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控告
“娘娘,是沈小少爺出事了……”
鎖橋一口氣不帶歇的把事情說了一遍。
卻說今日有一位書生竟然敲響了登聞鼓。
大周建朝以來擊登聞鼓的條件極其苛刻,要先廷杖三十,而隆泰元年之后,還增設了一道‘荊棘路’需得赤腳而行,直至登聞鼓之前。
基本上杜絕了無端生事的惡民刁民敲鼓的可能,而凡擊登聞鼓,皇上不管在干什么,都必須上朝。
一個弱質書生能把鼓敲響委實叫眾人震驚,專司登聞鼓的官吏已經飛速傳達給了內廷,這就是登聞鼓,可以直達圣聽,不用經過任何衙門。
然后現(xiàn)在所有人都在尋皇上回宮。
同時御史臺和監(jiān)察司都已經聞風而動,這就像靜夜里的一聲雷響,驚醒了太多人了,有心的無心的好奇的圍觀的,都去湊個熱鬧,以至于這位書生所為之事瞬間就傳揚開了。
原是這位余姓書生春試落第,指責禮部主考官‘用情取舍’,并控告同期書生沈波盜取了他的名次,要求皇上清查這次的春試舞弊案,以求公道。
沈汀年聽完問了句:“沈波參加了春試?他取了什么名次?”
“回娘娘,他……他是會元郎。”
鎖橋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是有些虛心的,“奴婢剛同外頭通過消息,沈大人說這事還請娘娘勿要插手,就算要管,也需得大義滅親……”
沈汀年頓時全明白過來了,一定是成績出來之后,沈波自己也傻了眼,所以緊急求助了沈河,然后他們一查,發(fā)現(xiàn)竟然是頂了旁人的名次,這事情徹頭徹尾就是個圈套。
但是沈波卻在無形間摻和進去了,設局者滴水不漏,才使得沈河沒有破解之法,唯有通知她切割干凈,不要給了對方潑污水的機會。
可她如何能袖手旁觀?
都欺負人到這個份上了,難道她這兩年脾氣收斂的太過了,教她們誰都想要試試水?
沈汀年無聲的把筆放下了,示意佑春抱著湛哥兒去外間玩,她不想當著孩子的面暴露情緒,也不能教他聽見一些不好的事情,哪怕他聽不懂。
既然登聞鼓已經響了,事情就不可能大而化小,這會兒二府的大臣必然都已經得到了消息,知悉此案的首尾,然后根據自己的站位去做一些事情,別看大家表面都擰成一股繩給沈家使絆子,但是只要君心向著沈汀年,他們就該掂量是不是要冒險,會不會一腳踩下去,踏空了把自己搭進去了。
還有些沉潛的官員表面附和眾人,暗地里卻是擁護沈家的,會不會這個時候反水叛變……沈汀年一而再的不掌權利就是不想被這些東西壞了心情。
“你今日找個機會去趟勤政殿,不要叫人看見,然后找一個叫阿滿的掃灑宮女,跟她說,查余姓書生近幾年的行跡。”
“阿滿?”鎖橋下意識的重復了一遍這個名字,“她不是因為娘娘中毒的事情被牽連然后被皇上發(fā)落調出了燕熙堂……”
換個人或許都不記得阿滿這個人,但是鎖橋是同她一起進的燕熙堂,還因為住一間房而特別懷疑過她進燕熙堂的目的。
沈汀年皺了一下眉,卻沒時間解釋了,只淡淡說了一句,“她雖同你的身份不一樣,但是也是可信之人。”
阿滿確實并不是沈家的人,也不是沈汀年的人,而是白家的人。
現(xiàn)在這個時候,所有人都盯著燕熙堂的動靜,她不能動用沈家的勢力去查什么,只能由白飛冉那邊協(xié)助一下了,至少要知道是誰設局,她才能重拳出擊。
敲響登聞鼓的書生控告熙貴妃的弟弟的事情很快也傳到坤寧宮了,皇后聽說之后,先是搖了搖頭嘆息,又有些興致的想,不知道沈汀年會如何應對,倒是值得期待。
是的,后宮的女人們都開始期待起來了,沉寂這么久的沈汀年到底會做些什么呢?
誰都在猜,然后,誰也沒有猜到,還等不到沈家行動,余姓書生沒熬過杖刑和行荊棘路的雙重傷害,不治而亡了,事情就瞬間鬧的百姓們都知道了,繼而群情憤慨,齊齊鬧到京都府衙門口聲稱一定要討一個公道告慰死者。
那喊著‘天理何存,世道不公’的口號的帶頭人大多是文弱書生,除了余姓書生的同窗好友,更多的是這次春試落榜的學子。
###
皇上匆匆趕回宮時的心情是極其不爽,他本來在茶樓聽那說書的講了一出‘會元郎’的故事就心生不悅,待御前侍衛(wèi)火急火燎的找到他稟報了登聞鼓的事情,簡直是一根棒子兩頭燒起來了。
這會元郎講的就是一樁科舉舞弊冤案的故事,一飽讀詩書學富五車的寒門學子余書生,第一次下場考試就奪了頭名,會試更是一鼓作氣,本以為是妥妥當當的會元,誰知竟然落第……他大受打擊的回了家,然后變賣家產愈發(fā)勤奮苦讀,期待來年。三年之后,他又是信心滿滿的出了考場,結果卻再遭落第,這一次他沒有回家,而是選擇了去查考卷,若是不折騰一番的話,或許他還有命在,這一查一鬧,反而因為觸犯了權貴的利益,然后悄無聲息的喪了命。
余書生死后化作怨鬼執(zhí)念不改的去查自己的考卷,才知道,原來兩次自己的試卷都是會試頭名,卻被人盜取了功名……鬼怨沖天橫奪人命,連殺近百人才平息怒火,化為一縷青煙散去了。
就這么個故事能在戲園子里經典流傳,自然有其可取之處,是那些才學不足心氣比天高的學子們愛聽的,他們懷才不遇,就開始怨恨世道不公,歷史上還有過記載,一個屢次落第的書生怨恨過大,竟然叛國離家,去敵國效力,終身致力于發(fā)動兩國戰(zhàn)爭,攻打故國,最后還真叫他成了事,滅了故國。
“那書生也姓余?這未免過于巧合吧。”
同行的江科因一直保持中立,秉持著不結黨營私的為官之道,所以很坦然的發(fā)表見解,“若是個連環(huán)套的話,這余生怕是——”
“報——啟稟皇上,那余生不治而亡。”傳話的侍衛(wèi)剛好趕到,“御醫(yī)趕到時,還不及全力救治,他就已經落了氣。”
江科嘖了一聲,真的是不出所料呀。
那下一步,就該是民憤鼎沸了,畢竟這樣閑的無聊的日子,搞點事情打發(fā)打發(fā)時間,若是再有人居中調度,帶個頭鬧鬧,這會兒京都府該人滿為患了,斗升小民哪管你陰謀陽謀,一煽就動。
宮門大開,快馬而過,四下里的人都齊齊目睹,竟然是皇上微服出宮又回來了。
很快沈汀年也得到消息,知道皇上在前朝處理這樁案子了,這事本來不大,但敲登聞鼓就直接把事情上升到敵兵來圍城,太子殉國等類似重大事由的級別了。
“娘娘我們現(xiàn)在要做什么?”月朱本來要歇半天的,她這幾日身體不舒服,被沈汀年特許半天假,但下人房里隔音不好,她聽見她們議論登聞鼓的事情,就強撐著換了一身衣服起來。
沈汀年剛剛把兩封試卷謄好,也顧不得她的身體狀況了,確實現(xiàn)在比較需要衷心之人走一趟,“月朱,你還能走一趟垂拱殿嗎?”
月朱點了點頭,“娘娘你放心,奴婢可以的!”
沈汀年走近來牽起來她的手,望著她白兮兮的臉有些不忍,以往她小日子也沒有這么疼,這次大抵是著涼了,“馬上讓廚房上來一碗熱乎的糖水,你喝完了再去。”
“娘娘……”
月朱剛要拒絕,卻被沈汀年打斷,“你只要把東西給到陳落,事情就辦好了。”
這個時候陳落一定是在前朝候命,她派個人去探探消息,情理之中,不會引起懷疑。
月朱點頭應了,她把試卷卷成細長條藏進袖子里,然后轉頭就朝外匆匆而去。
###
“現(xiàn)在只需讓人把余生的試卷同沈波的試卷一同呈上堂來,事情真相自然一目了然。”
“王大人此言差矣,這余生如此篤定沈波盜取了他的功名,自然是事先已經查過試卷,試問這被查閱過的案卷如何能保證,它還是最初的原卷呢?”
“周大人說的也不無道理,但是我們是不是還忘了一樁事,這禮部試在封卷之后是有統(tǒng)一的謄本的,縱然原卷不可信,謄本也可作參考……”
“說來說去你們都是要看卷子,那看就完事了,吵吵什么……”
濮陽緒正了正剛帶上的皇冠,衣領也有些不服帖,他甚至想再松一松龍袍的腰帶,若是場合合適的話。
底下的一眾人一撥吵這個,一撥議論那個,全都假裝沒看見他一腳要踏進來,又收回,換了只腳踩進來,又收回——
有心急的等不住了,干脆喊了一嗓子:“皇上來了!”
濮陽緒到底是沒有再整一遍龍紋腰帶就踏進了垂拱殿。
隨侍進殿的是等待已久的陳落,錢田其實也到了有一會兒了,但是他選擇了讓出這一步,就好像來時也沒有碰見過月朱,也沒有故意在兩人交談時探聽什么。
聰明人會知道怎么做順水人情,不挑明,也讓你甘愿領情。
陳落此刻已經沒有多余的心思去想別的了,他要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呈遞試卷給皇上的過程中偷天換日……
太為難一個不會做壞事的好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