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要想富、先修路
第194章 要想富、先修路
修路;要想富、先修路,或許是因為陸山后世在修路概念上對陸山的影響,所以,在這個時代之后,陸山最先考慮的反而不是新城安排多少人手,安排什么人去的問題。 而是交通問題。
以這個時代的極其貧乏的交通手段來說。 除了依靠雙腳之外,馬匹的出現(xiàn)給鹿部落提供了另外一個手段,當(dāng)然,馬車在目前只能成為運輸貨物的工具,速度比起人的雙腳還慢,是不予考慮的范圍。 另外,在冬天,鹿部落相對其他部落來說,多了一個重要的交通工具——雪橇。 這個工具在冬天可是比馬匹還要實用的工具。
因為修路的緣故,讓鹿部落的水泥土作坊又加快了趕工的速度。 讓陸山?jīng)]有想到的是。 在前段時間因為建設(shè)運動場的緣故。 水泥土作坊熟能生巧。 硬是把水泥的燒制技術(shù)提高了一個層次。 可別小看這個層次。 這使得每一窯的水泥出產(chǎn)量增加了不少。 另外,水泥的質(zhì)量也提高了許多。
在修路的問題上,按照陸山的意思。 修建高速公路是完全沒有必要的事情,再加上這時候也沒有那樣的技術(shù),光是拓展路寬就需要巨大的工程量,如果搞成高速公路那么寬,恐怕陸山這輩子到死都還在修建。
按照陸山的設(shè)想,現(xiàn)在鹿河山道的寬度在兩米五的樣子。 陸山初步準(zhǔn)備擴展到四米到四米五的程度。 而靠近鹿河這一邊,自然是沒有地方再允許陸山進行擴展。 唯一地出路。 就是將山體挖掘下來。 挖掘的泥土用來抬高路基。
鹿河山道這一段,一共近千里的距離。 所長不長,但是絕對不算太短。 如果一天完成一里。 需要三年的時間。 完成三里也需要一年。 而陸山也下達了任務(wù),每天完成十五里的任務(wù)。 這樣一來。 一直修建到新城也只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
修建鹿河山道的人員,除了軍隊全部出動參與到馬路修建上來以外。 另外趁著這段農(nóng)閑地時節(jié)。 陸山又從部落里征調(diào)了近十萬人參與到了工程的修建。
挖掘山體地工具,因為沒有炸藥。 只能采取最為原始的手段人工挖掘。 好在靠近鹿河山道這邊的山體已經(jīng)傾斜了下來。 坡度不是很大。 基本上。 兩米的長度再加上平均一米五左右的高度這使得整個工程的進度迅速的進行著。
加上軍隊一起。 一共十二萬人,被陸山分成了兩組。 一組八萬人,每人一米地范圍進行挖掘。 這樣一來。 按照挖掘的速度。 基本上。 在一天之內(nèi)遇到這種平坦的地勢的話。 一天的進度可以達到八萬米,也就是160里的樣子。 當(dāng)然,這只是將路面拓展出來。 在后面還有路基的平整,夯緊,以及山體的修筑和路面硬化等工序需要完成。
路基地夯緊,在沒有壓路機的情況下,完全依靠人力的話。 這肯定是不行的,所以,陸山在決定修路之后,將走進了州狼的冶煉工場里面。 雖然現(xiàn)在煤炭緊張,可從三和城挖掘的煤炭還是基本可以保障冶煉工場地煤炭使用。 再加上原來有熊和皇覃放交換給陸山的共十萬斤銅。 露在冶煉工場的外面,風(fēng)吹日曬,都已經(jīng)長滿了銅綠。 這時候,陸山廢物利用起來。
兩個圓柱體形狀的銅形圓柱被迅速的澆鑄出來。 這對于州狼來說。 完全是沒有任何技術(shù)含量的工作。
在兩個寬三米直徑在一米三左右的圓柱體兩端,在圓柱體圓心的位置各伸出來一個直徑在十厘米。 長約二十厘米的小圓柱體。 如今,在陸山的指導(dǎo)下,圓規(guī)已經(jīng)在部落里大量地應(yīng)用起來。 制作一個正規(guī)地圓,完全不存在任何技術(shù)上的困難。
在這兩個奇特圓柱體地兩端。 連草用鹿部落周圍最為結(jié)實的鐵木制作了兩個架子。 這樣一來,在架子的前面分別用三匹馬拉動圓柱體在地面上滾動。 這就形成了一個原始的壓路機。 看到了壓路機的好處之后。 陸山更是將所有空閑的銅全部都利用起來。 又增加了二十架這樣的壓路機。
壓路機的投入使用大大的節(jié)省了部落民眾們的工作量。 這樣一來。 在八萬名路面拓展人員的開拓下。 后面四萬人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以五千人作為運輸隊伍,從部落里運送水泥、河沙、卵石等修路必須的建筑物資。 并負(fù)責(zé)整個施工隊伍飲食的運輸。
另外三萬五千人。 五千人在后面專門的從事混凝土的攪拌工作。 另外二萬五千人在一部分建筑隊的隊員指導(dǎo)下。 對挖掘出來的山體用紅磚或是石頭加固,以防止水土的流失而引起塌方。 另外也對靠近鹿河的這一邊進行修筑。 最后五千人,跟隨在壓路機的后面進行路面的混凝土澆鑄工作。
從整個鹿城到新城一共一千三百里的距離陸山也根據(jù)普通馬匹的奔跑極限,在路上設(shè)立了三個驛站。 第一驛站的地址,設(shè)立在出新城四百里,也就是進入鹿河山道一百里的地方。 第二個驛站和第三個驛站之間的距離分別是四百五十里。
驛站的形式與現(xiàn)在鹿部落流行的套房完全不同,采取的是目前鹿部落村落里流行的四合院的形式。
在鹿河馬路。 恩。 現(xiàn)在稱呼為山道很明顯已經(jīng)不太適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和需求。 最后,在取名的問題上陸山親自*板。 既然是馬奔跑的道路自然是稱呼為馬路。 前面兩個字就不要改動了。 后面把山道改為馬路就是。
驛站就建設(shè)在鹿河馬路靠近山體的這一邊,通過加大工作量,強行的在山體上挖掘出一塊大約三十米深、五十米寬的凹陷。 四周已經(jīng)顯得陡峭的山壁用大石頭混合著水泥平整的碼出來。 在上面再移植上樹木維持水土。 這樣一來。 驛站就沒有被壓到的危險。
驛站的前面靠近馬路邊上除了一張大門之外,全部用圍墻圍起來。 在里面,靠外面馬路這一邊是飼養(yǎng)馬匹的馬廄。 兩邊是倉庫,一個倉庫是馬草料,一個倉庫是人的糧食。 在最里面。 一排平房,是驛站工作人員居住的地方。 每一個驛站安排五十個人居住,在平日里,充當(dāng)驛站和馬路的維護。 在戰(zhàn)爭的時候,這里負(fù)責(zé)信息的傳遞和臨時的要塞。 所以。 在建筑的當(dāng)初,陸山就充分的考慮到了戰(zhàn)爭的需要。 在靠外面馬路的圍墻上方,也就是馬廄的上方有著可以提供給士兵射擊的垛口。
拓展路基的八萬人在朝著前面拓展了近六百里之后,就停頓了下來。 畢竟,后面的進度慢了也不是辦法,這樣一來,對于整個工程內(nèi)十萬人的吃喝線拉得太長的話,對于部落的后勤保障就是一個大問題。
無奈之下,八萬人又不得不返回來,參加到了路基的夯緊和兩邊路邊的修葺工作上來。 整個工程進度在迅速的拓展著。 整個工地上天天都高昂的唱著號子。 鹿部落第二個城市的建設(shè)讓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畢竟一個部落擁有兩個城市,這在部落民眾們的心里。 這在以前來說。 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這時候,陸山也從鹿河馬路修筑工程上撤了下來。 整個工程已經(jīng)上了正規(guī)。 陸山已經(jīng)沒有必要在繼續(xù)的待下去。 此刻,修筑新城的事情已經(jīng)到了要規(guī)劃和進行初步行動的地方。 否則,等馬路一修好。 又到了秋收的時候。 再建設(shè)新城,就只能等到明年才能完工了。
陸山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個明年。 至少。 自己已經(jīng)來到這個世界有十個年頭。 最大的孩子陸承威都已經(jīng)八歲了。 雖然自己還只有二十八歲。 可是。 陸山第一次有了時間緊迫的念頭。 這個念頭讓陸山在不知不覺之中加快了自己行動的步伐。
民眾遷移的工作在陸山的催促下政務(wù)院也迅速的開展起來。 部落給遷移的民眾開出了十分優(yōu)厚的條件。 到新城之后,除了可以活動比現(xiàn)在多一半,也就是現(xiàn)在有四十畝地。 在新城可以獲得六十畝地之外。 部落還將免除遷移民眾第一年的稅收。 同時免費在新城獲得一坐由部落提供的房屋。
這樣優(yōu)厚的條件讓遷移工作得到了順利的展開。 十萬人遷移的民眾也都做好了準(zhǔn)備,年輕的都準(zhǔn)備到新城大干一場。 畢竟,這樣的機會是十分難得的好機會。
新城的規(guī)劃也在陸山的設(shè)計之中,與鹿城不同的是。 陸山?jīng)Q定把新城建設(shè)成一個有四個城門的城池。 這樣一來。 新城的居民無論土地在哪個方向都能夠走最短的路程。
另外,就算以后人口增加了。 新城的城池結(jié)構(gòu)相比鹿城來說也很好改造。 并不會搞得像現(xiàn)在的鹿城一樣,規(guī)劃無序。
看著自己搞出來的草圖,陸山內(nèi)心也難免得意起來。 抬頭對著正坐在自己對面整理遷移人口檔案的陸戰(zhàn),陸山更是興致高昂的道:“來來,小戰(zhàn),你看看這圖,在軍事防御上你有什么主意沒有。 畢竟你也是軍隊出身。 ”
看著陸山的新城草圖。 陸戰(zhàn)還沒有來得及說話。 外面一直駐扎在修路工地上的陸林沖了進來,大口喘著粗氣道:“大…大哥。 工地在修建第二個驛站的時候。 挖出問題來了。 ”
9?9?9?W?X.C?O?M,sj.9?9?9?w?x.c?o?m,。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