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0怒打強人
卻說趙匡胤離開蒲州,一路上景色怡人,倒也不感到寂寞。
這天,趙匡胤來到復州,投靠時任復州防御使的王彥超。王彥超與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是同僚好友,并同任過岳州防御使。趙匡胤想通過這層關系,得到王彥超的重用和提拔。
王彥超出生于大名府臨清縣。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年僅十二歲的王彥超隨后唐魏王李繼岌西征前蜀。十一月,前蜀滅亡。次年,李繼岌班師回朝。至渭南時,適逢大將李嗣源謀反,后唐莊宗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身亡。李嗣源即位,即后唐明宗。此時李繼岌成了無國可投的流亡者,他的親信皆置主帥于不顧而四散逃命,只有王彥超始終緊跟不離,直至李繼岌遇害。
李繼岌死后,王彥超至鳳翔軍重云山拜暉道人為師,出家修行。暉道人覺得王彥超并非凡夫俗子,就對王彥超說:“你是富貴之人,怎么能屈居于此呢?”于是贈送銀兩衣帛勸王彥超還俗離山。王彥超深感暉道人的真心善意,不久即還俗。
長興四年(933年),石敬瑭出任河東節(jié)度使。他見王彥超為人正直忠貞,于是將其召至帳下,委以心腹之任。后漢建立后,王彥超出任岳州防御使,后轉任復州防御使。
然而王彥超卻沒有收留趙匡胤,只是給了他十貫錢,打發(fā)他離開。
趙匡胤只得離開復州繼續(xù)游歷。
經過潘源縣,趙匡胤看見街市上有一個賭攤,也許是為舒散一下心情,也許是想贏些錢,拿出身上僅有的錢,加入了賭博。令趙匡胤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大勝,贏了許多錢。
但令趙匡胤想不到的是,潘源人不講理,一看趙匡胤一個外鄉(xiāng)人贏了錢,竟一擁而上,把趙匡胤痛打一頓,搶走了錢!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趙匡胤心里難受啊!
趙匡胤做了皇帝,想起在潘源縣受的欺負,曾下令將潘源縣人口全部遷移、發(fā)配到邊荒之地。雖然后來沒有落實,但潘源縣人一直避諱說這件事,以之為恥。
而對王彥超,趙匡胤也曾“找賬”。趙匡胤登極后,征召各地節(jié)度使入朝覲見。王彥超到京,趙匡胤問:“卿當初為什么不收留我?”王彥超趕緊回答:“復州一個馬蹄窩的點滴之水,哪能容得下神龍?萬一我當初收留了陛下,也許就耽誤了陛下今日之事啊!”
趙匡胤聽后哈哈大笑,接著說道:“那你還是去做節(jié)度使吧,就當是對你當初‘好心’的回報。”
離開潘源后,趙匡胤又來到了隨州(今湖北隨縣),隨州刺史董宗本也是父親的老朋友,趙匡胤想再碰碰運氣。董宗本倒還算念舊情,不但接納了他,還讓人安排了一份差事。
可很快,趙匡胤又不得不離開隨州。
這回,給趙匡胤使絆子的是董宗本的兒子董遵誨。董遵誨也喜歡舞槍弄棒,研究行軍打仗,本來應該和趙匡胤比較有共同語言。可這位公子哥偏偏心眼有點小,很看不上趙匡胤這個外來戶,平時態(tài)度不怎么友好,有事沒事還總要找點不愉快。
有一次董遵誨問趙匡胤:“我曾見城上紫云如蓋,又夢到自己在夜里登一個高臺,遇到一條黑蛇,身長百尺,忽然這蛇化做龍,飛上天空,這是什么原因呢?”趙匡胤聽了他的話,笑而不答。
又一次,趙匡胤和董遵誨一起討論軍事問題,兩人觀點上產生了一點分歧。趙匡胤說得興起,駁了董公子的面子,結果惹得董遵誨惱羞成怒,拂袖而去。
趙匡胤本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覺得關系僵成這樣,再待下去也沒意思,干脆打好包袱,背上行囊,重新走上浪跡天涯的道路。
趙匡胤走了,對王彥超和董遵誨來說,他們終于打發(fā)了一個并不歡迎的人。當然,他們肯定不會料到,若干年以后,他們和趙匡胤會再次相見。只是,那時的趙匡胤已經成為九五至尊,而王彥超還是那個王彥超,董遵誨還是那個董遵誨。
好在趙匡胤是個豁達的人,做了皇帝后,董遵誨已經官拜驍武指揮使。一次趙匡胤召見他,見到趙匡胤,董遵誨惶恐萬狀,趴在地上請罪。趙匡胤讓左右將他扶起來,對他說:“你還記得當年說的黑蛇化龍的事嗎?”董遵誨又拜謝在地說道:“臣當時年輕愚笨,沒有認出天子,今日如果能饒我一命,將來定當以命相報。”趙匡胤聽后大笑。不久,有人告發(fā)董遵誨,列出他許多不法罪狀。趙匡胤又將他召來,把這些告訴他,董遵誨極為害怕。最后趙匡胤對他說:“你放心,許多罪比你大的我都赦免了,不會嫉恨你過去的事。只要你以后改過自新,朕會破格重用你的。”董宗本原來在遼地,因犯了事帶著兒子逃出遼地,妻妾都陷在幽州。趙匡胤命人到邊境,賄賂遼地的邊民,將董遵誨的生母贖回送給董遵誨。趙匡胤這一系列的做法,使董遵誨感激萬分,發(fā)誓以死相報。后來他被任命為邊境長官,很有政績,所鎮(zhèn)守的地方多年安寧。
所以說有句話叫作“寧欺白須公,莫欺少年窮”,你得真信。
卻說趙匡胤離開隨州,一路上策馬加鞭馳驅道左。這天趙匡胤肚子實在餓極了。看到菜地中清脆的萵苣,趙匡胤實在忍不住,也管不得什么禮數了,一頭扎進菜地,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這時廟里的一位老和尚看他偷吃萵苣,忙問他是何緣故。聽完趙匡胤的敘述,老和尚笑了。老和尚詢問:“萵苣好吃嘛?”趙匡胤說:“很脆,就是有點苦!”老和尚哈哈大笑。老和尚燒火做飯,把僅有的幾升米全部拿出來,讓趙匡胤飽飽地吃了一頓。吃完飯,趙匡胤去洗澡,換上老和尚的僧袍,舒舒服服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大早,趙匡胤向老和尚辭行。老和尚又送給趙匡胤幾個菜餅。趙匡胤非常感動,戰(zhàn)亂之年一個菜餅就能救下一條性命呢。趙匡胤拍拍胸脯,說:“他日我若得志,必然為大師修建一座大寺廟(宋太祖后來為老僧修建一座大寺,即宋朝皇家寺廟普安寺)。”老和尚告訴趙匡胤,鄴都城中樞密使郭威正在招兵。身處亂世,只有從軍才有出頭之日。
這天趙匡胤經過一座花園,那園內更無別樣樹木,只有數十株桃樹,樹上掛著十數個碗口大小的鮮桃,生得紅白相勻,滋潤可愛。趙匡胤心想:此時已是冬季,怎的這樹上還有鮮桃?不知他用什么法兒留養(yǎng)至今。心下正然羨慕,口中流起涎來。不知不覺,順著馬兒進了花園。到那桃樹之下,棄鐙拴馬,不管他有人沒人,摘下一顆咬上一口,又香又甜水漿滿口。原來這桃名為雪桃,三月開花至冬而食。遇了雪花飄灑分外嬌艷,真?zhèn)€觀之有余食之可口,種類奇異聞于天下。
當時匡胤把這雪桃緩緩的吃了下肚,覺得心爽神通遍體暢快。遂又摘下一個,還未進口,只見門里走出一個丫鬟,看見有人偷桃也不聲張,返身進門報與家主知道。
那家主也是個女中豪杰,三十開外性如烈火,相貌丑陋粗蠢不堪,人送外號母夜叉。當時正在房中閑坐,聽說有人偷桃登時發(fā)怒,即忙提了兩根棒錘跑進園中,只見她:
兩鬢蓬松,發(fā)梳三綹,雙眉帚簇,目射重光。香粉搽勻,黃牙遍滿,排開七寸金蓮,執(zhí)定兩般兵器。
匡胤正把雪桃送往嘴中。母夜叉大喝一聲道:“那里來的賊囚,敢在這里偷桃?與我快些拿下!”后面跟隨的丫鬟,一齊發(fā)喊,卻不敢上前。
匡胤滿面賠笑,口稱:“大嫂休便出言,俺乃遠方過客,因見園中鮮桃結得可愛,不顧無人粗心造次,一時闖進園來吃了兩個,該多少錢給你就是。”母夜叉粗眉直豎怪眼圓睜,喝道:“賊囚!你說這些混話,還在夢里哩。你以為這是民間果園?這是進貢皇上的雪桃,土產方物誰敢妄動?若有人左手摘桃,便剁左手;右手摘桃,便剁右手;若吃一個,就要敲牙擊齒;吃兩個,要你狗命。”一邊說一邊趕上前去,照頂門便是一錘,匡胤側身躲過。那母夜叉又是一錘,匡胤又復躲過。叫聲:“大嫂,古語道:‘不知不罪。’又道:‘既往不咎。’俺雖一時不是,已經自認其過,你便這等認真,卻要怎的?”母夜叉大惱道:“你私偷禁物,已得大罪,還敢多言!”掄動鐵錘沒頭亂打。匡胤亦是大怒,乘著一錘打來,將身一閃,趁勢把腳一掃,早將母夜叉翻倒在地。匡胤一腳踏住,伸手攀了一根桃條,連頭帶臉亂抽亂打,只打得母夜叉喊叫如雷。匡胤喝道:“潑婆娘,還敢欺客么?”母夜叉道:“你這紅臉賊囚!偷了桃子反是行兇,今日就打死老娘,斷然不輸口氣。”匡胤更加大怒,提起桃條又是一頓狠打。母夜叉熬當不起,只得哀告道:“紅臉好漢饒了我罷,任你摘桃去吃。”匡胤呵呵大笑道:“你這潑婦,既是告饒俺便放你。以后欺生一定打死。”母夜叉披頭散發(fā)爬將起來,兩個丫鬟攙了便走,回到屋里號啕大哭。
匡胤又吃了幾個雪桃,上馬出門望前行走。約過二里之程,又見路旁有一座界牌,上面寫著“千家店”三個大字。即時下馬進店,把馬與包袱交與店小二,須臾飯畢。適值店主進來敘談,匡胤遂問店主尊姓。店主道:“小老姓王,單生一子。這店業(yè)是祖遺的,靠著神天,倒也興旺。”正說之間,小二慌忙進來叫道:“當家的,明日乃是十月十五日,大王到來務要抹谷。”那店主聽罷,只急得搓手躑躅咿呀嗟嘆。匡胤不知就里,問道:“老店東,方才小二說的這話,在下實不明白,如何叫做抹谷?你急什么?”店主道:“客官有所不知,離這里二十余里有一座山,名叫太行山。山上有位大王,叫做抹谷大王。”匡胤道:“這個名兒,他倒稱得希罕。”
店主道:“說起來真是希罕,此人生來好吃狗肉,整治得五味調和薰香可口。他定下這個號令:每逢初一、十五兩期,煮就了狗肉,叫那嘍羅抬到村莊鎮(zhèn)店,挨門逐戶都叫出來,就在那嘴上揩抹聞香,可憐沒有到嘴下喉,就要獻納谷米。上戶的抹一抹,要納谷三十石;中戶的抹一抹,要納谷二十石;下戶的抹一抹,要納谷十石。送到山寨,養(yǎng)贍這些人馬,所以叫做抹谷大王。匡胤聽罷大笑道:“原來有這許多緣故,老店主且免躊躇,他若明日抹到這里,在下出去替你頂名揩抹,也使我見見那位大王。”店主道:“客官要去,必須小心在意。但你我亦須認個親戚,才好頂名。”匡胤思想道:“也罷,只說我是你的舅舅便了。”店主道:“不妙,不妙,小老偌大年紀,怎么有你這個后生舅舅?還是你做我的外甥如何?”店小二道:“當家的,這位客官既肯替你頂名,哪里在乎老幼?明日見了大王,只說這位舅舅是您外婆老來生的,卻不是好?”三人一齊大笑。
當下三人說笑了一回,不覺已是黃昏時候,那店主與小二各各告辭出去。匡胤鋪開行李安宿一宵。
次日起來,早飯已畢,只聽得外面哄哄涌涌,驚天動地,連聲高叫道:“大王到了,店主出來抹谷。”那店小二飛跑進來,陪了匡胤走出門來。只見那大王騎在馬上,眾嘍羅兩旁簇擁,馬前嘍羅捧著朱紅食盒,都是狐假虎威,唬叱小民。匡胤舉目看那大王,果然是條大漢:
頭戴素緞扎巾,身著紫羅箭服,腰系鸞帶,足蹈烏靴。濃眉目朗如星,高鼻面圓似月,長髯飄拂,身體高強。錯疑天將降凡塵,卻是山王離哨寨。
眾嘍羅高聲叫道:“王店官,大王到了,快些出來抹谷。”匡胤道:“我外甥得了癱瘓,不能起來,所以叫我在此頂替抹谷。”那大王道:“老王是你外甥?你今年多大?“匡胤道:“你別管我多大!你們若要抹谷,快拿上來我抹。”那大王即命嘍羅提出那狗肉腿子,拿到匡胤跟前叫道:“老王的舅舅,這是法制的五香狗肉。抹一抹,消災降福;抹兩抹,祛病延年。你可快些兒抹。”
匡胤接過狗腿就是一口。那嘍羅一齊亂嚷道:“阿喲!叫你抹一下,誰叫你當真吃起來了?這里規(guī)矩:抹一抹,納谷三十石;吃一口,就要六十石了。”匡胤道:“你們這般小人,忒也量淺,常言道:‘賣飯人不怕大肚漢。’你既有心抹谷,只揀好的拿來,我老爺吃得快活,莫說六十石,就要六千石,只管跟我前去取便了,何必這般著急?”那大王見匡胤身材雄壯相貌不凡,諒是難纏,想道:“破著兩腿狗肉著他吃了,只與老王算帳便是。”隨叫嘍羅道:“此人既說大話,只管拿與他吃,我自與老王算帳。”嘍羅答應一聲。遂把前腿、后腿并蜜罐兒,一齊遞與匡胤道:“老王的舅舅,你說要吃得快活,大王特地叫我拿來與你吃了,好去量谷。”匡胤見了大喜,拿起前腿撕做幾塊,把來吃了,嘍羅又把后腿拿將起來遞與匡胤。不想匡胤正要尋他短處,故意把手一松,那后腿掉在袍服之上,匡胤皺眉大罵道:“你這狗男女!為何污了我衣服?”一掌過去,把那嘍羅打倒在地。
大王見了大怒,喝聲:“紅臉賊!你敢打我手下?”隨即揎拳捋袖跳下馬來,照匡胤臉上就是一拳。匡胤把頭一低,用左手架過,也就還了一拳,大王也便躲過。
當下大王拉開架勢,丁字腳兒立著,叫聲:“紅臉賊!你有本事敢與我比試一回,看是誰輸誰贏?”匡胤聽了,走過那對面站住,先把兩腿彎了一彎,踢一個雙龍飛腳,離地就有八尺多高。然后拉開架式,踴躍騰挪,更覺武藝高強。叫聲:“狗賊!憑你有甚本事,只管使來,我老爺誓必把你踏成泥土,決不甘休!”那大王大怒,先把左拳一伸搭著了右手,斜行拗步搶將進來,左腳一跺,右腳望著匡胤面門便踢。匡胤側身閃過,順勢一晃,大王腳面上著了一掌。那大王見輸了一掌,就把架式改過,收回飛腳,換了長腿,先使個泰山壓頂。匡胤又復閃過。大王又使個餓虎撲食,夜叉探海。這兩個架勢,都被匡胤躲過。那大王即便一拳一拳的亂打,一腳一腳的亂踢。匡胤乘他胡亂之際,伸手把他左腳接住,往后一推,那大王仰面朝天跌在地下。匡胤就像桃園里打母夜叉一般,趕上前去用腳踏住胸膛,舉起拳頭望著鼻梁上就是一拳。又把那大王周身痛打,恣意奉承,但見他一起一落,就如搗蒜一般,只打得大王哎聲不止。那些嘍羅懼怕匡胤力大高強,誰敢上前解救?這千家店上的居民百姓,恐怕打出禍來,慌忙挺身而出,一齊上前把匡胤抱住,說道:“漢子住手。這是我們地方上的寨尊,你行粗魯不打緊,只怕要移禍于我等,你還是忍耐三分,才是保命全生的正理。”匡胤聽了這話,只得把手住了,喝一聲:“狗賊!本待把你打死,且看眾人之面,放你去罷。”那大王得了性命爬起身來,不顧鼻青眼腫,也不去別處抹谷,跨上了馬帶了嘍羅,飛跑回山去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