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金鱗豈是池中物,一遇風(fēng)云便化龍 上
謝貞、周異的表現(xiàn)不在許褚意料之外,因為他們兩個都是士族子弟,天然就是跟董卓對著干,跟袁紹合得來的。退一步說,即便他們不做出積極的表態(tài),也不會阻撓、反對許褚的起兵。實際上來講,周異、謝貞能提供的實質(zhì)性支持非常有限,主要的作用還是能幫助許褚安定‘郡心’,讓許褚能心無旁騖地出征。
雖然能提供的支持有限,周異、謝貞還是聯(lián)絡(luò)了一批本郡乃至本州的士人,聚攏起一些兵械、糧草資助許褚。
再看冀州那邊,韓馥收到三公移書后,如許褚、郭嘉等人所料,六神無主下召諸從事議事,問道:“兵災(zāi)預(yù)起,我當(dāng)助董氏乎?或當(dāng)助袁氏乎?”
州治中從事劉子恵聽不下去,直言反駁道:“興兵乃為國家,何來袁、董之說!”隨后建議韓馥道:“兵者天下至兇險之事,明公不可為首,目下宜觀望他州動靜,若有先驅(qū)者,明公再起事不遲。而一旦群雄并起,東進(jìn)司州,以冀州之富饒,以明公之威望,無人能與明公之功相比也?!?br/>
韓馥深以為然,于是作書送至渤???,道盡董卓之罪,愿以袁紹為首,聽其舉兵。
后來許褚聽說此事后,腦子頓時開了次小差,想道:怪不得當(dāng)初我玩游戲時,你韓馥的能力值會這么低。
先是幽禁袁紹,再是監(jiān)視、阻撓袁紹,等大事臨頭了,卻又舉袁紹為首,聽從其命。韓馥虎頭蛇尾,進(jìn)退失據(jù),他能保住冀州才奇怪。
沒了韓馥的掣肘,沒了‘大義’的阻撓,袁紹眾望所歸,蓄勢已久,頓時如蛟龍出海,很快招募了大批士卒,并招攬到了正在渤??さ呐R沂縣人顏良、新鄭縣人文丑兩名猛將,再以濟(jì)陰名士董昭、南陽名士許攸為軍謀,氣候驟成。
隨后,袁紹傳信各方,諸如袁術(shù)、張邈、劉岱、王匡、橋瑁、袁遺、曹操、鮑信、許褚等等,把起兵的時間定在正月。并和袁術(shù)、曹操、張邈通信商議,定下了四個屯兵的集結(jié)地。正如許褚預(yù)先想的一樣——洛陽以北的河內(nèi),洛陽東北的酸棗,洛陽東南的陽城,洛陽以西南的南陽,剛好形成了一個半包圍圈。
初步的定案是,袁紹、王匡、韓馥等屯兵河內(nèi);張邈、曹操、劉岱等屯兵酸棗;袁術(shù)、張咨等屯兵南陽;孔伷、許褚等屯兵陽城。
諸事稍定,曹操那邊馬上去信兩封,一封送到渤??ぴB處,另一封則是送到廬江郡許褚這邊。跟袁紹說的,就是他去陽城聯(lián)合許褚的事,和許褚說的,則是提醒許褚盡快做好準(zhǔn)備,不要誤了大事。
許褚收到信后,興奮之余,又有些擔(dān)憂,只因但凡同盟,不論結(jié)盟的勢力是兩方還是多方,都需要推舉其中一方為主。按名望,這個‘主’非曹操莫屬,可論及眼前的兵精糧足,又是許褚勝過一籌。將許褚換做鮑信這樣亦知曹操能力非凡的豪杰,可能就謙虛地以曹操為主了,偏偏許褚存了自己的小心思,不甘人后,所以最終的結(jié)論還得會師的時候才能知道。
因為這個緣故,許褚甚至派人去了趟州府,想邀請陳溫也加入到起兵行列中,為的就是讓陳溫這個名望不輸曹操,兵糧又比曹操多的揚(yáng)州刺史加入其中,推陳溫為這一路的首腦??稍S褚也知道可能性不大,一來陳溫身體不好,二來揚(yáng)州正值多事之秋,他跟袁紹的關(guān)系亦沒有鐵到能拋去一切幫助袁紹對付董卓的地步。
除了陳溫外,許褚還寫信給了周泰、蔣欽,試探了一番兩人的意向,同樣遭到婉拒。不過周泰、蔣欽對許褚的邀請非常受用,回信中竟說道:君侯此去路遠(yuǎn),郡中若有人鬧事,我等愿意幫助貴郡。這卻是和賀齊一樣,是在許褚上投資了一定的資本,尋求日后政治上的回報。
另外吳郡、會稽的一些世家,也紛紛來信,預(yù)祝許褚‘馬到功成’;陳溫、周昕、陸康也派了人過來,對許褚表示精神上的支持。
仗還沒開打,兵還沒出一個,許褚就感受到了跟隨袁紹討伐董卓所帶來的巨大好處。再念及那些因為此事而雄起的天下諸侯們,許褚難免就在想:不知道孫堅、劉備兩人現(xiàn)在在干嘛。
......
......
右北平郡,公孫瓚中軍大帳。
公孫瓚將下屬呈上的奏報輕輕放于案上,冷眉哼道:“袁紹自詡高才,卻不知那董仲潁即猛且狎,嘿嘿,怕是白高興一場。”
帳中一人長臂大耳,姿貌不凡,出言道:“伯圭,你是說袁本初不能取勝?”
公孫瓚循聲看去,卻是帳下司馬劉備。
公孫瓚是個極有威嚴(yán)的人,殺伐果斷,對待異族狠辣無比,敢直呼他表字的下屬一只手都數(shù)的過來,其中就包括早年與他一同師事盧植的劉備。劉備與公孫瓚一樣雖然都師事盧植,可盧植卻不見得知道自己有個弟子叫劉備。因為公孫瓚好歹是貴族子弟,娶了郡太守之女為妻,靠的岳父大人引薦拜了盧植為師。而劉備的家族中,只有他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當(dāng)過縣令,到劉備的時候已是泯然眾人,其早年更是窮困潦倒,織席販履為生。
劉備投奔公孫瓚后,公孫瓚嘉其勇,表其為別部司馬以參軍事,是以劉備得以入中軍大帳議事。同在帳中的,還有將軍長史關(guān)靖。
關(guān)靖替公孫瓚答道:“玄德有所不知,董卓雄踞八關(guān)之險要,麾下百戰(zhàn)精兵無算,以袁紹、袁術(shù)等烏合之眾,豈能取勝?真要取勝,非將軍本人親至不可?!?br/>
公孫瓚哈哈大笑,“關(guān)君休要亂說!”
劉備心里卻是在想:袁紹伐董,勝敗遑論,單看其事,實乃大丈夫揚(yáng)名立萬之機(jī)也!若能說動公孫伯圭起兵,我也能一舒胸中豪氣了!
便立于帳中,肅然朝公孫瓚拜道:“伯圭,不世之功就在眼前,何不奮兵南下,與袁本初一道進(jìn)兵司州!”
公孫瓚啼笑皆非,“玄德啊玄德,你真讓......真讓我說你什么好,我現(xiàn)在抽的開身么?”
關(guān)靖附和道:“將軍所言甚是,外族之禍尚未平清,將軍肩負(fù)大任,豈可輕離右北平?”
劉備頹然無語,靜坐片刻,忽想起一人,心中激蕩:我聞那沛國豪杰許仲康,初以微末之身,日漸顯名,今亦參與到此事當(dāng)中。他能帶兵東進(jìn)洛陽一展其志,我劉備雖無兵無馬,卻也有關(guān)羽、張飛兩位肝膽相照、萬夫莫敵的兄弟追隨......是了,有云長、翼德在,天下哪里去不得!
“伯圭,關(guān)長史,備意已決,欲往中原投軍,報國恩,除國賊!”
公孫瓚、關(guān)靖目瞪口呆,良久,公孫瓚才道:“既如此,為兄也不阻攔你。為兄麾下白馬義從,你可挑選十人相隨?!?br/>
劉備復(fù)又拜謝,說道:“多謝伯圭好意,備心領(lǐng)之,不敢接受。唯望伯圭贈我甲胄三副、駿馬三匹!”
得到首肯之后,劉備當(dāng)即出帳,找到關(guān)羽、張飛,言說其志,關(guān)羽、張飛亦是激蕩不已,均道:“愿隨君往!”
</br>