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天師道叛亂
,上品寒士 !
七十六、天師道叛亂
廢帝司馬奕聽說崇德太后下詔迎他回去重登皇位,大驚失色,不敢置信,半晌問:“太后密詔何在?”
許龍從懷里摸出一塊玉圭,呈上道:“太后怕事泄,命小人持玉圭傳口諭,請陛下回建康臨黎元、承皇極。”
司馬奕接過玉圭細看,似是宮中舊物,不敢確定,說道:“既無太后手書詔令,本王如何敢信你。”
許龍懇切道:“陛下,太后乃是迫于桓溫淫威,被逼無奈才違心下詔廢黜陛下的,今桓溫已回姑孰,建康城朝野士庶咸盼陛下復(fù)位,是以太后命小人前來迎陛下回宮。”
司馬奕想起自己被廢那日步出西堂時百官痛哭流涕的樣子,意有所動,卻道:“桓溫驕橫,豈容本王復(fù)辟,待他提兵再入建康,橫禍至矣。”
許龍道:“陛下所言差矣,只要陛下重臨大位,起用忠心耿耿之臣,桓溫若提兵來,陛下可棄建康退往徐州,徐州庾刺史是陛下的國舅,手握重兵,足以抵御桓溫,陛下再傳檄天下,共討桓溫,桓溫再強,也不過是當(dāng)年的王敦,陛下有皇天護佑、臣民擁戴,何懼反賊桓溫!”
許龍能言善辯,說得頭頭是道,廢帝司馬奕心意大動,重登皇位的念頭如死灰復(fù)燃,問左右親信可行否?
司馬奕的保母經(jīng)常去崇德宮佛屋跟隨褚太后拜佛誦經(jīng),這時說了一句:“太后若有詔,當(dāng)遣官屬來,何獨差汝前來?”
許龍面色一變,強詞道:“太后怕泄密誤了大事,故遣小人前來。”
司馬奕雖然昏庸,但畢竟不是蠢貨,被保母一語點醒,是啊,許龍是被追捕緝拿之人,怎么能回到宮中領(lǐng)受太后的密詔!
許龍催促道:“大事垂捷,陛下焉用女子之言!”
司馬奕剛剛?cè)计鸬幕馃岬男挠譀隽耍瑩u頭道:“我得罪于此,幸蒙寬宥,豈敢妄動,汝速速離去,莫再胡言惑眾。”
許龍還待勸說,司馬奕怒道:“汝必為亂者。”叱左右縛之。
許龍武藝高強,見勸說不成,當(dāng)即打倒兩人,奪門上馬而逃。
負責(zé)監(jiān)察東海王歸封國的侍御史便是陸禽,許龍能順利地見到東海王司馬奕,正是因為有陸禽的暗中網(wǎng)開一面,今見許龍勸說不成,陸禽也只得作罷,只當(dāng)作什么事也沒發(fā)生,也不向有司報知此事,次日繼續(xù)向晉陵前進,行至陵口,卻遇大批災(zāi)民攔住去路,向東海王司馬奕的車隊討要食物,這批災(zāi)民約有三、四百人,驅(qū)趕不散,司馬奕的車隊既不得行,那些災(zāi)民也不肯走,雙方就僵持在陵口小鎮(zhèn)。
……
那許龍勸說廢帝司馬奕重返建康不成,差點被抓,奪路往建康城方向逃跑,看看身后也無人追趕,這才放緩馬步,罵道:“這個無用的廢帝,想輔佐他都不行啊。”搖了搖頭,往句容而去,連夜趕路,次日上午趕到句容縣東邊的小鎮(zhèn)梅龍,梅龍小鎮(zhèn)距建康二十余里,鎮(zhèn)北有風(fēng)景秀麗的梅龍湖,湖畔有數(shù)排茅舍,卻是一個天師道道場,盧竦便藏身于此。
許龍叩見盧竦,報知廢帝司馬奕懦弱無能,不敢回建康復(fù)辟。
盧竦兩道長眉擰著,呵斥許龍道:“你不是自詡能言善辯勝過陳操之嗎,怎么真要用你之時,卻沒有一點用!”
許龍叫屈道:“皇帝本已被弟子說動,卻被其保母諫止,弟子還待再游說,皇帝即叱左右縛我,弟子只能奪路逃出,連夜趕回來向師尊復(fù)命。”
盧竦擺手道:“罷了,我已在陵口安排了人手,皇帝到不了他的封國,待今夜沖進建康,占了臺城,劫持太后和新君,那時再迎皇帝回都,他做現(xiàn)成的皇位,還會有什么話說。”
眾弟子一片阿諛恭維聲,皆贊盧師英明神武,但也有一個弟子問:“師尊,今夜可聚起多少人攻城?”
盧竦道:“有五百人。”
那弟子遲疑道:“五百人,就能攻城?”
盧竦叱道:“曹倉舒,你怎的如此膽怯,必是奉持三官帝君之心不誠,否則,有帝君護佑,水火不浸、刀槍不入,何懼之有?”
名叫曹倉舒的弟子慚愧道:“師尊教訓(xùn)得是,弟子這就去向水官帝君懺悔去。”
盧竦點頭道:“去吧,只要心誠,必得帝君護佑,更何況本師久居臺城,對各宮門的守衛(wèi)強弱了如指掌,至于說建康城,靠廣莫門一帶,還只是籬笆土墻,用幾根木頭一撞便倒,有何難哉。”
卻說那個名叫曹倉舒的天師道弟子,原是寶石山顧氏莊園的佃戶,追隨盧竦只為求福消災(zāi)、不受鄰里欺負,從沒想過要攻城叛亂當(dāng)大官,對盧竦所說的刀槍不入、水火不浸也不大相信,他砍柴經(jīng)常割破手,今年端午前的一日還差點被水淹死,哪里能刀槍不入、水火不浸呢,當(dāng)然,盧竦把這些全推作禮敬三官帝君之心不誠所致,可他自己的雙手怎么也被燙傷了呢?
曹倉舒有點心眼,知道追隨盧竦攻城挾持皇帝、太后那可是死無葬身之地的大罪,而且還只有五百人,怎么可能成功,他家里可還有丑妻稚子,不能這樣白白送死——
曹倉舒趁拜禱水官帝君之隙,悄悄溜出梅龍小鎮(zhèn),逃歸寶石山,跑到半路,聽得馬蹄響,趕緊藏入道邊灌木叢中,就見許龍和另一名盧竦的得力弟子快馬馳過,這要是被這二人發(fā)現(xiàn),定然是身首異處——
曹倉舒躲在灌木叢中暗暗喘氣,慶幸逃過一劫,卻忽然想到,許龍二人若一直追他到寶石山家中,尋他不著,一怒之下害了他妻兒那可如何是好?
曹倉舒正急得心寒膽戰(zhàn)時,聽到那馬蹄聲又踅回來了,遠遠的聽那許龍道:“曹倉舒那小子膽小如鼠,逃得倒快,罷了,不追了,師尊大事要緊。”
另一弟子道:“若曹倉舒向官府告發(fā),怎么辦?”
許龍道:“諒那鼠輩沒那狗膽,而且我等即將追隨師尊去建康,他就算是想到去告發(fā)也來不及了,不過我料曹倉舒那蠢貨根本不知道往哪去告發(fā),官衙在哪他都不知道,哈哈。”
另一弟子道:“待我等助師尊成就了大事,再回來收拾他。”
馬蹄揚塵,很快遠去。
曹倉舒爬出灌木叢,站在道上朝寶石山方向望望,又朝許龍二人遠去的方向望望,一咬牙,覓小路趕往湯山東安寺,他認得東安寺的丑和尚支法寒,知道支法寒與都中高官有往來,他不認得別的官,就認得支法寒。
曹倉舒滿頭大汗地趕到湯山東安寺,已經(jīng)是午后未時,支法寒正在禪房里抄寫《金剛經(jīng)》,曹倉舒闖進來跪下呼呼喘氣,抹了一把汗,斷斷續(xù)續(xù)說了盧竦要謀反的事——
支法寒吃了一驚,他雖居山寺,但對建康城中近日的變故也是一清二楚,此事干系重大,當(dāng)即領(lǐng)著曹倉舒去見本師支道林,支道林命支法寒速速去城中報訊,又道:“這個功勞就送給錢唐陳檀越吧,此福報也。”
支法寒喜道:“弟子也是這么想的。”
曹倉舒便留在東安寺,支法寒牽了一匹馬下山,到大路上騎馬向建康城急馳而去。
湯山東安寺距離建康城有四十余里,支法寒催馬趕路,他自去年將白馬輸給陳操之之后,便未再騎馬,騎術(shù)生疏,胯下黃馬也未跑慣長路,所以一路上頗多曲折,趕到建康城時已經(jīng)是正酉時,十月中旬的天黑得早,正酉時已經(jīng)是暮色四起,城中燈火陸續(xù)點亮——
支法寒見城中平靜如常,心中稍定,跳下馬,牽馬步行,那馬養(yǎng)在山寺,也是第一次受這樣的累,長驅(qū)四十里,沒有栽倒在地已算是頑強。
趕到顧府,卻說陳操之在秦淮河畔的陳氏東園,支法寒便讓顧府仆役帶路,又急急往秦淮河畔而去,見到陳操之時已經(jīng)是戌時初刻,支法寒匆匆報知盧竦將叛的消息,說是盧竦的一個弟子告的密。
陳操之急命冉盛、蘇騏帶領(lǐng)手下軍士和私兵收拾兵器待命,他先趕去見郗超,畢竟城中現(xiàn)在尚不聞異動,這夜里他可不能帶著冉盛、蘇騏執(zhí)著兵器莽莽撞撞趕往臺城,否則被人彈劾誣陷那可就萬劫不復(fù)了。
郗超聽陳操之言罷,不敢怠慢,說道:“宿衛(wèi)中郎將毛安之就住在附近,今夜不當(dāng)值,你隨我去見他,他可以調(diào)動宮中衛(wèi)兵。”
郗超、陳操之趕到毛安之府前,就已經(jīng)聽到城東方向隱隱傳來騷亂喧嘩聲,心知事發(fā),二人也不待通報,徑闖毛安之府第——
宿衛(wèi)中郎將毛安之正與妻妾飲酒笑談,突然聽到院中郗超大聲喚他的表字,吃了一驚,趕緊出房來,得知事情經(jīng)過,即領(lǐng)了幾個親兵趕往臺城。
冉盛、蘇騏聽到城東騷亂聲,知道盧竦果然謀叛,便率眾趕來與陳操之會合,跟著毛安之一起趕往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