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忠臣隕落
成國公朱希忠。乃是永樂朝成國公朱能玄孫。嘉靖十五年。二十歲的朱希忠襲爵成國公。從那以后。朱希忠也就將自己的一生都獻(xiàn)給了朝中。
不同于其他世襲的王爵。朱希忠的確是個紈绔子弟。畢竟他出身富貴。又是世襲的國公。早年的朱希忠也當(dāng)真是個風(fēng)流人物。只不過不同的在于。其他的人。即便是襲爵之后。卻也還是如同之前的那么一副紈绔模樣。沒個正經(jīng)的。
但是朱希忠卻是不一樣。朱希忠早年再怎么貪玩。可是到了繼承了爵位。并且入朝供職之后。他卻是能夠收斂起來自己的那份性子。認(rèn)認(rèn)真真做事。這可是其他人所辦不到的。雖然即便是如此。私下里的朱希忠還是以前的那么個模樣。可是能夠做得到這種公私分明。卻是更加不容易了。
而朱希忠的這一輩子。也實在是風(fēng)光的很。算算看。他執(zhí)掌過五軍都督府后、右兩府。執(zhí)掌神機營。提督十二團(tuán)營。還有五軍營。更有錦衣衛(wèi)。年俸七百石。而且朱希忠歷事三朝。顯現(xiàn)厚厚曾經(jīng)有六十六次代皇帝出城祭天。這種功績。當(dāng)真是顯貴無比的。
只不過。再怎么顯貴。人也畢竟只是個人。而只要是人。也就是難逃一死。或許有的人能夠頤養(yǎng)天年。或許有有的人卻是因為外事。但是不論如何。生老病死這種事情。是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逃脫的事情。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再怎么顯貴。也是沒有辦法逃脫。
而朱希忠。如今也是走到了這個坎了。
其實。在早兩年的時候。也就是朱翊鈞剛剛登基。隆慶六年那會。他的身體就不行了。如今還能夠挺這么長的時間。對于這個時代來說。也當(dāng)真是不容易了。
或許也是老天有意。朱希忠的身子虛弱。各種病痛也是接踵而至。而當(dāng)時。御醫(yī)也是交代過。朱希忠的這病。冷倒還好。卻是受不了熱。而偏偏的。今年夏天一到。天氣卻是炎熱無比。這當(dāng)真是老天有意要收他回去了。
面對此景。實在是有些讓人難辦。朱希忠的家人倒是不提了。不過朝中有許多人來了。也都是要看望他最后一眼的。
只是。實際上來的人。雖然朱希忠都有來往。但是當(dāng)真是值得上非得要進(jìn)去瞧上一眼的卻是沒幾個。再加上如今朱希忠還是昏迷的。就算是偶爾醒過來。也并不怎么清醒。根本就認(rèn)不出來人。所以基本來。來的人是不少。但是能進(jìn)去的也沒幾個。
張凡和內(nèi)閣的六人是進(jìn)去了。還有幾位尚書大人。
再一次見到朱希忠。雖然距離上一次見面。也沒有隔幾個月。可是就這么短短的幾個月的時間。張凡再一次見到朱希忠的時候。簡直如同換了個人一般。
朱希忠的人并不消瘦。實際上張凡從第一次見到朱希忠。到現(xiàn)在。都沒有發(fā)現(xiàn)朱希忠瘦了。跟原先差不多。但是這面色實在是難看的很。不僅僅是泛著蠟黃。隱隱之中還有些灰白。
之前也有人在。只不過朱希忠是清醒的時候少。大多數(shù)時間都是昏迷的。即便是偶然間醒過來了。卻也是根本認(rèn)不出來跟前站著的是誰。或者說就算是認(rèn)出來了。卻也是根本開不了口。說不了話的。
可就偏偏的。在張凡到他床前的時候。朱希忠還就醒過來了。而且這一次。朱希忠的眼睛睜開的很大。或許相比起來普通人還是不行。但是對于現(xiàn)如今的朱希忠來說。這根本就是個奇跡了。
只是。看到朱希忠這個模樣。張凡卻是并不高興。甚至于都沒有跟別人說。張凡知道。朱希忠這是回光返照了。恐怕等到他再一次昏迷的時候。也就沒有辦法再醒過來了。
而朱希忠。顯然是認(rèn)出來了張凡。他張了張嘴。張凡也是靠近了。但是說不出話。成不了句。張凡卻是根本就不知道他想要說什么。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zhèn)鱽砹艘宦暋氨菹埋{到”的聲音。原來是朱翊鈞也來了。
皇帝來這里。的確是少見。但是朱希忠的身份。卻也是當(dāng)?shù)闷稹埛仓乐祚粹x來了之后。也是趕忙出門。跪下。不等其他大臣開口迎駕。便是說道:“陛下。還請快快進(jìn)屋。”
張凡如此。雖然與禮不符。但是在場的人倒是沒有責(zé)怪他的意思。而且張凡剛才說的那句話。即便是沒有說怎么了。在場的人多少也是明白了一些。看來朱希忠。當(dāng)真是不行了。
朱翊鈞聞言一怔。也是馬上回過神來。他雖然年紀(jì)不大。但是這些事情還是明白的。跟這張凡進(jìn)了屋。朱希忠還清醒著。雙眼也是睜著。他看到朱翊鈞來了。頓時這神情就有了變化了。甚至于他的手還動了動。想要起來的意思。
朱翊鈞看到也是趕忙上前。
“國公不必如此。”朱翊鈞的小手握住了朱希忠的手。說道。“國公歷事三朝。是皇家虧欠國公的。朕……不。國公爺曾多次教導(dǎo)過朕。只不過……只不過朕當(dāng)時年紀(jì)幼小。頑劣非常。卻是不聽。如今。想要再聽國公爺?shù)慕虒?dǎo)。卻是不行了。”說罷。朱翊鈞的面上倒也是有了淚痕。
說起來朱翊鈞跟朱希忠。也的確是如此。當(dāng)初朱翊鈞還是太子的時候。朱希忠也沒少跟他見面。而那個時候。朱希忠也是知道朱翊鈞的感受。所以即便是朱翊鈞很是頑劣。但是朱希忠所說教的卻并不直言。也沒有太多的教訓(xùn)。反倒是以開導(dǎo)為主。只不過對于朱翊鈞來說。當(dāng)真是沒什么用處。
但是如今。朱翊鈞也是長大了。即便是年紀(jì)不大。可是卻也懂事的多了。所以如今再回味起來。朱翊鈞也是明白了朱希忠當(dāng)年跟他所說的那些話的意思。而同樣的。剛才也當(dāng)真是朱翊鈞的真情流露了。
倒是一旁跟著朱翊鈞一同前來的馮寶。剛才在朱翊鈞說話的時候。想要上前阻止的。
不過張凡是馬上就拉住了他。不用說。張凡就明白。朱翊鈞在來之前。肯定是已經(jīng)有人將他要說的話都編好了的。畢竟這種場面。皇帝開口絕對要謹(jǐn)言慎行。但是剛才。朱翊鈞也的確是變卦了。后面的那番話。絕對是朱翊鈞自己想要說的。
馮寶聽到內(nèi)容不一樣。自然是想要上去阻攔的。卻是被張凡一把抓住。對于張凡來說。不用說別的。若是這個時候。都要公事公辦的話。也實在是太悲哀了一些。
而被張凡這么一來。馮寶一開始的確是有些詫異的。只不過他看張凡對他搖頭。卻也就不掙扎了。倒不是馮寶怎么樣。是因為馮寶想到了另外一個意思。如今。在馮寶的心里面。都開始想之后該如何感謝張凡了。這個如今暫且不提。
朱希忠。當(dāng)真是有福氣。或許他在這個年紀(jì)就逝去。也實在是有些早了。但是作為王侯將相家中的子弟。一輩子侍奉朝廷倒是不提。可最后在臨死之前。卻是能夠見到皇帝最后一面。聽到皇帝說出來這么一番話的人。當(dāng)真是少的可憐。不得不說。朱希忠實在是有福氣。
太平盛世。最起碼表象上是太平盛世。而朱希忠自從襲爵成國公以來。卻也并沒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朱希忠所言所行。滿朝文武卻是無人敢說其過失。并不是沒有。而是微不足道。
人說亂世年間。想要成為英雄實在是太過容易了。會武力。有頭腦。能打會算。殺了幾個人就成。即便是成不了什么大事。卻也依舊讓人稱為英雄。
但是太平年間。或者說沒有那種天下大亂的時候。想要成為英雄可就是難上加難了。而這個時候的英雄。那才當(dāng)真是真材實料。擔(dān)得起這兩個字的。
朱希忠的確是么有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也同樣是沒有帶兵上過戰(zhàn)場。殺敵立功。所以說。朱希忠也算不得上是個英雄。可是他對大明忠心耿耿。而且三朝帝王對他也是信賴有加。歷經(jīng)嘉靖朝、隆慶朝、到了現(xiàn)如今的萬歷朝。而這三朝當(dāng)中。都有朝中權(quán)力相爭。當(dāng)中的風(fēng)險無人能逃。可是偏偏。朱希忠這位王爺。卻是每每都能置身事外。當(dāng)真是他關(guān)系太過身后嗎。卻是因為他根本就不會攪合到這些事情當(dāng)中。所因為的也就是他對于大明的忠心了。
如此的人是大明朝的國公爺。也當(dāng)真是大明之福。而如今。這樣一位人物卻是走了。這也不得不說是大明朝的一個極大的損失。日后。當(dāng)國公的人是少不了。可是到哪里再去找一個如同朱希忠這般忠心耿耿的人。那卻是困難無比的了。
不過。對于張凡。乃至對于朱翊鈞來說。他們所覺得悲哀的。并不是明廷少了這么一位忠臣。并不是沒有這方面的緣故。只不過對于他們來說。他們本人跟朱希忠的關(guān)系。相比起來卻是要更加讓他們覺得心痛了。
面對此情此景。實在是讓人有些無言以對。只不過。真正因此而感到悲傷之人。卻也是什么都說不出來。而那些絮絮叨叨的。反倒是心中有鬼之人了。
萬歷二年。六月十四。成國公朱希忠卒。贈太傅、謚恭靖。相比起來原本的歷史里。朱希忠的死亡。延后了一年多。而歷史。也的的確確是在不斷地發(fā)生著改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