然就煩不到朕了。
懷著這種心思,朱翊鈞也就不上朝了。
張凡僅僅只是知道這些,但是實際上,這件事情張凡也不是沒有想過,或許大明朝特殊的體制,讓即便是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的龐大帝國也是能夠繼續(xù)運轉(zhuǎn)下去的,但是畢竟,這種運轉(zhuǎn)也絕對不會是正常的,肯定是有所偏移的,而這種偏移,一天兩天,甚至于一年兩年恐怕都沒什么,但是二十年的時間,那就絕對是要出大問題的。
因此,張凡即便僅僅只是為了朱翊鈞,為了眼前來考慮,他也是不可能會讓朱翊鈞這么做的,更何況這件事情還關(guān)系到了立太子的事情,如此一來張凡也就更加不可能視若無睹了,他必須要進宮面圣,將這件事情的厲害跟朱翊鈞說明白,并且也是要勸朱翊鈞能趕緊來上朝的。
而事情到了這里,實際上王家屏已經(jīng)是成功了,倒不是說立太子的事情,而是說他要讓張凡也攪合進來的這件事情,的確是成功了,這么一來,張凡也當真是很難再置身事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