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 時光飛逝
還記得當(dāng)年。所謂的十年寒窗之時。身為讀書人的那個時候。一心想要將來能夠入仕做官。埋頭苦讀。而一旦把書本讀進去了。那么也就不會覺得太過枯燥了。而且那個時候。時間雖然過得不快。可是人們卻并不覺得著急。
反倒是剛剛走入仕途的時候。因為對很多官場上的很多事情都不熟悉。再加上官場又是一個錯綜復(fù)雜到了極點的場所。所以面對于此。很多剛剛進去的人都是難以應(yīng)付。有的人熬過去了。那就熬出頭了。以后的日子也就好過了;但是如果說熬不過去。不管如何都沒有辦法適應(yīng)官場當(dāng)中的這種事情。那么將來也就只有兩種結(jié)果。要么就是自己回家。要么就是被別人送回家。當(dāng)然。也是有例外的。就比方說海瑞這種。他跟官場的現(xiàn)實。那絕對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海瑞卻是挺了過來。而且如今也一直很好。
總之。剛剛走入仕途的人。不管是誰。都是會不適應(yīng)。因此也會覺得那段時間的日子。當(dāng)真是非常難熬的。而如此一來。也就會覺得那段日子。時間當(dāng)真是過的非常非常慢了。這種情況。不管是誰。別說是張凡了。就算是當(dāng)初的那些人。如早就已經(jīng)不在朝中的徐階、高拱。或者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張居正、張凡。乃至于馮寶剛剛進宮當(dāng)太監(jiān)的時候。都是一樣的情況。
但是。只要你一旦適應(yīng)了。并且熬出頭了。那么這一切也就都好辦了。而再等到你混到如魚得水的那一步的時候。那么這一切的感覺。那就好了。甚至于等到那個時候。你又會覺得時間過的很快了。
就如同張凡現(xiàn)在的感覺一樣。自從他入仕了之后。似乎這事情就沒有斷過。剛剛進入朝廷。他就因為不知情而被徐階所敵視。不過好在隆慶看好他。這才是讓他不會被放到底層。而之后。再一次的。高拱和徐階兩人的斗爭。又是將他卷入了其中。而在這當(dāng)中。張凡不僅僅要考慮朝中的事情。更加還有隆慶讓他前往各地所遇到的各種事情。
就這么一直忙著。忙了好幾年的時間。雖然這當(dāng)中也有休息的日子。雖然張凡因此而升官升的很快。可是。那當(dāng)真是累的。而且是非常累。因此。張凡也是想要趕緊能夠渡過那個最讓他覺得難受的時候。可是人就是如此。即便是說不管你如何想。這日子還是得一天一天的過。你一個時辰都少不了。但是即便是如此。那個時候的張凡也總是覺得。這日子過得當(dāng)真是慢。慢的要死。慢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而現(xiàn)在。張凡是已經(jīng)過了這個階段了。而如今。朝中雖然說是一家獨大。但是掌權(quán)的張居正。雖然專權(quán)。可是他并不會胡亂施為。因此。朝中的政事并不會有什么大問題。而最主要的是。張居正如今所作的事情。即便是會讓朝中的人覺得不舒服。可畢竟都是一些好事。因此。也就不會出什么大問題。最起碼短期內(nèi)不會有。
而朝中無事。朝外也無事。《一條鞭法》的頒布。或許會讓很多人都頭疼非常。但是既然只是朝中能夠說話算話的人都一致同意的事情。那么顯然不管其他的人再怎么不同意。這件事情也都已經(jīng)是定下來了。所以。下面雖然有很多人對此抱有許多情緒。但是實際上卻也沒有什么事情。再加上張居正對于這件事情非常重視。因此。對于《一條鞭法》的監(jiān)管力度也是非常大。所以也不會出大問題。
至于其他的事情。遼東如今。有朝廷支持哈達部。而哈達部也是勢力巨大。雖然不足以將女真統(tǒng)一。或者說是有明廷在背后操縱。哈達部也統(tǒng)一不了整個女真。可是顯然。女真的各個大小部族。全都要聽哈達部的。而哈達部又要聽明廷的。因此遼東也沒有什么事情。
國內(nèi)也沒有什么大事發(fā)生。即便是有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旱澇災(zāi)害。但是如今朝廷銀錢充足。又有許多辦法規(guī)制下面的那些官員。因此也不會出什么問題。
最重要的。就是對于北方。跟俺答的議和。讓北疆的情況當(dāng)真是好了不少。
北疆的問題。一直就是大明朝最大的一個問題。從當(dāng)初朱元璋將元人趕回了草原之后。就開始了。而歷史上。一直到大明朝滅亡。這個問題也都是沒有解決的。也就是說。有明一朝。整個北疆。從頭到尾就沒有從紛爭中逃脫。一直都跟那邊有著實質(zhì)上的軍事沖突。
即便是現(xiàn)在。跟俺答已經(jīng)議和了。這種沖突也依舊是存在。但是如今的這種沖突。最多最多也只不過是遇到小股的人馬。那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些亡命之徒。這些人會前來大明境內(nèi)劫掠。可是實際上。俺答管轄之下的人卻是不會來。因此。北疆的情況。如今可以說是大明朝自開國以來最好的情況了。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想。那也是不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所以。這段時間。當(dāng)真是讓人覺得非常清閑。當(dāng)然。并不是對所有的人。最起碼對張凡來說是如此的。
而這人一旦清閑了。也就會覺得這時間過得實在是非常快了。就如同張凡來說。他如今就是每天早起去上朝。退朝之后會去宮中見見朱翊鈞。有的時候李太后也會有些事情找他。但是并不經(jīng)常。而之后。去衙門中處理一些事情。再之后。也是關(guān)心關(guān)心《一條鞭法》的事情。看是不是要去找張居正談?wù)勚惖摹?br/>
而這些東西都做完了之后。張凡也就沒有什么事情要做了。回到家中去。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逗弄逗弄孩子。讀讀書。寫寫字什么的。
而即便是偶然間會有什么突發(fā)情況。但是卻也是少得很。而且對于張凡來說。都是很快就能夠處理完的事情。因此。這段時間對于張凡來說。那當(dāng)真是過的非常快的。
不。實際上一段時間只是張凡憑著自己的感覺來形容這件事情罷了。但是實際上。這一段時間。那可當(dāng)真是不算短。
倒也不能算是一眨眼了。但是實際上。等到張凡回過神來的時候。自己最大的兩個孩子。言益和雁月這兄妹倆。如今已經(jīng)是開始讀書了。當(dāng)然。或許對于六七歲的孩童而言。在這個時代來說。讀書還是有些早了。但是張凡倒是覺得正合適。且不說他上輩子的時候。小孩子開始接受正式教育也就差不多是這個年紀(jì)了。而即便是在這個時代。大戶人家的孩子。這個年紀(jì)也可以讓孩子讀書了。
當(dāng)然。張凡作為三試第一的連中三元。不說別的。讀書這種事情。他自然是沒的說的。而且他不光只是自己會讀。也會教別人讀。朱翊鈞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了。只不過即便是如此。張凡也是沒有辦法自己來教自己的孩子讀書的。畢竟朝中的事情讓他分不開身。即便是如今朝中很是清閑。但是張凡作為朝廷的官員。那自然是不可能呆在家中教孩子的。所以。這孩子還是要請其他人來教。
不過關(guān)于這一點。那倒是不用張凡來操心的。身份本來就不一樣。即便是不可能讓翰林院的院士來教自己才不過幾歲大的孩子。但是卻也絕對是京城里數(shù)得著的。
關(guān)于孩子讀書的事情。老實說家里面的人都是差不多一個反應(yīng)。那就是非常支持。趙氏就不多說了。畢竟張凡就是讀書人出身。如今能夠在朝中做出這么一番事業(yè)來。完全也就是因為讀書讀得不少。而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茹雪也是更加不用提了。她自然也是希望自己的兩個孩子將來能有出息的。當(dāng)然。實際上他們既然是張凡的孩子。將來即便是有些東西是要他們自己去決定的。但是同樣有些東西也都早就已經(jīng)被規(guī)定好了。可是即便是如此。茹雪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多讀點書。言益作為男孩。那自然是應(yīng)該如此的;而即便是對于雁月。茹雪也是希望她能讀點書。即便是將來沒有李清照在文學(xué)上的成就。但是最起碼的識文斷字還是沒有問題的。
而張家的其他人。也都是如此看待這個問題的。畢竟其他幾女也都已經(jīng)有了孩子。
這里倒是要插一句了。這幾年的光景里面。之前還未有所出的映月和喬安娜。也是給張凡誕下了孩子。喬安娜生了個男孩。而映月生了個女孩。
喬安娜畢竟是歐洲人。這個混血的孩子。并不是那種完全像父親。亦或是完全隨著母親的。這個孩子。從生下來一看就是混血兒。雖然說這里是大明朝。但是對于外國人。隨著這幾年的海商貿(mào)易。大明朝的人也是見得不少了。即便是京城里少點。但是卻也有。而即便是張凡本人。對于自己的孩子居然是個混血兒。那也是感到有些驚奇的。哪怕這是早就已經(jīng)知道的事情。
至于說映月。那可就不一般了。之前。映月一直以為自己沒有辦法生孩子。畢竟張凡都已經(jīng)有了好幾個孩子了。而她跟張凡之間也是非常努力。可是她的肚子卻是一點動靜都沒有。為此。表面上堅強無比的映月。卻是在背地里不知道流過多少淚了。
但是。自從聽到方月玲說。這只不過是她因為解開了“五仙蜜露”的毒之后的副作用。用不了多久。也就能解開了之后。映月也就是重燃了希望。而張凡也因此而更加“繁忙”了。不過張凡倒是對于這種“繁忙”的事情非常喜歡。當(dāng)然這是題外話。自是略過。
總之。經(jīng)過一番“努力”之后。映月也總算是懷上了孩子了。而對于這一次能夠懷上孩子。映月當(dāng)真是感到十分的幸運。也非常珍惜。雖然說方月玲已經(jīng)告訴她了。這件事情并不是說她已經(jīng)永遠都懷不上了。只不過是因為解藥的緣故。只要過了這段時間之后。她就是完全健康的。以后想生幾個孩子都可以。可是即便是如此。對于這個孩子。映月還是珍惜無比的。而即便是生下來她才知道是女孩。卻也是一點失望都沒有。總是覺得這個女兒是在她經(jīng)歷過了這么多磨難之后。上天所賜給她的最好的禮物了。
對此。張凡倒是有些非議。總覺得映月這話。將他給忘到一邊去了。說起來張凡。居然也開始吃自己女兒的醋。當(dāng)真是有些太閑了。
這是題外話。總而言之。張家的人對于孩子讀書這件事情。自然是非常支持的。當(dāng)然也包括張凡在內(nèi)。他也不可能反對。
不過張凡的心里面倒是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或許是上輩子的經(jīng)歷。亦或者是如今他的身份和能力。讓他產(chǎn)生了這種想法。在張凡看來。孩子讀書認字。這自然是重要的。不論在什么時代。讀點書。知道怎么寫字。這都是有好處的。總是比起來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要好的太多了。但是。張凡并不覺得讀書是人唯一的出路。或許在這個時代。讀書的確是不錯。但是讀書只能說是這個時代最好的一個出路罷了。不像將來。讀書變成了唯一的出路。
將來的事情。或者說孩子們將來想要做什么。張凡并不想要現(xiàn)在就給孩子們規(guī)定死。將來必須要將讀書作為他們的出路。倒不是說張凡的女兒比兒子多。亦或者是說女兒將來總是要嫁人的。而在張凡的控制之下。張凡的女兒也絕對不可能嫁到哪家去受苦的。所以。這方面。張凡自然是不會強求。只要求她們能讀書認字就好。當(dāng)然。如果當(dāng)中有哪個當(dāng)真是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的話。張凡自然是不會阻攔。反倒是會全力支持的。
而對于自己的兒子來說。張凡也是同樣的想法。將來如果自己的幾個兒子當(dāng)中。的確是有對讀書有興趣的。張凡都會親自來教導(dǎo)他們。將來去應(yīng)試。或許走上仕途之后。張凡也在朝廷里面能照顧他們。
當(dāng)然了。如果說即便是他的兒子將來。如果當(dāng)中的哪個告訴他。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哪怕是說自己不想讀書。張凡也是不會去逼他的。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或許對于那些出身底層的人來說。這句話雖然也能通行。但是對于那些人來說。的確是比較困難。
可是對于張凡的孩子來說。他們自然是不會存在這個問題的。若是說他的孩子想要習(xí)武。沒問題。張凡能夠找到的高手多得是。想去從軍。那也沒問題。同樣朝廷里這方面也是方便的很。就是哪怕有一天。張凡的兒子告訴他。他想要去當(dāng)個屠夫。那也絕對是天下第一的屠夫。當(dāng)然。這種可能性不會太大就是了。
總之。張凡當(dāng)真是不想給自己的孩子制定任何東西。他只是為他的孩子準(zhǔn)備好行囊。至于他們將來想要往哪走。那是他們自己決定的。而張凡這個父親。即便是有決定權(quán)。卻也不會干擾他們。當(dāng)然。自然不能往壞處去了。這是自然要保證的。
張凡甚至都想好了。將來如果說孩子們的要求。張凡能夠同意。但是他們的母親卻無法答應(yīng)的時候。張凡絕對會頂住壓力。讓孩子們能夠完成自己的心愿的。這一點。張凡自信自己還是能做得到的。
春去秋來。張凡就在這樣的時間流逝當(dāng)中。也是經(jīng)過了而立之年。三十歲的年紀(jì)。再加上在朝中這么長的時間。并且也一直是身兼要職。這種氣氛的熏陶之下。張凡的整個人。氣質(zhì)都是有了巨大的改變了。變得比以前更加沒有鋒芒了。但是卻也更加讓人不敢小瞧他了。年輕的氣息已經(jīng)不再。面上所留下的只有成熟。
倒是張凡的面相和身材。倒是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變。還是原來那樣。關(guān)于這一點。張凡原本是有打算蓄須的。不過顯然。家中的人并不是很同意。趙氏和伯父張玉方倒是覺得可以。畢竟年紀(jì)大了。蓄上胡子。也更加顯得成熟一點。再說了。在朝中。這也沒什么不好。
不過。茹雪她們倒是非常反對張凡蓄須的。至于到底是什么理由。她們卻是怎么都不肯說。當(dāng)然。張凡出于疼愛她們的緣故。即便是她們沒有說原因。但是張凡也就這么認了。反正這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是有朝中的同僚覺得有什么。那也無妨。就當(dāng)是自己特立獨行好了。
說到朝中。如今的情形也非常不錯。馮寶因為張凡的原因而有了許多改變。雖然本質(zhì)上沒變。該干什么。馮寶也照樣去干。但是他辦事的方式卻是好太多了。因此也沒有給自己找什么麻煩。最起碼整個朝廷上下和和氣氣的。就連朱翊鈞。小時候?qū)τ隈T寶的那種討厭和恐懼也沒有了。還比較親近。張凡覺得這是一個好事。
而張凡在朝中。也是更加如魚得水。當(dāng)朝太傅。再加上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的身份。這么多年以來。也絲毫沒有動搖過。可見堅挺無比。
只不過。在這一片形勢大好的情況下。卻也并不是什么煩心事都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前早就已經(jīng)商量好的事情。如今也是變成了麻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