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 總會要來
一個很是平常的早晨。張凡一大早上如同往常那樣。早早地就起了床。穿戴好。準(zhǔn)備去上朝。如今已是深春。就快要到夏天了。雖然地處北方。但是京城也是漸漸地炎熱了起來了。當(dāng)然。這個熱也只不過是相對的。最起碼相比起來南方。這里可是要好多了。
張凡倒是不怎么關(guān)心天氣的事情。畢竟如今也還不是寒冬酷暑。也不可能因為天氣的問題而產(chǎn)生什么旱澇災(zāi)害。更何況。即便是有了什么旱澇災(zāi)害。那也并不用太過擔(dān)心。這么幾年下來。朝廷為了應(yīng)付類似的事情。那可是做了很多準(zhǔn)備的。包括朝廷里更是為了專門針對于此而重新設(shè)立的衙門。一旦哪里出現(xiàn)了災(zāi)情。基本上是可以馬上就能動身了。
而對于張凡來說。他如今只需要每日去早朝。現(xiàn)在張凡在朝廷上可是不同了。并不是說張凡在朝廷里的身份。而是指張凡每天所需要做的。
原來。張凡只不過是每天必須要上朝。畢竟身份如此。而張凡在朝廷里其實開口很少的。倒不是說朝中輪不到他說話。而是他也根本就沒有必要去說那些東西。只需要挺著就好了。不過那個時候。雖然平常不說。但是一旦發(fā)生了什么嚴(yán)重的事情。張凡也絕對不會閉口不開。回避麻煩的。有些事情是一定要說的。
可是如今。張凡卻是不再如同過去那樣。能不開口就不開了。如今的張凡。在朝廷里面。尤其是朝堂之上的話也是多了起來。究其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朱翊鈞的緣故。
如今的注意軍。年紀(jì)不小。已經(jīng)十**歲了。還有一兩年的功夫。他也就要親政了。這是李太后早就已經(jīng)定好的。那當(dāng)然是必須如此了。所以。如今的朱翊鈞不僅僅是過問朝中的日常之事。基本上朝中的大事。都會由他過目的。雖然說這些大事當(dāng)中。能夠讓朱翊鈞自己來獨斷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那些比較重要的。還是要內(nèi)閣商量好了之后再說。但是即便是如此。通過這種鍛煉。朱翊鈞對于怎么來管理這個國家。也是已經(jīng)頗有信心和經(jīng)驗了。
可是即便是如此。在做決定之前。朱翊鈞也是必須要問問其他人的意見才行的。當(dāng)然。這也并不是說朱翊鈞一個人就沒有辦法拿主意了。其中那些個小事情。朱翊鈞不管是在判斷力還是在權(quán)力本身上。都是有權(quán)來決定這些的。可是。即便是如此。朱翊鈞也還是要問問。這當(dāng)中。倒也是有著習(xí)慣的問題。畢竟他一直都是如此的。想要問問也是正常的。還有就是。朱翊鈞對于自己還是不怎么太自信。總是會覺得自己是不是還有什么沒有考慮周全的地方。所以會多問問。
當(dāng)然。朱翊鈞問的最多的。也就是張凡了。
剛開始的時候。朱翊鈞還是會先問張居正。如果說張居正不說。或者說張居正讓他自己考慮的話。那么朱翊鈞這就會問張凡了。畢竟朱翊鈞就算是再怎么天真。朝中的這種事情他還是非常清楚的。
而張居正對于這些事情。也當(dāng)真是并不怎么在意的。實際上雖然朱翊鈞每次都是先開口問他。可是張居正的回答。實際上無一例外。幾乎全都是“此事還請陛下定奪”這么一句。
而在張居正這里得不到答案的時候。朱翊鈞也就會轉(zhuǎn)頭去問張凡了。而張凡對于朱翊鈞那可是別樣的。只要是朱翊鈞問到的。張凡是絕對會全數(shù)相告。一點都不會隱瞞。或者不說的。
也就是說。自從這兩年朱翊鈞逐步開始做決定的時候。實際上朝中。但凡是有朱翊鈞親口決定的時候。實際上基本都是張凡的辦法。
不過對于這種情況。朝中的那些人也并沒有什么怨言。并不是他們害怕張凡。而張凡也從來沒有對他們做過什么。一來。就連這么做的皇帝朱翊鈞都沒有說這有什么不好的。那么他們下面這些做臣子的。又何必去說這些事情呢。根本就沒有必要。
二來。就是朱翊鈞。或者說是張凡出主意所定下來的這些事情。可以說都是讓人能夠滿意的事情。張凡如今可謂是深蘊中庸之道。而這個中庸之道。可不僅僅只是說做出來的事情和說出來的話兩不得罪。最重要的是。這種事情。在做出來的同事。還要讓兩邊都能夠接受。甚至于讓兩邊都能夠滿意。這才是最重要的。
當(dāng)然。這個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實際上又哪里有這么多好辦的事情。因此。張凡只能夠在遇到了這種事情之后。都盡量往這上面去靠。想要盡善盡美。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起碼的。也是要更接近一些才行。
總之。如今在張凡的這種辦法下。朝中也還是一片平靜的。
而通過張凡的這種方式。朱翊鈞倒是學(xué)到了很多。不說別的。最起碼張凡的這個辦法。朱翊鈞倒是學(xué)會了。
但是。當(dāng)有一次。朱翊鈞跟張凡說起來這件事情的時候。張凡卻是搖了搖頭。對他說出來了不同的話。也是讓朱翊鈞始料未及的話。
朱翊鈞就跟張凡說。他所出的主意都很好。而且他將來也會這么去做。可是張凡告訴他。如今他之所以會這么說。完全是因為朝中的人全都知道。這些事情全都是他的主意。不管張凡是在朝堂上直接這么說的。還是說在背后跟朱翊鈞商量的。但是實際上朝中的人都知道。如今朱翊鈞所做的決定。基本上都是用了張凡的主意來做參考的。
但是將來。朱翊鈞畢竟是個皇帝。畢竟是要親政的。而親政之后。皇帝若是遇到了什么難題。那自然是要問大臣的。畢竟大臣的作用。就是幫著皇帝治國的。但是皇帝不可能什么決定都要大臣來為他參詳。有很多事情都需要皇帝自己來考慮。自己來決定。并且最后自己來發(fā)號施令的。
張凡將這件事情跟朱翊鈞說的是非常明確的。等到那個時候。等到那個大臣們想要幫都幫不上。皇帝想要求助都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只能靠他自己了。而如果靠他自己的話。那么這件事情就又要改變了。皇帝行事。不同一般。有些事情。若是能夠做到兩全其美。那自然是最好不過的了。但是如果做不到。那么也不必太過介懷。總之。皇帝行事。跟普通人。跟朝中的那些人不同。而到底應(yīng)該怎么做。還要看到底遇到了什么事情。同時。做起事情。下起決定來。也絕對不能有有任何偏頗才行。
聽到張凡的這番話。著實讓朱翊鈞思索了很長的一段時間。而對于腦袋瓜非常聰明的朱翊鈞來說。他并沒有用多長的時間也就想通了這件事情。想通了之后的朱翊鈞。也是非常高興地同意了張凡的這番話。
朱翊鈞對于張凡是極為熟悉的。如果說有誰真正的不會害自己。朱翊鈞相信除了自己的幕后之外。就是張凡了。而除此之外的人。朱翊鈞心中總是有種不信任的感覺。而張凡的這番話。反其道而行。對于他的稱贊并不贊同的同時。還告訴他作為一個皇帝到底應(yīng)該怎么來做。這種事情。對于朱翊鈞來說。不管是從書本上看到多少。但是他也是第一次遇到。而同樣的。朱翊鈞覺得能夠有張凡這么一個敢于跟自己這個皇帝說這番話的臣子。當(dāng)真是非常幸運的。
而從那之后。每當(dāng)遇到了需要朱翊鈞來決定的事情只是。他還是會問張凡一下。只不過這個時候。張凡的提議。對于朱翊鈞來說就已經(jīng)不是決定性的了。而是變成了一種給予他引導(dǎo)的參考。當(dāng)真到底應(yīng)該來怎么決定的時候。朱翊鈞還是會自己做主的。
雖然說。這種改變?nèi)缃窨雌饋硪伯?dāng)真是不大。雖然朱翊鈞是抱著這種心思的。可是實際上他只要是問到了張凡的事情。并且張凡跟他說了。那么他最后的決定。實際上也就是跟張凡所說的大差不離的。只不過不同的是。原本朱翊鈞可以說是將張凡的辦法完全照搬。但是現(xiàn)在。他卻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改動了。雖然說這個改動不大。但是這畢竟是一個開始。也預(yù)示著朱翊鈞在執(zhí)政方面。已經(jīng)開始漸漸加入自己的看法了。
當(dāng)然了。這種事情對于朱翊鈞本人來說那自然是一件好事的。可是對于大明朝來說還未必。畢竟如今。只是覺得朱翊鈞很聰明。對于朝政上的事情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這點。他學(xué)的非常快。但是說到底朱翊鈞的這種做法。或者說的準(zhǔn)確一些。是朱翊鈞對于事情的把握和判斷。到底能不能讓朝廷正常。讓百姓安穩(wěn)。這還要看以后的情形了。
但是即便是如今存在著這么多的未知。可是卻也并不代表將來就一定是好是壞。最起碼對于張凡來說。如今這件事情。現(xiàn)在看起來是好事。這么著也就足夠了。至于說將來到底會如何。那也只能等將來再說了。
總之。現(xiàn)在是一切都好。將來當(dāng)真是沒有辦法預(yù)料到底會如何。不過既然無法確定。那也不用去費這個心思了。最起碼眼下還不錯。這也就足夠了。而且對于張凡來說。如果說將來還不確定的話。那么現(xiàn)在他也是繼續(xù)有動力將朱翊鈞往那條他應(yīng)該走的道路上引導(dǎo)。這總比如今已經(jīng)定型了要來的好。
所以。如今的張凡。實際上也就是在忙這件事情罷了。而這件事情。雖然說是極為重要的。卻同樣是不能操之過急的。如果太急了。那樣只會壞事。因此還是要慢慢來才行。而對于張凡來說。這么一來雖然心中在想著這件事情。卻是并不用太過操心的。
這段時間的張凡也并不繁忙。即便是錦衣衛(wèi)當(dāng)中出了什么大事。張凡也不會再如同以前那樣。那么緊張了。這么多年下來。讓張凡明白。只有沉著冷靜地應(yīng)對。才能解決問題。要不然的話。就會因為失誤而辦壞事的。
現(xiàn)在。就是如此了。
不過。隨著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張凡心中的那份不安也是隨之而愈演愈烈了。張凡的記性很好。好到他絕對不會忘記任何一件事情。哪怕是再小的事情。只要是張凡見過聽過的。那就會被他記在腦中。也絕對不會忘記的。所以。曾經(jīng)的事情。即便是很早很早以前的事情。但是張凡也都不會忘記。放在心里面。
老實說。這并不是一件好事。或者說這是一件會讓人覺得煩惱的事情。如果說是什么大事。若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那種。這倒還好說。反正速度比較快。來了之后。走的也快。沒有那么多煩心事。但是就是這種會拖很長時間的事情。卻是會折磨人。
當(dāng)然。實際上。也不用什么記性好不好。最起碼方月玲的記性那是肯定沒有張凡好的。但是這件事情她也依舊是會記得非常清楚。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從張易那孩子開始練武起。這件事情就一直是圍繞在兩個人的心頭。揮之不去。每天對他們來說。只要一想起這件事情。那就絕對是一種煎熬。讓人不得安生。
方月玲或許是最為痛苦的。畢竟張易是她身上掉下的一塊肉。而如今。他們母子卻是面臨著骨肉分離。都也不是那種永別。或者說以后當(dāng)真就再也見不到面了的情況。只不過顯然。將來見面的機會雖然可有由方月玲自己來定。可是卻也是非常少的了。而對于方月玲來說。她最不能夠容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要去受苦。將來還得要坐上五毒教教主的位子。并且攪合進(jìn)那些武林紛爭當(dāng)中去。這種事情是方月玲沒有辦法能夠安心接受的。畢竟相比起來在京城里這種安逸的環(huán)境。五毒教還是太危險了。
而面對這樣的方月玲。張凡是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去安慰她。雖然說張凡也明白。一時的安慰并不能夠解除方月玲心中的那種痛苦。明天她再想起來了之后。還是會難受的。更何況將來。等到張易離開了之后。想要適應(yīng)少了孩子的生活。又不知道還要多少時間了。畢竟如今的方月玲可不是原先的那個。畢竟她是有了孩子的母親。這種母親跟孩子分開的感受。即便是體會不到。卻也是能夠想得到的。
而對于張凡來說。實際上張凡的心中是更加難受的。畢竟張易不僅僅是方月玲的孩子。也是他的親生骨肉。作為一個父親。對于自己的孩子。那自然是會有這種無法割舍的感情的。可是。畢竟張凡是個男人。是家中的主心骨。而即便是遇到了這種悲傷的事情。張凡也不能、不應(yīng)該將這種表現(xiàn)露在外面。而是要放在心底。默默承受。甚至于。他可能會懷著一顆更加感到難受的心情。卻還要去安慰方月玲。但是。每當(dāng)方月玲能夠在他的安慰下。暫時在他懷中沉沉睡去的時候。卻是沒有人能夠來安慰張凡的。這一切的一切。都要他自己來受著。
所以。這件事情實際上給予最大影響的。應(yīng)該是張凡才對。但是就因為張凡是個男人。所以這種事情他沒有辦法表現(xiàn)出來。只能放在心底。而這件事情也是讓張凡感到了一種無力。雖然他身為朝廷要員。手中握有很大的權(quán)力。卻是沒有辦法辦妥這件事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發(fā)生。這就讓張凡更加心痛了。
因此。這段時間。實際上張凡也是更加珍惜能夠跟張易在一起的時光。只要是一有空。張凡就會陪在張易身邊。這甚至于讓其他幾女都有些誤會了。覺得是不是張凡特別偏愛張易這個孩子。
為此。性子并沒有發(fā)生多大改變的昭雪。還因為這件事情跟張凡說過。但是結(jié)果卻是被張凡狠罵了一頓。這可當(dāng)真是第一次張凡會去罵她。而因此。昭雪是哭的非常傷心。
不過好在。最后是趙氏發(fā)話了。讓張凡道歉。這才算是完事了。
當(dāng)然。這件事情對于昭雪來說。倒也沒什么太大的影響。畢竟昭雪的那個性子。當(dāng)真不是個喜歡記恨的。
但是。從這件事情當(dāng)中卻是能夠看得出來張凡對于這件事情的在意。
沒有辦法的事情。當(dāng)真是會讓人感到無力。而在感嘆無力的時候。人們又會變得怨天尤人起來了。這個時候的人。也會變得比起平常要暴躁一些。所以。倒也是不怪張凡會如此了。
但是。張凡卻也不可能將這件事情說出來。或許到時候還是要說。但是不是現(xiàn)在。他不想讓家人擔(dān)心。
而就在這種擔(dān)心當(dāng)中。日子在一天天地過去。而張凡心中也是已經(jīng)有了預(yù)感了。這時間已經(jīng)是非常接近了。他總是感覺。就在最近的這段時間。會接到消息。而且就是關(guān)于張易的事情的消息。所以這段時間。若是有下面的人來找他。張凡也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聽到說是五毒教有消息傳過來了。
可是這件事情。畢竟是早就已經(jīng)說好了的。躲也躲不掉。最終該來的也還是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