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說服開始
張凡從方振乾那里回來了之后。也就不再去想那些紛擾的事情了。而是全力投入了眼下的事情里面去。
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準備好道具了。雖然說他是這一次評判造反的主將。即便是連劉顯這個真正率兵上陣打仗的大將。也要聽從他的吩咐。所以說。赦免永寧府里面的那些造反的人的權力。張凡還是有的。
但是。這里面是有誤區(qū)的。張凡的確是有權力赦免他們一死。但是這只是暫時的。并非永久。在這一場造反還沒有被評判下去之前。張凡身為朝廷指派的人。自然是有這個權力的。但是等到戰(zhàn)事一點結束。所有的事情全都塵埃落定的時候。那些人的性命到底會怎么樣。卻還是要看朝廷的決議了。
也就是說。如今張凡下的這一道赦令。根本就是在欺騙永寧府中的那些人罷了。現(xiàn)在他們投降了或許是安全的。但是他們能不能夠活下來。這可就不是由張凡說了算的了。全部都要看之后朝廷是如何來決斷的了。
或許。張凡這么做。實在是不道德。畢竟。他這么做。是欺騙了這些人。而且。還是以性命之事作為欺騙的話。實在是讓人覺得不應該。不過。對于這件事情。張凡并沒有什么負罪感。畢竟。這么做。可以救下很多人。既然如此。何樂而不為呢。
而且。更重要的。也是讓張凡能夠安心的。絲毫沒有心理負擔的去做這件事情的緣故。就是張凡心中明白。這些人絕對是不可能會被朝廷或者太后下旨殺掉的。
雖然說世事無絕對。不管是再怎么有自信。這種事情哪怕是再小。也會有那么一點的可能性。這或許跟張凡以往的行事風格有所不同。不到事情能夠有萬全的把握就不動。但是。這并不是在做什么任務或者是什么別的事情。這是朝廷的決議。而朝廷當中的各種事項。尤其是這樣的決議。并不是非要有了十成十的把握才能去做的。像這種朝議。只有有六七成的把握。就已經可以說是穩(wěn)贏了。
而且。即便是有什么唱反調的人。但是張凡并不會去在意這些。這些人。畢竟是這西南少數(shù)民族的人。而西南自從大明開國至今。就一直都不平靜。如果說這兩萬人都已經被俘了。卻還是被朝廷下令斬首的話。這里會鬧出多大的亂子來。恐怕朝中是沒有人會不知道的吧。
如果說這兩萬人是因為在造反的過程中。于劉顯的大軍在戰(zhàn)場上對陣而被殺了個精光的話。卻是并沒有問題。就算是這會讓西南其他各族膽寒。甚至于鬧起始端來的話。但是這也是根本就沒有辦法的事情。不需要多做考慮。但是如果說這兩萬人明明已經是放下了刀劍。投降了。卻還要殺他們。這么一來就要有大麻煩了。
總之。就是如此。張凡是早就想過來。到時候朝中絕對是不可能下那種毫無人性。也毫不考慮未來的命令的。
當然。既然是朝廷。就存在無數(shù)的可能性。而且。等到朝議此事的時候。也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唱反調才行。這并不是什么不應該的事情。而已經成為了一種慣例。即便是爭辯的理由再怎么不對頭。即便是站出來唱反調的人自己也明白自己說的并不在理。但是還是會有人站出來這么說。但是大勢不可逆。即便是有人站出來唱反調了。也不可能會被通過了。
畢竟。如今并不是一個昏君當?shù)赖臅r代。李彩鳳身為太后。執(zhí)掌大權。或許讓一個女子如此。的確是讓很多朝中的大臣心有不甘。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李彩鳳且不論她的身份如何。但是她在治國這方面的才能。還是有些的。最起碼比之這之前的大明幾代帝王都要好多了。
當然。若是實際論起來。李彩鳳并沒有什么過人的才能。說她平庸也是毫不為過。但是平庸著有所作為。和有才能卻毫不作為。卻又是兩個極端了。她不懂的可以交給張居正去辦。她懂得可以自己下旨意。不過最重要的是。李彩鳳無論做什么。全都有一個最基本的。那就是她絕對不會允許大明朝亂起來。這不僅僅是要對先祖有個交代。更重要的是為了下一代。為了她的兒子朱翊鈞在親政之后。就算是沒有一個強盛的帝國。但是也必須是一個安定的帝國才行。
只要李彩鳳能夠一直遵循這一點。那么張凡就敢肯定。她是絕對會放過這兩萬人的性命的。所以。張凡才會如此肯定地對方振乾說出這么一番話來。只要他們肯投降。那就能保證永寧府里的那兩萬人的安全。
所以。現(xiàn)在張凡寫著這么一道赦令。即便是謊言。但是他卻是毫無負擔的。
當然。張凡并不會為了這件事情將自己也搭進去了。雖然是謊言。但是他卻不可能將謊話也寫上去。說是保證他們投降之后的絕對安全之類的文字。絕對是不可能出現(xiàn)在張凡手下的這道赦令上的。為什么。這可是把柄啊。貨真價實。能夠置他于死地的把柄。
這道赦令。并不是什么秘密的東西。將來總是會公開。讓外人知道的。而一旦張凡寫了那種東西上去。到時候已公開。這道赦令就成為了其他人彈劾他的有力證據(jù)。只要彈劾他王子決斷。代行天子之意。絕對是能夠讓他腦袋搬家的。
但是。卻也不能夠寫的太過實在是了。畢竟。這道赦令也是要拿給永寧府的那些人去看的。那些人雖然并非漢人。而且這里的各個部族對于漢人也著實沒什么好感。恐怕是不回去學漢人的東西。或許識文斷字倒還是做得到。但是太過深奧的東西。卻是未必能夠看得明白。但是。這種事情。誰又敢保證。要知道。現(xiàn)在永寧府中的那些人。可是有兩萬之眾。萬一當中有什么人還當真是讀過書。能看得明白的話。豈不是要露餡了。這么一來。這一番動作豈不都是白費了。還得要再起戰(zhàn)亂。
所以。張凡的這道赦令。也不能寫的太過實在了。須得委婉一些。總之。不能夠讓其他人在這上面抓住他的把柄。將來彈劾他;也不能讓永寧府中的那些人看明白了。以防會節(jié)外生枝。
聽起來雖然麻煩。不過好在。張凡在這方面可不是生手了。不說他原本就文采不錯。再加上在朝中這么多年。又教了朱翊鈞這么些年的書。那些個奏折他也是看過不少了。應該如何將矛盾完全矛盾的東西。同時寫到一頁紙上。卻還讓人一眼看不出來當中的不同。這種高深的學問。張凡雖然是用的不多。但是他早就已經掌握了。如今這一次。可算是初試身手了。
等到第二天的時候。王猛他們已經是將人都找來了。雖然這個速度很快。但是也并非什么讓人吃驚的事情。畢竟這邊本就有很多部族散布著。而當中也不乏那些各族的大部族。想要找到這些部族很容易。即便是不去衙門里查詢。問問當?shù)厝恕R簿湍苊靼琢恕6业搅瞬孔濉T偃フ耶斨械匚蛔罡叩娜恕R簿屯耆皇菃栴}了。
雖然說當中。有一半是愿意來的。有一半是半推半就著被強行拉來的。但是這些人卻也不得不來。畢竟現(xiàn)在這邊已經鬧成這樣了。而且還找到他們的族上。這些人顯然是害怕朝廷會對他們開刀。所以過來看看情形倒也是沒什么錯。
不過張凡可管不著這些人到底是存了什么心思。他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眼下的事情辦妥了就行了。
在這些人被帶到了劉顯的軍營當中之后。立馬就被震住了。畢竟劉顯治下的軍勢有何等的威武。即便是張凡剛來的時候。也是被小小地震驚了一下。更加何況是這些人呢。而且。在這些人知道這里只不過有一萬人。還有四萬已經永寧府團團圍住只是。他們面上的表情。當真是精彩至極了。這一環(huán)。也是張凡早就跟劉顯商量好的。為的就是要給這些人一些震懾。讓他們知道。跟朝廷作對。絕對是沒有好下場的。
倒也不能怪這些人。畢竟他們最大的部族。也不過萬余人。而能夠站出來打仗的。最多也就只有千余罷了。永寧府里的那兩萬人。對這些人來說已經是不可想象的了。而劉顯的一萬大軍實實在在在他們眼前。已經是讓他們驚訝不已了。更加不用提五萬人列于陣前是何等的景象了。
原本。這些人當中還有人抱有看好戲的心態(tài)。現(xiàn)在也全都沒了。在他們看來。兩萬心不齊的人。在這五萬大軍的面前。根本是不堪一擊的。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讓他們知道。如果他們不幫忙。等到滅了那兩萬人之后。倒霉的就是他們了。這么一來。也讓事情好辦了不少。
而接下來。還沒等到這些人從震驚當中回過神來。他們就被待到了方振乾那里。
到底應該怎么說。張凡已經跟方振乾商量過了。但是張凡還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在方振乾游說這些人的時候。張凡就呆在帳篷后面偷聽這。
只不過。在這里偷聽的人。可不止有張凡一個。還有一個讓張凡現(xiàn)在很是頭疼的人。方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