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錢還是命
雖然在方振乾和張家將張易的問題談妥了之后。還有一段時間。但是這時間自然也是會慢慢過去的。所以。即便是這件事情已經(jīng)如此了。而甚至于張凡和方月玲兩人也是對此釋懷了。但是不管怎么說。作為父母來說。自然是希望孩子能夠多呆在自己身邊一些的。因此。他們自然是希望那一天能夠晚來一些。
但是不管再怎么想。再怎么不愿意。這一天也總是會來的。而緊接著。時間也就到了。
方振乾呆著張易走的那天。張家的人。包括趙氏都一起將他們送出了城。對于張家的人來說。張易是他們的孩子。而如今這孩子要遠赴他鄉(xiāng)了。即便是跟在他外公的身邊。用不著擔心。但是只要一想到這么長時間見不到他的話。家里面的人也絕對不會好受的。
不過該來的始終要來。而既然來了。那么想躲也是躲不掉的。更何況。早就已經(jīng)定下來的事情。如果如今還反反復復的。那么只會讓人更加難受。
最終。方振乾還是將張易帶走了。
不過這當中倒是有件事情。張易在了離開之前。那表情。絕對是充滿了不舍的。其實這原本倒是沒什么不對的。畢竟對于一個年紀還幼小的孩子來說。離開家。離開自己的父母這件事情。他沒有大哭大鬧。而只是在面上露出來不舍。這已經(jīng)是非常不容易了。
說起來張易這反應也當真是有些奇怪。當初問他愿不愿意跟著方振乾回四川的時候。他還是一臉充滿興趣。絲毫也沒有看出來他有什么不愿意的地方。但是如今。他倒是好。卻又開始露出來一副不舍的模樣了。這當真是有些奇怪的。
亦或者說。對于孩子而言。思緒實在是非常單純的。當初問他愿不愿意去的時候。他也當真是愿意。而且。那個時候也僅僅只是在說這件事情。并沒有讓他馬上就跟著方振乾離開。所以張易倒也并沒有太過不舍。但是如今。當真是離開了。他有些不舍卻也是正常的。
總之。既然已經(jīng)是定下來的事情。那也就沒什么好說的。就算是再怎么不舍。方振乾最終也還是將他帶走了。而對于張家的人而言。或許這件事情過段時間也就好了。畢竟又不是說以后就見不到了。最起碼的。方振乾也說過了。每年過年的時候。他都會讓張易回來家中。而平常。若是當真很是想念孩子了。去四川看他也不是不行。
張易離開了。而在張易離開之后的那段時間。方月玲又是有些難過的。當然。難過的自然不只是她一個人。張凡也是非常難過的。不過張凡倒還好些。他總是有辦法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即便是如今朝中的事情并不是太多。但是實際上。若是張凡想要找事情做的話。那當真是多得很。
而區(qū)別只不過是在于。這些事情。實際上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也就是說。張凡完全可以不去問。也絕對不會出什么錯。但是。同樣的道理。張凡若是想要過問。也自然是不會有人阻攔他。
只不過。恐怕對于事情當中所牽扯到的那些人。恐怕這些人可就有可能不爽了。畢竟這件事情。張凡若是不問。那自然就隨著下面的人去做了。而不管他們到底怎么做。對于張凡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換句話來說。如果是張凡自己來過問。那么他的處理方式。很有可能就跟下面的人所做的完全不同了。
當然。這并不是說下面的人的做法。在張凡看來不對。只不過是因為。這件事情。不管怎么做都可以。只是如今是張凡的意思罷了。
或者。再換一句直白一些的。那就是如今。張凡很是不爽。想要找個人發(fā)泄一下自己心中的煩悶。如此一來。若是那個人被張凡這么“看上”從而讓原本并不是太大的事情而發(fā)生了什么大變的話。那么這對于張凡來說倒是沒什么。只不過對于那些人來說。他們可就算是倒了大霉了。
當然。到底誰會倒霉。如今還是不知道。或許這個時候。張凡在看著這些卷宗。當中或許當真是有了什么很嚴重的事情。但是對于張凡來說。這在他人看起來很嚴重的事情。對于如今的張凡。不。應該說是懷著如今這樣心情的張凡來說。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事情。
但是反過來說。或許當張凡看到了卷宗當中。哪個人的什么事情。或許說起來。這件事情實在是小。小的不值一提。根本就是無關緊要的。甚至于在記錄這卷宗的時候。張凡的下屬。只不過是隨手一比。可寫可不寫的將事情寫了進去。但是這件事情雖然在他人看來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對于張凡來說。卻是非常重要。不可能忽視的。甚至于是讓張凡親自過問他的事情的最主要的原因。
有的時候。這種事情。當真是說不定的。而甚至于。張凡在這么做的事情。他的心里面是非常清楚的。他明白自己現(xiàn)在毫無理性。但是他卻就是要這么做。
他甚至想起來了前世。上哲學課的時候。老師曾經(jīng)提到的。理想的官僚。源自馬克思·韋伯的話。理想的官僚。不憤怒、不失公。且無憎恨、無激情。不會熱愛也不會狂熱。只是一味履行義務的人。
當然。這是理想主義。若是按照這個標準來說。古往今來。甚至于再往后成百上千年。也是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理想。而張凡尤其是明白。自己如今就是帶著這極為有偏見的目光來處理這些事情。而根源就是在于。他現(xiàn)在不爽。非常的不爽。想要找人發(fā)泄一下。
就比方說。張凡剛才看到的一個。吏部郎中史云東。雖然僅僅只是個五品官。可是既然在吏部。而且又是郎中。那手上就有一些特殊的權力。而這個史云東也當真是一點都沒有浪費自己手中所掌握的權勢。在如今朝廷的這種形勢下。居然還敢搞小動作。擅自篡改一些地方官吏的政績。當然。他本人自然是從中收到了不少好處。
這原本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且不管如今朝中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樣。不管在什么時候。甚至于不管在什么朝代。這種事情都是完全不被允許的。
但是。這原本是嚴重無比的事情。卻是對于如今的張凡而言。無關緊要。他也根本就不關心這個史云東到底對朝廷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就算是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什么實質(zhì)上無法挽回的情況。但是對于如今的張凡來說。這根本就無關緊要。就算是這個史云東將來總是要處理的。但是最起碼也是不現(xiàn)在。
但是接下來。張凡又翻到了一個人。禮部主事。名叫趙信的一個。禮部主事。這只不過是個六品官。甚至于張凡平日里都根本看不到這個人。而且這個人在卷宗上也根本就沒有任何不良的記錄。可以說入仕六年以來。一直是兢兢業(yè)業(yè)的。
但是張凡卻是在卷宗上看到。他在對待外國使臣之時。傲慢非常。甚至于。這恐怕就是這趙信唯一的一次傲慢。而且程度也并不深。但是就因為這。張凡卻是突然感覺非常不爽。甚至于親自讓人來調(diào)查他。想要找他的麻煩。
下面的人或許不知道張凡到底是怎么了。但是絕對能看得出來。如今的張凡心中非常不爽。因此。他們也就不觸霉頭了。張凡說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反正只要理由正當。找一個六品官的麻煩。那還不是一句話的事情。只不過他們只能為這個趙信感到不幸了。
張凡的這種狀況。倒也并沒有持續(xù)多長時間。過了一陣子之后。也就好轉(zhuǎn)了。雖然他心中還是一直在掛念著張易。想要知道張易如今的情形怎么樣了。這都一個月過去。想來方振乾早就帶著他回到了五毒教。恐怕如今都已經(jīng)開始教他練武了。
不過。張凡還是會掛念。就是這種。明明知道不會出什么問題。但是他還是擔心。還是想要知道。
但是接下來。這情形可就不能讓張凡這么輕松了。因為。朝中又有事情發(fā)生了。是關于《一條鞭法》的事情。
說起來這《一條鞭法》。不光是張居正。就連張凡。甚至于包括內(nèi)閣的其他五人。都是傾注了許多的精力和汗水在其中的。畢竟這件事情。那可當真是不錯。或許跟歷史上的初衷并不相同。如今的大明朝并不缺錢。而且政局也相對穩(wěn)定。并且民間也沒有那么多鬧騰的事情了。所以《一條鞭法》雖然說主要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增加朝廷的賦稅。但是實際上。最為主要的。其實是減低百姓們的勞碌了。
因此。對于這件事情。朝中支持的人。那就自然是非常重視了。再加上。這《一條鞭法》雖然是早就已經(jīng)有了。甚至于在很多地方都已經(jīng)是有了雛形了。但是即便是如此。要通行全國的話。必然是有很多問題的。而這些問題當中。有些當真是能夠變好為壞。讓原本是好事的事情。變成了讓那些官員們來斂財?shù)墓ぞ摺?br/>
所以。對于這件事情。張居正和張凡這些人。當真是重視無比的。
而兩人在當年《一條鞭法》執(zhí)行的前前后后。也是做了許許多多的考慮的。實際上。在張居正提出來之前。兩人就已經(jīng)是發(fā)現(xiàn)了當中的許多問題。而在提出來之后。也是如此。只不過當時。張居正已經(jīng)在朝堂上說了這件事情。這些剛剛發(fā)現(xiàn)的小問題沒有辦法馬上就更改。因此。他們兩人是打算先放一放。等到過一段時間再說的。
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這問題自然是越來越多。有的是張居正提前就發(fā)現(xiàn)了。并且馬上就改正過來。因此沒有出什么問題的。而有的則是他們并沒有提前發(fā)現(xiàn)。甚至于已經(jīng)發(fā)生了的。不過張居正對于這件事情非常上心。更何況這種事情發(fā)生了之后。已經(jīng)是有了先例。因此馬上就下令更改。也就順其自然了。
說起來。在中國古代。一部新法的頒布。或許在之前和之后是經(jīng)歷了許多磨難的。但是在之前沒有一部新法。會想如今的《一條鞭法》這樣。修改的如此頻繁的。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可以說是開了先例的。
而且。有些事情。即便是他能夠及時下令更改。卻也還是有人在不斷地觸犯。
當初。剛剛頒布實施的時候。就是因為考慮到當?shù)氐哪切┑刂鲿凸倩鹿唇Y。因此。特意從東廠調(diào)了許多人去監(jiān)視。而這監(jiān)視下來。第一年。被革職查辦的地方官員就有多大三十余人。貶官的有上百人。而罰俸的則是多達兩百多人。而且這一次。東廠的人可沒有胡來。也沒有隨便安插罪名給地方得罪了他們的官員。他們是在暗中監(jiān)視。甚至于都沒有露面。只是將看到的情形匯報上去而已。
由此可見。一部新法的實施是多么的困難。不光是張居正這些提出來的人。在朝堂上要跟反對的那些人爭辯。就算是當真實施下來了。下面的人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多的是自私自利之徒。
而這第一年所查出來的這些人。實際上都只是對于新法不配合的人罷了。尤其是那幾個被貶官的。實際上也只是死硬著不肯執(zhí)行罷了。并沒有利用《一條鞭法》來做些什么牟利的事情。
可是隨著這些人倒霉了。這件事情傳開了之后。也就沒有人再敢跟張居正。跟新法對著干了。所以。不管是名義上還是暗里。都需要遵循著朝廷所頒布的這個新法來執(zhí)行的。
但是問題又隨之而來了。那些地主們能不能夠獲利。對于地方上的官吏們來說根本無關緊要。他們也并不關心這些。最重要的是。他們能不能夠從中獲利。畢竟像是海瑞這樣的清官也實在是太少了。多的是那種。就算是沒有什么大奸大惡的想法。卻也是想要分上一杯羹的人。
因此。這些人就開始考慮。這新法當中是不是有什么能夠讓他們鉆的漏洞了。
而這么一想。自然是有的。畢竟世上無完美之事。
只不過。他們能夠想得到的這些很是明顯的漏洞。張居正那邊也是早就想到了。而在那些人才剛剛準備完畢之后。朝廷就又有旨意下來了。這些人一看。自己“千辛萬苦”所想到的辦法。卻是在還沒有開始實行之前。就已經(jīng)被堵住了。這自然是讓他們非常氣惱的。
但是同時。也是有人覺得朝廷只是說說看而已。所以。這些人當真是我行我素。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來。
而這么做的結果就是。第二年。又有許多人因此而出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了。
但是即便是如此。有的地方。剛剛被貶走一個。又換來一個新官之后。這個新來的。卻是一點都不吸收他前任的教訓。依舊是這么我行我素。
對于這種無法無天的事情。張居正或許左右不了人們的想法。但是他可是能夠左右這些人的行動的。而且張居正對于這種屢教不改的地方的官員。也當真是毫不姑息。發(fā)現(xiàn)一個就懲辦一個。一點情面都不留。
不過萬幸的是。如今張居正也知道自己在朝中比較招人恨。雖然他不在乎。但是他也是害怕這些人在暗中給自己使絆子。因此。雖然到現(xiàn)在。這么多年下來。出了這么多的問題。但是這些人當中也從來就沒有一個因此而丟了腦袋的。最多就是被關進暗無天日的黑牢當中。并且恐怕是永不見天日了。
但是。即便是如此。這種事情還是沒有辦法杜絕。不管是你用的手段再怎么狠。也還是有人敢這么干。也不知道是該稱贊這些人的膽子大。還是應該說這些人沒心沒肺了。
為此。張居正也是頭疼不已。這人。一旦要錢不要命起來。當真是沒幾個人能夠受得了的。
最后。張居正對此也是稍稍妥協(xié)了。并不是說他就此不管不問了。對于這件事情。他倒是定了個標準。做可以。做得太過了。那可就不行了。
雖然說這么做實在是有些姑息養(yǎng)奸的意思。但是對于張居正來說。他這也是權宜之計。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還是按照之前的那種態(tài)度。恐怕再過兩年。到處調(diào)換官員。下面非得要亂起來不可。
當然。張居正所制定的那個標準。也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傳到了下面去。讓那些人知道了。簡而言之。也就是張居正很明白的跟這些人說了。你們可以貪些小財。但是不要太過。一來不能影響到百姓和朝廷。二來不能弄得滿城風雨。只要不過線。都可以忍受。
但是同時。張居正也說了。一旦當中有那種喪心病狂的人。一旦過了那條底線的話。張居正也不打算再留手了。
所以。到了第四年的時候。第一個在頒布了《一條鞭法》之后。因為貪瀆而被砍頭的地方官員出現(xiàn)了。
不得不說。這個人當真是給了這些人一個標桿。而這件事情出了之后。也是讓下面安分了很長一段時間。只不過。好景不長。在經(jīng)過了那段時間的安分之后。那些人又再一次不安分起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