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64西夏國王
卻說宋太宗在位日久,一直未立皇儲。這也是令宋太宗頭疼的事情。因為宋太祖駕崩后,其子德昭未能繼位,宋太宗以皇弟身分踐祚,并且宋太祖之死還有“燭影斧聲”之謎,也就是說宋太宗有殺兄奪位之嫌。因此宋太宗傳位,就面臨兩個選擇:立自己的兒子,還是立太祖的兒子。當(dāng)時一般大臣都諱言立儲一事。大臣馮拯上疏請立皇儲,被太宗貶到嶺南。從此朝野上下很少有人再敢議論此事。
楚王趙元佐是宋太宗的長子,因為援救趙廷美(太宗的弟弟)失敗,于是得精神病,性情變得很殘忍,左右的人稍有過失,就用箭射殺。太宗屢次教訓(xùn)他都不改過。重陽節(jié)時,太宗宴請諸王,趙元佐借口生病初愈不參加,半夜發(fā)怒,把侍妾關(guān)閉于宮中,并縱火焚宮。太宗很生氣,打算廢除他太子的身份。寇準(zhǔn)那時正在鄆州任通判,太宗特別召見他,對他說:“找你來和朕一起商議一件大事。太子所作所為都屬不法,將來若登上帝位一定會做出桀、紂般的行為。朕想廢掉他,但東宮里有自己的軍隊,恐怕因此引起亂事。”寇準(zhǔn)說:“請皇上于某月某日,命令太子到某地代理皇上祭祀,太子的左右侍從也都命令跟著去,陛下再趁此機會派人去搜查東宮,若果真有不法的證物,等太子回來再當(dāng)他面公布出來,如此罪證確鑿,要廢太子,只須派個黃門侍郎(即門下侍郎)宣布一下就行了。”太宗采用他的計策,等太子離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殘酷的刑具,包括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來后,當(dāng)場展示出來,太子服罪,于是被廢。
有次寇準(zhǔn)從青州還朝,宋太宗正患足疾,寇準(zhǔn)看過傷情后,宋太宗深情地問道:“你怎么到現(xiàn)在才回來?”接著又問他應(yīng)該立誰為皇太子。寇準(zhǔn)說:“為天下選擇國君,不能與后妃、中官商量,也不能與近臣謀劃,應(yīng)選擇眾望所歸者立為太子。”宋太宗屏退左右的人,輕聲問道:“襄王怎么樣?”寇準(zhǔn)心中暗喜,順?biāo)浦鄣卣f:“知子莫若父。陛下既然認(rèn)為襄王可以,就請決定吧。”第二天,宋太宗便宣布襄王趙恒為開封尹,改封壽王。
太宗冊立太子,大赦天下,京師之人見到太子都歡呼道:“真社稷之主也!”太宗得知后很不高興,馬上召寇準(zhǔn)說:“四海心屬太子,欲置我何地也?”皇帝尚在世,太子如此深得人心,自然為皇帝所忌,有哪個皇帝不想權(quán)力為自己所操控呢?因此太宗心中自然不痛快。幸得寇準(zhǔn)說:“陛下?lián)袼愿渡衿髡撸实蒙琊⒅鳎巳f世之福也。”太宗聽后才消氣,請寇準(zhǔn)喝酒,大醉方罷。
真宗名恒,母親是元德皇后李氏。乾德六年正月,元德皇后夢到衣服的大襟托住太陽,于是懷孕,十二月二日生趙恒于開封府邸宅,當(dāng)時紅光照耀居室,他的左腳指上有一個“天”字。真宗從小聰明,外表漂亮奇異,同諸王一起玩,喜歡游戲打仗,自稱元帥。宋太宗很喜歡他。曾經(jīng)登萬歲殿,坐上皇帝寶座,太宗十分驚奇,摸著他的頭問:“天子好做嗎?”回答說:“聽從天命罷了。”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逝世,真宗奉遺命在靈樞前即皇帝位。
卻說唐僖宗時,黨項部首領(lǐng)李思恭被朝廷封為夏州節(jié)度使,因平黃巢起義有功,一度收復(fù)長安,再次被賜姓李,封“夏國公”。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國公成為當(dāng)?shù)氐姆?zhèn)勢力。這部分黨項羌武裝也被稱為“定難軍”,正式領(lǐng)有銀州、夏州、綏州、宥州與靜州等五州之地。
五代十國時期,不管中原是何人當(dāng)政,李氏(拓跋氏)皆“俯首稱臣”,換來該地的統(tǒng)治地位和大量的賞賜。
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建設(shè),平夏地區(qū)非常富饒。宋太祖雖削奪藩鎮(zhèn)兵權(quán),但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依然寬宥,“許之世襲”。
當(dāng)夏州節(jié)度使李繼捧上臺后,情況有所變化。李繼捧因不能解決家族內(nèi)部矛盾,在太平興國七年(982年),親率族人入京朝見宋帝,自愿獻出銀、夏、綏、宥四州八縣地方。
李繼捧的族弟名叫李繼遷。李繼遷“生而有齒”,“勇悍有智謀”,十一歲時李繼遷率眾出獵,遇到一只猛虎,隨從嚇得不知所措,李繼遷卻不膽怯,令屬下躲在林中,他自己爬到一顆大樹上,把猛虎射死。
李繼遷因此名噪一時,當(dāng)時的府主大王李克睿很愛惜他。
真宗即位后,李繼遷上表稱賀,且求請封藩,真宗知他狡詐,只因國有大喪,姑從所請,命為定難節(jié)度使,賜名趙保吉,且把夏、綏、銀、宥、靜五州一并給他。
從太平興國七年到雍熙元年三年中,李繼遷一直處于打游擊狀態(tài),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
卻說北宋乾德年間,趙匡胤派王全斌平蜀,卻一直攻不下雅州和黎州。此時曹光實家族被他仇敵的軍隊包圍,他背著母親破門而出,揮戈突圍,異常勇猛,敵人都避開不敢接近。他逃走后,曹家三百多人被殺。曹光實背著母親到成都,獻上雅州地圖,希望報仇雪恨。王全斌命他帶兵攻打雅州。在攻下雅州和黎州后,曹光實就任雅州和黎州第一任知州,并兼任都巡檢。后來趙匡胤經(jīng)常派他到全國各地平亂。
雍熙元年九月,曹光實夜襲李繼遷,攻破李繼遷的族帳,并俘虜了李繼遷的母親和妻子,牛羊等戰(zhàn)利品“以萬計”。
李繼遷不是曹光實的對手,于是到城門外詐降。曹光實信以為真,僅僅帶了百余騎隨從前往,在葭蘆川遭到李繼遷突襲,曹光實力戰(zhàn)不支殞命沙場。他侄兒曹克明搶回了他的遺體。曹光實時年55歲。
李繼遷重返銀州,自稱定難軍留后,并封一些虛銜籠絡(luò)其他各部酋長。豪族野利氏還以女妻之。李繼遷又在黃羊坪聚集力量。
看上去局勢一片大好,但蕃部又哪能打得過宋國的正規(guī)軍呢?濁輪川之戰(zhàn),在王侁李繼隆的攻勢下,李繼遷慘敗,追隨的酋長也或死或降,李繼遷被迫放棄銀州出逃。
縱觀局勢,李繼遷決定依附契丹做小弟,借力打力發(fā)展自己的勢力。
雍熙三年二月,李繼遷向契丹稱臣。遼國也想借李繼遷的勢力牽制宋國,一拍即合。遼帝授李繼遷為定難軍節(jié)度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
為了鞏固聯(lián)盟,十二月,李繼遷又向契丹請婚,遼帝又痛快地許以宗女。
李繼遷依靠契丹,肆無忌憚地侵?jǐn)_宋國邊境,成為宋國西部的威脅。
宋國無奈,打了他跑,走了他回來,只好改變策略,詔諭李繼遷歸順,李繼遷不肯上當(dāng),越發(fā)頻繁地侵?jǐn)_邊境,還屢屢得手。心胸狹窄的趙三胖就多心了,認(rèn)為在朝的李繼捧向族弟李繼遷泄漏朝廷事。
李繼捧被遷到崇信軍,地方狹小位置偏僻還沒有實權(quán),心里不痛快,覺得在這里不受信任還不如回老家去。就向趙三胖提出愿意回去招降李繼遷。趙三胖立即批準(zhǔn)了李繼捧的請求。
李繼捧本來就因為群情不附才被迫入朝的,李繼遷威望已經(jīng)大漲,讓李繼捧去招降李繼遷豈不是笑話?
所以李繼遷根本不鳥李繼捧,但李繼捧卻上書真宗說,李繼遷已經(jīng)悔過歸順朝廷,請賜官職給他。
這樣的大瞎話真宗也信了,授李繼遷銀州刺史,充洛苑使。李繼遷正忙著娶遼國的公主呢,他當(dāng)然不接受宋國的官職。李繼捧只好自娛自樂。
端拱二年三月,遼國終于把義成公主嫁過來了,還賜馬三千匹。
李繼捧繼續(xù)自娛自樂,他一會兒說李繼遷侵?jǐn)_邊境自己艱辛防御,一會兒又說擊降宥州御泥布、啰樹等二族。趙三胖也不核查真?zhèn)危永罾^捧特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990年十月,李繼遷圍攻夏州,李繼捧狼狽逃走。十二月,契丹封李繼遷為夏國王,這是定難軍初封國王。
接著趙保忠【李繼捧】和趙保吉【李繼遷】兄弟倆開始玩腳踩兩只船左右通吃的游戲:你介紹我到宋國,我介紹你到遼國,互相得利左右逢源悶聲大發(fā)財。
李繼遷很忙碌,這邊對宋國請求陜西互市,那邊對遼國遣使入貢。還時不時地去騷擾宋國邊境一把。
趙三胖大怒,第一次派大軍征討,李繼遷聞訊棄銀州奔走漠北,再一次亡命天涯。
宋朝削奪李繼遷的賜名,毀夏州城,遷民于綏州、銀州。
李繼遷反復(fù)叛降。每次投降,宋廷就會宣布他趙姓,一反叛就宣布剝奪。
李繼遷在“李繼遷”和“趙保吉”兩個名字中自由切換。我估計他在西夏用的是另一個名字,這兩個名字是專門用來應(yīng)付宋廷的。
不過李繼遷(趙保吉)的兒子德明,生下來就叫趙德明,從未叫過李德明,他執(zhí)政24年一直作出一副忠于宋朝的姿態(tài),所以從未被剝奪過“趙德明”這個名字。
不過史料為了閱讀方便,行文前后都會統(tǒng)一對一個人的稱呼,李家父子就采用“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這一套稱呼。
李繼遷去世后,李德明在他靈前嗣夏王位,時年二十三歲。遼圣宗封李德明為西平王。宋真宗也派侍禁夏居厚前去頒詔,并賜給他錦袍、銀帶等物。
宋景德四年,李德明為表示對宋朝的誠意,獻上馬五百匹、橐駝三百頭,宋朝方面表示回謝,賜給奉廩,襲衣、金帶、器幣等物。
宋大中祥符元年,遼國遣使冊封李德明為大夏國王。同年,宋朝降詔給李德明,封他為中書令,增加食邑一千戶。
不過李德明對這些封號都不滿意了!于是營建宮室,追尊李繼遷為皇帝,立李元昊為皇太子,立正妻衛(wèi)慕氏為王后。
李德明先為其子李元昊娶母族衛(wèi)慕氏為妻。為了結(jié)好契丹,又遣使向契丹請婚,契丹將宗室之女興平公主嫁給李元昊。
李元昊對父親的睦宋政策不能理解。有一次李德明遣使臣到宋朝用馬匹換取物品,因得到的東西不合他的心意,盛怒之下把使臣斬首。李元昊對父親說:“從軍的人本來是從事鞍馬的,你現(xiàn)在將使臣殺掉,以后有誰肯被我們使用呢?”李德明見李元昊有這種見識,十分器重。
李德明死后,遼興宗耶律宗真以“婚好之誼”封李元昊為西夏王。宋朝則授封李元昊為特進檢校太師兼侍中定難軍節(jié)度使、西平王爵。但李元昊對宋、遼的封爵都不感興趣,他在接待宋朝使臣時,不以臣禮事宋,對宋仁宗封賜的詔書,遙立不跪拜。勉強受詔,則心內(nèi)憤憤,環(huán)顧左右大臣說:“先王大錯,有如此國,而猶臣拜于人耶!”既而利用設(shè)宴招待宋使臣的機會,在宴廳后傳出鍛礪兵器的鏗鏘之聲,給宋使制造精神威懾;在禮儀上又故意刁難宋使,意在激怒宋朝,挑起事端。
青年時期的李元昊,長了一副圓圓的面孔,炯炯的目光下,鷹勾鼻子聳起,剛毅中帶著幾分凜然不可侵犯的神態(tài)。中等身材,卻顯得魁梧雄壯,英氣逼人。平素喜穿白色長袖衣,頭戴黑色冠帽,身佩弓矢。常常帶了百余騎兵出行,自乘駿馬,前有兩名旗手開道,后有侍衛(wèi)步卒張青色傘蓋相隨,從騎雜沓,耀武揚威。
邊帥曹瑋駐守陜西沿邊,想一睹李元昊風(fēng)采,派人四出打探他的行蹤。聽說李元昊常到沿邊榷市行走,幾次等候以期會面,但總不能見到。后來派人暗中偷畫了李元昊的圖影,曹瑋見其狀貌不由驚嘆:“真英雄也!”
李元昊從祖父李繼遷時就與遼結(jié)為姻親,其父李德明又為李元昊向遼圣宗請婚,遼圣宗把遼興宗的姐姐興平公主嫁給他,還封李元昊為駙馬都尉,晉爵西夏公,又封西夏王。李元昊同興平公主感情不合,夏遼關(guān)系日趨緊張。
此時,西夏所控制的領(lǐng)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guān),北控大漠”,“方二萬余里”,事實上已形成了與宋、遼三足鼎立的局面。
1032年三月,李元昊向境內(nèi)黨項部族下達了“禿發(fā)令”。他率先自禿其發(fā),即剃光頭頂,強令部族人民一律執(zhí)行,限期三日,有不從者處死。一時黨項部民爭相禿發(fā)。
其次,元昊繼位之后即著手創(chuàng)制一種記錄黨項族語言的文字,即西夏文字。李元昊對唐、宋的禮樂制度不以為然。他銳意改革,簡化禮樂制度,裁禮之九拜為三拜,革樂之五音為一音。下令照此遵行,有不遵守者,格殺勿論。
李元昊生性暴戾,多猜疑,好殺虐。李元昊繼位后,為了排除異己,防止外戚篡權(quán),實行“峻誅殺”政策,為立國稱帝掃清道路。開運元年,母族衛(wèi)慕氏首領(lǐng)衛(wèi)慕山喜密謀殺害李元昊,被李元昊察覺,山喜一族人都被溺死河中。李元昊又用藥酒毒死母后衛(wèi)慕氏,盡誅衛(wèi)慕氏族人。他的一名妃子出自母親家族,當(dāng)時有孕在身,但李元昊連親生骨肉也不顧惜,就地賜死。
宋景祐五年,李元昊在野利仁榮、楊守素等親信大臣的擁戴下,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國號稱大夏(史稱西夏),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并大封群臣,追謚祖父和父母謚號。又封野利氏為憲成皇后,立子寧明為皇太子。
李元昊稱帝之后,宋廷上下極為憤怒,下詔“削奪賜姓官爵”,停止互市。并且在宋夏邊境張貼榜文,懸賞重金捉拿李元昊,或獻其首級。雙方關(guān)系正式破裂。元昊向宋朝遞“嫚書”,指責(zé)宋朝背信棄義,夏宋之間的戰(zhàn)爭終于不可避免。
此后數(shù)年,元昊相繼發(fā)動三川口之戰(zhàn)、好水川之戰(zhàn)、麟府豐之戰(zhàn)、定川寨之戰(zhàn)等四大戰(zhàn)役,殲滅宋軍西北精銳數(shù)萬人。又在河曲之戰(zhàn)中擊敗了攜10萬精銳親征的遼興宗。此時,西夏總兵力約50萬人。
慶歷七年,宋仁宗再賜元昊姓趙,可是他不愿意姓趙,改回李姓。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姓趙。
李元昊好大喜功,據(jù)說他下令民夫每日建一座陵墓,足足建了三百六十座,作為他的疑冢,其后竟把那批民夫統(tǒng)統(tǒng)殺掉。
元昊好色,妻妾成群,元昊有記載的后妃共9位,除一位幸運早死外,其余的沒有一個有好結(jié)局。他的內(nèi)宮可謂血跡斑斑,而且因果循環(huán)極重,元昊殺母、殺舅、殺妻、殺子、殺大臣。結(jié)果自己反死在太子手上。
1048年,元昊廢皇后野利氏,改立與太子寧令哥訂親的沒移氏為新皇后。寧令哥揮刀將元昊的鼻子削掉,元昊痛極而死,時年46歲。
西夏的開國皇帝就這樣中道而殂了,最終寧令哥被殺,李元昊的小兒子李諒祚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