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93李師師寧死不屈
俗話說:“妓女無情,戲子無義”。說的是妓女是沒有感情的,或者說妓女的感情只因錢而生。唐朝杰出詩人杜牧寫過這樣一句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說的就是妓女沒有什么愛國的概念,眼中只盯著錢。然而在中國歷史上,卻有這樣一位妓女,十分富有愛心,而且十分有感情,更偉大之處在于:當國家危難之際,傾其所有支助國家,慰問前線將士;當敵人首領貪圖她的美色,要她侍候時,她大罵叛徒,決不辱身,為國慷慨赴死。這在漫長的中國歷史長河中唯此一例。那么這位妓女是誰呢?她就是北宋名妓李師師。
李師師是汴京永慶染坊工匠王寅的女兒。王寅的妻子生下女兒后就去世了,王寅用豆?jié){當奶水喂她,嬰兒才沒有死去。在嬰兒時代,從來沒聽她哭過。汴京有個風俗,生了兒女,父母若是寵愛他們,一定要讓他們在名義上出家,到佛寺去度過一個時期。王寅疼他的女兒,就把她送到寶光寺。一個老和尚看著她說:“這是什么地方?你到這里來呀!”她突然哭了起來。和尚撫摸她的頭頂,她才不哭。王寅高興地說:“這女孩真有佛緣。”凡是佛門弟子,俗稱為“師”,所以這女孩取名叫“師師”。師師四歲的時候,王寅犯罪,被拘捕入獄,竟死在獄中。師師沒有人可以依靠,礬樓有個娼妓李姥收養(yǎng)了她。等到師師長大,無論是姿色還是技藝,都很出色,沒有人比得上她。因此在所有街坊的妓院中她最有名。
著名的大學士秦少游慕師師之名,也來過礬樓,李婆婆命人傳來李師師。師師見罷秦少游,不禁慟容,師師稱得上是柔媚無雙,加上眉間那顆美人痣,真是風情萬種人見人愛。言談之間又極有悟性,詩文酬唱自不必說,琴棋書畫也得上乘。最撩人的是她唱曲的嬌聲,有勾人魂魄之力。秦大學士一時興起,為師師留詩一首贊其美貌:
遠山眉黛長,
細柳腰肢裊。
妝罷立春風,
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
說與青樓道。
遍看潁川花,
不似師師好。
宋徽宗趙佶一生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后來更是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徽宗的后宮妃嬪如云數(shù)量驚人,史書記載有“三千粉黛,八百煙嬌”。但是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一日閑得無聊,徽宗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上“選飯朝來不喜餐,御廚空費八珍盤”十四個字,忽然文思枯竭,讓一位大學士續(xù)下一句。那人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就續(xù)了句“人間有味俱嘗遍,只許江梅一點酸”。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御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伎李師師。
趙佶有個內侍名叫張迪,張迪沒有受宮刑之前,是京城里的一個嫖客,所以和李姥很好。他告訴趙佶說李師師色藝雙絕,趙佶很心動。第二天命令張迪從皇宮中拿出白銀二十鎰送給李姥,說是大商人趙乙想來探望師師。李姥貪圖財物,高興地答應下來。入夜以后,趙佶換了衣服帶著張迪、高俅等人到了鎮(zhèn)安坊,鎮(zhèn)安坊就是李姥所住的地方。皇帝揮手叫其他的人不要跟來,只跟張迪兩個人慢慢走進去。只見房屋矮小簡陋,李姥出來迎接,行了普通的禮節(jié),還端出好幾種時鮮水果,趙佶每樣嘗了一顆,李姥又殷勤地陪了好久,但就是沒看到李師師出來見客。趙佶一直等待著。這時張迪告辭退出,李姥這才引趙佶到一個小閣子里。窗邊擺著書桌,架上有幾卷古書,窗外幾叢竹子,竹影錯亂晃動。趙佶悠然獨坐,心情很安詳,只是不見李師師出來陪客,李姥陪他聊天話家常,又過了好久,李師師還是不肯出來相見。
趙佶正感到疑惑,李姥湊在他的耳邊說:“我這孩子愛干凈,請您先去洗個澡。”趙佶不得已,只好跟著李姥到小樓下面的浴室洗澡。徽宗沐浴更衣完畢,左等右等,都不見美女出來,心急得很,又不好發(fā)作,只能靜靜地等待。正焦急之間,忽聽簾外細步輕搖,纖影晃動,一個極是動聽的聲音問道:
“李媽媽,客人還在么?”
那聲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如煙波流散,如東風撫蘭,鉆入耳中,沉入心底,竟是說不出的受用。
簾瓏輕挑,李師師沖完涼懶洋洋地步入房中,徽宗一見剛出浴的美女,簡直驚呆了,他實在不相信天底下竟有如此美麗的女子。
李師師看向徽宗時,也發(fā)現(xiàn)此人與常人極不相同,生得俊朗不說,眉宇之間也頗是威嚴,當是高貴人物,可終究猜不透此人來歷,知道自己已是怠慢,忙盈盈下拜,走到琴前,專為徽宗唱了一曲《萬里春》:
千紅萬翠,簇定清明天。為憐他種種清香,好難為不醉。
我愛淙如何我心在個人心里。便相看忘卻春風,莫無些歡意"。
李師師的歌喉琴藝,在東京是少有匹敵的。聽了她柔綿婉約的彈唱,徽宗如癡如醉,仿佛墜入夢中,以手不自覺地和拍相擊。徽宗看著李師師輕佻微逗、眉目傳情,早已忘記自己是皇帝,與李師師百般調笑起來。
李師師與高俅早就相識,這時見位高權重的高大人竟然對趙乙畢恭畢敬,知道趙乙肯定是位大貴人,于是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覺味道新鮮,歡娛無比。李師師有一種怪癖,凡是到她這里來,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詩詞一首。她見宋徽宗雍容華貴,雅致非常,當然不會放 過。宋徽宗詩詞、書畫無不冠絕古今,這時又正在興頭上,欣然命筆,用他那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寫道:
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回眸入抱總含情。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涌。
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忒顛犯,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
清晨,皇上解下龍鳳鮫綃絲帶,送給師師作定情信物。因為還要去早朝,徽宗趕忙掀開門簾走了出去。高俅等都在外面,馬上護衛(wèi)他回宮。這一天是大觀三年八月十七日。
不久京城里傳說紛紛,都知道皇帝到過李家了。李姥聽后非常恐慌,嚇得一天到晚哭泣。師師說:“不用怕,我又不知道他是皇上,他也沒有強迫我,皇上心里一定很愛我。”
第二年正月,徽宗派張迪送給李師師一張蛇腹琴,還賜給她白銀五十兩。三月,皇帝又化裝成平民到李家。李師師淡妝素服跪在門口迎接,李姥渾身發(fā)抖站都站不住,再也不敢象上次那樣噓寒問暖了。徽宗和顏悅色地稱她“老娘”,告訴她不用拘束害怕。李姥拜謝了,領徽宗到大樓里去。李師師跪在地上,請徽宗賜一幅匾額。當時樓前有杏花盛開,徽宗就寫“醉杏樓”三個字賜給她。
過一會擺上酒來,徽宗讓師師在桌子旁邊坐下,叫她彈奏賜給她的蛇腹琴,演奏《梅花三迭》。徽宗一邊喝酒一邊欣賞,再三叫好。這次徽宗把用“金勒馬嘶芳草地,玉樓人醉杏花天”為題的一幅名畫賞給李師師,還賜給她黃金、白銀各千兩。
一次徽宗在皇宮聚集皇后、妃嬪飲宴取樂時,韋妃悄悄問他:“李家那個丫頭有什么了不起的,值得陛下這樣喜歡嗎?”徽宗笑著說:“如果你們這一百多人都卸下艷裝換上素服,再把李家那丫頭也放在里面,那么一眼就可以看出她與眾不同。她的那一種幽姿逸韻,遠非一般的容貌可比啊!”
后來宮里盛傳這件事,鄭皇后聽后進諫說:“妓女縱然美艷絕倫,但畢竟出身卑賤朝秦暮楚,難免染上花柳疾病,圣上萬一沾染如何是好?再說皇上作為一國之君萬人之表,此事在民間泛傳,其何以禁?況且圣上經常深夜便裝外出,縱有侍衛(wèi)密隨,也難免會出意外。愿陛下自愛。”徽宗點頭答應,此后一年內沒有再去李家。
這天張迪私下對徽宗說:“皇帝去李家要換衣服,又是夜里去很不方便。現(xiàn)在艮岳東邊有一塊地長二、三里,一直到鎮(zhèn)安坊。如果在這里修一條暗道,皇上來去就方便了。又不易為外人察覺,可保圣上安全。”
徽宗說:“這件事就交給你辦。”
于是離宮一帶被列為禁區(qū),作為御林軍的禁地,而地下挖的通道則直接通到了李師師的家門口,以后徽宗便常常從地道里過去與李師師幽會。
一個歌伎能得到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垂愛,當真是古今罕有之事。
徽宗喜愛師師,但他卻沒有把師師接到宮中,因為他是皇帝,是統(tǒng)治者,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言人。他前有滿朝文武,后有六宮妃嬪,上有七廟列宗,下有皇子王孫,他不可能親自去挑戰(zhàn)封建的規(guī)律,即使有心也無能為力。
徽宗有一次和李師師交歡過后,愛意綿綿地擁著她說:“如果你不是妓女多好啊!朕一定把你娶進宮去,讓你終日陪伴在朕的身旁。”李師師抱著徽宗調皮地說:“要是您不是皇帝那該多好啊!那我就可以和您永遠在一起了!
徽宗又賜給李師師藏鬮、雙陸等賭博用品,還賞賜她玉片棋盤,綠白兩色玉棋子。有天徽宗與師師玩雙陸,輸了;下圍棋,又輸了,就賜給她白銀二千兩。后來李師師生日,又賜給她珠鈿、金手鐲各兩件,白銀一千兩。
作為皇帝,拋棄軍國大事不理,而沉溺于李師師的軟玉溫香中,本身便是滅亡的標志。作為下層女子的李師師,自然不敢對皇帝有絲毫反對。
而李師師的悲劇也因徽宗的到來而開始了。
試想,皇帝寵信的女子又有哪個敢吃了熊心豹子膽前來招惹呢?
因為李師師是被皇上寵幸過的,她住的西樓上下一切東西都用黃緞子蓋了,哪里還有人敢來問津啊,把個多情的李師師弄成了孤家寡人,獨守著煙花樓,夜夜聽別的粉頭們打情罵悄男歡女愛,她只能遙望宮禁獨自淚下。
當時還有一位震古爍今的女子,便是號稱婉約詞宗的李清照,她那首在極度悲痛中寫成的《鳳凰臺上憶吹簫》風靡了京城,到處有人吟唱她的“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唯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李師師曾經與李清照有過一面之交,她的這首詞成了李師師愛不釋手的寶貝,讀一遍哭一遍,覺得李清照字字句句寫到她的心坎兒上,仿佛是按著尺寸為她寫的一般。
至于天下的哀男怨女們,都把這首詞當成相思之苦的最好表達,一時間傳抄無數(shù)。
李師師的家中已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但內中卻有一人是李師師不能割舍的,他就是周邦彥。
周邦彥號美成,錢塘人,生得風雅絕倫,博涉百家,且能按譜制曲,所作樂府長短句,詞韻清蔚,在宋神宗的時候就做了朝廷的太樂正。他和李師師時常往來,李師師以善歌聞名,為她作曲寫詞的就是周邦彥。
有一天皇后生日,他估計皇帝不會來李師師那里,便溜來與李師師幽會,結果不巧得很,皇帝卻偏偏來了,還拎來幾斤潮州柑給李師師嘗嘗,說是快馬加鞭從廣東帶去的,新鮮得緊;周邦彥一頭鉆進了床底躲避。李師師用剪子剝了幾顆,二人一起吃了,然后又在一起呆了半天,把個周邦彥在床底給急的。好在皇帝還記得皇后生日,覺得應該回去陪她,便走了。周邦彥從床底爬出來,與李師師談唱一番,又把剛才聽到的事寫成了一首詞《少年游》:
并刀如水,
吳鹽勝雪,
纖指破新橙。
錦幃初溫,
獸香不斷,
相對坐調箏。
低聲問:
向誰行宿?
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誰又能想到,這流傳天下的《少年游》,竟是周邦彥在床底下冥思半天得來的,天下之大,真是無奇不有了。
周邦彥才華橫溢,李師師亦非泛泛之輩,有道是“日久生情”。古有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今有周先生與李女士。可李女士不敢私奔。
當時的周邦彥雖是師師的常客,他已年老,見師師不是為了色欲,而是與她結成詞曲知己。他為師師寫新詞,師師替他唱新詞,兩個人一個精詞,一個工曲,一寫一演,一唱一和。周邦彥當時是開封府的小小監(jiān)稅官,可文名浩大,工于音律,能自度曲,以《東京賦》馳名文壇。他總是在青樓妓女身上獲得靈感,因而其詞香艷油膩。
周邦彥也真是詞壇的癡才,于心慌意亂的窘境之中,還能寫出這樣的好詞!,可惜他不是真正的少年游!如果是情緣中的少年,那才不枉了這《少年游》!
與皇帝心愛的女人糾纏,周邦彥的晦運也就從那首少年游開始了。
這日,徽宗再次來到李師師所在的礬樓,師師一時興起,把周邦彥的那首《少年游》唱了出來。
宋徽宗一聽,說的竟是那天在李師師房內的情事,他以為是李師師自己作的,正準備夸獎幾句,李師師卻說是周邦彥譜的,話一出口就知道錯了,臉色頓顯局促不安。宋徽宗看了李師師的表情,就知道那天周邦彥一定也在房內,臉色頓時變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師師是我的外寵,還敢再來,那還了得,如果不嚴加懲處,李師師必定會門戶頓開。
當天怏怏地回到后宮,宋徽宗就派心腹收羅周邦彥平日所寫的艷詞作為罪證,說他輕薄,不能在朝為官,把他貶出東京。
處理完這件事后,宋徽宗心中高興,又來到李師師的家中,李師師外出未歸,一直等到初更才見她回來
“師師,你到哪里去了,我苦等了好幾個時辰!”
李師師滿臉愁容,宋徽宗以為她身子不適,起身安慰:“是不是你親眷之中有人窮苦無依朕拿些銀兩給他……”
沒等宋徽宗說完,李師師款款跪下淚流滿面:“請皇上恕妾之罪!周邦彥被押解出京!妾念他到都門以酒相送!”
宋徽宗心里一怔。天子親自治罪的人,李師師居然敢去送行,可見她的膽識。再說周邦彥又有什么罪呢,自己只是因為他來過礬樓找借口打發(fā)他的。
宋徽宗心里這樣想,口里卻問道:"周邦彥說了些什么"
李師師是何等機警的女子,見微宗這樣問,她覺得周邦彥的命運有了轉機:“心里好生懊悔呢。他說他罪有應得天子圣明。
徽宗一聽也覺凄然,第二天就降旨復召周邦彥為大晟樂正,從此周邦彥天天與徽宗混在一起填詞作詩。有道是:
女媧補天已荒唐,
又將荒唐演大荒。
按理說周邦彥應該時來運轉了,可事與愿違,周邦彥第二年就死了。
武功員外郎賈奕以前與李師師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師師,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發(fā),寫了一首諷刺宋徽宗的詞:
閑步小樓前,見個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渾似夢,追歡執(zhí)手,蘭房恣意,一夜說盟言。滿掬沉檀噴瑞煙,報道早朝歸去晚回鑾,留下鮫綃當宿錢。
宋徽宗聽說后大怒,差點殺了他,最后還是貶到瓊州做了個參軍。
元宵的花燈,是北宋都城東京的一大奇觀。屆時家家門口有燈,特別是官宦人家、青樓妓院門口,花燈的制作從形狀到色彩,更是花樣翻新,爭奇斗妍。這一年,宋徽宗忽發(fā)奇想,要炫耀他的“盛世”光彩,命全城百姓人等從十二月初一就開始裝點花燈,直到次年正月十五日止,名之曰預賞元宵。金錢巷內的妓院勾欄都掛出了繽紛的花燈,人出人進熱鬧得很。李姥姥門口雖有異樣華貴的花燈,但大門緊閉冷冷清清。對于這種名伎門前的冷清,人們早就習以為常了。誰敢效法周邦彥呢?
李師師被宋徽宗包養(yǎng)的日子里,認識了梁山好漢浪子燕青。她的身邊又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江湖文化氛圍,李師師不覺地又墜入了戀愛的感情漩渦。
燕青是被官軍追捕誤入李師師的青樓的。李師師與燕青萍水相逢,然而這位皇帝的“二奶”對燕青卻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近感。她知道梁山泊聚集了一批和當今官府作對的英雄好漢,而自己的父親就是讓官府害死的,因此這種親近感是發(fā)自肺腑油然而生的感情。而燕青身上所表現(xiàn)出來清俊儒雅、義氣當先,不是那些好色官員、紈绔子弟所具有的。不過后來燕青與李師師的交往,只是為了梁山招安。
這天李師師接待了由燕青引薦的梁山泊一把手宋江。
宋江雖貴為梁山伯第一把手,但他想走朝廷招安之路,讓梁山兵馬華麗轉身為朝廷兵馬。他想盡了所有辦法都無功而返,于是他想到了可以在皇帝身邊吹枕邊風的李師師。因為燕青與李師師相識,便由燕青帶路引薦。酒宴之間,宋江不僅委婉地表達了自己希望朝廷招安的意思,而且在酒過三巡之后,宋江豪情勃發(fā),就在李師師的書案上,揮毫寫下了他表剖心跡的《念奴嬌》:
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鮫綃籠玉,一笑千金值。神仙體態(tài),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蘆葉灘頭,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連八九。只待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無人識。閑愁方種,醉鄉(xiāng)一夜頭白。
對宋江表白心跡的陳述,李師師沒有用心去聽,她的心思都在燕青身上,在宋江揮毫題詩的時候,李師師那雙明如秋潭的眸子,始終不離燕青的身上。就是當宋江、燕青下樓出門時,李師師還無限幽怨地對燕青說:“兄弟,天涯浪跡,要多保重,姐身雖污,素心尚在,相見有日,望……”說到此時,已經是淚濕粉頰了。由此可見,李師師對待燕青流露的無疑是由衷的感情。
李師師的一生與北宋王朝一樣,是短暫而且華麗的。有人寫詩贊曰:
“少年身價冠青樓,
玉貌花顏世罕有。
萬乘當時垂睿眷,
何憂壯士不低頭!”
可以說李師師是很幸運的。因為在從古至今的女子中,還沒有一個人能同時挽住皇帝、文人、以及江湖好漢的手臂。她給宋徽宗的是欲望的滿足,給周邦彥的是別離的苦酒,她給燕青的是一紙招安的赦書,然而李師師又是不幸的,在那個男權至上的時代,再美麗的女子也不過是男人們隨心所欲的工具。
北宋末年,金兵糾集重兵大舉南侵。當時黃河以北的守軍頻頻告急,叛國投敵者不計其數(shù)。師師聽說河北軍糧草緊缺,馬上將以往徽宗賜給她的那些金銀財寶收拾打點起來,開了一張清單到開封府呈報,府尹見了心存顧忌,讓她三思。她神情激動地說:“我不過是風塵中的一個妓女,深蒙皇帝眷顧,就是來生結草銜環(huán),當牛做馬也無法報答。現(xiàn)在國家處于萬分危急之際,我一弱女子雖不能親自抗金救國,但是我愿意把皇帝這幾年賜給我的東西一一歸還國家。這些錢財本來就是國家的,我一直沒敢動,現(xiàn)在就用它來作河北軍的軍餉吧,好讓將士們好好地保衛(wèi)國家,這也是我的一片誠意,望大人能夠憐念。”府尹聽了,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以后,師師便委托張迪,獲得徽宗的允準后,出家當了女道士。
金兵很快攻克汴京,金兵統(tǒng)帥闥懶派人四下搜尋李師師,他說:“金太宗早就風聞李師師的大名了,非常想得到她。這一次一定要活捉李師師向皇上交待。”可是搜索多日也未見李師師的影子。
漢奸張邦昌等人想乘機討好金主,就派人四處搜索,終于在逃亡的人流中找到李師師。面對這些敗類,李師師破口大罵:“我雖然是個妓女,但我深蒙皇上的厚愛,寧肯以死報國也不會屈服金人。你們這幫人高官厚祿,朝廷哪里虧待過你們了?我不會讓你們當作禮品送給敵人的!”說完拔下頭上的金簪猛刺自己的咽喉,但沒有死,她把金簪折斷吞下去后才死。
一代名妓李師師就這樣死了,被監(jiān)禁在五國城的宋徽宗聽到她的死訊后老淚縱橫,他還寫了一首詩悼念她:
苦雨西風嘆楚囚,
香銷玉碎動人愁。
紅顏竟為奴顏恥,
千古青樓第一流。
李師師雖然是一個娼妓,可是她寧死不屈,大有俠士之風,不能不說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物。后人有詩嘆曰:
芳跡依稀記汴梁,
當年韻事久傳揚;
紫宮有道通香窟,
紅粉多情戀上皇。
孰料胡兒驅鐵馬,
竟教佳麗死紅羊;
靖康奇恥誰為雪,
黃河滔滔萬古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