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京城之中
京城中。如今朝中所有人的目光全都是盯著東北所發(fā)生的戰(zhàn)事。當然。這可不僅僅只是局限于朝中。就連民間也是如此。畢竟東北如今所發(fā)生的這場戰(zhàn)事實在是關聯(lián)太大了。而且是如今大明的疆域上所發(fā)生的最大的戰(zhàn)事。
其實這倒也是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就如同去年在四川發(fā)生的。對于僰人的征討。那規(guī)模比起現(xiàn)在來可是要大得多了。但是去年卻幾乎沒有什么人提起來這件事情。原因?qū)嶋H上就是因為征討僰人的事情。發(fā)生的地方距離距離京城也實在是太遠了一些。
而這一次在遼東所發(fā)生的事情。距離京城實在是太近了。張凡前往四川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但是他前往遼東僅僅只是用了兩三日就到達了。所以。朝中對于這件事情的關注也自然是要重了不少。
當然。其中實際上大部分人都只是關注與這一場戰(zhàn)事到底會是如何發(fā)生和結(jié)束的。而對于如何去打這一場仗的人。也就是指李成梁了。對于李成梁的關注。卻是并沒有多少。這完全就是因為李成梁在朝中的關系實在是不怎么好的緣故了。
不過不管如何。如今朝中的人大都是將目光轉(zhuǎn)向了東北了。等著看結(jié)局到底是如何。
而就這么兩天的時間。一條從東北傳來的捷報。也是讓這些人關注的重點有所改變了。
且不管這條捷報的內(nèi)容到底是什么。僅僅只是看是什么人發(fā)過來的這一點。就足以讓朝中的那些人議論紛紛了。
發(fā)來的人自然是李成梁。畢竟這一次發(fā)生在東北的戰(zhàn)事。那是李成梁主持的。他身為大將。有資格發(fā)來捷報的自然也只有李成梁一個人了。但是也正是因為李成梁在朝中的那種不好的關系。所以他所發(fā)來的這個捷報。才會讓那么多人都注目起來了。
說起來。朝中對于李成梁也是有個觀點。哪怕是那些討厭李成梁的人。也是不得不承認。行軍打仗。李成梁絕對是個一等一的好手。不管以前如何。就從現(xiàn)在來看。朝中能夠在這方面比得上李成梁的人。實際上也并不多。只有那么寥寥幾個。不出五指之數(shù)。
討厭歸討厭。但是也正是因為了解了才會討厭。而了解了之后。這一點也是不得不去承認的了。
總而言之。李成亮在朝廷的那些人眼睛當中。就是如此一個讓他們覺得矛盾的人。他們當中很多的人都討厭他。以至于那些跟李成梁并無仇怨的人。也是因此而不得不去疏遠李成梁。但是同時。那些討厭李成梁的人卻也明白朝廷離不開李成梁。東北也是離不開李成梁。要不然就要出亂子。
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實際上朝中的人都不知道是應該希望李成梁打勝仗還是敗仗。當然。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也只不過是限于在還沒有消息傳過來的現(xiàn)在的。而當李成梁將捷報的消息傳過來了之后。朝中的那些人的態(tài)度就變得非常明確了。
雖然之前的確是不知道應該如何期望。可是當事實已經(jīng)發(fā)生了直呼。就全都確定了。之前或許還是矛盾。可是當聽到大捷之后。知道這件事情時會對李成梁有利的時候。這些人就開始反過來想了。覺得還是李成梁失敗了要更好一些。他們可不會去管朝廷對于這件事情到底怎么看。或者說是反正都已經(jīng)如此了。反過來想想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人。從來就是如此矛盾。明明在之前還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或許是覺得怎么樣都無所謂。但是一旦事情真的發(fā)生了之后。他們就又開始后悔了。覺得為什么不是另一種結(jié)局。
總之。朝中的人就是如此。
當然。其中自然是也有對這件事情極為高興的。大臣們?nèi)绾尉筒徽f了。可是最起碼的。李太后和小皇帝朱翊鈞對于這件事情那自然是非常高興的。李太后所想的。自然是從國家大事的方面來考慮了。李成梁能夠大勝仗。她自然是高興的了。
而朱翊鈞對于這件事情的考慮可就沒有那么多太大的關系了。對于朱翊鈞來說。他根本就不關心這一場戰(zhàn)事的勝負。倒不是說他對于自己的國家是不是安定就一點都不在乎。只不過他畢竟年紀還小。在關注任何事情這方面。都是有著自己的注重點。當然。任何人都是如此。只不過朱翊鈞的年紀。主動讓現(xiàn)在的他還不能把握大局。朱翊鈞所關注的。就是自己的好友努爾哈赤能不能夠安全。
之前雖然說他讓張凡將努爾哈赤帶回來。只不過他也知道一些努爾哈赤的性子。雖然他相信張凡一定能夠辦成。但是卻也做好了努爾哈赤不愿意回來的打算了。但是現(xiàn)在。因為遼東的事情有所變得。讓王杲的攻擊提前了。這種事情雖然誰都不想。但是既然發(fā)生了也就沒辦法挽回了。
而朱翊鈞也明白這一次張凡前去那里到底所謂合適的緣故。所以如此一來。朱翊鈞也明白。張凡是沒有辦法按照之前定下的日期回京城來的。這么一來。就算是努爾哈赤被張凡說動。愿意跟著他一同回京。卻也是要再等上一段時間了。而就是這么一段時間。朱翊鈞就是在擔心。努爾哈赤會不會因此而出什么意外。
不過如今。大捷傳來。打了勝仗了。而且是大勝。這邊根本就沒有什么損傷。這也是讓朱翊鈞放心了不少。畢竟只要這邊勝利了。那么努爾哈赤就是安全的。
雖然傳回來的捷報上并沒有說明。但是想來張凡也差不多是同一時間啟程回京了。再過不久。朱翊鈞也就能夠見得到張凡了。或許還有努爾哈赤也說不定。只不過。朱翊鈞總是要因此而失望了。只不過如今的他還并不知道。
期待著張凡回來的人有不少。不僅僅包括朝中的人。恐怕最為期望張凡能夠回來的人。也就是張凡的家人了。
張府的人也是聽聞了大捷傳來的消息。所以他們也是極為高興的。尤其是趙氏和茹雪她們幾個。趙氏就自然是不必說了。張凡是他的親生骨肉。即便是如今在朝中為官。地位高絕。但是依舊是她的兒子。而行千里母擔憂。更何況張凡是去往如此危險的地方。那就更是如此了。而茹雪她們也是這樣。并且茹雪也是知道。張凡以往每每出門。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故。尤其是讓她這個做妻子的擔心。
這段時間。倒是讓張府的人放心了不少。就是從大約十來天之前的時候開始。幾乎每一日。宮中的那位馮寶馮公公。每天都會上門。一開始張府的人對于馮寶為何會上門的緣故并不知道。只不過顯然馮寶說也只是收到了張凡的消息。讓他幫忙照顧一下家中。
當然。張家的人對于張凡為什么會這么做都是有些想不明白。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家中是否發(fā)生了什么。畢竟在他們看起來。這是一切正常的。不過既然這是張凡的意思。那么就這么辦好了。更何況馮寶在宮中。得到的消息必然是要比他們快了很多。所以他們也是會問問馮寶一些關于張凡的情形。
而馮寶來這里的時間。也是又長又短。有的時候也會坐下來跟茹雪或者趙氏聊上兩句關于張凡的事情。有的時候則是如同順道過來看看一般。并不是會呆太長的時間。
雖然說馮寶是太監(jiān)。但是張家的人也知道張凡跟他交情不錯。所以也沒有什么討厭的情緒。
當然。馮寶每日會來這里。是將他并沒有撒謊。就是因為他受了張凡的托付。幫個忙而已。只不過他所幫的忙。那可不是什么比方說家中事務一般的事情。而是張凡托他幫忙調(diào)查錦衣衛(wèi)中是否會有刺客。
而馮寶既然接受了。那就要做到最好才行。所以馮寶所調(diào)查的范圍。那可不僅僅是包括錦衣衛(wèi)。就連張凡的家中也是沒有放過。
馮寶并不知道張凡當初在策劃那場行刺的時候。到底都跟什么人說過了。所以他連張凡的家中也沒有放過。萬一張凡家中有什么間隙。在張凡無意中說出來的時候聽到了。最后將消息傳給了王杲的話。這都是不一定的事情。所以馮寶是絕對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地方的。
只不過。顯然張凡家中能夠查的也并不多。更何況因為這里是張凡的家中。所以調(diào)查起來也是有所困難。也就只有馮寶親自來看一看。但是他也并不是抱有太大的希望。
在張凡家中的人。去處趙氏之外。幾乎是所有的人。馮寶都讓人查了一遍。尤其是當中的那些下人。有的是張府招來的丫鬟和家丁。但是也有張凡安插在暗中保護家人的人。這些人馮寶是一個都沒有放過。全都查了一遍。
而結(jié)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
再加上張凡的地位。能夠出入張府的客人也都是有身份的人。張凡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能夠出入這里的客人只有極少數(shù)。大都是朝中一些官宦之家的女眷。雖然馮寶也查了。但是也沒有什么結(jié)果。
倒是唯一有個經(jīng)常會來的人。喚作紅兒。馮寶讓人查了之后也是知道這人是張凡手下梁超的妻子。妻子擔心丈夫也沒什么好懷疑的。
漸漸的。馮寶是將重心轉(zhuǎn)移出了張府。覺得若是有什么人告密也并應該是在這里。
只不過。有些事情還就當真是讓人有些意想不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