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滿朝跪諫
午門前的廣場上一片議論之聲,但是前排的幾位大佬卻都十分沉靜,只不過所有人的眉毛都緊緊地擰在一起,顯然心中并不似他們面上這么平靜。
朱祁鈺也不催,他知道,這是這些重臣,在衡量利弊得失。
這種大事,必然要經(jīng)過一番審慎思慮才是。
在場的九卿重臣們,的確都十分猶豫!
京營的份量,的確是太重了!
李賢提了兩個條件,但是實(shí)際上還有隱晦的第三個條件,那就是文臣對勛戚的打壓到此為止。
至少,因?yàn)橥聊局郛?dāng)中勛戚的過錯而進(jìn)行的打壓,到此為止!
李賢雖然沒有明說,但是到了他們這種身份地位,很多話都不用明說。
勛戚一脈,已經(jīng)讓步到了如此程度,如果文臣還是死死抓著不放,那么武臣這邊傾力反撲起來,文臣這邊也未必就真的能受得住。
更重要的是,這個當(dāng)口,一旦因?yàn)槲奈渲疇帉?dǎo)致戰(zhàn)事有失,那到時候責(zé)任可全都是文臣這邊的。
畢竟,京營的份量,已經(jīng)足以代表勛戚和解的誠意了。
但是……
顧興祖等人暫且不說,勛戚這邊一下子要通過三個實(shí)職都督,這筆買賣,是否劃得來?
足足過了近半炷香的時間,朱祁鈺才抬了抬手,在禮官的主持下,朝會重新恢復(fù)了秩序。
朱祁鈺偏了偏頭,將目光放到王直的身上。
這樁事情,說到底,還是要他這個百官之首來敲定。
其他人的份量都不夠!
王直對這一點(diǎn)也清楚,短短的片刻之間,他心中亦是已然有了決斷,開口道。
“郕王殿下容稟,無論是京營提督大臣,亦或是五軍都督府都督,皆是朝廷重器,所謂恩出于上,此事本該由君上決斷,然如今天子蒙塵,我文武百官悉惟殿下總攝大政,故老臣之意,此事當(dāng)由殿下代天子決斷。”
這就是變相的同意了……
說到底,還是京營的份量太重了!
重到哪怕文臣知道,這是勛戚拋出來的一塊餌,還是忍不住要吞下去。
畢竟,以后的事情誰也說不準(zhǔn)。
就像李賢剛剛說的一樣,實(shí)職都督的任命,有廷推固然更加名正言順,但是不經(jīng)廷推,由君上直接簡拔才是常態(tài)。
如今情況特殊,天子被擄,在廷推當(dāng)中,文臣的人數(shù)是占據(jù)優(yōu)勢的,這才能夠卡著實(shí)職都督的任命。
但是卡的了一時,卡不了一世,日后局勢穩(wěn)定,新君繼位,總有一天還是會任命的。
倒不如趁此機(jī)會,狠狠的敲勛戚一波竹杠。
要知道,京營可是這幫勛戚的心頭寶,錯過了這次機(jī)會,再想讓他們吐出這塊肥肉,基本上沒什么可能。
所以王直衡量了一番,很快便做出了決斷。
王老大人說的委婉,但是朱祁鈺自然聽得明白。
沒有反對,便是同意了……
朱祁鈺點(diǎn)了點(diǎn)頭,又對于謙道。
“于尚書,豐城侯提議由你來提督京營,你意下如何?”
“臣悉惟殿下之命!”
于謙倒是沒怎么猶豫,直接了當(dāng)?shù)谋憬恿讼聛怼?br/>
有了王直這個百官之首的首肯,再加上于謙這個分管兵事的九卿點(diǎn)頭,這件事便算是基本成了。
但是朱祁鈺還是挨個詢問了剩下的幾個九卿以及內(nèi)閣大臣的意見。
他們的想法基本和王直一致,自然也都是大同小異的應(yīng)了下來。
于是朱祁鈺便開口道。
“既然各位重臣皆無異議,那便照此辦理,命兵部尚書于謙,提督京營,總領(lǐng)京畿內(nèi)外防務(wù)。”
于謙上前一步,道。
“臣領(lǐng)命!”
朱祁鈺又道:“另,擢成安侯郭晟,忻城伯趙榮,駙馬都尉薛恒,為五軍都督府都督,分別執(zhí)掌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及后軍都督府。”
勛戚一脈當(dāng)中,郭晟等三人出列,齊聲開口道。
“臣等謝朝廷恩典。”
塵埃落定,文臣和勛戚兩邊都各自回列。
這一番任命,雖然和最開始預(yù)想的不盡相同,但是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算得上是皆大歡喜。
除了左順門背后的孫太后!
她老人家緊緊捏著手里的帕子,仿佛跟那帕子有什么深仇大恨一般。
這番朝會,文臣和勛戚兩相得利,唯一有損失的,就是位居宮中的太后娘娘了。
不用動腦子想,孫太后也明白。
京營到了于謙的手里,是絕不會再讓她這個后宮太后,指揮的了一兵一卒的!
“郕王……”
死死地盯著門外一臉平靜的朱祁鈺,孫太后臉上勾起一抹冷笑,輕聲道:“哀家果然沒有看錯你,狼子野心之輩,既然如此,別怪哀家心狠……”
孫太后抬手一招,李永昌連忙走上前來,孫太后在他耳邊低聲說了幾句,李永昌臉上的冷汗霎時間便落了下來。
“娘娘,這……這要是傳到外朝去……”
看著李永昌一副懦弱的樣子,孫太后冷哼一聲,低聲喝道。
“傳出去又如何?哀家是大明的皇太后,天子的生母,難不成外朝那幫大臣,還敢為了一個區(qū)區(qū)的先皇遺妃,闖進(jìn)宮中質(zhì)問哀家不成?”
“是,內(nèi)臣這就去辦。”
李永昌嚇得一激靈,再不敢多言一句,立刻便帶著人退了下去。
這邊發(fā)生的一切,朱祁鈺都不知道。
因?yàn)槌瘯€沒有結(jié)束……
對于大朝會來說,廷推只不過是個開胃菜,哪怕因?yàn)閯灼葸@邊出了幺蛾子,這道開胃菜已經(jīng)比的是正席了,可原本的正席也不能撤了。
群臣各歸其位后,左都御史陳鎰上前,沉聲道。
“殿下,臣左都御史陳鎰,同都察院監(jiān)察御史三十二人,六科給事中十一人聯(lián)名上奏,彈劾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振擅政專權(quán),賣官鬻爵,僭越朝臣,威脅天子,致朝廷數(shù)十萬大軍慘死土木,不赦之大罪共九條,違法當(dāng)懲之罪數(shù)十條。”
“此等賊子,當(dāng)夷滅九族,籍沒家產(chǎn),發(fā)其祖宗墳?zāi)梗壓」牵旃菗P(yáng)灰,方可安祖宗社稷,令天下萬民歸心,泄三軍將士心頭之恨,若非如此,無以警戒將來之人,臣陳鎰,叩首以聞。”
陳鎰拜倒在地,高高舉起手中的奏本。
這次乃是大朝會,京城當(dāng)中但凡七品以上的官員,一個不落全都到了,密密麻麻上百人。
本是文武分列,中間空地用于奏事。
但是陳鎰的奏本,卻仿佛打開大壩的鑰匙一樣,一個個的大臣紛紛上前拜倒,道。
“請殿下公斷明允,將王振一黨明正典刑!”
“此等賊子,非株其九族,不足以警戒后人!”
“專權(quán)誤國,實(shí)乃國賊,不可不懲啊,殿下……”
不過片刻之間,中間的空地上就跪滿了人,而且不僅僅是文臣,就連勛戚武臣,都紛紛拜倒,咬牙切齒地要求對王振等人從嚴(yán)處置。
偌大的午門廣場之上,一下子便空了大半,只剩下寥寥數(shù)人還站立在原地。
待得群臣都跪地差不多了,尚還站在前排的幾位大佬各自對視一眼,由王直打頭,出列道。
“陳鎰所言,合情合法,臣同請殿下,速斷其罪,方能安穩(wěn)社稷,穩(wěn)固民心朝議。”
緊接著,禮部尚書胡濙,兵部尚書于謙,戶部尚書沈翼亦是出列喊道:“臣等附議,請殿下速斷。”
一時之間,午門廣場之上,文武百官齊齊叩首,再無一人立于場中,場面壯觀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