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 22 章
第二十二章
李夜城縱馬狂奔,雪下得極厚,他卻如履平地一般,不多會兒,便來到了清水河畔。
極目而望,清水河上結(jié)了一層厚厚的冰,不遠(yuǎn)處的清水橋上,依稀有一隊路人急速行駛在上面。
李夜城微微皺眉。
這幾日雪下得極大,清水橋上也堆了一層厚厚的雪,馬車若以這種速度行駛,怕是要出事。
李夜城縱馬踏上清水橋,風(fēng)越來越大,馬車離他越來越近,李夜城半垂眼眸,將碧色瞳孔掩在眼瞼。
清水橋修得寬,倒也不用讓路,李夜城走在橋的右邊,在即將與馬車會面的那一瞬,馬車車輪打滑,軟轎如斷了線的風(fēng)箏,向左方倒去。
橋上的欄桿只到人的胸口,根本攔不住馬車這樣的龐然大物,馬車受欄桿一阻,將里面的人重重摔了出去。
少女尖細(xì)的聲音響起:“姑娘!”
李夜城眼睛輕瞇,猶豫片刻,腳尖輕點馬背,一躍而起,一只手隔著衣袖拉住摔下橋的女子的手腕,另一只手扣在冰冷橋柱上。
橋上的人如夢初醒,連忙讓隨從救人。
少女被救回來,一旁的丫鬟連忙用碧青色大氅將她裹個嚴(yán)實,不住問她有沒有受傷。
李夜城翻身上馬。
少女微微搖頭,走到李夜城面前,向李夜城見了禮,溫柔道:“多謝郎君——”
一抬頭,便裝進李夜城半斂著的幽綠色的瞳孔中。
少女微微一怔,后面的話便止住了。
身后隨從神色各異:“胡人?!清河郡怎么會有胡人?”
狂風(fēng)吹起李夜城額前的發(fā),李夜城手指微緊,握了握馬韁,催動駿馬繼續(xù)前行。
駿馬長嘯,馬蹄蕩起厚厚積雪,李夜城身后突然又響起少女軟糯的聲音:“郎君請留步。”
“無論郎君身份如何,終是我的救命恩人,懇請郎君留下姓名,我好登門致謝。”
李夜城眉頭微動,停了下來,微側(cè)身回頭,少女立在風(fēng)中,寒風(fēng)吹起她碧青色的大氅,她長眉微蹙,眼底似乎聚著清水河的煙雨朦朧。
李夜城心頭突然生出一個念頭——她是許家的人。
許家的人很好認(rèn),水木清揚,寧折不彎,如青竹一般。
李夜城道:“翁主?”
許裳的母親是清河公主,公主的女兒便是翁主。
許裳笑了笑:“你認(rèn)識我?”
她聲音微頓,片刻后又道:“你可是阿彥身邊的李夜城?鎮(zhèn)遠(yuǎn)侯的獨子?”
李夜城聽到鎮(zhèn)遠(yuǎn)侯三字,眸光微暗,縱馬慢慢而行。
許裳柔聲道:“阿彥時常在信中提起你,說你騎射一絕,若有朝一日上了戰(zhàn)場,必不墮鎮(zhèn)遠(yuǎn)侯威名。”
李夜城不置可否,看了看許裳的隨從,問道:“翁主出行,為何只帶了這些人?”
許裳和程彥同為翁主,不同的是程彥是有封號的翁主,封地與食邑也比許裳多上一些,可盡管如此,他覺得差距也不至于這般大——許裳的隨從只帶了不到二十人,還沒程彥從華京帶的人多。
許裳道:“郎君還是喚我許姑娘罷。”
“阿彥本是悄悄來清河郡的,我若大張旗鼓接她,反倒不美。再者,”
說到這,她笑了一下,看了看李夜城,才繼續(xù)道:“娘常講,她嫁到許家,便是許家的人,不講天家規(guī)矩。”
李夜城便明白了。
許家是清貴之家,素來不講排場,她讓他喚她姑娘而非翁主,也是這個緣故。
李夜城頷首,讓許裳在橋上等著,他帶幾個隨從去接程彥——他怕許裳的馬車與程彥一樣陷在雪里走不動。
不多會兒,李夜城接來了程彥,程彥上了許裳的馬車,兩個女孩湊在一起說笑,歡快的聲音不時從馬車上傳出來。
許裳把程彥安排在幽靜的山莊里。
清河公主早在莊子里等候,見程彥到了山莊,便拉著程彥說話。
許裳的父親是位頗為儒雅的男子,見李夜城一同進來,便讓人給李夜城奉茶,上下打量一番李夜城,溫和道:“鎮(zhèn)遠(yuǎn)侯有子如此,倒也不辱門楣。”
李夜城呷了一口茶,淡淡道:“您認(rèn)識我的父親?”
許清源道:“自然是認(rèn)得。”
清河公主笑道:“他的侯位,還是跟隨鎮(zhèn)遠(yuǎn)侯時掙下的。”
程彥便道:“既是如此,不知姨丈給他安排一個什么好差事?男兒志在四方,以他的能力,跟在我身邊實在委屈了。”
她早就有這種打算了,只是摸不準(zhǔn)許清源對李夜城的態(tài)度,才不敢把李夜城帶過來。
這個時代,但凡上過戰(zhàn)場的人,無不恨胡人入骨,李夜城雖然是鎮(zhèn)遠(yuǎn)侯的兒子,卻被世人視為鎮(zhèn)遠(yuǎn)侯的污點,只會更加厭惡李夜城,并不會幫助他。
許清源淡笑道:“此事不急,他是一個好苗子,斷沒有埋沒在京城的道理,我且細(xì)細(xì)瞧著,若有合適的位置,自然要薦他過去。”
李夜城眸光微閃,起身去謝許清源。
程彥終于松了一口氣。
許清源雖然是許家旁支的子孫,天子敕封的閑散侯爺,可私底下,卻是一個偷偷養(yǎng)著府兵的戰(zhàn)將,他看似儒雅,卻能開硬弓,百里穿楊。清河郡是崔家的大本營,許清源又與崔家交好,崔家不將這件事說出去,外面自然無人得知。
程彥這次來清河郡,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許清源——若能爭取到他的幫助,她扳倒李承璋的勝算會更大一點。
李承璋雖然沒有強勢的母族做靠山,但他的太傅是崔莘海,清河崔氏,北方豪族之首,天下士族之最,族中男兒擔(dān)任著京兆尹與光祿勛,掌著駐守華京的軍隊與戍衛(wèi)皇城的禁衛(wèi)軍。
當(dāng)初母親讓崔莘海做李承璋的太傅,是為了穩(wěn)固李承璋的太子之位,如今看來,當(dāng)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若想與崔家抗衡,在清河郡養(yǎng)有府兵的許清源的態(tài)度便至關(guān)重要了。
只是許清源素來不參與朝堂奪嫡,就連當(dāng)年她的母親兵變,許清源也未參與其中。
程彥覺得自己很有必要在清河郡多待一段時日,哪怕是坑,也要把許清源坑到自己這條船上。
程彥在山莊住下,打著許清源的名號,偷偷購買駿馬與糧草。
許清源知道后,也并未說些什么。
清河郡的百姓早就習(xí)慣了許清源愛養(yǎng)馬的性子,對此許家又買戰(zhàn)馬見怪不怪,只有崔家的嫡系子孫崔元朗覺察出了不對勁。
這日崔元朗遞帖子給許裳,許裳看著帖子,問棋在一旁埋怨道:“什么天下第一高門,不過是衣冠禽獸罷了!”
“他院子里的那些腌h事,打量旁人不知道呢,還想拉姑娘下水,偏姑娘好性,公主與侯爺又素來和氣,才叫他一次次登門,慣得他越發(fā)蹬鼻子上臉,拖著姑娘不撒手了。”
程彥好奇道:“姐姐從未在信里跟我說過他,到底是怎么一回兒事?我怎么聽著像是姐姐受了委屈似的。”
她這個表姐最是溫柔嫻靜,氣若幽蘭,她長這么大,從未見她發(fā)過脾氣。
李承瑛時常講,若她有她一半的脾氣,求娶她的人怕是能從皇城排到清河郡。
許裳合上帖子,淡笑道:“不是什么大事,左不過他是風(fēng)雅之人,喜歡來找我說些詩詞歌賦。”
問棋憤憤不平道:“姑娘還瞞著翁主呢?他哪是找您吟風(fēng)賞月,分明是想拖您下火坑。”
許裳秀眉微蹙,道:“問棋。”
“茶涼了,你去續(xù)一壺新茶來。”
她聲音雖柔,卻叫問棋不敢再說下去。
問棋撇撇嘴,不情不愿地出了屋。
程彥眉頭微挑,向綠蘿使了個眼色。
綠蘿尋了個借口出了屋,三兩步追上問棋。
問棋原是不敢說,但綠蘿善言辭,又再三保證不跟程彥說,問棋這才吞吞吐吐講了崔元朗的事情。
但凡是高門大戶,內(nèi)里的爭斗都極為厲害,崔家又是士族之首,屋里見不得人的事情,更是多不勝數(shù)。
這些事情尋常百姓不知道,可許清源偷養(yǎng)府兵,消息自然比旁人靈通一些,問棋又有表姐妹在崔家做事,崔家的事情便時常傳到她的耳朵里。
問棋低聲道:“崔家瞧著光鮮,可這些年來入不敷出,崔元朗整日里找我家姑娘,想的是用我家姑娘的嫁妝去填他家的窟窿。”
“若只是這樣,那也就罷了,我家姑娘嫁人只圖個人好,養(yǎng)他一家老小也沒甚么,可偏偏,這個崔元朗表面謙謙君子,私下卻極為心狠,我表姐原是他屋里的丫鬟,年初一身是血被人抬出來,肚子里的男胎都成型了......”
晚間綠蘿將這些話轉(zhuǎn)述給程彥時,還義憤填胸道:“公主與侯爺也太好性了些,像崔元朗這種人,就該亂棍將他打出去。”
程彥搖頭道:“你當(dāng)天下第一高門是這般好收拾的?”
“清河郡是崔家起家之地,崔家在此經(jīng)營數(shù)百年,莫說是姨母和姨丈了,就算是我的母親來了,也不好跟崔家撕破臉皮。況你也說了,崔元朗瞧上去是世家公子的翩翩之風(fēng),屋里的陰私之事旁人并不知曉,無緣無故的,姨母與姨丈怎好拒絕他與姐姐往來?”
許清源素來八面玲瓏,斷然不會為此事開罪崔家的。
“只好這般不咸不淡處著,天家的翁主,年齡再大也不愁嫁,他卻拖不起,過個三兩年,他便會自尋沒趣,不再纏著姐姐了。”
說起來,這件事對于她來講,卻是一個好機會,若是謀劃得當(dāng),便能讓許清源不得不與她結(jié)盟。
崔家勢大,不除不行,況崔家站的是太子李承璋,清河郡下面有十四個縣,人口過百萬,又有養(yǎng)馬的傳統(tǒng),這些兵馬與將士,斷然不能給了李承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